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

在一九五零年,雖然英美兩國都談什麼特殊關係,但絕對代表兩國看待問題的角度就完全一致,二十一世紀應該是大體一致的,不過喊英美特殊關係的是英國。美國是不怎麼強調英美特殊關係的。

誰讓那個時候,英國只剩下英倫三島淪爲一個抱大腿的角色了呢。

漢城陷落當天,聯合國通過八十二號決議,宣佈對朝鮮半島進行武裝干涉。

艾倫威爾遜正在進行政策制定,手裡面就拿着聯合國八十二號決議,雖然現今英國是工黨執政,而工黨的很多大臣,曾經就是年輕時期鐵桿的親蘇份子,但是一個年齡有一個年齡的想法,關於朝鮮戰爭的定義,英國也傾向於認爲,這是蘇聯全球戰略企圖的一部分。

工黨因爲之前長期在野,很長時間之內人才不足,所以艾德禮內閣,存在多個超級大臣。戰爭的爆發,引起了前後兩任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和現任外交大臣赫伯特·莫里森的關注。

兩個外交大臣的關係很好,和莫里森和艾德禮之間的關係形成了鮮明對比。

兩人一起聽從了艾倫威爾遜關於戰爭規模的預估,以及判斷英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當前現任外交大臣赫伯特·莫里森正在前任歐內斯特·貝文的建議下,準備實行科倫坡計劃,既在澳大利亞的幫助下,維護大英帝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科倫坡計劃的主要動機,既要反蘇又要防美,維護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既得利益。同時也是對美國增加當地影響力的對抗。

作爲現任的英屬馬來亞高級專員,毫無疑問這件事當然和艾倫威爾遜有關。正好艾倫威爾遜承蒙召喚返回倫敦,就連帶着朝鮮戰爭一起談論了。

面對兩個大臣的詢問,艾倫威爾遜表示自己逆練神功多年已經有了幾分火候,對當地的馬來人以及華人都採取開誠佈公的態度,甚至有自己的長期計劃,既以英屬馬來亞爲中心,打垮周邊的獨立或者半獨立國家的工業,達成再造一個英屬印度的目的。

歐內斯特·貝文和赫伯特·莫里森對視一眼,都非常驚訝,沒想到一個白廳培養的公務員,竟然吹起牛逼來,一點也不把政客放在眼裡。

“艾倫,聽說你和美國的麥卡錫參議員私交不錯?”歐內斯特·貝文開口問道。

“是的!”艾倫威爾遜點頭回答道,“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待人非常真誠,有別於傳統的參議員,要說有什麼毛病的話,可能就是過於熱愛酒精了。”

麥卡錫當然是一個好人,雖然因爲朝鮮戰爭爆發,麥卡錫在美國越發的水漲船高,以不可一世的面目出現,但麥卡錫畢竟是幫助費雯麗拿到了聯美影業的股份。

光是憑藉這一點,麥卡錫就是他艾倫威爾遜的朋友,哪怕麥卡錫下一秒就在紐約街頭開槍殺人,也不會改變這一點。

這個回答讓赫伯特·莫里森眉頭微皺,“按照他的言論,本屆內閣都是蘇聯間諜。”

“尊敬的大臣,如果實話實說,確實是這樣的!”艾倫威爾遜做無奈狀,“在麥卡錫以及代表的勢力眼中,本屆政府確實有着蘇聯間諜的嫌疑,不過那畢竟是美國,如果視角不侷限於英國身上,美國人會發現歐洲各國遍地都是親蘇勢力,法國?意大利?希臘?等等……”

在野黨亂說話又不用負責任,不提麥卡錫,目前還精力旺盛的丘吉爾不也經常在國會亂放炮嘛,就是不知道和有調整版權稅的傳聞是否有關。

想到希臘,艾倫威爾遜不由的有些擔心,親蘇武裝仍然盤踞在靠近南斯拉夫的北部山區,歷史上到了一九五零年,希臘的親蘇勢力早已經不構成威脅了。還有大批在希臘有了作戰經驗的美軍官兵直接去了朝鮮半島。

“你的報告我和貝文已經看了,而且你也知道了杜魯門總統決定武裝干涉朝鮮半島。內閣的意思是,應該幫助美國,採取這樣的態度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赫伯特·莫里森娓娓道來,如果朝鮮戰爭的結果是蘇聯集團陣營勝利,那將會大大打擊自由世界的威望和聲譽,尤其是在德國,這將嚴重危及近在咫尺的中西歐安全。

並且支持美國的戰爭政策,可以換取美國支持英國在馬來亞和法國在越南的統治,從而維護英國在遠東和東南亞的戰略利益。支持美國戰爭政策也可以修補之前因中東英國支持阿拉伯國家而遭到猜忌的英美合作關係。

這些想法看起來都是很有道理的,不過艾倫威爾遜反問道,“我個人覺得,本次戰爭的爆發,已經表明美國和英國是必須站在一起了。在面對蘇聯這個大前提下,所謂修補之前遭到猜忌的關係?並不是很迫切,根據現在的消息,美國參戰並沒有改變什麼,美國在朝鮮半島的部隊,能做的就是跟着一起撤退。”

