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

班超堅持地道,“請兩位大人放心,吾親自勘查過,並在冰雪峽谷中與白山雪虎大戰一場。此地爲獸界,人跡罕至,然別部輕裝,勉強能夠通行。別部襲取伊吾廬後,請都尉命一將悄然接替別部守城,吾定直出疏榆谷,斷呼氏退路!”

時間緊迫,竇固卻鐵青着臉,又盯着縑圖。千鈞重但,此刻壓在他一人肩頭。漢軍兵力不佔優,他只能以奇制勝。但這招棋確實太過險峻了些,但卻是目前唯一的致勝之道!沉吟了一下,他與耿忠對視一眼,瞬間便定下了最後決心。竇固習慣性地捋一下斑白的長鬚,咬牙道,“定了,便這麼打!取伊吾廬後,吾會另擇一營,計取城北大營,並接替你部防禦!”

班超是第一次跟隨竇固出征,聽了沒覺得什麼。但耿忠聞言,卻欣慰地長長吁了一口氣。他與竇固數十年同在朝中爲大將,他對竇固太熟悉了。只要竇固說出“便這麼打”一句,便已經把敵我盤算透了,漢軍必無往而不勝!

原來,竇固和耿忠據竇戈、權魚提供的情報和波紹的敵後斥候稟報,已經掌握呼衍王慣常用兵之法。他們據此制定了破敵戰略,與班超、胡焰在敵後定下的戰法不謀而合,只不過班超與胡焰過於大膽了些。現在,班超又找到了讓別部直出疏榆谷的秘道,漢軍此番北征便又多了一層勝算。

這是漢軍最高機密,關係北征成敗,現在還不能告諸衆將。

三人回到帳前,帳議繼續進行。耿忠扶須頷首道,“仲升在敵後之謀劃,與都尉之意契合。渠校尉和衆將軍慮我兵少,其實不然,孫子云兵者詭道也。用兵之道,兵不在多,將不在廣,而在於伐謀。今吾出奇兵,直出疏榆谷,雖兵少,但以奇擊正,以一敵十,敵必破矣!”

衆將見三人在後帳嘀咕好一會,現在耿忠又明顯是不讓衆將再糾纏如何兵進疏榆谷,也就是說,班超找到的另一條秘道,已經是漢軍最高機密,渠耆、劉萊、孫喆等將自然不便再追問。

但渠耆又問了另一個問題,“班司馬,如吾大軍與呼衍王在白山激戰正酣,左鹿蠡王和皋林溫禺犢王突然縱兵出現,吾豈不是要兩面受敵?”

其實,這也正是大多數將領心中的問題,可班超對此卻未再細述。此時,渠耆此言一出,衆人頻頻點頭。

班超提着沙盤道,“回稟校尉,吾此次深入白山,見到蒲類國王和蒲類城匈奴鎮守使。從其言語末將判斷,經過前漢以來歷次打擊,北匈奴對吾大漢軍隊心存敬畏。特別是吾軍是四路齊出塞,興師動衆,此係六十餘年來首次,對北匈奴的震撼莫可言狀。末將判斷,單于得知漢軍四路出塞,定然會命衆軍隱進深山,避實就虛。”

說着,他又指着燕然山道,“左鹿蠡王一路,極有可能隱藏於燕然山中,此係屯兵之地。而皋林溫禺犢王定然不會離開涿邪山,因爲,那是皋林部主要駐牧地。吾軍可利用其觀望之機,一鼓而下白山,懼吾軍威,左鹿蠡王和皋林溫禺犢王定然不敢擅出!”

劉萊道,“也就是說,班司馬已經料定,整個北匈奴,能敢與漢軍硬碰硬的僅有呼衍部?”

“正是!”

班超斷然道,“白山以北,冬季苦寒,馬瘦毛長,加上連年蝗災、旱災不斷,北匈奴各部冬天不願出戰。但是,呼衍部一直在伊吾綠洲過冬,戰力明顯高過左鹿蠡王等部。而祭肜大人一路出高闕塞,兵鋒直指涿邪山,皋林溫禺犢王不會有機會威脅吾白山大軍!因此,末將建議,吾軍應按既定方略,加速疾進,迅速出擊!”

