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故人東來宣詔聖旨

bookmark

聽說聖旨已經到了驛站,楊璟也不由有些振奮,趕忙穿戴整齊,到客廳去見隨聖旨而行的禮部官員。

接旨可是一件非常莊重的事情,尤其是沒有太多機會見到官家龍顏的地方官員。

影視作品中一家人還在吃飯,突然說來了聖旨,一家人嘴巴都沒有擦就衝出去,見到太監就嘩啦啦跪下,實在是太過誇張,也不太符合現實情況。

宋太祖趙匡胤立下規矩,大宋朝不殺士大夫,經過真宗仁宗等諸位帝皇的大力扶持,大宋朝也奠定了文人至高無上的地位。

正因爲文官們地位尊崇,非重大節日或者儀式,便是上殿面聖都不需要跪拜,只需要行文人拱手作揖之禮。

但聖旨除了具有官家尊威之外,還是正式的一個儀式,所以接旨的時候,視官職大小,其實是需要跪拜接旨的。

而且地方官員也並非大部分都不是京官下放,對接旨的流程和禮節也不熟悉,所以重大聖旨下發之時,都有隨行人員指點官員接旨的有關禮儀。

對於重大事件的聖旨,通常由禮部派人隨行,由這些禮部官員來指導和完成接旨儀式,而尋常的聖旨,則只需要宦官稍微提點即可。

矩州風雲變幻,眼下終於有驚無險,保住了朝廷和官家顏面,對於整個大宋朝而言,都是長臉的事情,所以今次的規格也要隆重一些。

但凡這種大的接旨儀式,禮部官員需要提前拜訪接旨的官員,向他們說明接旨流程,而接旨官員也需要提前沐浴,做足了準備,並讓地方官場的大小人物,乃至於找一些百姓夾道歡迎,鬧出一些聲勢來,如此才能顯示出規格之高,儀式之隆重,彰顯浩蕩之皇恩。

這種隨行的禮部官員官身通常都不會太高,而且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苦頭也不少,但到了地方之後,地方官員通常會給不小的好處,畢竟誰都不想因爲得罪了禮部官員,而沒有得到指點和提醒,在接旨的時候鬧出笑話來。

楊璟來到客廳之後,便見到禮部官員靜坐着,桌上的香茗還冒着嫋嫋青氣,但這官員正襟危坐,目不斜視,雖然面色嚴肅,給人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卻又讓人生不出惡感來。

不得不說,禮部的官員作爲掌管國家重器祭奠乃至百姓規章的部門,自身修養也確實堪稱典範。

這位禮部官員見得楊璟出來,緩緩站起來與楊璟見禮,並未如表面上那般倨傲,反倒顯出一些謙卑來,許是他已經知道聖旨的大概內容,楊璟往後必定前途無量,他一個小小禮部小郎中,也犯不着得罪楊璟。

兩人坐下之後,禮部官員便將一概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都說與楊璟知曉清楚,楊璟這一問才知道,今番來宣旨的,竟然是“老熟人”王念恩!

上回王念恩給楊璟帶來了官家的密旨,讓楊璟擔任皇城司江陵府的辦事,可兩人之間也鬧得不是很愉快,隨之而行的御醫官齊懸濟也是鬱郁而歸,沒能替官家蒐羅到閻立春研製的“丹藥”。

