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王朝心臟暗流涌動

提起詔獄,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大明朝錦衣衛的詔獄,那是個讓人談虎色變的地方,已經不是監獄,而是地獄,進入詔獄的人,能夠活着出來的極少,即便出來了,也只能流口水過日子,天氣好的時候推出來曬曬太陽。

但事實上詔獄自古有之,說白了就是皇帝直接掌管的監獄。

一些高官或者身份敏感之人,比如九卿或者郡守一類的,若是犯了罪,經由皇帝下達詔書,便丟到詔獄裡頭。

市井凡人說一個唾沫一個坑,文人們也都常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而作爲天子,便當一言九鼎。

所以皇帝陛下說過的話,即便是錯的,也少有更改,那麼被皇帝親自丟進監獄裡頭,想要出來的話,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趙昀從內宮出來之後,便直接要辦了楊鎮和董登州,可見心中盛怒之甚,或許瑞國公主是真的受到了甚麼傷害,才導致趙昀如此大發雷霆。

楊璟卻不識時務,在這個時候還堅持甚麼尋求真相的把戲,簡直就是不知死活!

本該皆大歡喜,楊璟也能夠得到一場大功勞,可楊璟卻選擇堅持到底,結果被剝奪了一切官身爵位,從雲端落入塵土,成爲了詔獄裡的囚徒!

如果楊璟能夠徐徐圖之,先隱忍下來,而後再秘密進行調查,找到了確鑿的證據,再向趙昀奏稟,或許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楊璟雖然沒有在朝堂上爭鬥的經驗,但按說不該如此的衝動,可他爲何要觸這個黴頭?

其實,楊璟並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也正是因爲經過了深思熟慮,他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因爲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表明態度,盛怒的趙昀必定會第一時間法辦楊鎮和董登州,若果此二人被斬,那麼就會缺少最爲關鍵的兩個當事人,而瓊林宴照常,集英殿會被恢復原貌,所有的痕跡都會被清除,到時候想要調查,可就更難了。

再說了,如果他不表態,趙昀勢必認定事實就是如此,楊鎮和董登州就再無翻身的機會。

可自己即便不算據理力爭,只要表明了態度,作爲獲得第一階段調查成果的人,楊璟的質疑,會讓趙昀沒有底氣,讓他感到疑惑,不再肯定這個調查結果。

或許趙昀在盛怒之下,當時不會考慮,可爲人君者,又豈是尋常愚鈍之夫,過後趙昀肯定會因爲楊璟的表現,而認爲此案另有隱情。

事實上,楊璟只是想利用自己的表態,在趙昀心中埋下一顆疑惑的種子,以此來爭取時間,暫時保住楊鎮和董登州!

徐佛和董槐是老人精,肯定會想明白楊璟的意圖,即便楊璟入獄,此二人也一定會秘密展開調查。

當然了,徐佛和董槐能不能領會楊璟的用意,能不能頂住壓力去進行調查,這些都不得而知,楊璟也只能做最好的打算的同時,也在做着最壞的打算。

早先也說過,相較而言,大宋的皇帝其實都是比較仁慈的,並沒有出現過太驚世駭俗的殺官事件,所以詔獄也不像楊璟印象之中那般,陰暗潮溼,蟑螂老鼠橫行,充滿便溺氣味,這些場景都不存在。

詔獄外頭雖然有禁軍把守,但裡頭其實很寬鬆,因爲進來的都是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所以獄卒也不敢太過分太苛刻。

裡頭光線很好,伙食粗淡了一些,但也沒到不堪入腹的地步,甚至還有看書和散步的地方。

楊璟乃是推吏出身,早先與王鬥等人打成一片,對獄卒一類的小人物,極具親和力,又不像文官那麼酸腐,更不似武人那般冷漠,反倒有些市井小民的隨和,所以獄卒們對他也沒有惡感。

因爲趙昀不准許探視,所以楊璟也無法得知外頭的情況,只能結交這些獄卒,這些獄卒便成爲了他最主要的消息來源。

楊璟甚至還讓獄卒幫忙,向陳密等人帶了話,讓風若塵等人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安危。

