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審問俘虜收拾手尾

趙京尹能夠當上湖北路提刑官而後又遷轉運副使,足以證明他的能力,更何況而今的他只有四十幾歲,沒有兩把刷子,又如何能夠在官場之中脫穎而出?

楊璟對此自然也有過考量,雖然先前湖北提刑司知事官羅教平曾經用趙京尹來壓制過楊璟,但也只是羅教平口頭上的宣揚,是他自己的一廂情願,並無實質上的行動。

而楊璟也相信,以趙京尹的政治智商,若說他會爲了羅教平這麼一個曾經的下屬,而針對楊璟,做出一些睚眥必報的事情來,楊璟覺得可能性並不大。

今番趙京尹與王念恩一同前來宣旨,順道與楊璟一同出使大理,雖然都楊璟也不算友善,但楊璟認爲,這只是趙京尹提前給自己一個下馬威,不想楊璟插手出使的事情,想要獨掌大權罷了。

趙京尹擔心楊璟會教壞出使的事情,說明他還是有心要將這次任務完成好的,但轉個方向來想,他爲何認爲楊璟會壞事?

只有楊璟與他的意見不同之時,纔會壞他的事,他連楊璟是個什麼態度都不知道,爲何就認定楊璟會壞他的事?

從這個角度來考慮,楊璟很快就得出了結論,既然無論楊璟的意見是如何的,都會壞他的事,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出使的任務本身就會引起絕大多數人的反對!

也就是說,他今次出使的底線,是註定了得不到別人認可的,如果這樣一想,那麼很容易就得出結論來。

今番出使,爲了蒙古人能夠退兵,說不定大宋朝會提出一些讓人屈辱的條件來,所以他纔會擔心楊璟反對!

想通這一點,對於楊璟而言很重要,因爲他找到了趙京尹對他產生敵意的原因,那麼接下來只需要證實一下就知道了。

而事實證明,楊璟的推測並非空穴來風,也並非沒有根據!

趙京尹跟着鄭卓羣和那名舌人匆匆趕來,作爲使者,他與鄭卓羣自然認得蒙古人的裝束和樣貌,當他們看到地上的屍體,看到那名賊頭之後,也是震驚不已!

“你...你這麼幹甚麼!怎麼...怎麼能在這個時候,殺這麼多蒙古人!”

趙京尹慌忙跳下馬背,有些驚恐又有些好奇地看着那些屍體,他稍稍往前幾步,卻又很快捂住口鼻退了幾步。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趙京尹在擔任提刑官之時,並沒有太大的建樹,也難怪他會被宋慈取而代之。

因爲如果他在刑獄斷案方面有實戰經驗的話,又豈會如此懼怕血淋淋的屍體?

也只能說明他只是坐在簽押房裡頭看着卷宗辦案,見了屍體纔會如此的驚慌失措和大驚小怪。

而他的這句話,也讓楊璟心中的想法得到了印證!

雖然眼下正是敏感時期,身爲大宋使節,是爲了謀求和平,勸誡蒙古人不要跨過岌岌可危的大理,對大宋有任何想法,自然不能主動挑起戰端。

但這些蒙古蠻子僞裝成賊匪,散入到大理境內,四處搜刮糧食,更濫殺無辜,殘害漢人,楊璟無法坐視,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趙京尹的反應卻太過激烈,似乎生怕楊璟如今的舉動,會立馬引來蒙古人的不滿一般。

面對趙京尹的激動和惶恐,楊璟只是心中搖頭,這只是一樁不值一提的小事,卻讓趙京尹如此驚惶,可見今遭出使,主和派們真的是瘋了,或許真的給蒙古人準備了極具誘惑力的議和條件了。

雖然名義上是過來調停蒙古人和大理之間的戰爭,但誰都知道,大宋這是爲了避免蒙古人越過大理來突破大宋的疆域,說白了就是過來議和的。

從這一點來說,人家都還沒打到家門口,只打到了鄰居家,這些人就想着來議和,可見對蒙古人有多麼的恐懼了。

楊璟對此也沒有太大的偏見,雖然他還是喜歡大明朝多一些,畢竟大明朝雖然也出了不少昏庸荒唐的皇帝,但大明朝從建立到滅亡,從來都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在軍事上從未當過懦夫,對疆域問題從來都是寸步不讓,大明朝可以被打敗,但從不認輸!

而宋朝則不然,主和派很多時候都佔據上風,做出一些讓人覺得極其軟弱和屈辱的事情來。

當然了,這也與大宋朝的國情有着莫大的關係,試問一個尊崇文道,士大夫地位在歷史上堪稱最高,又鄙夷和防備武將的朝代,還怎麼指望他們在軍事上有大的建樹和作爲?

