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

相似一幕也在另外一個島嶼上的觀察所裡面上演,比爾頓中將和亞洲殖民地奮戰的法國、荷蘭以及葡萄牙、澳大利亞的觀察員互相祝賀。

正在越南戰場的法國人高興着強調着當前局勢下英法兩國的相似處境。引得荷蘭人葡萄牙人紛紛點頭。

地面上隱隱傳來的震動,沒有打擾大家的好心情,尤其是表面上和這件事無關的澳大利亞少昂赫伯特瓊斯,可能是除了比爾頓中將之外最爲高興的人,就好像核武器如同掌握在自己手中一般。

另外一個地點的馬來亞號戰列艦,已經許久沒有開封過的主炮,朝着核彈爆炸的方向齊射,用實際行動表明了慶祝之意。

不管是在觀察所還是戰列艦上,歡呼久久不停,只不過艾倫威爾遜這邊的情況比較複雜,被他強拉來一定要觀察覈試驗的馬來亞領袖們,眼見着蘑菇雲經久不散,心中喜憂參半。

作爲本族羣的頭面人物,他們當然明白艾倫威爾遜強拉着他們過來是什麼意思,表面上說是友好,實際上是震懾。

就像是核試驗開始之前,提及馬來亞號戰列艦要炮轟雅加達,複製荷蘭皇家海軍的事蹟。炮轟雅加達當熱是可以的,同樣換成任何一個馬來亞的城市,就比如檳城,同樣可以……

雖然處在一個很少有任務的老式戰列艦上,但馬來亞號戰列艦上仍然準備了慶祝的香檳。

威廉·彭尼心情激動,對核試驗的成功,令它這個合金管計劃的負責人狠狠的釋放了一次情緒,從一九三九年開始,研究開始又終止、直到再次重啓,英國本來最早開始研究的合金管計劃,直到十一年之後才終於等來了成功。

一路以來的艱辛,令威廉·彭尼很難平復此時的心情,真是太不容易了。

“十一年了,我無法形容自己現在的心情。”威廉·彭尼在艾倫威爾遜和馬來亞號戰列艦艦長格蘭特面前,不住的搖頭,所有的情緒都迸發出來。

“是啊,十一年了。”艾倫威爾遜捏着酒杯,輕輕地搖晃着道,“事實證明,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和他做盟友是致命的。”

“從一九四五年開始,很難區分出來,美國到底是對蘇聯的動作更多,還是給大英帝國製造的麻煩更大。”

話畢把杯中的紅酒一飲而盡,艾倫威爾遜又倒了一杯,雖然現在這還不能決定什麼。但慢慢來,受盡夾板氣的英國一定會改觀的。

颶風行動圓滿成功的消息,立刻隨着無線電波抵達倫敦,被內閣以及白廳知曉之後,隨即被向全體英國公民公佈,瞬間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

英國成爲了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控核武器的國家,很多報紙解讀爲這是英國重新上路的重要一步,特供版擺拍照片有兩種選擇,幾乎所有報紙都選擇了,英屬馬來亞不分族羣,共同慶祝颶風行動成功,人們手舞足蹈,每個人臉上洋溢着發自內心的喜悅。

照片當中有英屬馬來亞高級專員艾倫威爾遜、馬來人的九大蘇丹、馬華公會的領袖,馬來亞國大黨的領導人。

簡直就是各民族緊密團結在大英帝國的領導之下,非常的具有象徵意義。至於另外一張比爾頓中將和法、荷、葡以及澳大利亞軍方代表的照片,太過於嚴肅並沒有被刊登。

英國颶風行動成功的消息,也引起了西歐國家的轉載,這些國家的人認爲,雖然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但英國還是證明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天之後,英國核試驗城功夫的消息已經傳遍了世界。

核試驗成功之後,不論是觀察所的軍方人員,還是馬來亞號戰列艦的貴客們,都已經返回檳城,但所見到的一幕仍然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威廉·彭尼也在艾倫威爾遜面前,提及了合金管計劃重啓之後受到了美國有目的的信息封鎖,本土的科學家是如何的排除萬難,纔有了今天的收穫。

“這些我們也有了原子彈,再談合作的時候相信就容易多了。”威廉·彭尼感嘆道。

“是嘛?”艾倫威爾遜聽着如此天真的話語,作爲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專員,他絕對不會笑,除非忍不住,呵呵……

“艾倫專員,難道我說的有錯麼?”威廉·彭尼狐疑的看着艾倫威爾遜,英國已經打破了封鎖,現在並不有求美國,現在可以面對面的交流了。

“威廉爵士,記得你曾經說過的聚變反應麼?是你說的,那可能是一種威力更大的武器。如果這是真的,我有一個建議,你把和美國的技術交流作爲一個試探。如果美國人的態度改變了這件事就還沒有定論,如果美國人仍然傲慢的拒絕,說明核聚變正在被美國人研究當中,他們當然會繼續技術封鎖。”

