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維新四年的預算需要兩院三讀以後才能正式通過,但在絕大多數議員的心中,過渡內閣對維新四年的預算編制是合格且稱職的,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這種尊重不僅體現在對預算案的認同,對於內閣的人事安排,諸議員亦表示認可。
經過一些細節之處的修繕,到最後表決之時,兩院相繼以絕對多數批准了內閣預算案,徐世昌作爲第一責任人終於鬆了口氣。按照最終確定的預算案標準,維新四年國家歲入當43782萬元,歲出當元。雖然在紙面上略微還能實現一定的財政盈餘,但考慮到事情的千變萬化和突發情況,沒有一個議員會天真地認爲這個數字就是最後的實際數字,考慮到庚子以來財政的一貫赤字和年年舉債,這個結果已經相當合理了。
一般而言,農業國家對風險的抵抗力非常孱弱,一旦遇到天災人禍,臣民歲入通常就有斷絕之輿,那時候連必要的生存都難以維繫,如何再完稅呢?這就是歲入所蘊藏的風險。而在歲出當中,很多議員對預算案的疑惑並不在於數字,而在於壓縮軍隊員額,縮小軍費開支的措施是否能落到實處,但內閣既然作爲承諾提了出來,國防大臣鐵良也當場表了態,那就要看後續的推進。
對於維新四年可能出現地財政赤字,議員們已有了一定的心裡準備。無論如何,這份預算案的編制結果要遠遠好於他們的預期。
按照維新二年2.16億多的軍費底數,倘若實現3以上的節儉,那麼數目將定在1.51億多的程度,但預算案同時又有一條,預備立憲完成後,軍費開支將降低到國家財政開支的3,而根據預估。完成之時地財政收入將能達到7億以上。再加裁軍目標需分2完成,經過國會地專項議決。維新三年確定地軍費開支爲19632元,維新四年的軍費開支爲18023元,除非爆發戰爭或者大規模叛亂,否則這兩個數字只能下調不能上升,此時軍費佔財政開支的相應比例44.84%與37.每年大約下降7個百分點左右。
如果說在爭取預算案通過之時是各部門相互博弈過程的話。那麼在預算案通過之後,則是各部門內部的相互博弈,這一特徵在軍費一節顯現得尤爲突出。
國防部大本營內,來自各方面的代表本來都提出了各自下一年度的費用預算,倘若每方面地預算都得到滿足,則整個國家財政的8都要充作軍費,現在既然已將數字定格在19632萬,那麼勢必要進行一番分化重組。就在徐世昌代表過渡內閣提出第二個府案——《關於調整各行省地方行政設置的建議方案》。各位軍中大佬已經在國防部正襟危坐。盤衡得失。
“諸位,依據被國會認可的19632的數字,本大臣主持召開有關下一年度軍費分配的會議。我首先聲明一點。在會上可以任意討論,一旦會議做出決議不管是誰都要不折不扣執行,否則不管官有多大,資格有多深,皇上都要一擼到底,決不含糊。”
“皇上口諭,禁衛軍軍費今明兩年各定1000元,不足部分,由皇上在內帑中撥付。”御前侍從武官舒清阿首先發言,由於禁衛軍正處於擴張的階段,再加上餉厚、械精,開銷頗大,1000元看上去挺多,實際上用起來還緊巴巴。
無論如何,皇上的意思總是要尊重地,這1000就這樣定了出去。
“本大臣和徐總理商議後認爲,國家多事,軍費不得不留有餘地,以便應付不時之需,以免出現突發事件而手忙腳亂,故將零頭632萬留作國防大臣機動費。”鐵良掃視了衆人一眼,“倘有變故,則費用首先從機動費中開銷,其次再增撥臨時費,然後再考慮其他途徑。”
這怎麼說呢?這麼大地國家,這麼棘手的局面,倘若一點餘地也不留,應付起來可能真的捉襟見肘,衆人想想也有道理,便點頭應允——此兩事通過後,軍費盤子只剩下1.8億,各方面地
發緊迫。
代表陸軍系的王英楷有些着急,代表海軍系的薩鎮冰也有些焦慮,兩人的擔心都是同樣的——雖然彼此的軍費需求加起來仍然少於1.8,可這1.8億不光是給新軍和海軍的,還有幾十萬的綠營舊軍嗷嗷呢,這幾十萬舊軍背後又是數十位的地方督撫,這中間的大局如何掌握,尺度如何衡量着實讓人大傷腦筋。
所以兩人很想表態,但又遲遲不便表態,話不出口還留有餘地,話一出口,再要想改可就難了。王英楷背後是近十萬的新編陸軍,薩鎮冰是整支海軍,背後都有無數雙眼睛盯着,這差事只能辦好,不能辦壞。到這個時候,兩人反而有些想念起以往分配體制的好處了,雖然要錢不容易,但至少可以任意開口,不用像現在一般海軍、新軍、舊軍相互掐架——傳出去多難聽!
