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

班超與淳于薊聞言大喜,便帶着衆將隨吳英、錦娘一起策馬出苑,順着墨玉河來到崑崙山深處的一個山坳內。

山坳很大,亂石遍地,綠草茂盛,一面臨河,三面長滿松柏,是韓苑的牧場。山坳內的原野上,旌旗飛揚,已經聚集了二千餘人和無數牛馬駝。原來,班超意外地弔唁韓融,這一手着實高明,一下子便令這些心懷委屈、身世坎坷的遊子們聽到了阿母的呼喚,他們羣情鼎沸,瞬間便欣喜地感覺自己不再是無根的浮萍,這數千屯民後人瞬間便成了漢使團的根基之一。

山坳北端入口處,已經搭起一個高大的觀禮臺!

草場四周插着旗幟,無數屯民聚集圍觀。場地中各部族都精選出百餘人打着各種顏色的部族旗,他們很多人拿着鐵叉等農具,只有極少數人穿着皮甲,但卻猶如一支支軍隊一般整齊地列着方陣。而場地中間的崑崙屯約三百騎,人人着甲服,騎五花馬,手中器械也精良,分明是屯民武裝核心。

山坳靠近崑崙山腳下,是一堵懸崖。懸崖下的木架之上,懸着一百隻脬泡飛靶(注:即吹滿氣的豬尿泡),並按陣形立着二三百個真人大小的木頭骨架草人!

吳英抱拳稟報道,“稟報漢使,今聞漢大使巡視韓苑,漢軍屯人之後盡聚集而來,欲一睹漢使與衆將風采。請漢使登將臺檢閱!”

班超心裡暢快,便頷首應允,帶着漢使團下馬,一齊登上高臺。戰鼓咚咚擂響了,吳英佇立高臺之上,嬌聲下令道,“各部族演武開始!”

錦娘揮動令旗,一個大部族約百名精壯男牧民一齊上馬,先結陣從觀禮臺前疾馳而過,接受漢大使檢閱。然後轉過頭來,便列陣開始衝鋒。他們持械衝到懸崖下時,均在馬上持弓勁射,擊滅了一些飛靶。衝到草人陣中時,或矛挑、或刀劈,斬殺了無數草人後,又折返回原地。

懸崖下,役夫們迅速重新放置好飛靶與草人,另一個部族的牧民又開始陷陣。

到餉午前時,二十餘個部族均接受了檢閱,並一一表演了陷陣衝殺之能。雖然士氣高漲,但畢竟是部民,手裡的傢伙五花八門,每個部族衝殺完畢,總會剩下大量飛靶與草人。

最後一支上場壓軸的自然是崑崙屯。吳英、錦孃親自披掛上陣,她們着兩匹高大的五花馬,手執長矛,策馬奔至崑崙屯,立主將位置。崑崙屯衝殺時,她們一馬當先,身手矯健,弩射精確。衝殺到草人身前,則長矛翻飛,挑殺一個又一個草兵。金屯等五將,則都緊隨其後,大顯身手。

崑崙屯凌厲的衝殺,贏得全場雷鳴般掌聲、歡呼聲!

漢使團衆將大爲驚喜,到底是前漢都護屬卒後人,歷經百年,他們身上仍流的是先人梟勇善戰的血。從他們身上,你能看出當年他們的先人,是如何在西域這塊土地上縱橫馳騁,令匈奴人吃夠了苦頭!

衆將不停給胡焰、肖初月賀喜,羨慕之情難以掩飾,可胡焰、肖初月臉上卻寫滿焦慮。其實,崑崙屯士卒個人戰力不過與于闐國兵不相上下。與當時西域各國一樣,國兵普遍缺乏嚴格的訓練與血腥的戰場歷練。眼前的崑崙屯還不能上戰場,對付崑崙山上的蘇毗女國兵或許還能抵擋一陣,可要與焉耆國、龜茲國、莎車國的國兵對陣,便要大吃苦頭!

該漢使團上場了,淳于薊令道,“漢使團出戰!”

班超與淳于薊走下觀禮臺飛身上馬,淳于薊接過漢使團戰旗,策馬立於班超身後,然後高呼一聲,“列陣!”漢使團迅速在班超身後,列成了標誌性的雁形矟矢陣。班超長矟揮動,雙腿一夾馬腹,赤蕭如箭一般射出,漢使團緊隨班超、淳于薊,軍陣嚴整,排山倒海,氣勢如虹。衝殺到懸崖下前,刑卒們飛馳中持弩勁射,由遠至近,百步穿楊,每人都射出二至三箭,一百個飛靶一一炸裂,竟然一個不剩。

“哇——真是神力——”他們能在急馳中弩箭射出後,再在馬上迅速張弓,持續暴射,這絕技令全場大驚,也令吳英與錦娘都驚歎不已!

接下來,雁陣已經衝殺到草人陣前,班超在疾馳中左右開弓,當先挑飛一排草人。自淳于薊以下,衆將與所有刑卒都大開殺戒,一輪潮水一般快速衝殺過去,三百個草人瞬間被全部斬殺,無一存還!

接着,他們又陣形緊密,飛馳衝殺回觀禮臺前。這輪摧枯拉朽、山呼海嘯一般的雷霆衝殺,讓屯兵後人各部族大開眼界,掌聲如雷,歡呼聲不絕於耳!

