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十一 做皇帝的,哪有不辛苦的

徐州人,張昭?

郭鵬給出的這個答案讓郭瑾有些疑惑。

“父親,讓這位張府君去做吏部尚書?這……似乎有些……不太妥當吧?張府君好像沒有在尚書檯任職的經歷啊。”

郭鵬搖了搖頭,抓着郭瑾的手緩緩開口。

“阿瑾,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一樣,在朝中都是弱勢羣體,沒有靠山,唯一可能算做靠山的,就是爲父。

因爲爲父的提拔,他們才能在朝中站穩腳跟,沒有爲父的提拔,他們根本無法在朝中立足,朝中兗州人、青州人和冀州人的權勢實在是太大了。

不僅人數多,而且地位噶,所以優勢也大,因爲跟隨爲父時間長,所以佔據的職位也很高,權力也很大。

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因爲投降時間短,所以資歷淺薄,根本不能和青兗冀三州的人抗衡,現在朝中主要的權力職位,那些正官,都是誰在做?

都是兗州人,青州人,或者是冀州人在做,連豫州人都要打下手,就更別說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了,拋開糜竺不說,最高的一人,是魯肅。

但是魯肅遠在邊疆做刺史,地位的確高,可是他不能左右朝政,不能干預中央局勢,所以魯肅不是關鍵,但是,他們的人數並不少。”

郭鵬這樣一說,郭瑾也想起來了。

當年的論才大典,就有很多從荊州趕來的士子參加,當時那批人裡,就有很多徐州人,還有豫州人,也有一些荊州人。

可以說那羣人因爲投效時間短,所以地位普遍很低,人數卻並不少。

他們廣泛存在於尚書檯內外的中低層職位上,洛陽城外的基層官員,縣級長官和郡級佐吏,做牛做馬,勞累不堪。

因爲長期被青兗冀三州的人壓制地位難以提升,這些人對青兗冀三州的人可沒什麼好感。

地域上的區別和投靠時間上的區別讓他們之間涇渭分明,互相分得很清楚。

張昭,徐州名士,當年投靠郭鵬的時候,就是他牽頭,被郭鵬辟召進入將軍府。

然後他跟在郭鵬身邊辦事,西征關西的時候隨軍出征,後來擔任過政務所官員,做過兩任縣令。

最後接替董昭擔任了河東郡太守,升職到了兩千石,一度是很晚投靠郭鵬的【後進生】們的楷模。

不過後來這個風頭就被魯肅給搶走了。

魯肅率先做了州刺史,三千五百石的職位,超過張昭一大截子。

不過張昭也沒有口出怨言,老老實實的辦事,老老實實的做官,也注意約束家人,不讓家人亂來,不經營商業,族人恪守耕讀傳家的家訓。

一整個家族都在老老實實的經營田產,從地裡刨食吃。

張昭投靠郭鵬時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到今年已經四十九歲,實在不能算一個年輕官員。

四十九歲還在地方做郡守,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張昭一輩子的頂點了,做個兩千石榮耀退休,其實也不錯。

張昭自己也有類似的看法。

但是張昭可能沒想到,因爲這場政治鬥爭,郭鵬要給他一個從地方飛躍到中央的機會。

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職位本來應該不會屬於他。

他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掌控如此重要的職位。

不過,藉助這次機會把弱勢羣體引入中央高層,讓朝廷裡多出第三方勢力,使得未來的朝局更加撲朔迷離,把這水越攪越混,本來就是郭某人的目的。

給這些弱勢羣體二三流小士族一點恩惠,讓他們看到上升的希望,擁有挑戰青兗冀三州士人的動力。

郭某人將來還指着他們辦大事。

“所以父親是想讓新的勢力介入朝廷中樞,這些人根基淺薄,不得不依靠父親,便會成爲獨立於程令君和田僕射的第三方。

如此一來,父親就能更好地掌控尚書檯的局勢,也不用擔心尚書檯被某人獨霸了,此舉成功的話,父親就能高枕無憂了。”

郭瑾可算是理解了郭鵬這樣做的目的。

對此,郭某人很滿意。

“沒錯,正好他們狗咬狗,咬出了不少罪證,用這些罪證做依據,給程昱和田豐一人一悶棍,把吏部和禮部從他們手裡奪下來。

然後把禮部和吏部交給其他和他們毫無關係的勢力,扶持他們,使他們自成一系,把兩強爭霸變爲三國亂鬥,互相牽制,豈不美哉?”

郭某人走到郭瑾身邊,握住了郭瑾的手。

“讓他們爭,讓他們鬥,讓他們去猜疑揣測爲父的真實想法,讓他們疑神疑鬼,讓他們沒時間與爲父爭權奪利,爲父也好喘口氣,一個人對付那麼多人,爲父偶爾也會有吃不消的時候。”

郭瑾點了點頭。

“父親辛苦了。”

“做皇帝的,哪有不辛苦的,現在爲父是這樣,到時候你也是如此,當你覺得撐不住的時候,就把水攪渾,喘口氣,再接着收拾他們。

咱們做皇帝的,就不能有門戶之分,不能有什麼親疏之別,要把所有官員都當做手上的棋子,哪顆好用,就用哪顆,不能有所區分。”

面對父親的諄諄教誨,郭瑾認真的點頭。

“兒子明白了。”

“嗯。”

郭鵬伸手指向了勤政殿之外:“接下來,你就仔細看着這勤政殿之外到底會發生些什麼,看看那羣人到底是如何的反應,如何的手足無措。

認真看,認真聽,認真記,認真觀察這件事情進行之中的一切細節,洞悉他們的內心,這些本事你要是都學會了,你就是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別覺得守成之君不好聽,自古創業容易,守成難,天下就那麼大,打完了,就得守成,不守成,創業就沒有意義。”

