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

帳內沒有其他人,只有四位大人與班超。廷尉府只來了幾位掾吏、郎官,此刻便在營外候着。只要帳內四位大人定班超有罪,便可直接羈雒陽詔獄。如果真是那樣,班超便只有被處死一條道路!

朝中大臣紛紛上書,薛大人便受皇帝詔令,親自來查勘班超是否有輕敵、並導致枉斷士卒性命之罪。漢律嚴峻,失軍機是死罪。但這四位大人都親自查驗戰場,復原了當時的情景。經過激烈的爭論後,他們認爲班超的處置並無不妥之處。如果不將自己置於險境,以呼衍歷之能,又如何現身?

於是,他們經過認真磋商後,決心保班超一命。故而,薛大人此時說出這樣話兒來,其實是在給班超提供申辯的機會!

生死攸關的時刻,班超不敢隱瞞,他選擇實話實說,由四位大人來決定是否赦免他。“中丞大人,並諸位大人,永平五年,呼衍歷帶着手下死士在雒陽大開殺戒,一夜斬殺數十人。當時,吾曾與司隸校尉部郎官秋曹、河南尹麾下屠蘇將軍、雒陽劍俠淳于薊聯手,與呼衍歷在崤山之下大戰過一場。擊殺其手下死士和追隨者數十人,呼衍歷帶傷逃走。”

“呼氏非常人,已藏身在大漢腹地十數年,手下有死士百餘人,且在大漢境內來去自如。如大動干戈,彼未必會現身。此次爲誘殺呼氏,吾以自身爲餌,並以易攻擊之崖下爲營地。雖安排三層防範,由於輕敵在先,終致四卒被殺,權氏亦曾陷於死亡之地。此戰雖射殺、重傷呼氏各一人,然吾輕敵之罪不能恕,超認罪。現軍侯華塗正在追蹤,不日將歸!”

班超說完,薛大人與華鬆大人皺眉沉思,未再言語。班超是耿忠麾下,耿忠自然不便說話,於是楊仁大人便補充道,“各位大人,呼衍歷在漢境爲禍多年,且一直在朝廷監視之下。呼氏既爲秘物而來,或會再有其他使命,班超身爲漢軍假司馬,既知其來華陰,如無動於衷便是失職!當然,此爲機密,還請各位大人保密爲好!”

華鬆卻充滿憂慮地道,“呼氏來三輔,定然會與漢官員、世族勾連,司隸校尉部將嚴加監視。已過多日,軍侯華塗何時能歸?”

班超思忖着道,“按呼氏行事習慣,一戰不成,必隱身一段時間。因此,華塗不日當歸!”

只到十餘天后的一天後半夜,華塗一身獵裝,才突然出現在班超大帳。別部大營內警戒級別提高,夜已經很深了,班超大帳內,四位朝廷重臣還在帳議。這不同尋常的景象,讓華塗大感震驚。

原來,司隸別駕從事秋曹,派驛吏隱秘送來了重要情報。

幾日前,有三名神秘人物自太華山進入右扶風,在茂陵內的司馬氏莊園旁邊的浮屠內消失不見。秋曹憑敏銳的嗅覺判斷,這三人中,有一人正是當年在雒陽和崤山呂苑興風作浪的呼衍歷。但司馬浮屠信衆較多,隴右、漢中也有大量信衆來來往往,根本無法一一監視。秋曹請華鬆再派人手,以便查清三人去向!

四位大人正在連夜商議如何處置,華鬆因擔憂秋曹的安危,想加派人手秘入三輔。而楊仁卻反對興師動衆,他認爲呼衍歷倉皇逃出太華山,他是逃命,不可能有膽量在右扶風再興風作浪。二人正在爭執時,恰好華塗回來了。華鬆便直視着華塗問道,“逃走之人,共有幾人?”

華塗道,“稟報大人,北虜共有五人,登山攀巖上樓,如履平地,吾所率衆卒根本見不到其蹤影。寒菸公主鬥熊時,五人突然從草中現身,攻擊崖下班司馬。吾等便倉促弩射,擊殺一人,司馬從崖下射擊亦重傷一人。呼衍歷逃走前,還不忘一箭射殺大熊……”

班超急問,“彼現在何處?”

華塗回稟道,“這十數日,吾一直追蹤。彼在山洞內焚淨死亡與重傷二死士,剩餘三人驟然不見……太華山延綿不絕,吾逐澗探查,未見蹤影,便不敢耽擱,只好暫且返回稟報軍情……”說着,又痛心地道,“此次行動,別部受到重創,罪在塗一人。塗身負外圍保護之責,由於塗調度有誤,致亡四卒,罪不容赦,請各位大人治華塗之罪……”

四位大人沒有接華塗的話,華塗的話已經證實,呼衍歷殘忍地殺死重傷死士,現三人並未逃向河西,而分明是隱身進了司馬浮屠。

司馬浮屠爲司馬南兄長司馬瑞所建,司馬瑞曾專門至二千餘里外的楚國求經,受到楚王劉英洗禮併成爲佛陀信徒。回到三輔後,便以右扶風之名,募集民財,大興土木,前後歷經兩年,才建成了司馬浮屠。現在,司馬浮屠已經成爲三輔佛教聖地,信衆數萬人。

呼衍歷進入茂陵司馬浮屠,這消息讓四位大人隱隱有些興奮!

楊仁擺擺手,華塗便走出帳外。帳同只有四位大人與班超,楊仁才又對華鬆道,“華大人,太華山地域廣大,如彼藏匿山中,華塗未捉住呼氏情有可原。皇上早就懷疑呼氏與三輔官員有關連,然一直沒有證據。此次機不可失,別部已經無法再出手,請司隸校尉部緊密探查,或有大收穫!”

“楊大人放心,吾早有安排!”華鬆地位尊崇,聞楊仁言便傲然說道,“吾知楊大人定然也派有專員在三輔,大敵當前,老夫有一請,請侍中廬與司隸校尉部聯手辦案。此次如喪失戰機,皇上必不會饒恕吾等四人!”

二人當着御史中丞的面相爭,耿忠大感詫異,薛池卻閉目不言,似乎已經睏乏。楊仁卻當即做出決斷,“華大人言之有理!吾已派侍中廬郎官竇戈帶人進入三輔,將協助秋曹別駕力破此案。另外,司馬南道行深厚,呼衍歷梟勇無比,秋曹、竇戈未必是其對手,耿大人,吾意仲升當入三輔……”

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二章 劫後餘生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