眼看兩人的神色都有些不太自然,尤其是王英楷,幾個月前剛剛生過一場大病,若不是調養得當再加名醫出手,這條性命差點都要報銷在裡面,現在這條命雖然保住了,但醫生千叮嚀萬囑咐,萬萬不可過於生氣,否則肝火虛旺、急怒攻心之下很容易發生不測。
參謀總長王士珍見兩人的窘狀,笑着打圓場道:“這爭奪預算盤子,原本也是從西洋纔有的套路,咱們都不熟諳,這次勉爲其難又加上壓縮軍費,搗騰起來確實有些困難。這樣好了,我擬代表參謀本部先將軍制改良一節詳細訴說。”
參謀次長從用火漆封口,標註絕密字樣的文件袋裡取出兵力調整方案宣讀起來:
“第一,分兩年裁汰全部綠營。光緒三十二年,朝廷即有明詔‘裁汰舊軍,編練新軍’,謂全國綠營一律編遣,當時陸軍部做過統計,全國有綠營兵共計39萬餘,時至今日,仍然有30餘,擬以兩年爲期,裁汰全部綠營,人員按個人職級,一律發給3月之餉。
第二,變革國防體系,精簡地方兵事衙門。按大清舊制,全國設提督衙門18個,其中陸路12個,水路3,水陸兼轄3,除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五省的提督由巡撫兼任外,其餘各設提督一名。根據本部議案,除開邊疆、內地各省,如新疆、雲南、廣西、甘肅等省外,一律裁撤,首先就裁撤這5兼任提督。全國今後將分設三北、三南、京畿七大軍區,三北者,謂東北、華北、西北,三南者,爲東南、中南、西南。各軍區仿照西洋成例,設司令長官一名,司令次官兩名,軍區參謀長一名,副參謀長兩名,另再設軍區軍需長、軍械長、軍學長等職……其中維新三年首先設立東南、東北和京畿三大軍區。
由於新軍軍銜已同禁衛軍全面統一,不再同文官職銜掛鉤,故軍區司令長官定位上將銜,次官爲中將銜,參謀長爲少將頭銜,統轄本軍區軍務。京畿軍區司令長官固定由禁衛軍總辦大臣擔當,轄京畿、綏遠、熱河、察哈爾四地,以禁衛軍爲主要看護兵力,兼管其餘;東南軍區司令長官擬由現任江北提督段瑞擔當,轄江蘇、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六處地方,但不管海軍,軍區駐地江寧;東北軍區司令長官擬由……”
準備讓誰擔當呢?衆人有些疑惑,東北的軍政事務是由趙爾巽一手統攬的,皇帝也寄予了充分的信任,但趙爾巽是個文官,並不適合出任軍區司令長官。不過謎底很快就揭開了,哈漢章朗聲說道:“經奏明皇上同意,趙次帥認可,東北軍區司令長官由馮國璋兼任,轄黑龍江、吉林、奉天、蒙古四處地方,駐地盛京。”
原來如此……
“今後,華北軍區轄直隸、山東、河南、山西四處地方,因天津不允許駐軍,軍區駐地爲保定;中南軍區轄湖北、湖南、貴州、廣西、廣東五處,以武昌爲駐地;西南軍區轄西藏、康邊、四川、雲南四處,以成都爲駐地;西北軍區轄新疆、甘肅、青海、陝西四處,以蘭州爲駐地,有關人選還在陸續考慮物色中。”
這倒確實是一個全局性調整的方案,一下子便將原有的條條框框都打爛了,衆人投向王士珍的目光亦不免帶有幾分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