這正是前番所說的,閻王易躲小鬼難纏,也多虧這位禮部官員沒有刻意隱瞞,否則楊璟毫不知情,到時候與王念恩這大太監見了面,可就尷尬了。

再者,王念恩對楊璟頗有成見,若要故意給楊璟穿小鞋,故意讓楊璟出洋相,也不是沒可能的事,如今知道了,自然能夠早做準備了。

楊璟又讓人將矩州通判趙宗昌找了過來,這禮部官員見得趙宗昌,趕忙站起來行禮,見得趙宗昌對楊璟客客氣氣,想了想,又提醒楊璟幾條小細節。

趙宗昌也不開口,只是在旁邊靜靜地坐着,直到那禮部官員交託完畢了,他才揮了揮手,讓身後的長隨取了一個禮盒過來,輕輕放在了禮部官員的桌面上。

那禮部官員很是受寵若驚的感覺,連連推辭,直到趙宗昌打開禮盒,露出裡面一方成色極好的端硯來,禮部官員雙眸一亮,纔不好意思地收了起來。

若是在明朝,官員貪腐那可是天大的事情,貪個幾兩銀子就要剝皮揎草,朱元璋可是狠角色,最見不得貪污腐敗,要剝下貪官的人皮,填成草人,立在衙門前面示衆的。

而大宋官員的待遇是歷朝歷代之中最好的,連個縣官都有諸多侍從奴婢可以使喚,仵作驗個屍都有開手錢和洗手錢等,衙門六房諸多衙役等等,外出辦事也都有外快可撈,沒幾個是靠俸祿來過日子的。

舉個例子吧,大宋朝青史留名的包拯,雖然民間誇大了他的事蹟,但他也確實是大宋官場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名臣,當時他的俸祿加上祿米、田產等諸多福利待遇,統計下來之後,估摸着高達二萬一千多貫,以當時四百文相當於如今二百五十多人民幣,折算成現在的標準,年薪幾乎近一千三百多萬,大宋官員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正是因此,在大宋官場辦事,送禮託關係之類的私下動作,早已成爲不成文的“潛規則”。

而文官們還講究個吃相,雖是收禮,但吃相也不能太難看,直接真金白銀的送出去,實在有辱斯文,不如折換成書貼紙畫古董文玩一類,既風雅不俗氣又價值不菲,所以趙宗昌送出這一方硯,實在是深諳官場的手腕,讓送禮和收禮的人都格外熨帖。

這禮部官員也是有些來頭的,下來隨行宣旨,只不過是積攢一些資歷,也好有些底氣往上爬,他在六部任職,可比楊璟更清楚趙宗昌的身份,能收到趙宗昌的禮物,自然是受寵若驚!

到了這個份上,他也就不敢再隱瞞什麼了,朝趙宗昌與楊璟低聲道:“楊大人,實不相瞞,家父乃是吏部員外郎,早先在朝堂上聽說了,相公們得知矩州的事情後,建議讓楊大人擔任使者,出使大理,調停戰事,可...可最後擬製,大人卻成了副使,正使是...是荊湖北路轉運副使趙京尹趙大人...”

“趙京尹?”楊璟聽得此名,稍稍回想,便回憶了起來,這哥兒們可不是讓宋慈搶了提刑官的那位趙大人麼!

早先楊璟在巴陵縣破案之時,就與湖北提刑司知事羅教平產生過齟齬,當初正是羅教平保護王念恩和御醫齊懸濟,而羅教平頂頭上司以及後臺,正是趙京尹!

當初羅教平與嶽州軍副指揮羅晉,正是與楊璟對着幹的死對頭,不過後來被楊璟狠狠震懾了一番,羅晉對楊璟早已心服口服,至於羅教平,雖然對楊璟也是忌憚萬分,但曾經揚言要讓趙京尹給楊璟一些顏色好瞧。

如今宋慈聽說要平調廣南東路,也就是廣東,而趙京尹卻成爲萬衆矚目的正使者,這裡頭究竟有些什麼蠅營狗苟的鬥爭,可就耐人尋味了。

趙京尹已經是封疆大吏,如今又接過出使的任務,若順利完成任務,便能夠進入臨安,成爲朝堂上的權力核心人物,可謂登堂入室。

而他成爲了楊璟的頂頭上司,意味着出使大理的一概事務,都由趙京尹一把抓,楊璟想要發力也沒這個資格,只怕楊璟擔任這個副使,到頭來給人背了黑鍋,當了替罪羊啊!