當然了,那獄卒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對楊璟也就越發客氣起來,對於從地方基層做起,剿滅過白牛教,笑傲過江湖,又走過廟堂,上過沙場的人來說,想要在詔獄裡混得好一些,並不是甚麼難事。

在進入詔獄的第五天,楊璟終於從獄卒那裡,知曉了這幾天發生的事情。

瓊林宴照常進行,並未受到影響,而楊鎮和董登州的案子,也只在官場之中小範圍流傳。

朝廷對外宣稱,在排演期間,楊鎮和董登州違反規矩,致使榜眼謝英棠意外身亡,探花郎溫如玉頂上了榜眼的位置,往後順延,其他名次也一併提升。

作爲補償,謝英棠的家人得到了撫卹,並准許其家中一人,特賜同進士的出身,並儘快補位八品的官職。

種種舉措,似乎都在將這件事的影響降到最低,而後便傳出官家對新科狀元的觀感不差,說不得真的會將狀元郎招爲駙馬的消息。

但很快就傳出消息來,說是殿中侍御史丁大全聯合諸多臺臬言官,彈劾右相兼樞密使董槐,說董槐仗勢欺人,以整頓綱紀爲名,大肆打壓清正官員,扶植黨羽,特權謀私,圖謀不軌!

衆所周知,董槐是個實幹派,作爲權相,董槐的權柄越來越大,也有人說他已經功高蓋主,引起了官家的忌憚。

稍後又有消息傳出來,說是楊鎮並非主謀,真正的主謀乃是董登州,而針對的並非謝英棠,而是想在集英殿中做手腳,想要趁機謀害主持瓊林宴的大宋官家!

甚至還有人說,此事經過複覈之後,已經得到了大理寺的證實!

當然了,這些都是小道消息,獄卒也不可能知曉其中內幕,楊璟也沒奢望能從獄卒口中得到確切的消息。

他知道獄卒便是輿論大衆的一員,從獄卒得到的消息,或許無法得知真實的情況,卻能夠察覺到輿論的風向,而輿論向來由朝廷掌控,朝廷想吹什麼風,似獄卒這類底層的民衆,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消息。

如此反推,便能得知朝廷對這起案子的態度了。

而獄卒帶來的消息也是言之鑿鑿,說是董槐不久之後便要被罷相,很多人都看好左相吳潛來接替董槐,成爲大宋王朝的總理大臣,但也有小道消息稱,董宋臣和丁大全等人,有意將刑部侍郎給事中謝方叔推上相位。

謝方叔並未擔任過參知政事,無論是資歷還是才能,連吳潛的一個腳趾頭都比不上,而且謝方叔還是個主和派,所謂主和派,在當今的軍事格局裡頭,說是投降派還差不多。

再者,謝方叔乃是董宋臣等人一手扶持上來的,到時候官官相護,朝廷的權柄便會全數落入這些權奸的手中!

皇城外頭的百姓還沉浸在新科進士們白馬遊街的歡慶之中,帝國的百姓還在爲帝國又出了不少人才而感到振奮和歡喜,可身在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卻已經處於一場血雨腥風之中,搖搖擺擺,不知該如何站位才能明哲保身。

百姓們的焦點還在新科狀元郎周震炎的身上,羨慕他金榜題名不說,竟然還能攀龍附鳳,必定成爲一時佳話。

可在朝堂內部,處於風口浪尖而飄搖的那個男人,卻是董槐,周震炎彷彿成爲了朝堂鬥爭的遮羞布,讓百姓們津津樂道,而對曾經爲這個國家做出卓絕貢獻的老宰輔的兇險狀況卻一無所知。

楊璟其實早知道丁大全所謀甚大,這也是他爲何一定要查清真相的原因之一。

但眼下,董槐如果真的像傳聞這般深陷泥沼,那麼調查真相的重任,也只能落在徐佛的身上。

只是皇城司已經被趙昀排除在外,由殿前司指揮使顏明直來主掌大局,徐佛想要調查,只能秘密進行,這也是觸犯了官家大忌的一件事,也只能看徐佛有沒有這個魄力了。

弄清楚外頭的基本情況之後,楊璟也在思考對策,但他也是鞭長莫及。

好在陳密在幾天之後,終於通過皇城司的秘密渠道,給楊璟傳遞了消息,果然證實了部分情況,董槐只怕真的要自身難保了!

