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

bookmark

顧及家中的情況,王訓的心又平靜下來,困難的家庭狀況,連溫飽都難,更何況千里迢迢的路費了。

放下心後,他又去往廟裡,抄錄經文,賺取一些潤筆費。

朝廷只允許一縣只能有一個低等道觀及佛寺,州有一箇中等寺觀,而齊昌府雖然只下轄一個縣,但地位特殊,除了興寧縣的下等寺觀外,還有中等的寺觀,和尚及道士加在一起,有兩百之數。

寺觀一多,加之最近潮州民亂,附近幾個州縣也不安生,所以香火旺盛,區區四座寺觀,卻有十數萬的信徒,除了朝廷的撥款,光是香火錢,就不菲。

和尚並不是全部會讀書認字的,香客自然也是如此,印刷也顯得不心誠,於是大量抄錄工作就有了。

王訓就是這般,每天抄錄五千字,就有五十錢的潤筆,但這工作具有時效性,只有香客太多,和尚忙不過來試纔有。

這一個月來,他也不過得了三百錢。

也因此貼補了家用,不然一家六口,哪能家財散盡後長居於齊昌府。

抄錄了一天後,手腕都疼,王訓卻心中歡喜,五十錢用細麻串成一串,貼胸口放着。

“若是日日如此,不消三個月,就能湊夠盤纏了!”王訓心中想着。

一路去往番禹,藉着商隊,也需一貫錢,再加上路上的吃食,以及在京城的住宿,沒有二三十貫錢,是去不了的。

“要不,去借貸一番?”心中突然跳躍出如此想法,但他又快速地甩開,這要是考取成功也就罷了,若是未成,一家人又該怎麼還?

嶺南由於海貿的緣故,商業發達,抵押,借貸等,也有許多,歷年來因路費不齊,借貸而家破人亡的數不勝數,但王訓是不會走這條路的。

一路思考着,可惜長期讀書,不涉俗物,令他一無所獲。

回到家中時,已然是日落之後,但籬笆小院中,卻一片通明,燭光搖曳,人影幢幢,家中顯然有不少人。

“大哥,你回來了!”開門的是小弟,臉上帶着拘謹,點了下頭,王訓擡眼一瞧,簡陋的家中站立着十數個衣衫殘破的農夫,與自己父親一般無二,臉上滿是笑意。

這些都是鄰居,一起逃到齊昌府的潮州人,大約四五十戶,曾經都是中產之家,如今同是落魄,索性結廬而居,互相扶持。

“見過諸位長輩!”王訓輩分最小,只能鞠躬行李。

“訓哥兒,咱們這些人中,只有你學問最紮實,又甚愛讀書,此次大開科舉,我們決定湊錢與你,去往番禹!”

這麼多人中,領頭的一位卻是個富態的中年人,名叫張鶴林,之前也是潮州城有數的大戶人家,見識長遠,如今雖說落魄,但衣冠整潔,話語間,依舊是衆人之首。

“王訓何德何能——”王訓呆了,從未想,竟然會有如此境況,心中激動難忍。

“若是以往,自然不會如此,但今時不同往日,咱們逃難於齊昌府,寄人籬下,須有一人出來,爲我等撐腰!”

“甚至,回到潮州——”

聽到家鄉,衆人瞬間沒了聲音,潮州城雖然重建,但他們的家產早就被篡奪,想要尋回,難上加難。

所以,他們必須有人爲官,爲他們吶喊,不然只能徘徊於底層,寄人籬下,飢一餐飽一頓,而王訓,就是他們的最佳人選。

“訓哥兒,剛纔你不在,爲了明年四月科考,我們只能湊到二十貫錢,省着點花,應該就夠了!”

“諸位鄉鄰之恩,王訓永世難忘——”聽到這裡,王訓眼眶泛紅,直接跪下,這份大禮,着實太重。

這些人,幾乎都是大家最後的跟底了,怎能不讓他感動。

尤其是張鶴林,潮州有數的大戶人家,近日聽聞他因爲之前愛喝茶,又喜歡奇聞異事,去了城中的一茶樓,屈尊到了茶博士。

“只盼訓哥兒早上登上皇榜——”張鶴林搖了搖頭,雙目炯炯有神,沉聲道,只是之前那碩大的肚子,似乎小了不少。

爲何不辜負厚望,王訓暫且放棄了抄錄工作,一心一意讀起書來,而家財所剩無幾的張鶴林,卻藏了十數本書,令他大爲驚訝。

“金銀易得,學問難求,沒了金銀,不過是衣食短缺,沒了學問,卻只成泥腿子——”

果然,張鶴林老爺眼光獨到,難怪之前生意好:

“我家幾個,學問不行,近日又想去參軍,所以,訓哥兒,你一定要考上!”

一時間,王訓又感覺負擔重了。

不拘泥於舉薦,非娼、優、隸、皁四者之後,皆可去往京城應試,一下就讓整個嶺南沸騰起來。

家家戶戶,只要是家裡有點餘錢的,都是想方設法讓家中子弟讀書,一時間文風大盛,書店的生意供不應求,筆墨紙硯價格開始騰飛了。

這場巨大的風潮,又迅速的席捲周邊各國,參加他國科舉,在此時乃是常事,汲取人才,當事國也是樂意的。

道州,與衡州、郴州、永州並稱“湘南四州”,不過郴州被南漢乘着楚亂而奪走,道州成爲了抵擋南漢的前線。

不過多年看來未啓戰火,道州卻作爲中轉站,商業日趨繁榮起來。

這日,南漢商賈的到來,將來年四月舉辦科舉的消息傳來,整個道州瞬間沸騰了。

五代後期,武平軍周行逢雖然自稱楚王,但不得承認,科舉自然是置辦不起來,於是湖南的士子,都往南唐及南漢跑去,參加科舉做官。

自然,嶺南科舉,對於道州士子而言,是一場盛世。

有膽識的士子,呼朋喚友結伴同行,就爲了考取功名。

隨後,又從道州,傳遍了整個武平軍。

濟州島,渤海人曹衡,正在家讀着書,自前些時日舉家遷徙到濟州島後,終於是穩定下來,繁華的濟州城,令人滿意至極,生命安全也得了保障,自然有空閒讀書。

雖是渤海人,但曹衡早就漢化,還更了漢姓,官話如今也說的甚是妥當。

“文宣王之語,果真是至理名言!”嘆了口氣,他越發的喜歡這種舒適的生活了。

“兄長,兄長——”耳旁傳來從弟的聲音。

“所爲何事?”曹衡淡淡地說道。

“漢國頒佈聖旨,明年四月再次舉辦科舉——”

啪——

曹衡手中的書突然落地,他臉上漲紅,顫抖地說道:

“光耀門楣,就是來年——”

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修)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修)第兩百章春宵一刻(修)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四百章捉拿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修)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兩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修)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修)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