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頭頭是道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

……

從根本上來說,將公使提升至大使並不會對中美關係造成實質性影響,但從形式上看,這兩者雖然只差一字,意義卻截然不同。大使擁有更高的威望與地位,照例是“文明國家”之間的外交往來——諸列強之所以只向中國派遣公使,隱約涵義就是中國爲非文明國。倘若能在美國身上打破缺口,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成就,對看重名聲的中國官僚階層而言更是一個勝利——精神的勝利。

可惜原有歷史時空中的掌權者昏庸無能,根本就分不清大使與公使的區別,外務部也不敢對上層揭示這兩個不同名詞背後的微言大義。樑敦彥自然也不會對皇帝解釋什麼,但眼神中透露出來的熱切還是昭示了這一點,可這瞞不過皇帝的眼睛。

“名不正則言不順,敦促唐紹儀抓緊談判,正式行函,可以暗示美方,倘若此事實現,鄙國將在其他方面予以回報!”

“能否請皇上稍與明示?”樑敦彥緊緊抓住時機,他既不想讓美國人借這個事情獅子大開口,也不願意因含糊其辭而放棄這樣的機會。

“新任東省總督趙爾巽前兩天覲見,朕問他有何想法,答曰‘非借外人之款不足經營東省,非借他國之力無由牽制日俄’,那個叫哈……哈什麼來着?”

“叫哈里曼!”

“對!就是哈里曼!”林廣宇心裡暗笑,哈里曼他還是知道的,不過在臣子面前得藏拙一些,“他不是提出了鐵路計劃麼?朕覺得可以試試看……”

“可是……”樑敦彥面露難色,“日美已經換文,這個計劃實現不了。”

“怎麼實現不了?”皇帝狡黠地反問,“中東鐵路贖不回來便罷,難道就不能另起爐竈修一條?朕聽趙爾巽、徐世昌說可以引進美國資本建築一條與東省鐵路平行的錦(州)瑗(琿)鐵路來分日、俄之權。此消息不妨讓唐紹儀透出去,但務必先讓美國人答應升格成大使再說!咱可得不見兔子不撒鷹!”

“臣遵旨。”樑敦彥喜形於色,連帶着腳步都輕了三分。

“這事悄悄去做,別讓那兩個曉得。”所謂那兩個,樑敦彥自然明白,正是指奕匡和那桐兩個。

十二月初九,極冷的天氣,天還矇矇亮時,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已身着官服、頭戴頂戴,規規矩矩地按照職位階級排成兩列了。大喪昨日滿二十七日,京城凡三品以上的官員都接到通知,皇帝今日要在太和殿舉行早朝,非但不能遲到,禮儀打扮更是馬虎不得。

雖然因衆多外地大員的進京而使隊伍排列出現種種異動,但中國人對於官本位實在是太過於熟諳,很快就能順應新形勢而排好隊,站在最前面的一班自然是軍機大臣和大學士。

林廣宇坐着32人擡的轎子一路晃悠悠地出發,出乾清門,先到中和殿,再到太和殿。紫禁城在明成祖時開始營建,規劃極其尊崇,太和殿正位於中軸線上。以整個京城地勢而論,太和殿是最高的,而太和殿中又以皇帝的寶座爲最高,坐在上面望過去一直可以望到前門以外。雖然此處一般只用於特別盛大的朝會場所,但張南皮極力主張:皇帝地位尊隆,重新親政後第一次會見朝臣非太和殿不可。

知道老先生是爲了給皇帝造勢,借太和殿的架勢助威,林廣宇含笑着便答應了——否則,以清代後期皇帝的慣例,養心殿裡頂多在乾清宮就算完成朝會了,何必搞那麼大的排場?託光緒軀體的福,前世高度近視的林廣宇此時視力很好,再加上京城尚未開展工業化,空氣清晰度極高,坐在御座上望過去,即便最後一名官員也看得清清楚楚,他們戰戰兢兢、在宮內太監揮舞淨鞭的指揮下按照整齊劃一的態勢行禮。

聽着階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聲震屋宇般的呼喊,寶座上的林廣宇自然“龍顏大悅”——就爲了這氣勢,千百年來多少人爭着做、搶着做,打破腦袋也要做,唯獨他卻因爲穿越而坐在上面。

“衆卿平身。”皇帝今日頭戴沖天冠,此冠共有三層,每層一座金龍托子,上承一粒東珠,黑狐毛製成的帽檐讓人感覺異常溫暖;身着大朝禮服,前後左右用金絲繡有二十七條黃龍,外加日月星辰,黼黻藻火,五色雲頭,八寶立水,穿在身上英姿勃發。問王商才知,單就這套行頭就不下30萬兩銀子之貴,甚至在蘇州、杭州等地還專門設立織造局承攬,養了一堆冗員,雖然被關在瀛臺的皇帝多年也置辦不了一套,但皇家的派頭總在,靡費自然在所難免。

王商首先宣佈上諭,大意就是這幾日太后大喪,百官憂思,朕心甚慰……然天下多事,國務不可一日荒廢,望衆臣各抒己見。

“臣有本啓奏!”鐵良第一個站了出來。

“臣等有本啓奏!”王英楷、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等幾個武將一起出了隊列。

“臣等亦有本啓奏!”蔭昌和良弼站了出來。

暈了,後面的官員竊竊私語,怎麼回事,皇上一說這批武將全站出來了,出什麼大事了?

