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新奧爾良的第三次轟炸、也是最後一次轟炸行動在六月三十日進行。
這次,中國空軍只出動了十架“空中霸王”執行轟炸任務。只是,爲了吸引美軍的注意力,還另外出動了一百多架“空中霸王”轟炸了新奧爾良港,執行護航任務的戰鬥機超過了兩百架,比轟炸機還要多。
當然,真正的主力是那十架負責轟炸堤壩的“空中霸主”。
爲此,空軍專門安排了四十架戰鬥機爲其護航。
當時,海軍航空兵也參與了作戰行動,出動遠程戰鬥機攻擊了新奧爾良東面不遠處的彭薩科拉。
轟炸開始的時候,十架“空中霸主”依次在五千米高空投下了炸彈。
只是,每架轟炸機都沒有精確瞄準。
更重要的是,在這十架轟炸機上,各有一名肩負着特殊任務的投彈手,並且都安裝了一種特殊的設備,即一臺特殊的電臺。準確的說,這一臺連接到光學轟炸瞄準指揮儀上的特殊電臺。控制這部電臺的不是發報用的按鍵,而是一根遙控手柄。通過遙控手柄,投彈員就能控制投下的炸彈。
也就是說,當時十架“空中霸王”投下的是無線電制導炸彈。
當然,這是非常原始的制導炸彈。
在地中海戰場上,德軍就用這種炸彈攻擊過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並且成功炸傷了兩艘戰列艦。
只是,在此之後,德軍就再也沒有使用過這種炸彈了。
也許,德軍認爲制導炸彈並不可靠。
中國空軍沒有讓德軍提供炸彈,只是讓德軍提供了制導技術,然後把制導系統裝到了超級炸彈上。經過改裝之後,超級炸彈上多了一部無線電接收裝置,以及一副由無線電指令控制的尾翼。在下墜過程中,炸彈通過接收到的無線電指令來調整四片尾翼的偏轉角度。從而調整炸彈的飛行線路。也就是說,投彈手始終要盯住炸彈與目標,不斷的調整炸彈的飛行路線,最終使炸彈命中目標。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轟炸機、炸彈與目標處在同一條直線上,只有在炸彈偏離了這條直線的時候才做出調整。只是在實際操作中,很難讓三者都在同一條直線上。主要是轟炸機得以每小時數百公里的速度飛行,而且炸彈也在以每秒上百米的速度墜落。如此一來,就需要確定炸彈的高度,才能夠知道炸彈的偏離度,也才能做出適當的調整。爲此,中國空軍在改裝炸彈的時候,在炸彈尾翼固定架的四個頂點上各安裝了一具發光裝置,投彈員可以通過光學轟炸儀看到發出的四種顏色的光芒,而光學轟儀的鏡片上劃有刻度表,因此投彈員可以根據炸彈尾翼上四個光點在鏡片上所佔的大小。大致確定炸彈離轟炸機的距離,也就能夠大致計算出炸彈的高度。以此來修正彈道,使炸彈能夠落到離目標儘可能近的地方。
當然,投彈員的素質非常重要。
爲此,中國空軍專門從德軍那裡聘請了幾名教官,然後挑選出十名投彈手,進行了爲期五天的高強度訓練。
在訓練中,這十名投彈手都能夠控制炸彈落到離目標五米以內的地方。
顯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提高。要知道,使用普通炸彈的話,在五千米高度上投彈。落點偏差往往在一百米以上。
這個投彈精度,就相當於讓一把飛鏢從五米外的一個針空中穿過去。
最初的時候,沒有人抱希望。
之前,出動了上千架次轟炸機,投下了數千噸炸彈,都沒有能夠把新奧爾良的環形堤壩炸燬。在很多人看來,這次只出動十架轟炸機,用二十枚炸彈、哪怕那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炸彈,也肯定辦不到。
事實上,連顧祝同都不認爲能夠炸燬新奧爾良的環形堤壩。
可以說,如果當時還有別的辦法可選,顧祝同肯定不會批准這次的作戰行動。
可惜的是,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
只於轟炸結果,顯然讓顧祝同大感意外。
十架“空中霸王”只用了三分鐘就投下了所有炸彈,準確的說,第一批投彈的只有八架轟炸機,而且分成了四個編隊,分別向各自的轟炸點投彈。另外兩架轟炸機爲備用,如果前八架轟炸機都成功擊中了目標,那麼這兩架轟炸機將飛往第五個投彈點,爭取在堤壩上炸出第五個大缺口。
結果就是,轟炸花了大約十分鐘。
十架轟炸機投下的二十枚炸彈有十七枚直接擊中了堤壩頂端,而且有十五枚在堤壩內部爆炸,且每個轟炸點都至少有兩枚炸彈在堤壩內部爆炸。在現場觀看的話,轟炸沒有什麼好驚奇的。炸彈在堤壩內部爆炸的時候,出了在彈着點冒起一股煙塵之外,就只能隱約看到爆炸點附近好像猛的震動了一下。顯然,場面一點都不壯觀。只是,過了約莫幾十秒,當爆炸點附近的堤壩突然坍塌、隨即成百上千噸的海水涌入缺口的時候,就不會有人認爲這個場面還不夠壯觀了。
五處轟炸點,最小的缺口都有二十多米寬,而且損傷直到堤壩基部,而最大的一處缺口的寬度超過了五十米。根據轟炸機飛行員提交的報告,損毀最嚴重的地方被四枚炸彈直接命中!