艾倫威爾遜記得,原本歷史上英國是一九五二年,經過艾德禮首相在一九四七年重啓合金管計劃,用時五年才研究出來了原子彈。但是英國十月份颶風計劃成功,十一月美國就將氫彈擡出來進行試驗。

這麼近的時間,根本沒有讓英國高興多久,不論是從輿論上還是具體操作上,這都是一種給英國難堪的行爲。在氫彈成功爆炸之後,美國繼續對英國實行技術封鎖,直到英國的氫彈成功爆炸,時間已經到了一九五七年。

開口試探一下沒什麼不可以,至於美國人會不會良心發現。這一點大可以放心,就如同炮黨在該讓人失望的時候,絕對不會讓人失望。

美國在很多問題上從來不會犯錯誤,就比如在覈武器這方面,美國連英國都要防着一手,更別提其他國家。

對於英屬馬來亞的領袖階層,這一次的核試驗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對於民間而言,核試驗的影響則沒有這麼大。民間是否關注也不重要,能夠震懾上層就已經達成目的。

有些事情必然要發生的,就比如歷史上已經快爆發的朝鮮戰爭,艾倫威爾遜就想不到有什麼理由不爆發。站在朝鮮的立場上,統一國家並不是錯誤。

而且蘇聯那種制度的國家,頂住外來壓力獨立自主是很容易的,朝鮮境內又沒有國外駐軍,人家想要打,誰能阻止?

不過這對英國並非是一件壞事,能夠消耗一下美國的國力,爭取一些喘息的時間哪不對了?至於會不會藉此武裝日本,這根本就是一個僞命題。

美國這種連英國都要防備的國家,會相信一個幾年前才偷襲珍珠港的國家?就像是之前說的,有些錯誤美國永遠不會犯。

其實如果讓艾倫威爾遜估計,要是有一天有一個國家強大到了能逼着美國退出東亞。美國會採取什麼辦法應對?重新武裝日本?這一點他覺得不太可能。

他覺得徹底廢了日本,留給對手一個巨大的負擔是很可能的。因爲他在英屬馬來亞待不下去了就準備這麼幹。

“日本啊!”艾倫威爾遜苦思冥想,自從上任以來他一直就在考慮兩件事,一件事英屬馬來亞、另外一件就是日本。

這兩件事本質上是一件事,他要維護英屬馬來亞的穩定,同時希望日本別過的這麼好。

當前日本人口接近八千萬,憑藉英屬馬來亞的人口是難以競爭的,這都還是小事,英屬馬來亞還是一個殖民地,可能會發生不穩定。

這個不穩定來源多樣,既要防着蘇聯也要防着美國,艾倫威爾遜站在專員公署辦公室的魚缸前面,自語道,“能不能逼着美國二選一?”

只要美國二選一,美國是必然選擇日本的,但憑什麼讓美國二選一?還能對英屬馬來亞的穩定有促進作用。

“找我的朋友田先生和蘇先生來一趟專員公署。”艾倫威爾遜拿起來電話,不得不說他有一個不太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想法,而且心裡有想要實踐的衝動。

這件事不但和日本、英屬馬來亞有關,甚至還和朝鮮戰爭能夠扯上關係,前提是朝鮮戰爭爆發。

田千秋和蘇陽當然是他的朋友,並不僅僅只有包括但不限於英格麗·褒曼那樣的人,才能和他做朋友,他也需要沒事扯扯淡喝喝酒的朋友,尤其是本地的朋友。英國雖然國力上和這個殖民地不是一個級別,但終歸是殖民地的少數。

一定要借用其他力量維護殖民地的穩定,作爲多數的華人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蘇陽、田千秋,我記得你們是軍人,你們怎麼看待日本人?”艾倫威爾遜點了一根菸,吐了一口眼圈問道,“你們和日本人打過仗嘛?”

這個問題讓兩人面色一肅,兩人都是戰後來到英屬馬來亞的移民,曾經還是軍人,不能說是表達出來了切齒之恨吧,但也差不了多少。

聽着兩人的血淚控訴,煙霧繚繞中的艾倫威爾遜想着對他本人來說,都可以說得上是風險巨大的計劃。

如果朝鮮戰爭如期爆發,英屬馬來亞民間出現一種謠言,美國要重新武裝日本,替美國出頭要回的戰俘就是要重新武裝,投入到戰場當中?

不得不說,他現在在全世界最相信的羣體,是北羅德西亞的斯拉夫人,因爲他知道米哈伊洛維奇那些人,清洗過境內的黑人。同時這件事也因爲他而起,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就只能相信對方。

第1640章 制裁套餐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大局已定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英國仍然在反抗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五十章 愛波斯坦宮第二百二十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1601章 新思維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1676章 英德特殊關係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三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出路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一百四十九章 葡屬果阿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六十章 守株待兔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四百零八章 避稅天堂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1697章 歐洲集體意志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九百八十四章 歐佩克成立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七百五十三章 艾倫佐夫斯基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