“老臣等亦有本啓奏。”卻是張之洞和肅親王善耆、新任軍機徐世昌出聲。

……

好熱鬧啊!這纔像個議事的模樣,否則這皇帝當得太過無趣。

“一樣樣來,鐵良,你先說。”

“臣恭請設立國防部以統攬國家軍事力量。”國防部?大殿裡的人羣開始交頭接耳,沒聽說這方面的風聲呀!怎麼陸軍部剛改了名字不過癮,又要改了?

“國防部即一國統攬全國武裝力量之主體機構。前年官制改革,改兵部爲陸軍部,並授權本部兼管海軍。遍覽歐美各強國政體,或是合成一大國防部,或海陸軍各有一部,無有以陸軍統帥海軍者。兩相對照,臣竊以爲名不正則言不順,既然陸軍部要兼管海軍事務,不如仿效先例,設一大專門國防部,既統陸軍,又率海軍。”

有人竊竊私語:“鐵寶臣管了陸軍還不夠,現在又把手伸進了海軍,真想天下兵馬一把抓啊?”

“他抽瘋呢,原來就有總理海軍事務衙門,要不是因爲甲午年,現在早有海軍部了。”

“說的好聽,什麼名不正言不順,真要改成國防部,陸軍還不是名正言順管着海軍?真當海軍是傻子,連這也看不出來?”

“薩鎮冰,你是水師提督,有何意見?”林廣宇話音剛落,就看到鐵良和薩鎮冰兩人眼中會心一笑——怕是這哥倆早商量好了,要在大殿上唱雙簧呢!

果真如此!鐵良接下旨意,第二天就去找同樣來京弔唁的廣東水師提督薩鎮冰。按照雙方議定的結果,今後除日常例行事務由國防部統一協調外,其餘操練、巡演、作戰等還是海軍自行決定,以免發生外行指揮內行的笑話。此外薩鎮冰也得到了鐵良的親口保證:國防部成立後,除原有例行公費外,再額外每年給予海軍150萬兩充作練兵和買船、買槍炮的費用。表面上海軍失去了獨立建部的機會,但實際上卻撈到了好處又享有充分的自主性,何樂而不爲。

“臣附議。我國海軍船弱兵少,既無獨立建部之必要又無獨立建部的功效,反徒增冗員,浪費公帑……”

“既陸海軍均持此議,朕便準了。”林廣宇微笑着說,“這國防部如何設法,卿先說來聽聽。”

“國防部承陸軍部主體,以尚書、侍郎(海陸各一)爲主官,另有左右丞並參議官輔佐之,下設七司,分別爲軍政、軍械、軍需、軍學、軍醫、軍法與軍務。軍政司負責普通將佐之任命、獎懲、提拔及官兵招募、建制整編;軍械司負責槍炮彈藥、軍艦炮艇等各類武器之購買、維護;軍需司負責糧草整理、後勤補給和馬匹供應;軍學司負責各處軍事學堂教育;軍醫司負責軍隊衛生醫療;軍法司負責軍紀、軍規之制定與維繫;軍務司負責本部各項庶務。每司設司長一名,副司長兩名(海陸各一),司下分設各處,處下再分設科,科以科員組成,如事務員、翻譯員、製圖員等……”

說到這裡還好,鐵良的下一句話卻在大殿內引起一陣騷動……

第87章 表面功夫第54章 驚弓之鳥第39章 分道揚鑣第97章 圖窮匕見第12章 大張旗鼓第7章 多事之秋第26章 徹底解決第58章 回心轉意第24章 下定決心第2章 火上澆油第9章 以暴制暴第6章 驚心動魄第86章 猝然發動第21章 出動新銳第77章 羣情洶洶第27章 外交折衝第92章 善後處理第65章 心有靈犀第75章 人心惶惶第15章 惴惴不安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21章 雙管齊下第36章 多方觸談第13章 轉危爲安第12章 大張旗鼓第38章 動之以情第13章 僞託神蹟第14章 謀定後動第4章 智困梟雄第35章 以華制華第84章 利器準備第22章 方寸大亂第25章 因勢利導第8章 滿頭大汗第60章 投機倒把第14章 謀定後動第38章 刺客來臨第96章 各有招法第88章 控制局面第57章 御案九件第19章 考題買賣第6章 驚心動魄第22章 方寸大亂第6章 驚心動魄第35章 額外插曲第30章 語重心長第27章 相互妥協第35章 作繭自縛第91章 禍水旁引第29章 高深莫測第12章 快速炮擊第30章 既往不咎第1章 獨闢蹊徑第12章 脣槍舌劍第48章 始於海關第49章 同仇敵愾第30章 語重心長第60章 投機倒把第13章 僞託神蹟第18章 職官考試第26 將計就計第72章 惡有惡報第29章 高深莫測第2章 鏈鎖效應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76章 黑虎掏心第23章 商討對策第9章 先易後難第63章 親王鬧事第33章 各顯神通第53章 帝國國會第30章 既往不咎第92章 鬥爭哲學第46章 晉封爵位第59章 憲法草案第49章 本位之辯第12章 千鈞一髮第5章 錯綜複雜第18章 職官考試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58章 回心轉意第43章 日新月異第69章 軍工事業第22章 方寸大亂第1章 辯論之光第73章 革新兵器第16章 離鄉情怯第80章 亡命天涯第67章 國防經費第4章 陰謀詭計第75章 人心惶惶第24章 下定決心第14章 謀定後動第32章 不速之客第8章 箭在弦上第53章 不可收拾第25章 煽風點火第48章 始於海關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2章 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