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

據陳維仁告訴筆者,商議創辦這個刊物時,頗爲有趣:

最初有人提議辦成月刊。胡耀邦當即搖頭,以爲月刊週期太長,不能迅速“針對時弊”;於是,有人提議改爲半月刊。胡耀邦仍搖頭;有人提議辦旬刊,胡耀邦還是搖頭。人們問胡耀邦:“你想幾天出一期?”胡耀邦說:“3天!”

3天?!這在中央黨校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出版速度,大家明顯地流露出畏難情緒。

最後,胡耀邦“妥協”了,同意“5天出一期”。

胡耀邦說:“逢五、逢十出版,刊名就叫《理論動態》。”

這時,大家仍覺得難以辦到。胡耀邦說:“每一期可以只發一篇文章嘛,但是文章必須有新意、有分量。”

胡耀邦拍板,《理論動態》就這樣決定辦了起來。

陳維仁回憶說:

胡耀邦之所以要辦《理論動態》,宗旨非常明確,刊物首先辦給領導幹部看,內容是集中把十年動亂中被、“四人幫”和康生一夥搞顛倒了的理論是非、路線是非、政策是非重新顛倒過來,從思想理論上清算極左思潮,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他說,這個刊物,就是要起這個作用,要在思想理論戰線上當個“排頭兵”。當排頭兵,就要敢於“冒尖”,帶頭衝破禁區,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在當時多麼不容易!

陳維仁回憶,胡耀邦說,中央黨校不光要有講壇,而且要有論壇。這論壇就是《理論動態》。《理論動態》的影響,遠遠超出了中央黨校的範圍。

陳維仁回憶,辦《理論動態》,提倡思想解放,並非那麼容易,在當時要擔很大風險。

陳維仁說,胡耀邦思想活躍,敢講話,但胡耀邦又是真正求真務實的人。他從不冒險,只是覺得該講的話纔講。他對人寬厚,處事穩健,平時讀的書很多,實際情況也瞭解得多,無論辦黨校,辦刊物,都是從黨的利益考慮,所以他能無私無畏。他心中裝着黨,爲此,他當時感到不知有多少問題需要發言。常有這樣的情況:有時編輯部同志感到沒有題目做文章了,告訴他,他總是講,你們怎麼會覺得沒有題目,題目多的是嘛!把大家找到一起,他就侃侃而談,個把鐘頭下來,無形中就給動態組的同志出了一大堆題目。大家分頭去寫,個把兩個月都不愁“無米下鍋”了。開始一兩年,可以說大多數文章的題目是他出的,有的連內容都點得很明白。稿子排出大樣都要送給他看,看了還親自改……

陳維仁還回憶說,《理論動態》創刊時,“四人幫”剛垮臺幾個月,許多人還受着

“文革”宣傳的那一套假大空的“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和束縛,特別是受着“兩個凡是”的禁錮。而《理論動態》的文章與“兩個凡是”相對立,“離經叛道”,常常違反人們習以爲常的思維模式。不少文章一出來,在校內外都會引起震動,引發強烈反響。大體是三種情況:一是擁護文章的觀點,感到讀來很過癮,認爲是講出了多年想講而不敢講的話;二是雖然贊成,但擔心犯錯誤,給領導同志幫倒忙;再一種就是公然指責——“你們這是想幹什麼?”——認爲是要“砍旗”了。

曾任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副主任的孟凡告訴筆者,《理論動態》編輯部人手很精悍,最初由他爲組長,編輯有王聚五和沈寶祥。1982年改由王聚五任組長。1985年由沈寶祥任編輯部主任。

筆者在中央黨校採訪,熟知《理論動態》內情的人幾乎都說,《理論動態》真正的“總編輯”,當推胡耀邦:

《理論動態》的文章題目,最初差不多都是胡耀邦出的;

《理論動態》很多文章的觀點,是胡耀邦提出的;

《理論動態》的文章,是由胡耀邦最後審定的。

胡耀邦說:“辦了《理論動態》,等於在中央黨校大院之外,又辦了一個黨校!”