若出使成功,趙京尹回京便一步登天,縱觀大宋朝,但凡出使歸來的,即便沒有成爲中樞宰輔,也能名留青史,諸如韓琦等人,乃至於賈似道等,都有過出使的經歷。

可如果出使任務失敗,趙京尹完全有可能將罪責都丟給楊璟,因爲所有人都知道,這次的正使本該是楊璟,無論在矩州的作爲,還是與林文忠餘階的淵源,楊璟對此次出使都無法袖手旁觀,最起碼這已經是趙京尹等人都能夠察覺出來的跡象了。

一旦楊璟插手出使事務,就會給趙京尹留下口實,即便楊璟真的只是做個陪襯,趙京尹也絕對能夠找出一堆理由來,讓楊璟背下這口黑鍋。

當然了,不可否認的是,出使也有着風險,蒙古蠻子可不是中原大陸的士大夫,這些馬背上的牲口可從來只用拳腳和刀槍來講道理,一個不小心被砍了頭,漫說回京當官,能不能回來還兩說。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楊璟也很是佩服和感激趙宗昌,若不是深諳官場規矩的趙宗昌,楊璟還被矇在鼓裡,又怎麼可能得到如此有價值的提醒。

送走了禮部官員之後,楊璟又與趙宗昌閒談了一會兒,趙宗昌才主動開口問道。

“楊大人,不知早幾日與大人商量的事情,楊大人考慮得如何了?”

聽得趙宗昌的問話,楊璟也暗笑,因爲陸長安等暗察子已經把趙宗昌調查了個一清二楚。

這位趙宗昌通判確實有些不好明說的出身背景,而在矩州城破之時,他也確實沒有投降韋鎮仙,只是安撫百姓,保護矩州百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更向韋鎮仙提出要求,蠻兵不得騷擾百姓的禁令,就是他與韋鎮仙商談之後的結果。

但楊璟也不想主動聯繫這位通判,畢竟主動權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如今趙宗昌幫了自己一把,又主動開口問起這事兒,楊璟心裡早已有了主意。

可趙宗昌見得楊璟不開口,眉頭一皺,又朝楊璟道:“楊大人,我知道你跟牟子才牟大人正在江陵府推廣新作物,只要你答應替我說服夜郎人,完成遷移安置的事情,趙某可答應你,明年開春,會在矩州開放試點,幫你試種和推廣紅薯,楊大人總該放心了吧?”

楊璟聞言,不由心頭大喜,不過面上卻仍舊冷靜如斯,朝趙宗昌道:“趙大人果然高瞻遠矚,這件事我可以答應你,會親自往仙雲山跑一趟,成與不成另說,大人說過推廣紅薯的事情,卻需言而有信纔是...”

趙宗昌見得楊璟如此滑頭,也是哭笑不得,不過似乎他已經做過調研和考察,知道紅薯這種作物的各種優點,當即點頭道:“夜郎人對楊大人唯命是從,楊大人可是夜郎人的聖師,有楊大人出馬,這事兒自然是要成了的,本官絕不會食言...”

楊璟也點了點頭,想了想之後,又朝趙宗昌道:“這些夜郎人與世隔絕太久,怕是不通禮教,更不諳世事,生性野蠻,又兇狠好鬥,怕是不容易管理,趙大人真想安置他們,不如放權,讓他們自己的首領管理他們,如此方能穩定地方,保證矩州平和,否則怕他們與本土居民有所衝突,到時候可就好心辦壞事了...”

趙宗昌似乎早有深思熟慮,當即朝楊璟笑道:“楊大人放心便是。”

兩人正說着話,趙宗昌的一名長隨突然闖進來道:“大人,大事不好了!”

楊璟眉頭一皺,但聽得那長隨低聲道:“驛館遭賊了,王太監受了點傷,趙京尹趙大人的護軍已經將驛館的人全都抓了起來,裡頭還有咱們不少人!”