這麼大的缺口,美軍肯定堵不住。
更重要的是,每小時從這五處缺口涌入的海水超過了二十萬噸,而新奧爾良的十二臺大型抽水機同時工作,每小時也只能抽出不到兩萬噸海水。更何況,當時最多隻有九臺大型抽水機還能工作。
以這個速度,不出三天,新奧爾良市區就會被淹沒,一週之後所有三層一下的房屋都將沒到海面之下。
原因很簡單,新奧爾良市區的平均高度比海平面低了差不多十米。
當然,港口在海平面以上,只是在市區被徹底淹沒之後,港口也無法正常運作。原因很簡單,維持港口運轉的工人都住在市區裡呢。再說了,大部分新奧爾良市民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逃離這座城市,而地勢較高的港口成爲了唯一的避難所。當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市民涌入之後,港口必將癱瘓。
收到消息的時候,顧祝同還有點不大相信,因此他讓參謀去確認轟炸報告。
數個小時之後,轟炸機部隊送來了拍下的照片。
這下,顧祝同纔不再懷疑。
在航空照片上,堤壩上的五處缺口就如同五座瀑布,漆黑的海水在這裡變得蒼白,正翻滾中吞沒流經線路上的所有事物。在照片上,甚至還能看到被海水沖走的美軍車輛,以及正在白色洪流旁掙扎求生的美軍官兵。
烈火可以焚燬城市,洪水同樣可以淹沒城市。
可以說,直到這個時候,顧祝同仍然不大相信,僅僅用十架轟炸機、投下二十枚炸彈就毀掉了一座城市。
要知道,新奧爾良是美國墨西哥灣沿海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
在這裡生活着一百多萬人,此外還有來自外地的近二十萬人,以及負責該地防禦的數萬名美軍官兵。以往要想對付這樣的大城市,至少需要出動出動數千架次轟炸機,投下上萬噸炸彈,而且還未必能夠把整座城市炸成廢墟。更重要的是,採用以往的轟炸方式,空軍肯定會損失上百架轟炸機與上百架戰鬥機。這次,僅僅只用了十架轟炸機,而且在無一損失的情況下就達到了同樣的目的。
當然,說沒有損失並不確切。
幾乎同時轟炸港口的轟炸機羣中,就有六架轟炸機被擊落,還有三架轟炸機在返航途中墜毀,護航戰鬥機則損失了十一架。此外,海軍航空兵在攻擊彭薩科拉的戰鬥中也損失了十多架作戰飛機。
當然,新奧爾良並不是第一座在轟炸中徹底損毀的城市。
要知道,針對美國本土的轟炸行動在六月八日就開始了,雖然首先遭到轟炸的是新奧爾良,但是針對新奧爾良的轟炸進行了三次,時間跨度將近一個月,而再次期間,中國空軍的戰略航空兵還轟炸了其他城市。
第二座遭到轟炸的是佛羅里達半島西海岸上的坦帕。
與新奧爾良一樣,坦帕也是一座港口城市,而且是佛羅里達半島上僅次於邁阿密的第二大港口城市。更重要的是,坦帕離佛羅里達海峽較遠,而且面向墨西哥灣,所以坦帕港是一座軍港,而邁阿密港是一座商港。
當時,坦帕是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墨西哥灣分艦隊的第三大母港,也是墨西哥灣東部最大的軍港。
只是,美國海軍已經沒有幾艘大型戰艦了。
在遭到轟炸之前,坦帕港裡有上百艘小型艦艇,而且以驅逐艦居多。當時,向古巴運送物資的小型艦艇大多來自坦帕,或者需要前往坦帕進行維護保養。正是如此,美軍送往古巴的作戰物資大多運到坦帕。
顯然,處於軍事目的,就應該首先轟炸坦帕。
也正是如此,在六月十日,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羣就光顧了坦帕,並且由此開始了分四次進行的轟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