《理論動態》創刊於1977年7月15日。這個刊物,後來竟出了1000多期!《理論動態》創刊號上,發表了《“繼續革命”問題的探討》一文。“繼續革命”,也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須知,這是在“文革”中載入黨章、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思想的“精華”,這是被譽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三個里程碑”的重要理論,這是即將召開的十一大上華國鋒政治報告的主題,豈容“探討”?!

《理論動態》一創刊,就對“繼續革命”問題進行探討,表明了對這一理論的懷疑,也就表明了編者的無限勇氣。

這篇文章是吳江寫的。據吳江回憶:

1977年4月間,由毛著編輯委員會編選的《選集》第五卷終於出版了。

這本“毛選”收入了1949年9月至1957年的著作、講話等,以講話居多。50年代的文章、講話有許多表現已進入了他的晚年。5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華國鋒爲“毛選”第五卷出版而作的長文:《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這顯然是爲下半年召開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作準備,文章可以說亮明瞭這次黨代表大會的方針和意向。這篇長文貫徹“兩個凡是”的原則,指出“**”結束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主要任務仍然是“抓黨內走資派”,“繼續革命”就是“繼續反右”,等等。

全黨組織學習這篇文章,黨校自然不例外。7月12日,胡耀邦邀集各教研室部分同志座談。我即席發言,講到應當如何完整地、準確地理解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這一命題。我說,對“繼續革命”有個總的理解問題,不宜只限於“文革”的範圍,何況現在“文革”已經結束。談到“繼續革命”的對象,我講了三點意見:第一,不能講“文革的重點是整走資派”,這樣“完全有可能被某些野心家利用來不停頓地‘打倒一切’”。第二,“繼續革命”的任務應包括經濟基礎方面的革新和技術革命,即生產力方面的革命。在此特別引證了1957年所寫《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的一句話: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要把黨的工作重點放到技術革命上去”。我說,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不首先抓好科學技術革命是不行的。第三,我說,有人認爲“不斷革命”就是“不斷反右”,這不是思想。說:“我們要進行兩條戰線的鬥爭,既反對‘左’,也反對右。”

這天晚上,胡耀邦沒有回城內,他把我找去,說:“我們的刊物可以辦了。你將今天的發言整理成一篇短文,字數不超過5000,明天交稿,我作爲創刊號的文章發表。刊物的名稱我已經想好了,就叫《理論動態》吧!每5天出一期,一期只登一篇文章。”

我的發言並沒有提綱,屬即興講話,所以要草成一篇文章頗費斟酌。尤其當時全國正在學習華國鋒的文章,我的意見明明是對“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這一命題另作解釋,和“英明領袖”華國鋒是同題異調,談談還可以,寫成文字發表行嗎?但我還是漏夜將它寫了出來,冠上一個題目《“繼續革命”問題的探討》,第二天拿去交卷。

《理論動態》的創刊號就這樣出版了,出版日期爲1977年7月15日。這個刊物作爲內部刊物發給中央和中央各部委以及各省市委負責人,黨校的學員則人手一冊。不出我之所料,《理論動態》創刊號就在有些地方遭到被封鎖的命運,一些領導人下令“不得擴散”。這種情況後來也屢有發生。

《理論動態》這份小小的內部刊物,最初只印300份,後來由於所刊登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不脛而走,印數迅速增加到幾千份。

《理論動態》雖小,發出的聲音不小。《理論動態》的文章,曾不斷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冠以“特約評論員”名義所轉載,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正因爲這樣,《理論動態》被譽爲“新時期的《新青年》雜誌”。正因爲這樣,《理論動態》成了當時中國理論界的“風向標”。

