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

“印度也應該受到一點教訓。”艾登也不知道是說美國支持巴基斯坦,還是認爲印度這一次把英國的調停當做放屁,反正是耿耿於懷,“不過英國的利益在印度很大,我們會不會因此利益受損。”

“應該不會,以印度河巴基斯坦的配置,高強度戰爭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不會超過兩年前在喜馬拉雅山的戰爭。”艾倫威爾遜用篤定的口吻回答。

和平時期各國不會儲備太多的武器彈藥處在臨戰狀態,美蘇的真正盟國當然是例外的,都在認真的爲了世界大戰做準備。不過印度和巴基斯坦並非是兩大軍事集團的核心成員,而是處在邊緣地帶。

更別提印度軍隊一直存在的,坦克比裝甲車多,裝甲車比火炮多的頭重腳輕配置。

這根本不是一個隨時準備大規模戰爭的配置。這種能力印度其實一直都沒有,印巴戰爭不但時間長不了,隨着各種武器的提升,反而戰爭時間會越來越短。

第一次印巴戰爭時間最長,往後時間一次比一次短,對很多國家來說,大規模戰爭是打不起的。這還是用適合大規模戰爭的蘇式武器,換做用美式武器的國家,更加頂不住戰爭消耗。

但艾倫威爾遜也在艾登面前說了,高強度戰爭,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國力,支撐一兩個月的高強度戰爭還是做得到的。

“好吧,看來印度真是成長起來了。連我們的調停都可以無視,可能印度認爲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調停印度。”艾登面色冷峻的道。

艾倫威爾遜一臉贊同的點頭,心裡也不以爲然,能夠調停的國家當然有,兩年前把印度的尊嚴踩在腳底的某大國不就是麼。

現在放話說某大國要介入戰爭,印度保證會非常認真的考慮,是不是要停戰。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關心某大國,但從新中國開始的歷史,印度肯定是關心最早的那批。尤其是戰敗了一次之後,那種關心溢於言表。

油管上最愛提及某大國的就是印度人,不管什麼新聞,軍事、政治、民生、經濟、只要這個新聞存在,熱心的印度網友就會出現。

艾倫威爾遜也不是瞧不起印度,畢竟這個世界上能和貧僧打成平手的,沒有幾人。印度還是很強的,就是和某大國比較有點露怯而已。

“你這麼和首相說的?”離開首相辦公室沒多久,國防部常務次長馬金斯就上門,熱點地區出現大規模戰爭的徵兆,肯定和國防部的工作範圍有關,他也剛剛應對了國防大臣近乎同樣的問題,“印度人現在看他們的北方鄰居下場,不是火上澆油麼。”

“所以我雖然這麼想,但是沒有說出來。”艾倫威爾遜聳聳肩,表示沒有建議借用某大國來離岸平衡。事實上也借不了。

“不過話說回來,在新聞上經常見到的形象,就是貧窮和人口爆炸。”馬金斯提及某大國能夠上新聞的印象,表示也不看好這個國家的未來,“他們連養活自己都費勁,卻還有空支援別人?”

“我並不同意你看法,不過我也承認,人口過多並非全是好事。我們要有六億人口,什麼美國蘇聯,都能打他們叫爸爸。蘇聯要有六億人口,我們都可以考慮流亡澳大利亞了。”艾倫威爾遜開口道,“事情兩面性,現在下結論還爲時尚早。”

就算不提及人口因素,艾倫威爾遜認爲光是本土條件,美國也不是全面佔據優勢,中美怎麼也是四六開的。東亞是世界上雨熱同期覆蓋面積最大的地方,當然美國也是,不過覆蓋面積不如東亞大。

不提兩國都有的黑土地,也不提老生常談的北美沒有南北走向山脈隔絕冷空氣南下,其實美國的水資源是不如某大國的。不要看某大國天天嚷嚷着自己缺水,世界上缺水的地方有的是,印度缺水的情況比某大國還嚴重。

刨除黑土地和降水的因素,在其他土地上,某大國的土地比美國的土地品質還要好,劣勢就是平原面積不如美國。某大國可以說的上是舊大陸最好的宜居之地,這一點都不誇張。和美國都有的比,更別提印度。

什麼東西一說人均,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某大國各種資源都在世界前列,但除以人口,就顯得不樂觀。

內閣秘書長和國防部常務次長都認可一點,那就是應該對印巴局勢保持關注,隨後又取得了一點共識,應該問問葡萄牙人是怎麼想的。是準備趁機火中取栗,還是靜觀其變。葡萄牙人怎麼選擇都行,英國又不是和印度有仇,只是在中立角度詢問一下。