既然是使節團,自然不止趙京尹這個正使和楊璟這個副使,團隊裡還有一大羣熟悉蒙古帝國的智囊官員以及參贊,他們負責爲趙京尹出謀劃策,也爲了應對出使過程中出現的突發狀況。

“這如何是好...你乾的好一樁事!”見得趙京尹跳腳指責楊璟,那些個智囊們也有些不知所措。

楊璟早已料到會是這樣,既然看穿了此次出使的基調,楊璟心裡反而有底了。

蒙古人即便缺糧,也一定會把這場戰爭打下來,因爲大理已經搖搖欲墜,處於懸崖的邊緣,只需要再踹一腳,便會徹底淪陷,自詡戰無不勝的蒙古人,斷然沒有放棄的道理。

即便大宋朝提出再具誘惑力的議和條件,蒙古人也不可能撤兵,大不了將大理打下來,再跟宋朝談條件,到時候大宋會更加驚惶,價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

而楊璟心裡很清楚,眼下蒙古帝國正是最強盛的時期,即便答應了大宋朝的議和條件,也只不過是一時之策,他們無法攻破四川,已經成爲他們戰爭史上的恥辱,以大理爲後方根基,從矩州打進大理,已經是他們的既定戰略了。

用屈辱來減緩敵人的腳步,治標不治本不說,只能得不償失,削弱了自己,增強了敵人,又何必去做這樣的傻事!

楊璟本不想與趙京尹過早衝突,倒不是因爲他害怕趙京尹給自己背黑鍋之類的,如果真的顧忌自身安危,楊璟也不會踏入官場,老老實實做個推吏,破破案子混吃等死也便罷了。

“趙大人,這些蠻子圍殺我漢家的商隊,本官又豈能見死不救,難道外出經商的漢人便不是我大宋的子民了?眼睜睜看着百姓被屠殺,卻袖手旁觀,又何必當這個官!”

楊璟不冷不熱地反駁了一句,卻徹底引爆了趙京尹的怒火!

“楊大人!你好歹也是官家賞識的青年才俊,難不成還看不清目今的狀況麼!咱們爲國出使,自然要爲這整個天下的黎民百姓着想,爲了救幾個身份不清不楚的奸商滑賈,而激怒蒙古人,讓咱們身後千萬百姓面臨刀兵之災,孰輕孰重,莫不成楊大人還拎不清楚麼!如果楊大人一直沒有這層覺悟,根本就當不得這副使!”

趙京尹雖然口氣差了,但不得不說這番話也算在理,甚至有些大局爲重,死一人而活百人的凜然大義,若楊璟不知道他的底限,說不定還真有些自責。

但此時楊璟已經看清楚了局勢,便是你宋朝提出再屈辱的條件,蒙古人也不可能退兵,又何必做這些利敵害己的勾當?

不過楊璟也知道,趙京尹是名正言順的正使,那些智囊也都是他的人,當家做主的還是趙京尹,自己想要成事,就必須說服趙京尹,只走對抗這一條路是不成的。

“大人所言並非沒有道理,但這些蒙古人只不過是竄入後方作亂的流寇,並非蒙古人的主力,便是死他十個八個,也不會引起蒙古人的注意的...”

楊璟並沒有將蒙古人缺糧的推測告訴趙京尹,因爲他知道即便告訴了趙京尹,此時的趙京尹也根本聽不進去,更不會相信楊璟,即便相信了,也不會認爲這個情報有什麼大用處。

所以楊璟也只能“曲線救國”,表面上放低了姿態,儘量不與趙京尹發生衝突。

趙京尹見得楊璟軟下來,也不再揪住不放,畢竟他也知道,解決問題纔是當務之急。

“楊大人,這是你捅的簍子,你說說該怎麼辦吧。”

楊璟想了想,便朝趙京尹道:“大人,這也簡單,把這蠻子殺了,與這些屍體一併掩埋,這事情也就消停了。”

楊璟說得乾脆,眼中浮現殺氣,趙京尹纔想起楊璟是皇城司的密探,殺人滅口的事情也不知幹過多少,在看看地上那些屍體,不由心中打了個冷顫。

其實冷靜下來之後,趙京尹也漸漸恢復了理智,楊璟所言並非不無道理,這些個蠻子看樣子就是低賤人,死他十個八個確實沒有人能察覺,他其實更在意的是楊璟在出使這件事上的態度。

眼下楊璟已經服了軟,他也就沒那麼激動了,此時也是輕嘆了一聲道:“即便要殺,也要先問清楚,他到底知道多少事情,免得留有後患,楊大人既然要了舌人過來,想必早就想到這一節了,便好生審訊一番,往後如何措置,楊大人自己看着理會吧。”

趙京尹如此一鬆口,楊璟也不由笑了,果真如他所料,這趙京尹能夠擔任封疆大吏和出國使者,又怎麼可能是庸人!

