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科舉

bookmark

四月的科舉,是極爲隆重的,以前偷偷摸摸參與的湖南和南平考生,這次也光明正大的來到廣州,千里迢迢,不畏艱難,就是爲了實現心中的理想——做官。

與後世千里做官只爲發財不同,唐宋時期的做官,對於一個家族而言,是最重要的崛起之勢。

何也?唐朝除了科舉之外,還有恩蔭,以及扎色入流,三種。

“雜色入流”主要是六品以下官員的子孫,通過輪流擔任三品以上親貴的侍從,親事,帳內,或交納品子課錢,十年期滿後,再通過“銓試”,授予官職。

門蔭制度就不用說了,基本上五品以上官員都可蔭及後代,六七品也有些許照顧。

唐朝的牛李黨爭的由來。

據新舊《唐書》人物列傳粗略統計,除少數入仕途徑不明者外,門蔭出身共177人以上,其中位至宰輔的48人,佔唐宰相總數369人的13%。

高官子弟靠蔭庇入仕,極易使他們躺在祖宗功勞簿上吃老本,不思進取,惰性成癖。門蔭制度造成了多數子弟平庸無能。更有品行惡劣者,爲官一方,倚仗權勢“縱慾而不顧法”,造成“州遂瘡痍”。

例如,高祖時交州總管丘和,有15個兒子,多至大官。高宗時的丞相李義府“諸子孩抱者,並列清官”。

宋朝就不必說了,門蔭制度已經氾濫了,一個官員,不只是親屬可以門蔭,親朋好友門客都可以,一人可以誇張到數十人之多。

據統計北宋一代平均每年以各種恩萌補官者,超過500人.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平均每年由科舉入仕者。

這也是爲什麼宋朝流行榜下捉婿的緣故。

只要逮住一個進士女婿,自己家族就可以門蔭入官,不用辛苦的考進士,就可以當官了,豈不美哉?

人羣熙熙攘攘,操持着各種方言的讀書人點頭評價,對於廣州城有着各種的意見,讚歎的有之,不滿的也有之,人之常情。

雖然來自於各地,但大多數都讀書人,還是會洛音的,交流起來也算是比較方便了。

洛音,即東都洛陽之音,從隋文帝時,經過激烈的爭論,制定了一套官方語言,就是:金陵-洛下音,並被唐朝沿用。

《顏氏家訓·音辭篇》:“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覈古今,爲之折中。榷而量之,獨金陵與洛下耳。”

說洛音不標準,是會被嘲笑的,觀政兩年,又何嘗不是讓洛音不正的人,認真學習呢!

讀書人又難免書生意氣。

而唐朝讀書人則並不文弱,在這亂世,提刀上馬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對於承天府而言,這些打架鬥毆的場面,着實有些忙不過來。

按照規矩,以次相趙誠爲首的考官們,在考試三日前才公佈,然後就入了考場,進行封閉,以防有人賄賂,索求。

那些不懂規矩的人,還以爲去唐時一般,拿着自己的行卷進行兜售,豈料那些達官貴人們一個個避之不及,生怕沾染上了。

這時纔有人過來,解釋道,新唐的科舉,不需要行卷,而且進行糊名和謄抄。

隨後又云,爾新進而來,不懂規矩,來,這是去年位居進士前列的諸多文章,流暢優美,只需一百錢,即可參考,裡面還有許多科舉事項,絕對不虧。

又有多人,糾纏一起,開始討論榜單公佈後,如今儘快地來到進士老爺門前,領取賞錢……

各種客棧,旅館,開始好吃好喝地供應着,夜裡也自覺巡邏,以防打擾到這些讀書人。

而見到京城屋舍寡少,不少身家富裕的,眼光長遠的,準備在科考後,動員家人,在京城修建會管,撈取名聲,從而爲家族添磚加瓦。

因新唐國勢上升,許多商賈之家的目光,正對準那些新科進士,準備用大量的金銀財寶,將其收入囊中,振興家族。

因科舉一道,不知多少人心思動盪,冒出來不少的生意。

窮文富武,也不大準確,科舉中式之前,付出也是不少的,不是中產之家,是負擔不起的。

卻說,廣州,城西,一處較爲衰敗的院落中,一箇中年人,臉紅須長,正在不斷地練字,書寫的極爲規範。

“彭老弟,今日與你一個大生意,你這個院子,早就應該換了。”這時,一個同樣衣着的中年人走了進來,聲音洪亮,整個院子都震三震。

“咱不過是個落魄書生,除了一手好字,還有甚的生意,如今這個院子,還是先輩傳下來的……”彭獻搖搖頭,心中已經安之若素了。

“嘿嘿,進去說話!”中年人笑着很神秘,拽着他,直接進了房間。

“你瞧,這又是什麼!”中年人隨手從袖子中,掏出一張張票子,彭獻睜目一看,這一張字面是十貫,這一下,桌子上已經有了五張。

“這又是爲何?”彭獻吞了口唾沫,他自然知曉如今這流傳的錢票,方便的很,隨時可以兌換,五十貫錢,買下他這個院子,綽綽有餘。

若是去往城外,一畝地也不過兩三貫錢,五十貫可以買十數畝地,真是大手筆。

“嘿嘿,你的字體端正,極具觀瞻,去年就被選入舉院,進行謄抄,今年想必也是如此了……”

“我不過是小時寄居佛寺,抄錄經書多了罷了!”彭獻謙虛道,但眼睛卻直愣愣地盯着這五張錢票,不肯挪移。

“您的字體,我是極爲佩服的,今日來,不過是求一件事,您只需……這般,就能得這些錢票,若是完成,之後必有重謝。”

“可是,謄抄之人有數十人之多,又怎會到我?”彭獻疑惑道。

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六章邕州衙內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修)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修)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四百零一章凝重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兩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