衆將再也提不出異議,帳議至此,千斤重擔便壓在主帥竇固肩頭,現在到了他該下最後決心的時候了。

他對着縑圖又沉吟少許,胸中從頭至尾盤算一番,便咬牙定下了決心。他突然回過頭來,扶劍走到案後坐下,耿忠也至案側坐下。班超趕緊走至隊尾入列站到自己的位置之上,胡焰則走到衆將之後站列。衆將校和幕僚們知道都尉要下將令了,都挺胸扶劍而立。

竇固斷然道,“前軍校尉渠耆、軍司馬耆莫聽令:爾等率本部人馬爲前鋒,寅時開飯,卯時進軍,至八木墩依水堅固設營,並接應吾大軍安全入營。如遇小股敵騷擾,不可示弱,要一鼓殲之。如遇強敵,則應一往無前,截住廝殺,振吾大漢軍威。吾將中軍爲前軍後應,隨時策應。如有畏敵不前失軍機者,斬!”

“末將得令!”

“拋車營司馬、兼兵曹掾史永元聽令:命爾率拋車營,加速疾進,務在後軍之前進入大營。進營後,要善備器械,整備拋車及石彈、冰彈。待吾大軍圍殲拔營胡人時,汝應隱秘接近敵南山口大營,悄悄佔領有利陣位,待命轟擊胡人大營。然圍而不破,只以雷霆之勢,配合騎兵逼敵求援即可!”

“末將得令!”

“射聲校尉曹錢聽令:命汝率本部人馬爲後衛,離大隊五十里,掩護輜重糧秣前行。需沿途拋灑兵革器械、糧草衣物,人員作疲憊狀。遇有匈奴斥候,要假壯聲威,將其趕走,不可傷其性命。務令敵以爲吾乃疲憊之師!”

“末將得令!”

曹錢接的是技術活,難度極大,既要讓匈奴人感覺漢軍勞師遠來,乃疲憊之師。又不能讓匈奴人奪了糧草,壞了漢軍北征大計!

“假司馬班超聽令!”

班超出列抱着道,“末將在!”

“命汝率本部人馬,即刻啓程,今夜天明前繞道悄悄進入伊吾廬城外,隱身白楊溝西側密林中,需隱藏數日,勿得暴露。並派出斥侯,探查城北大營呼衍王動向。如呼衍王重兵馳援南山口,別部即奔襲伊吾廬城,要一鼓而下,斷敵退路,並堅守待援!”

“末將遵令!”

耿忠看着班超問道,“別部僅有二千餘人,是否需要再增兩曲?”

令衆將不解的是,班超卻斷然拒絕了耿忠增兵的好意,“謝都尉。兵不在多,而在精。本部兩千餘人多爲刑卒,乃亡命之徒,其兇殘遠勝北匈奴人,吾以爲足也!”

耿忠不理會衆人的存疑,直接對班超道,“班司馬需牢記,別部奇兵,兵不在多,謀不在巧,貴在出奇制勝。蒲類國爲呼衍王退身之處,如擊破蒲類城,奪取疏榆谷,彼將無存身之地,而只能束手就擒或逃向大漠深處。而倘若任其逃向漠北,我則鞭長莫及矣!”

“謝都尉,末將定謹記教誨!”

竇固突然立起,手扶寶劍,冷峻地說道,“越騎營、長水營、漢騎營等各營將校聽令,各營務要跟隨前軍之後,與中軍一起快速進入大營,勿爲敵纏在半途!”

“末將得令”

“班司馬稍待!將令已下,現在散帳。衆將速回帳拔營,按序開拔!”耿恭宣佈散帳,衆將校齊聲銘誓,“一往無前,一戰定白山!”其勢震天。

將校們先行返回營中,中軍的從事掾吏們也都各自歸帳忙碌,大帳內只剩下班超、胡焰,耿忠道,“令外刺、刺奸掾吏波紹,大帳議事!”

波紹被帶進帳內,再一次跪下道,“末將有罪,請都尉處罰!”

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四十七章 華陰截殺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五章 赤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