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

bookmark

番禺的碼頭,今日比往日更熱鬧。

不知何時,碼頭上人來人往,顯得極多,上十艘的商船集體靠岸,成百上千的腳伕興高采烈地擁擠着,等待着貨運的到來。

“如此大的手筆,真是太厲害了!”一名腳伕望着堆積着滿船艙的貨物,不由得感嘆道。

“聽說是從占城王國那裡搶來的,果然名不虛傳!”

“占城在整個南海,也是富得流油的,這次李都督可是發了大財了!”

“誰叫他們劫掠咱們得商船呢?這就是報應!”

吃瓜羣衆哪裡都有,對於占城王國被侵佔,他們並不同情,反而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來,對於一箱箱的金銀珠寶,珊瑚寶石,指指點點。

當然,這也間接的證明了大漢的強大,對付這些蠻夷,簡直是不在話下,一種驕傲地情緒渲染在其中,討論地越發的激烈。

有的人說,李都督這次弄了幾百個異域美人,在家享福……

有人說,這是李都督滅國立威,震懾朝堂……

總而言之,這些都有吧!但李嘉最看重的,卻是對於占城財富的佔據,這是一筆龐大的數字。

顯然,周奎對於這些還是瞭解的,剛到番禺,就飛快的來到都督府,塞了一大塊紅包,樂得門子都找不着北了。

“都督——”歇了口氣,周奎笑得臉都歪了,說道:

“咱這次去了占城,仗沒打幾場,咱們的人就擁護了,整個占城也不大,不到半個時辰就逛完了,宮殿倒是不大,但黃金白銀確實多,國王跑得……”

“之後,占城王集結那些小王,組成了一支萬人大軍,雖然衣着光鮮,但就是樣子貨,咱們一衝,就散了,俘虜了好幾個小王……”

“咱回來,範小郎君則留在占城,建立了都護府,遵從您的指示,這些小王向咱們皇帝效忠,每年上貢納兵,占城王則被屬下帶回了番禺,等候指示!”

陸陸續續地解釋了一番,李嘉纔對這場輕而易舉的南征瞭解大半,點點頭,道:“占城都護府兵員幾何?民衆多少?”

“兵員千名,都是無有家室土地的,範郎君手筆很大,賞賜了不少土地,所以就留了下來。”

“百姓的話,倒是不太清楚,屬下從占城歸來時,範都護已經統計了近兩千戶,近半都是占城人。”

聽到這裡,李嘉頗有些煩惱,移民是不可能移民了,本來嶺南人口就少,若是遷徙出去,得不償失。

從北地買人,也是不行,光是水土不服,就得死去大半,真是令人爲難。

撓了撓頭,李嘉深吸了口氣了,注視着這位周船長,目光炯炯走神:

“這次,總共運回了多少錢財?”

“這……”周奎咧着嘴,撓了撓頭,“東西太多了,像權杖什麼一大堆,只有金銀比較實在,差不多有幾萬兩黃金,大食人的銀幣也多,熔鍊後,還是可以用的……”

“與範都護沒留下些許?”李嘉沉住氣,問道。

“自然是有的,占城都護府遠離國內,周邊危險重重,除了大部分金銀外,其他都留下了!”

最後,周奎還說帶了一些占城的特產,比如牛角,牛筋,以及其他的,加在一起,此次行動,獲利超過百萬貫,其他的民衆土地不算,收穫極大。

而這筆錢財的到來,極大的緩解了李郎君的錢荒,甚至還推動了早已經計劃好的軍事改革。

之前也曾提過,南漢的軍事制度,與此時的周邊各國並無差異,一般以地痞無賴以及流民組成。

一則可以擴充軍隊,雜亂的軍隊,危險降到最低,二則可以減少地方的危害,從而維護統治。

當然,還有補充措施,以宦官統軍,或者閹割將官,從而保證對軍隊的控制,比如西北都統潘崇徹,就是從宦官轉任的。

朝堂中的閹割人,李嘉已經清除得差不多了,軍隊就是血氣方剛的地界,豈能讓宦官統領?李嘉照樣清理。

但,五代以來,軍隊一直保持着一個傳統——有奶便是娘。

或者是說,這個傳統在安史之亂之後就開始流傳發展了,皇帝哄節度使,節度使哄軍頭,軍頭哄士兵,一級到一級。

如果沒有錢怎麼辦?那就只能悲催了。

從829年,史憲誠開始,魏博鎮10任節度使中就有4人死於兵變,真正活到老死很少。

甚至,有的時候由於口袋裡缺錢花,這些牙兵們就會串通起來,推翻現任節度使,擁立新節度,從而獲取大量的賞錢。

所謂的五代,就是中原五個國家每一次更替,而每一次更替,首都就會遭受重創。

因爲新王朝的開創者爲了鼓勵士氣,一般都會把劫掠都城作爲條件,最起碼也是三日,東京汴梁榮獲榜首。

以金錢捆綁軍隊,是最有效,也是最下策的,當別人開出更高價時,就是顛覆之時。

李嘉自然不會如此短視,邕州之兵,則用李氏數十年的恩情維持,番禺的禁軍,則是恩威並施,再加上邕州兵參沙子,整個禁軍目前還掌握在手裡。

“但,這還遠遠不夠!”李嘉握住了手中的筆,用力地書寫着。

看着窗外藍藍的天空,以及暢飛的鳥兒,李嘉喃喃自語:

“鳥不可無樹,人則不可無田!”

自道教各派沒收了大量的田產後,佛教挺不住壓力,只能選擇屈服,從而貢獻了大量的耕地,再加上南漢朝廷自有的土地,在這一刻,李嘉成爲這世上最大的地主。

“入京數月,總算是穩定下來了!也是時候獎賞一些老兄弟了!”

這一天,作爲金吾衛,陳兵按例巡查着街道,數個月的時間,整個番禺城的百姓已然知曉,這些騎着馬,整天閒逛的傢伙,就是管理番禺城的抓人工作,權力很大。

“這番禺城多虧我等,才能安居樂業!”目視着這些繁華的街道,陳兵感慨道。

“陳兄,陳兄——”這時後方傳來一陣呼喚聲。

“所爲何事?”回首一瞧,只見好友張韜急匆匆的趕來,興奮難耐。

“快回家,都督府派人去了你家……”

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修)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修)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七十章白沙港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八十九章工坊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修)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