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

bookmark

節度府的幽靜偏房裡,嚴氏剛剛吃過午飯,她沒吃多少東西。

最近一段時間,些許是張文表之亂的緣故,她成天都待在府邸的小廟內,坐在墊子上,讀着經文,都不怎麼動、十天半月都不出是常有的事,胃口不太好。

杯盤菜餚已經撤走了,桌子上放着一盞溫茶、數碟甜點。東西她不吃,就喝了一口茶,然後就拿起旁邊的詩經,一面看書一面瞧桌子上的棋盤,良久才捻起一枚棋子落下。

這小廟裡,只有九歲的周保權可以隨意進出,那些侍女宦官們都遠遠地站着不敢打攪她。

人們都在討論,自然國主逝去後,王后看起來十分孤單,不時地沉迷反思,原本一個高貴的少婦,此時平添了幾分佛意,更顯得聖潔。

她身上穿着褚黃色的寬袍、腰配玉綬帶,這一身雖只是常服,卻也寬大而華貴叫人看着敬畏,這是王室才能穿着的。

這袍服尊貴而有氣勢,唯一的不足之處是幾乎把女性的身段線條都掩蓋了,還不如裁剪合適的普通襦裙能襯托女子的身材。

不多時,一個宦官便小步快走進了殿中,旁若無人徑直走上上位,在王太后的身邊彎腰附耳說了一些話,大概是個關於長沙府與嶺南的事。

王太后沒有開口,只是把指尖夾着的一顆白棋輕輕放在棋盤的一個空處。

“母親——”這時,佛堂的門突然就被打開了,久不見的陽光突然就照射進來,在王太后那白皙的皮膚上,顯得格外的閃耀。

“母親,姐姐嫁人了!”周保權穿着改小的王袍,風一般的闖了進來,幾個小宦官在身後小跑跟着,一臉的擔憂。

“我知道!”摸了摸周保權的頭髮,嚴氏笑着說道:“你姐姐成了皇后了,也不算耽誤她!”

“可是,幾個師傅都說,嶺南藉着姻親的關係,霸佔咱們楚國好幾個州縣,可惡地很呢!”周保權有些氣憤地說道。

隨即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的母親,希望能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畢竟在他的心中,母后纔是最可信的。

“權兒,這些東西,你都要有自己的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惡,他所說的不一定都是真的,因爲這是從自己心裡發出來的聲音!”

“權兒你還小,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你只聽着,心裡記着就好,然後再慢慢的驗證。那些大臣們,無論是你師傅還是你的臣子,一個個狡猾如狐,他們心裡頭不只是裝有着大楚天下,還有自己的小家。以及親朋好友!”

認真地點了點頭,周保權故作成熟的說道:“我已經記清了,會按照母親的話辦的!”

“今天上午的課,用功了嗎?”嚴氏這才展露笑容,柔聲說道。

“我很用功,師傅也誇獎我了!”

“那就吃飯吧!”

很快,幾碟小菜就呈了上來,母子兩人吃得很開心,似乎忘卻了前不久失去父親的傷痛。

“兒子告退了!”中午休息了半個時辰,周保權又得參與政務,當然,是江門在處理,他只是旁聽吧,對於他未來親政,有很大的好處。

“稟太后,唐國使臣求見!”一個年輕的宦官說道。

“哪個唐國?”紅脣輕起,太后慵懶地說道。

“嶺南的唐國!”

“不見!”

“他說帶着公主的家信……”

“讓他進來吧!!!”嘆了口氣,太后頗爲無奈地說道。

“臣,唐國使臣孫良,參見楚國太后!”一箇中年男子行了一禮,模樣四五十歲,口音聽上去很耳熟。

“貴使是朗州人?”太后皺了眉頭,猜疑道。

“正是!”孫良笑道:“當時僞唐侵入唐國,戰亂頻頻,所以一家老小,就遷徙到了嶺南,有幸與太后還是同鄉!”

“哦!”嚴氏應了一聲,開開書信,仔細的看了起來,看到一切安好後,這才笑道:“貴國皇帝與我國公主大婚,可謂是珠聯璧合,天生一對啊!我未曾趕去,真乃遺憾!”

“不過,貴國與我國乃至姻親,爲何要侵佔在三州之地,不予歸還呢?”

“太后明鑑,我國出兵北上,乃是應貴國之求,平定張文表之亂,所佔之三州,應是酬勞纔對,何有侵佔之理?”

孫良寸步不讓,笑着反駁了太后的話。

“貴使還有何貴幹嗎?”言語上沒佔到便宜,嚴氏心情立馬就不好了,笑容轉瞬即逝,擺着臉說道。

“受吾主之託,救太后國主於水火之中。”

“好笑!”嚴氏哪怕是好脾氣,也一下子就被氣到了,俏臉上也滿是怒色:“楚國如今除了貴國外,還有何不太平的,只要貴國退出三州之地,我自然安然無恙!”

“中原趙匡胤,已然平定上黨之亂,淮南李重進,岌岌可危,已然騰出手來,虎視天下;僞唐李璟,雖然雄心不再,但依舊野心勃勃,對於楚地虎視眈眈;南平雖小,但卻與朗州極爲相近,朝發夕至,數萬精兵,不可小覷。”

“更不要提,我大唐佔據三州,尤其是長沙府,楚地精華之地,雄兵十萬,楚國已然是四面楚歌了!”

對於太后的憤怒,孫良不以爲意,反而侃侃而談,將一個說客誇張的恐嚇能力,快速地展現出來,以求達到目的。

作爲一個女人,哪怕在聰慧,也沒有一個男人依靠,自然內心是後怕且空虛的,對於周邊的一切都是敏感的。

聽到這番話,她心中已經開始腦補,自己一行人被抓,子死,自己被辱的局面。

“你是什麼意思?”嚴氏質問道。

“貴國與我國乃是姻親,我國皇后與您是母女,關係再親近不過。更何況,我國雄兵十萬,中原也不得輕辱,若是兩國相融,再好不過了!”孫良一看肉戲來了,立馬精神了,苦口婆心地勸說道。

“我明白了,你先退下吧!”嚴氏擺擺手,將孫良的話,堵在了嘴邊。

嚴氏坐在佛堂上,閉着眼睛,思量了許久,嘆了口氣,隨即召集幾位宰相,以及楚王之弟,周行武夫婦,一同商議,將唐使的話轉述一遍。

“先王臨走前,也有囑託,如今國家危難,我們孤兒寡母的,也守不住這偌大的楚國,事到如今,也只能信先王的話,投了中原,永享富貴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感言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修)第兩百章春宵一刻(修)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修)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