據胡耀邦秘書陳維仁告訴筆者,在中央黨校,胡耀邦很喜歡找筆桿子們談話。

胡耀邦有句名言:“我的思想,常常是在談話中‘磨’出來的!”胡耀邦在談話中,談出了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然後組織筆桿子們寫成文章。《理論動態》上的許多鞭辟入裡的文章,就是這樣在談話中“磨”出來的。

胡耀邦出任中央組織部部長

中央黨校,是培養幹部的學校,理所當然關心幹部問題。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的胡耀邦,深感要撥亂反正,首當其衝的就是全面落實幹部政策,平反冤假錯案,把被、“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顛倒過來。

正因爲這樣,胡耀邦剛到中央黨校主持工作,便找楊逢春、葉楊、陳中以及《人民日報》幾位編輯一起談話,談了兩個半天。胡耀邦談話的核心意思就是那篇《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

後來,在胡耀邦的領導下,楊逢春、葉楊、陳中起草了《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胡耀邦又與《人民日報》聯繫,《人民日報》同意給一個整版發表此文。

胡耀邦在主持起草這篇文章時,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在十一大上,胡耀邦只是當選爲中央委員,沒有進入中央政治局——當時,被選爲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開始在中國政壇上嶄露頭角。

胡耀邦在中央黨校着手平反冤假錯案。據陳維仁告訴筆者,中央黨校在1957年錯劃了99名“右派分子”,內中學員“右派分子”66人,教師“右派分子”33人。胡耀邦到中央黨校不久,就給這99名“右派分子”平反,恢復名譽。

胡耀邦在中央黨校,很快就接觸了“大案”——所謂的“六十一人叛徒案”。因爲前中央黨校校長楊獻珍,便是這六十一人之一。只是“六十一人叛徒案”乃“通天大案”,胡耀邦作爲中央黨校副校長,一時還無權把這一大案翻過來。

就在《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一文發表的前兩天——1977年10月5日——中央作出《關於辦好各級黨校的決定》。《決定》指出,辦好各級黨校是我們黨的一項重要事業。不但要把黨校辦成捍衛馬列主義、思想的一個堅強陣地,而且要把學校辦成一個發揚光大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模範。

胡耀邦決心以中央黨校爲“堅強陣地”,向“兩個凡是”發起攻擊。

《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一文在《人民日報》發表後的第三天——1977年10月9日——中央黨校舉行開學典禮。兼任中央黨校校長的華國鋒以及葉劍英、鄧小平,還有兼任中央黨校第一副校長的汪東興,都前往位於北京西北郊的中央黨校,出席開學典禮。中央主席和三位副主席一起光臨中央黨校,使曾經一度十分冷落的中央黨校變成令人矚目的熱點。

在開學典禮上,華國鋒、葉劍英、胡耀邦發表了講話。

華國鋒說了一通學習思想的重要性。

葉劍英在講話中,談到了理論和實際之間的關係。葉劍英說,第一,一定要掌握理論。沒有理論,一張白紙,憑什麼去聯繫實際呢?第二,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如果理論不能指導實際,不受實際檢驗,那算什麼理論!絕不能把理論同空談、吹牛甚至撒謊混爲一談。

葉劍英還說,在中央黨校工作和學習的同志都來用心研究我們黨的歷史,特別是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線鬥爭的歷史。

所謂“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線鬥爭”,是當時的提法,即與、、的三次路線鬥爭。葉劍英的意思,也就是要大家研究“**”的歷史,從中吸取教訓。

胡耀邦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研究“文革”的小組,他要求小組拿出一份研究提綱。

華國鋒在十一大政治報告中,充分肯定了第一次“無產階級**”。華國鋒又是中央黨校的校長,研究小組當然依照華國鋒定下的調子,寫出關於“文革”的研究提綱。

1977年11月,胡耀邦在討論這份提綱時,搖頭說:“這份提綱的觀點是錯誤的,方法也是錯誤的。不敢從實際出發,而是從文件出發。對文件也不是作具體分析,而是照搬。正因爲是抄的,對你們這些參加者可以原諒。但是研究歷史,應該有自己的腦袋。”

