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如意

bookmark

“這是真的?我可是殺了張扒皮一家數口,照例是死罪的!”狄劍一臉的驚喜之色。

“當然,這是咱從軍中託人給你打聽下來的,豈止是你,其他兄弟也被赦免了,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咱們都被趕出禁軍了!”張大刀高興地說道。

“可惜了弟兄們,都是我連累了你們!”狄劍頗爲遺憾的說道,禁軍每個月八百錢,比步兵還多了三百錢,而且又是騎兵,吃食用具都不差,若是去了職,這樣的生計,是不好尋的。

“哎!劍哥兒太沖動了,這次若是不好,你就得把命賠進去,要知道,你可不是朝廷命官,也不算判官,因誹謗而殺人一個不好,就是斬立決,再次就是流放異地,病篤而死……”王朝感嘆道。

“我這也是沒法子,張扒皮太可惡了,害死了那麼多人,若是讓他跑了,今後也難再殺他了,正好,他出言不遜,機不可失!”狄劍凝重地說道。

“張扒皮害死了吾父母,又害死了那麼多鄰居,罪該萬死!”

“哎,幸虧聖天子在朝,沒有責罰你我,不然,哎……”王朝嘆了口氣,他家計還算富裕,自然知曉後果的嚴重性。

《唐律疏議》中雖無誹謗罪名,但卻以誹謗罪爲基本內容,制定了新的罪名。喚作“指斥乘輿”罪。

凡言議政事乖失而涉乘輿”“,情理切害者”,處以斬刑“;非切害者,徒二年”。有知指斥乘輿及妖言不告者”,也要受到“各減本罪五等”的處罰。所謂“乘輿”,先則泛指車馬衣服器械,後來即用作皇帝的代稱。

但死罪一般由刑部審覈,上呈皇帝,需要他親自勾勒,才能判處死刑,然後再秋斬,自有一套程序在此,普通人哪裡有權力斬他人?若是捉拿一番,就是功而不是罪了!

朝堂的諸公又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來是公報私仇,況且,一般的誹謗罪,都是由皇帝量刑的,流放,斬殺,都是有的,你突兀就是一通殺戮,傻子都能明白。

所以,只有王朝家產豐厚,曉得比較多,才更是心驚肉跳,比這些沒心沒肺的法盲強多了。

“死罪既然免了,那獲罪呢?又是什麼?”狄劍問道。

“朝廷將派人出使大理,我等將伴隨使者而去,聽聞一路坎坷,而且大理瘴氣叢生,蠻族遍地,大家都不願往。所以咱們被點名了!”張大刀想了想,這一去,與判了斬刑相差不離,大理那是甚地,去了不就等於送死嗎?

說着,臉就垮了下來。

“大丈夫怕個甚的大理,咱們活下命來,還怕這些?”狄劍挺直胸膛,大聲說道,讓這個小團體,拜託恐懼。

隨後到幾天,幾人一直準備着各色的東西,這次出使大理,正帶些東西過去,來換取些稀罕貨,也不枉跑上一遭。

狄劍沒錢,就借王朝五千錢,買了幾匹邕布,這種布匹清涼又舒服,在熱季最是舒服了。

出使大理隊伍很龐大,由於一路上崎嶇難行,而且有許多部落,所以規模很大,光是兵卒,就有兩百餘人,還有一百多駕車的以及僕役,近四百人,慢慢地去往大理。

道路崎嶇,路途遙遠,都阻止不了這羣使者,他們秉承着皇帝的使命,前去呵斥大理,爲何稱帝?不要命了嗎?還不朝貢大唐。

人家要是不朝貢怎麼辦?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李嘉記着,等着招討,然後收買雲南的部落造反,如今的皇帝,可是不差錢的。

當然,由於雲南銅礦很多,鑄幣技術又不咋滴,李嘉也準備收購一些銅料,然後再輸出神武通寶,把大理國,帶入嶺南經濟圈,這纔是主要目的。

無利不起早嘛!

時間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四月,科舉即將舉行,整個廣州城這幾個月時間裡,涌入了數萬人,對於客棧旅店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根據粗略的報名統計,報名參加科舉的,約有六千人之多,湖南一千多人,南平兩千人,嶺南兩千多少,占城、交州、九州島,濟州島等,加起來已然超過六千,對於朝廷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陛下,若只是紙張而論,七千人數場之耗費,約有數百貫之多,再加上筆墨硯等,以及吃食,燈火,一場科舉下來,耗費約有五千貫!”

此次負責科舉的,是存在感很弱的次相趙誠,人家也是進士及第,學問沒得說,就是一臉的苦大仇深,婆婆媽媽的。

“進入三月以來,廣州城每日即有一場火災,衙門疲於奔命,哪怕執金吾也多日未曾休沐,米價也在上漲,鬥米約四十錢,漲了約五錢,民生苦楚……”

“好了,朕知道了!”李嘉聽着有些頭疼,七千讀書人,加上他們的僕役,書童,數萬之巨,一起涌入廣州,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有話就直說——”

“若是按照慣例,參加科舉之人,還需地方官篩選,如此每次科舉人數雖多,也不過數百人,多者也不至千,臣請陛下恢復地方鄉貢之制!”

終於,趙誠露出了自己的真實目的,或者說,官員們心中念之切切的權力——舉鄉貢。

官員們對於如此公平的科舉制,是具有極大的抱怨的,如此不需要地方舉薦,那些賤民們就能自行去往首都報名參加,你們去了,競爭大了,他們的親朋好友怎麼辦?

並不是所有的官宦子弟都是聰明人,吃喝玩樂的不再少數。

“陛下英明!”趙誠似乎瞭解了皇帝的意思,分外高興地送上馬屁,然後離去。

李嘉冷笑:“豈會讓爾等如意?”

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修)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修)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感言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女日常(屏蔽重發)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