郭瑾的視線隨着郭鵬的指引轉移到了勤政殿之外,青天白日之下,明晃晃的大天地。

郭魏帝國第二任領導核心正在茁壯成長着。

而尚書檯內部的爭鬥也在日趨激烈,逐漸進入了白熱化狀態,而且已經有了從人身攻擊進化到人身傷害的地步。

本來雙方只是打嘴仗,用奏表爭吵,爭相遞奏表給郭某人,試圖達成信息轟炸的成就,打敗對方。

但是雙方用力一樣,誰也沒有得逞,郭鵬那邊也遲遲沒有什麼動靜,只是下詔讓羣臣不得意氣之爭,應該儘快平息事態,恢復正常工作。

話雖如此,該吵還是要吵。

而且隨着冬天過去,春天來臨,大地復甦,氣溫開始提升,人的火氣也越來越大。

雙方勢力各自有看不順眼的時候越來越多,有些時候一個眼神就能引起爭吵。

類似於【你瞅啥】【瞅你咋地】之類的。

要說這些文化人吵起來也不優雅,吵到火氣上來了,髒話也是飛速往外蹦,別說他們讀的書多素質就高,自古以來斯文敗類還少嗎?

那髒話罵的,一個比一個難聽,指着鼻子對對方進行人格侮辱,從出生問候到眼下,對對方的夫妻生活包括生兒育女都關懷備至。

然後就出問題了。

這吵着吵着,就有些人按耐不住自己的麒麟臂,腦子一熱,上手就打。

一千二百六十 士燮犯了郭鵬最大的忌諱二百三十五 麴義進犯青州九百零七 開戰時刻六百六十八 劉璋和劉表還是有利用價值的一千二百三十八 兜兜轉轉二十年一千四百六十一 那是姜維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一天一百一十五 郭鵬無意於挽回這個漢帝國九百 扶余願意尊魏國爲主,甘爲藩邦九百零五 幸甚,魯子敬!一千四百零七 這個國家叫做注輦國七十三 黃巾之亂的轉折之時一百一十三 張飛辦不到七百六十九 血脈世襲一千一百三十八 科舉考試就是這樣改變人生的二百四十二 郭鵬的報復七百零一 一切聽憑父親做主一千二百二十六 他希望自己的父親可以儘快歸來一千一百三十八 科舉考試就是這樣改變人生的三百四十六 生擒袁紹二百四十 進擊的文丑一百四十三 蔡邕很高興三百七十四 李郭之亂拉開了帷幕一千二百一十六 獨夫之心一千二百零八 郭鵬終於理解了程昱的全部一千一百三十一 空前強大的君王從這一刻開始成就了完全體十九 我認定你這個朋友了一千一百八十三 廢黜趙王爵位一百九十八 董卓迅速的癡戀上了這種感覺一百六十八 太守府內洋溢着快活的空氣六百六十七 作威作福的馬家父子一百三十二 朱儁來了八百八十五 郭某人的政策重點永遠都是農村六百二十六 龐羲這是要把吳懿往死裡坑一千二百五十五 三個幸運的家族七百六十六 要用史書來秀恩愛一千零四十五 統一是不存在的一千二百七十七 士家最大的依仗是真的沒了六百六十五 受驚嚇的陳紀三百六十一 我有那麼可怕嗎?四百八十九 世上英才何其多,怎能不爲我所用一千一百二十九 公子,你生氣了三百三十四 難樓請戰一千二百七十三 士燮是鐵了心要跟隨魏帝國的步伐六百五十八 誇官七百二十一 郭魏政權已經贏了七百七十四 從現在開始,你就真的沒有退路了一千一百五十四 這種人,見一個幹掉一個一千一百一十九 封狼居胥(下)二百二十一 堂堂漢臣,怎能與漢賊同流合污三百八十三 你這個天子是不是太菜了一點?二十七 身份微妙的『外人』一百五十五 郭鵬由衷的感恩一千一百七十二 貴霜內亂七百二十六 騎兵革命八百九十四 東北巨獸一千一百四十六 收買人心的極致,莫過於此一百五十三 回鄉三百二十二 你不是很狂嗎?一百四十七 蔡邕深深地嘆息四百五十二 魏一千一百九十四 皇帝居心不良二百五十四 郭鵬率軍入兗州五百三十五 別怪我一千一百四十二 漠州的建立五百零六 我實在爲將軍感到不公一百四十一 他是軍閥一千一百三十七 他們產生了些許的憂慮九百三十二 郭某人要辦軍校一千二百五十二 大父和父親都是寡人,那我也是寡人二百二十三 於是,孫堅贏了一千二百一十六 獨夫之心一百四十 郭府君的煩惱一千三百七十六 卡拉卡拉皇帝把目光投向了東方四百五十四 無法控制的慾望一千零六 陛下和老臣都被田元皓矇蔽了二百 誰能頂得住啊?一千零五十八 問題主動找上了諸葛亮一千零七十六 郭鵬要御駕親征一千四百四十九 崩潰的安息帝國三百三十八 大營陷落三百四十三 好處我拿,黑鍋你背五十九 活捉馬元義!二百四十三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四百九十三 叛亂之心七百六十二 “手忙腳亂”的郭某人五百八十七 蜀軍缺糧了八十 破城一百三十七 叛亂的終結一百九十二 圖窮匕見一千五百五十九 他們都回來了四百三十二 陸勉真的有問題一千一百八十一 簡直就像個守財奴關於張飛的一點問題說明五百四十三 劉璋進位漢中王六百六十二 大漢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七十四 左豐來了九百三十二 郭某人要辦軍校一千三百二十四 填坑的陳宮三百八十四 袁術的來信一千四百六十五 危機不僅僅在於商業,更在於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