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

bookmark

夏收過後的番禺城,顯得格外的熱鬧,叫賣聲不絕於耳,來來往往的小販,路人,嶺南各州,北方各國,以及海外番國的商賈,絡繹不絕地奔向這個南海霸主的都城,盡情地兜售着各類產品。

來自嶺南六十州的糧食,銅錢,特產,源源不斷地運送到番禺,供給給這些貴族們,官僚們,軍隊,以及皇宮裡的皇帝。

舉國供養一都,乃此時的常態。

大運河爲何開鑿,最起初的目的就是想將南方的物產運送到洛陽,讓皇帝與貴族們消費,結果,隋煬帝楊廣鑿起興了,爲了保證征伐高句麗的後勤,開始南北大串聯。

國家就崩了。

近的不提,就說商王朝,爲了供養規模龐大的祭祀,以及天天吃喝玩樂不斷繁衍的貴族,就跟蝗蟲一般,吃完了一地,就換一個,短短兩百多年,就換了六個國都,等到盤庚時期,選了一個肥沃的殷地作爲國都,終於穩定下來。

後來還是不夠祭祀跟貴族們吃,畢竟貴族飽暖思**,子嗣一大堆,後來只能把政治中心遷徙到朝歌,勉強維持着。

唐朝是比較有計劃,是洛陽和長安輪流吃,索性兩個都是大城市,能夠消耗得起。

宋朝的開封離南方近,自然金錢不缺,再加上掃蕩似的財政政策,地方枯竭,全國財務集一身,唐朝時顯赫的一揚二益,完全沒有了存在感。

對於番禺城的商業的繁榮,李嘉完全能夠感受得到,轉運使們將各州的大部分賦稅運送到番禺,短暫的讓番禺城熱鬧了一番。

爲此,也是爲了收買人心,李嘉特地補發了一個月的薪俸,當作獎勵,高級官吏不以爲然,低層官吏自然歡喜,讚了幾句都督威武,心底的想法自然難以窺探。

“鹽價,目前市價爲一百零八錢,回落五十錢——”

☢ttκǎ n ☢¢ 〇

“米價,每鬥二十錢,少於前月十錢……”

“雞蛋十枚鉛錢一顆……”

“茶價多於上月十錢……”

每週休沐日,李嘉都會在自己的書房中,傾聽皇城司對於番禺城的各種情況的彙報,尤其是物價方面,重中之重。

在封建社會,以糧爲綱,農業是一切的基礎,這也是開國時,第一個改革的,往往是農業,古今亦然。

糧價就是統治者的天氣預報,價格越高,代表着統治越發的危機,反之亦然。

所以在唐太宗時期,每鬥幾錢的價格,獲得了後世一致的稱讚。

到了唐末,糧價飆升,每鬥百錢,千錢的情況,不勝枚舉,這意味着統治的不穩。

“穀賤傷農啊!”李嘉嘆了口氣,糧價降低,對於城市居民而言,自然是歡喜的,大部分的農村民戶而言,市價都那麼低,收購價自然更低。

“也只有郎君您纔在意這些,往日,皇帝們只在乎珍珠夠不夠,工匠足不足,有了您,咱們大漢百姓纔有福氣啊!”

田忠適時地插話,一臉敬佩的表情。

“別奉承我!”李嘉笑着說道:“在其位,謀其政,我既然坐到了這個位置,自然也得撐起這個責任!”

“皇帝畢竟沒下過民間,自然不會知曉民間疾苦,百姓苦,農夫更苦……”

“對了,這次夏收,各地運了多少糧食錢財進來,這物價降了不少,量很多啊!”

“左藏,進糧五十七萬石,損耗十萬石,實進四十七萬石,鹽一萬石,茶五千石……”

提起這個,田忠立馬精神起來,大腦思考了一會兒,直接說道:

“右藏進綢緞兩萬三千匹,珍珠一百石,瑪瑙兩百石,牛五百頭,羊五千頭,海魚一萬石……”

南漢的國庫繼承自唐朝,分爲左藏與右藏。

左藏掌管全國賦調之正數錢物,右藏掌邦國寶貨,即各地貢品。

左藏財賦的收入,在不同時期多次變化,但庫儲基本分爲租稅、財產稅和雜稅,左藏的各項財賦支出,主要是維持朝廷機構的存在和政務的辦理,經費首先是百官的俸祿,其次是浩繁的軍費,故官吏的俸祿和龐大的軍費以及皇室的豪奢,是國庫的三大沉重負擔。

至於驛道修築、江河疏理、貧荒賑恤等卻佔比例很小。

右藏貢品收入也是隨時間不同而具特點,右藏的物品支出,是專供皇室消費揮霍的。

除此之外,皇室還有獨屬的內庫,如皇莊,山林,鹽場,市舶司等,以及各類專屬的貢戶等。

所以,一般國庫,值得就是左藏。

李嘉上位後,左右兩藏,以及內庫,自然被他直接管轄,爲了避免與這些官僚們產生衝突,對於左藏,李嘉只監督,而不是直接進行管理。

進入番禺至今,李嘉一直避免與官僚們產生衝突,爲了維持權力,算是與官僚們合作,共同篡取了皇帝的權力。

南漢國土大,在籍的民戶少,但長久未經歷戰爭,商業極其繁榮,土地富餘,稅收雖然比不上南唐後蜀,但也不遑多讓。

“這些比去年如何?”李嘉問道。

“據我所知,少了近三成……”田忠琢磨了一下,輕聲說道。

“與民讓利,與民讓利!”李嘉嘀咕了幾聲,心中有些後悔,哪個當權者不想自己手頭錢財多些,況且,他自己獨立承擔了禁軍的軍費,皇帝的內庫壓力很大啊!

右藏的那些綢緞珠寶用不着,不如直接變賣了,換些金錢用用,亦或者變賣皇宮裡的東西……

瞧着李都督一臉沉思的模樣,田忠站立在一旁,低着頭。

咚咚咚——

這時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進來——”李嘉皺起眉頭,他討厭思考時有人打擾自己。

“郎君,占城傳來捷報,周奎將軍與範都護,已經將佔城征伐了,占城王投降,十三小王也納土歸降,收穫的戰利品不計可數,如今已經運船來到了碼頭,正準備卸貨呢!”

安國的聲音有些興奮。

“當真?”

“當真——”

“太好了!”李嘉拍了拍手,這真是瞌睡有人送枕頭,“多少船?”

“不下十船!”安國道。

“果然沒讓我失望——”李嘉喃喃道。

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修)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修)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修)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女日常(屏蔽重發)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八十九章工坊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修)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