趙宗昌也臉色大變,可那長隨繼續開口道:“還有...聖旨被搶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監軍逼迫虎將回歸第五百七十九章 手術途中遭遇突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入陣百步援助林勳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去樓空左右爲難第七百二十六章 驚心動魄終是擒龍第七百七十四章 姐妹二人扭轉乾坤第六百八十三章 生死關頭任性不改第七百四十三章 一觸即發王者歸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隱瞞實情第五百零零零章 殿中御史圍攻相府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小檔頭送來喜報第一百零八章 初愈第五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靈堂驗屍第六百六十四章 早間對談南北形勢第五百三十三章 再造混亂目的何在第五百二十三章 重樓敗北鬆晏現身第六百五十三章 夫妻對打模擬重現第一百零三章 暴亂第五百七十九章 手術途中遭遇突變第十一章 不拘小節的搶救第八十八章 棄婦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薩滿的秘密把柄第八十八章 棄婦第一百七十章 再來九式第七百一十八章 出征在即拜訪龍山第六百二十九章 怯薛精兵前來拿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令人唏噓第七百五十四章 接風洗塵拜訪頭領第八百零零九章 暫且歇息接手命案第七十五章 箱子第七十三章 發病第一百三十二章 繡衣指使第二百七十七章 刺殺突如其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桂花樹下的酒第六百零零三章 迎接天使遭遇刺殺第三百五十一章 聖教主一言引大亂第二百四十三章 活死人肉白骨第七百六十二章 迎來送往城門之爭第五百四十七章 魚龍曼衍歎爲觀止第八百一十九章 宗主先鋒震懾宋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江寧知縣講述案情第二百九十章 大宗師的隕落第七百三十一章 談妥條件國舅又來第二十四章 脫險與求助第七百九十四章 休養生息風雲突變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殿秋風橫掃落葉第四百八十一章 提前準備瓊林盛宴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忽裡臺開幕在即第二十九章 爺兒們的柔情第四百六十二章 宗師制槍嚴防死守第二百八十章 不瘋魔不成活第一百六十六章 孫氏太極第五百三十七章 玉環洞天斷龍石門第四百六十一章 內等子虞侯吐真言第七百六十四章 安南讓步將帥入宮第七百六十章 大宋旗幟熾烈如火第三百零零二章 黑狐軍的覆滅第六百四十七章 約見故人瞭解局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小師弟楊本初第一百七十八章 盜挖屍骸第六百零零七章 有驚無險凝結內丹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衣無縫僞造密室第四百二十七章 魔女暗算楊璟泰然第五百五十七章 分析創口捉拿嫌犯第四百三十章 掌下留情妖女逃脫第五百一十二章 鬆晏真人先知預言第七百九十三章 老夫收徒只爲屠龍第七百五十五章 雙贏方案皆大歡喜第七百七十四章 姐妹二人扭轉乾坤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去樓空左右爲難第三百一十一章 陰溝裡翻了船第三百六十一章 故人東來宣詔聖旨第七百三十章 散播消息刑部提人第三十五章 獻功第七百五十三章 山歌傳情秀美山水第四百六十一章 內等子虞侯吐真言第三百一十章 言語撩撥成功第三百四十章 一座城池換一個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宗師制槍嚴防死守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漢超如戰神降臨第五百零零七章 丁大全牆倒衆人推第六百八十二章 對陣騎兵血腥廝殺第二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大賢者第二百九十七章 無計可施的人第一百九十章 狂暴猴王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配隊伍各自出發第八百二十章 宗主發怒兵臨城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別吉姐妹大打出手第四百一十章 詭異畫像暗藏乾坤第六百四十八章 耶律楚材深夜造訪第五百三十四章 騷亂再起監院密報第五百零零八章 老僧帶路禪房相約第二百一十六章 辭行入住山寺第九十四章 臥室第二百零零八章 牟子才的真意第七百六十四章 安南讓步將帥入宮第四百六十一章 內等子虞侯吐真言第八百二十八章 書房會面話不投機第十三章 二叔的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