回到觀禮臺,吳英將崑崙屯五員大將逐一介紹給班超。這是五個三四十歲的精壯漢子,以五行命名,分別叫金屯、木屯、水屯、火屯和土屯,由大月氏僧侶金屯領軍併兼總教習,而吳英、錦娘二女則是崑崙屯主將!

金屯身高體壯,胖大魁偉,年約四十餘歲。他頭戴兜鍪,身穿金光閃閃的銀裝兩襠甲。雖然身穿甲服,金屯走上觀禮臺,見到班超便戰戰兢兢地主動跪下,雙手加額,頭伏於手叩於地,長拜不起!

這是怎麼了?

衆人都愣住了,漢使團衆將也不明就裡,吳英、錦娘二女也都一臉茫然。班超也一樣,如此重禮,讓他感到不同尋常。他只是看着金屯兜鍪下那張大肥臉似曾相識,但是他真的想不起來與這個鐵塔一般的黑大漢會有何過往!

淳于薊喝道,“金屯且擡起頭來,大喜之日,汝何故如此?”

“將軍饒恕,小人無臉擡首,便讓小人再跪一會罷——”金屯依然叩頭於地,嘴裡大呼道,“十七年前,漢大使乃是一介少年,平陵一戰,吾便不是大使對手。今吾追隨吳太公、錦太公,傾心磨礪崑崙屯,適才觀漢使團陷陣,吾才知十七年後餘仍是一個廢物,實在無顏面再掌崑崙屯……”

“十七年?汝是……哈里斯?!”班超聞言,不禁恍然大悟!

他想起十七年前,阿妹惠班與曹世叔大婚,同樣年輕氣盛的哈里斯非要比武鬧喜的情景,不禁仰頭向天,哈哈哈長笑不止。笑畢,才笑罵道,“哈里斯,汝狗日的真是沒用。十七年哪,一個奶娃會長成魁偉丈夫,吾以爲汝該長些見識,沒想到仍是如此廢材。罷了罷了,罰汝三個月內,讓崑崙屯成爲勁旅,否則,吾定再死揍汝一次!”

哈里斯聞班超不想與他算舊帳,心裡這才坦然,鐵塔一般的巨大身軀伏於地上連連叩首,並趕緊連聲領命。衆人這才都聽明白了,原來二人是老對手,不禁全場轟然大笑。

校閱結束,各部族返回自己駐地。但長老們都留在韓苑,吳英便大宴賓客,韓苑如過年一般,熱鬧了一場。都是屯人之後,這是他們的節日,是數十年他們最揚眉吐氣的日子,故而氣氛熱烈!

開宴之前,吳英請漢大使致辭。班超心裡百感交集,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忽然看到胡焰、肖初月可憐巴巴地望着他,分明是盼望他能撐腰。這二匪每年只有一二次被允許返回韓苑,其實也夠可憐的。人過四十,誰不渴望有一個溫馨的家啊,班超有心捏合,於是他出人意料地道,“今日得見屯卒後人,本使十分高興。于闐國已屬大漢,匈奴人不會罷休,大戰很快將至。崑崙屯自即日起,爲漢使團本部銳卒營,隨本使征戰西域,續寫前漢都護輝煌一葉!”

漢大使班超一句“續寫前漢都護輝煌一葉”,令衆屯民後人辛酸淚落,尤其是吳英、錦娘抱在一起熱淚盈眶。幾位長老圍着她們,吳英含淚對衆長老道,“漢人熬出來了,屯民熬出來了……”

班超理解這些棄兒們心中的苦楚,但他不想把今天弄成了一個訴苦會,故而話鋒一轉卻道,“本使再宣佈,吳英爲胡焰正妻,錦娘爲肖初月正妻。本使願保大媒,今晚便是吉時良宵,需遵令同入洞房,不得找藉口!從今天開始,汝二對要行夫妻之禮,舉案齊眉,互敬互愛,不準欺負人!”

漢使做完媒,一句“不得找藉口”、一句“不準欺負人”,令廳堂內衆人瞬間笑翻,吳英、錦娘羞澀得無地自容。二女心裡也隱隱不滿,漢使逼着人家入洞房,這分明是偏心眼,在幫這兩個老匪!

其實班超的話生動揭示了二匪在韓苑中的窘態,但胡焰聞言卻習慣地摸摸自己的兩截斷耳,昂首挺胸,擺出一付韓苑家主的派兒。甚至連肖初月也跟着水漲船高,腰桿驟然硬氣了起來。吳英見狀,氣得狠狠地掐了一把。而另一邊,錦娘也狠狠地踢了肖初月一腳。

大宴之後,班超舉行正式儀式,吸收吳英、錦娘加入漢使團,每人頒發了一枚漢使團成員的符信銅牌和一塊玉雕。正式建立漢使團麾下崑崙屯,以吳英、錦娘爲主將,金屯哈里斯、木屯妥妥木二人爲崑崙屯軍侯,其餘三屯皆爲屯長,崑崙屯儘快擴編至一千人,名爲崑崙突騎營,簡稱崑崙屯,由漢使團直接節制!

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八章 重整河山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