“如果戰爭規模無法控制住,就在我報告的後半部分,那麼在遠東的二點五億英鎊投資,可能會被沒收,香江可能也會不安穩,尊敬的大臣,平心而論,根據目前彙總的消息而言,美資被沒收的消息已經傳來,我們不能讓英資也遭到如此的下場。”

“可以預見的是,因爲美資被沒收,美國是一定會報復的,我相信不長時間之後,巴黎統籌委員會就有新的業務了。這個後果一旦出現,整個遠東這麼大的地方,香江就會成爲唯一的對外渠道,我當然沒有忘記葡萄牙佔據的那塊地,但太小了。”

“在英國治理下的香江,會成爲唯一的聯絡通道,那麼這個利益就是大英帝國所獨享的,帶來的好處十分不可限量。”

歐內斯特·貝文點頭表示認可,開口道,“我們也堅決反對戰爭的擴大化,對美國任何想要擴大戰爭的企圖都會反對。在聯合澳大利亞在內的五國聯防,以及即將開始的經濟援助背景下,我們不能冒着再次爆發世界大戰的風險。”

“最重要的是沒有贏家!”艾倫威爾遜微微搖頭道,“通過戰後爆發的幾次戰爭來看,尤其是在亞洲範圍內,支持蘇聯的力量都遠超於支持自由世界的力量,打起來自由世界的支持者通常都是吃虧的一方。自然打起來對大英帝國也是不利的。”

雖然比較喪氣,但這是事實,而且已經不是第一次證明了這點,正在撤退的美軍就是眼前的例子,遲遲在越南沒有進展的法軍同樣也是。

圍繞朝鮮戰爭的討論,艾倫威爾遜表示他最希望的是英國不要參加這一場和自己無關的戰爭,但他也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便儘量用自己的相關分析,來幫助兩個大臣制定應對之策,英國不想看到朝鮮戰爭將由地區衝突蔓延到周邊、或演變成美蘇全面衝突、或世界大戰,那將是不符合英國利益的。所以,英國基本確定了朝鮮戰爭本土化,干涉戰爭應該有限化的政策。

至此,內閣也正式制定了英軍的作戰範圍,不能超過之前美蘇劃定的軍事分界線。艾倫威爾遜考慮到仁川登陸,好像又覺得限制的太死了。

“其實我們也反對,美國派出海軍干涉海峽的內戰,如果可以的話,我們甚至可以幫助中國拿回聯合國的席位。”歐內斯特·貝文欲言又止,“這一切都是期望戰爭規模不要擴大。”

“可惜我們達不成目的,美國人現在覺得自己天下無敵。英國只不過是過氣霸主!”艾倫威爾遜苦笑着回答道,“在歐洲安全問題上,我們和美國的立場一致,但在其他大洲的問題上,我們的對立似乎更多一些。如果不是核試驗成功了,我們真不知道如何對美國要求英國出兵的提議如何回答。”

艾倫威爾遜能夠做到的也僅止於此了,有些時候不真的撞一個頭破血流。根深蒂固的觸動是不會消失的,就比如二戰爆發之前,英法就認爲蘇聯不過是另外一個帝俄,絕對頂不住德國的閃電戰。

等到了蘇聯和德國人打的難解難分,西歐國家才明白過來,蘇聯是蘇聯,帝俄是帝俄,雖然都是同樣一羣人生活,但是已經完全不同。

爲此艾倫威爾遜在兩個大臣的關懷下,起草了關於本次有限干涉的四階戰術。英國願意體用一切可能的支持,除了幫忙。

如果不行的話,英國皇家海軍將組織遠征艦隊從本土出發,經過半年的時間抵達遠東參戰。第三如果美國認爲時間過長,英國將動用皇家空軍進行大範圍機動,助美國一臂之力。

最後如果非要派出地面武裝,英國就以加強防備蘇聯曾兵歐洲的藉口,派出有限的地面武裝參戰,儘量用尼泊爾僱傭軍,而不是派出英國本國的地面部隊。

正在艾倫威爾遜爲世界和平奔走之時,南亞再次爆發了戰爭,印度陸軍再次對海得拉巴展開了進攻。

“這麼喜歡湊熱鬧呢?”得到消息的艾倫威爾遜十分無奈,這應該算是一個連鎖反應。

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1553章 民族英雄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1688章 英德友誼萬歲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一百七十五章 鄉村姑娘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1628章 讓蘇聯幫忙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鍍金計劃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六百二十五章 威爾遜夫婦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1758章 家庭和睦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六百零六章 打入敵人內部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六百一十六章 蒸汽彈射器上馬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誠信軍火商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場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九百三十八章 皈依者狂熱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善良的英國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論英雄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九百零九章 導彈競賽第八百八十九章 英國跟進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自由世界的勝利”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