趙京尹丟下舌人和鄭卓羣之後,便離開了,楊璟將陸長安召來,讓他帶着舌人,將那名賊頭帶進了小樹林裡頭。

鄭卓羣很快便聽到了撕心裂肺的哀嚎聲,這個從未離開過臨安的文官,早先見到這些屍體就已經嚇得臉色發白,此時聽到動靜,臉色就更是難看。

過得不多時,陸長安便從樹林裡鑽出來,一邊擦着手上的鮮血,一邊朝楊璟低聲彙報着審訊的結果,楊璟也是雙眸一亮,鄭卓羣也聽不到他們的對話,只是末尾見得楊璟點了點頭,僅此而已。

陸長安再度回到樹林子裡,過得一會兒,便揹着那舌人走了出來,隨意地朝楊璟說道:“沒見過大世面,嚇暈過去了...”

鄭卓羣一看,那舌人身上還有不少嘔吐物,又見得陸長安並沒有帶着那個俘虜出來,便知道那賊頭沒什麼好下場,心裡更是發寒。

楊璟卻只是點了點頭,朝劉漢超和陸長安說道:“把這些屍體都丟到小樹林裡頭埋起來,咱們還要趕路的...”

說着這話,楊璟不由轉向鄭卓羣,笑着關心道:“鄭大人沒事吧?臉色有些難看啊...”

鄭卓羣有些僵硬地擠出笑容來,含糊地答道:“沒事...沒事...”

第二百二十七章 脣槍舌戰往來第三十二章 歸來第三百零零四章 收養義子一個第五百四十五章 萬壽太乙慶典開始第五百七十四章 山賊也知民族大義第六百二十九章 怯薛精兵前來拿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感恩薩滿獻以光明第三百六十七章 內等虞侯出手警告第四百四十三章 太歲頭上莫要動土第六百八十九章 勢如破竹攻陷虎牢第六百八十七章 寧死不屈忠貞不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三十四章 孤狼的爪與牙第五百七十章 雅勒泰倫裝瘋賣傻第八章 性命和清白第七百四十章 深夜慘案離奇詭異第二百九十四章 仗劍獨守天關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驗魅惑第五十三章 心動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忽裡臺開幕在即第六百五十八章 丞相攀咬呈獻卷宗第八百零零八章 途經廣南迴歸巴陵第七百零零六章 出人意料的大局勢第六百六十三章 他鄉故知久旱甘霖第七百三十八章 彭蠡湖畔斬龍之地第七百七十四章 姐妹二人扭轉乾坤第三章 掘墓開棺,誰人識君第五百九十章 對峙仙姑神像露陷第一百七十六章 打死算逑第四十一章 地窖第八百一十一章 故舊醫士道明因由第七百七十一章 姒錦無恙道出始末第一百七十九章 奇效藥引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軍未動師爺先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半夜拿人第六百六十九章 授予神職主持外交第六百三十二章 守關把門震懾國師第三百一十二章 黃泉紅蓮業火第二百零零九章 皇帝奸臣名妓第五百零零九章 求愛不成轉而生恨第三百八十章 少女揭示李代桃僵第六百三十一章 跟隨前往哈爾和林第六十三章 監造第三百零零二章 黑狐軍的覆滅第六百八十章 任性妄爲死性不改第三百七十五章 美人身死正使落難第四百三十五章 夜郎不安半道攔截第九十九章 夜歌第一百七十三章 山魈傳聞第七百七十二章 詭異傷勢義子拔毒第一百六十八章 驛站案發第六百四十七章 約見故人瞭解局勢第六百二十四章 山腳陋居拜見薩滿第六百七十章 傭兵圍城羣臣獻策第四百二十章 一路修煉抵達石城第四百八十章 密旨委任創立新衙第二百五十八章 神秘全真坤道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入二重境界第六百三十章 藉機造勢進入皇庭第四百五十一章 臨安來人只剩一夜第八百一十九章 宗主先鋒震懾宋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詔獄提審少府待制第二百七十八章 羞辱武道宗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勘查知府書房第六十三章 監造第三百七十五章 美人身死正使落難第一百六十七章 長堤餞別第四百三十九章 深夜造訪夜郎領地第三百八十五章 恩威並施獲取情報第八百一十九章 宗主先鋒震懾宋軍第一百四十章 以血養蠱第六百零零八章 宗雲出兵杜庶調查第六百三十六章 氣走可敦又來別吉第四百一十四章 老僧試探王爺開口第十九章 出棺第七百零零六章 出人意料的大局勢第八百二十六章 太監退敗公主又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從容應對閒逛和林第五百五十八章 淨身師父牽出蠻子第八十二章 暗渡第四百五十六章 驚魂甫定文官逼迫第一百三十一章 捨己爲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順流而下搜尋惡蛟第四百零零四章 大獲全勝蒙古退兵第六百九十章 金虎銀虎以及宗主第五百零零八章 老僧帶路禪房相約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去樓空左右爲難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漢超如戰神降臨第八十六章 抵達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理局勢急迫第四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錯傷女兒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無派來拜訪第二百九十章 大宗師的隕落第七百三十一章 談妥條件國舅又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深夜討教第六百一十七章 成功解救回到安豐第一百零九章 拜訪第四百一十四章 老僧試探王爺開口第四百六十八章 局勢逆轉勾踐出鞘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英會望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