在談到“二月逆流”時,胡耀邦說:“什麼‘二月逆流’,分明是正氣凜然的二月抗爭嘛!”在“兩個凡是”佔統治地位的年月,胡耀邦敢於說出這樣否定“文革”的話,使舉座皆驚。

1977年12月初,當中央黨校在編寫一份關於黨史材料時,胡耀邦提出了兩條非常鮮明的編寫要求:一是“完整地準確地運用思想”,二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胡耀邦所提出的這兩條要求,第一條是鄧小平的話,第二條是的話。然而,胡耀邦把這兩句話歸結在一起,卻體現一種新的含義,那就是不能搞“兩個凡是”!

《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這篇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後,

所以引起強烈反響,是因爲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許多幹部還未落實政策,“掛”在那裡。光是在北京的中央機關裡,在粉碎“四人幫”已經一年了,還有6000多名幹部“掛”着。內中包括夏衍、楚圖南這樣重要的老幹部。胡耀邦清楚地意識到,“解放後,我們對地下黨,對知識分子,對民主黨派,對起義人員,對僑屬人員,都有不少失誤”,都“必須堅決糾正過去的錯誤”。

這篇文章發表後,衆多“掛”着的幹部擁向中央組織部,要求儘早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一時間,位於北京西單商場北側的中央組織部變得門庭若市,上訪者比比皆是。

但是,當時的中央組織部部長郭玉峰,對上訪者卻冷若冰霜。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舒同,前往中央組織部上訪,要求落實政策,竟被郭玉峰叫人擋在門外!

郭玉峰,曾被康生稱讚爲解放軍幾十位軍政委中“最優秀的”。在“文革”中,郭玉峰被派往中央組織部“支左”,掌管了大權。1975年6月,郭玉峰被任命爲中央組織部部長。粉碎“四人幫”之後,郭玉峰仍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在十一大上,郭玉峰被選爲中央委員。

在郭玉峰看來,許多幹部的案子是定的,或者是所領導的政治運動定的,不能平反。所以,只能“掛”着。這樣,他對廣大幹部平反冤假錯案的要求,漠然置之。

郭玉峰的冷淡態度,激怒了大批老幹部。老幹部們乾脆寫大字報,貼滿中央組織部大樓。

郭玉峰說,那文章是《人民日報》發表的,叫人撕下大字報送往位於王府井大街南端的人民日報社。由於文章是胡耀邦主持寫作的,也有的大字報被送到胡耀邦那裡。

胡耀邦看了大字報,激動地連聲說:“我們不下油鍋,誰下油鍋?!”

那一時期,吳明瑜常在晚上去胡耀邦家。吳明瑜記得,有一回胡耀邦跟他談起郭玉峰,說郭玉峰完全變了!因爲在解放戰爭中,胡耀邦擔任兵團政委時,郭玉峰是他手下一個團的政委。郭玉峰怎麼會變得這麼厲害,對老幹部毫無感情?

確實,平反冤假錯案是一個危險的“油鍋”。“文革”的序幕——姚文元的那篇《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批判的就是“翻案風”。平反冤假錯案,很容易會被扣上替“階級敵人翻案”的大帽子。在冤假錯案如山的當時,要進行平反,必須冒極大的政治風險,如同下油鍋。平反這些冤假錯案,很多要涉及“**”,涉及。在那時,“文革”不能碰,定的案子更不能碰。

第42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3)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3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2)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11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2)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44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1)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11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2)第48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5)第44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1)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12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3)第66章 華國鋒的“淡出” (1)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12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3)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20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5)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20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5)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20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5)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第37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20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5)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20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5)第39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6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1)第26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2)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35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6)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55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1)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1章 序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12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3)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3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2)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3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2)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57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3)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