印度調集重兵的動靜是瞞不過美國的,艾倫威爾遜在和華盛頓方面溝通之後,表示英國的調停就是調停了一個寂寞。

華盛頓則一點不意外,表示美國已經派人啓動了巴基斯坦兩個靠近印度的雷達站,準備應戰。

“美國還是強大啊。”艾倫威爾遜記得,這一次的印巴戰爭是幾次印巴戰爭當中,巴基斯坦沒吃虧,還佔便宜的戰爭。

但就算如此,他也不覺得巴基斯坦能和印度長期對抗,西巴和東巴的距離太遠了,而且東巴出口西巴進口的不公平貿易一點沒有改變。印度遲早能等到拆了巴基斯坦東西夾擊格局的機會。

拿着華盛頓發過來的情報,艾倫威爾遜將美國支持巴基斯坦的情況告知了艾登,“首相,就像是對你預測的,美國會站在巴基斯坦一邊。我覺得這一次戰爭還是平衡的,雙方可能都達不到自己的目的。”

“目前看來,印度似乎更加主動一些。”艾登看着關於印巴戰爭的情報,隨後看向艾倫威爾遜,“蒙巴頓元帥呢,他是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肯定會這一場戰爭有自己的看法。”

“元帥去珀斯了。”艾倫威爾遜果斷回絕了艾登想要舊物利用的心思,表示這種事並不需要蒙巴頓元帥親自出馬。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爲人們成功運用着,遇有攻擊便把屁股偎依着牆壁,讓你抓不着尾巴,終於把它無可奈何,弄不好尖牙利齒給你一口,咬住了就不放。這一場戰爭不會超過徐州剿總的水平,艾倫威爾遜萬分確信。

被印度派往前線的六個印度師,其中的一個裝甲師裝備了英國製造的勝利坦克,這也是勝利坦克首次面臨實戰。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主要爭奪地點,仍然是克什米爾,爭奪克什米爾也要使用坦克?印度連往喜馬拉雅調兵也用坦克呢,印度人就是這麼自信,不管當地地形,既然武器買過來了,就要使用。

印軍以兩個師的兵力進攻停火線西側的烏里河以南方向的巴基斯坦軍隊,並奪佔了巴邊防軍的三個哨所。雙方在查木布的周圍爆發激烈的坦克戰。

不知道是不是兩年前的戰爭,真的激勵了巴基斯坦軍隊,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吃虧的巴基斯坦,這一次格外頑強,比十幾年前表現好太多。印巴兩國的大規模交戰,成爲不下於越戰的國際熱點。

從一開始,這一次戰爭就引起了國際尤其是和平教世界的關注,戰爭開始的第一天,伊拉克、沙特和伊朗就表示對印度侵略巴基斯坦的憤慨。這種憤慨當然不能讓有聲有色的大國動搖。

在印度看來,這些國家不可能威脅印度,但是隨着戰爭的進行,反對印度的和平教國家陣營還在擴大。並且表示在維護和平教世界團結的前提下,要對印度採取統一行動,發出這種威脅聲援巴基斯坦,讓印度停止戰爭。

約旦、埃及、利比亞、科威特、還有剛剛獨立的也門也加入到了抨擊當中,終於在伊拉克國王和埃及的共同呼籲下,包括以上國家的和平教世界,準備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召開了要抵制印度的國際會議,就連伊朗也派人蔘加了這一場會議。

和平教世界團結起來了,哪怕就是面對以色列,和平教世界都沒有這麼團結,至少伊朗是不怎麼敵視以色列的。

在巴格達會議召開的同時,巴軍在進攻查木布的同時,還組織和加強力量,在查木布北面的馬達拉發動大規模攻勢。印軍步兵進行了猛烈反擊,在巴軍強大的炮火轟擊下,漸漸無法支撐。

巴軍前進到距印軍駐馬達拉最高指揮部僅三百碼的地方,遇到已沒有退路的印軍的拼死抵抗。

“必須讓印度人明白,不能這麼對待我們的兄弟國家。”伊拉克國王費薩爾二世今年三十歲,完全不同於在倫敦留學時期的青澀,揮舞着拳頭引起了各國代表的注意,“我在此發出倡議,在座的所有國家,拿出來誠意支持巴基斯坦兄弟,對印度發起石油禁運。不讓我們的石油流入印度哪怕一桶。”

“科威特同意……”“阿曼同意、約旦同意、利比亞同意、蘇丹同意、也門同意、敘利亞同意……”團結的和平教世界經過這一次會議,出現在世人面前,參加國一致決定,對印度發起石油禁運。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摩根士丹利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五百九十章 獨立調查委員會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二百八十九章 上億的大買賣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殺人滅口第四十章 就辱法了怎麼樣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1760章 五傑和鑽石再就業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二百六十四章 芭比娃娃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六百五十六章 伊朗石油問題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五百六十五章 沙撈越開發銀行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廳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倫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1584章 悲憤的首相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七百五十三章 艾倫佐夫斯基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四百六十八章終結配給制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九百三十五章 編外首相威爾遜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三百一十二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四十三章 巴爾幹拯救者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五百五十九章 麥天皇的助攻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決定性勝利?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