楊璟心裡有着不少想法,但卻行動受限而無法施行,只能通過詔獄裡頭的暗察子,給陳密和徐佛一些指導性的建議,希望皇城司能夠扳回局面,阻止丁大全和董宋臣的奸計陰謀!

這天,那老獄卒終於興匆匆地進來,說是有人來探視楊璟,臉上也難掩替楊璟驚喜。

老獄卒心裡也是驚詫萬分的,因爲官家已經下旨,禁止任何人探視楊璟,這種情況下,竟然有人來探視,可見楊璟背景之深厚,這詔獄的獄卒善待裡頭的囚犯,未嘗不是一種投資,一旦被釋放,這些人就會給予豐厚的回報,也難怪老獄卒會這般高興。

而楊璟心情也非常不錯,因爲來探視他的,竟然是高採芝!

想要解除董槐的困境,必須釜底抽薪,而楊鎮和董登州的案子便是丁大全和董宋臣藉以發力的踏板,只要將這個案子解決了,董槐的困境也就能夠得到緩解。

可楊鎮和董登州已經被收監,楊璟目前身陷囹圄,不可能接觸到他們,但除了楊鎮和董登州之外,還有兩個人至關重要,那就是瑞國公主天孫兒以及高採芝!

高採芝可謂歷經艱辛,本來是爲了心中更廣闊的嚮往,才離開大理,出來見識大宋的風物,可誰想到一路遭難,連剛剛相認的母親都慘死在暴徒的手中,終於大仇得報了,她也放下了心結,更是見識到了大宋的心臟,臨安的萬千繁華,甚至還見識了皇宮,而且還不是以大理使節的身份!

她曾一度以爲,可以這樣在楊璟的身邊玩耍着,可誰能想到,又出了這檔子事兒,楊璟與案子沒有任何牽扯,卻最終因爲頂撞大宋皇帝,而被丟入了詔獄!

當她見到楊璟的那一刻,終於忍不住投入了楊璟的懷中!

第一百二十六章 苗寨形勢第六百一十四章 層層挑選敢死勇士第六百一十章 再殺新王無所不能第四百九十七章 詔獄提審少府待制第七百五十章 平定局面處置手尾第八百一十五章 無心義舉終歸得報第六百一十三章 賊心不死偷渡堵截第三百八十六章 驚天密報天時利好第五百九十八章 疲於奔命形同兒戲第二百一十五章 檢閱暗察密探第三百九十四章 江陵監作勸服相國第四百零零五章 怯薛軍刺客雲都赤第十九章 出棺第三十四章 設伏第三百零零零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四百五十一章 臨安來人只剩一夜第四百七十二章 二八佳人別離情深第一百八十一章 驛丞故事第三十一章 探傷第四百七十九章 奇怪的封賞與任命第二十四章 脫險與求助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刮耳光第四百五十二章 家宴飲罷夜遊洞庭第四百五十八章 深夜探訪藏屍地窖第五百八十七章 巡檢鋪裡瞭解案情第七百七十三章 國王受襲侯爺探視第二百八十二章 竹王的高傲冷第十一章 不拘小節的搶救第一百八十一章 驛丞故事第二百二十章 靈種火堆把戲第二百零零一章 乏味無聊宴會第六百九十章 金虎銀虎以及宗主第五百零零九章 求愛不成轉而生恨第七百二十二章 清風迷人磐石不動第五十二章 屍蠟第一百五十七章 營中會師第五十二章 屍蠟第七百九十六章 拋妻棄子離開部落第五百四十二章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劃清二人界線第一百六十一章 金關玉鎖第十二章 套話第七百五十五章 雙贏方案皆大歡喜第一百一十三章 震懾第三百一十二章 黃泉紅蓮業火第六百四十章 展露真容再度殺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聖母設計楊璟反殺第三百二十七章 說服掌教真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懸殊對峙第五百八十六章 道城尋人又遇命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裝神弄鬼反殺虞侯第四百五十七章 蠻不講理重新振作第八百二十四章 百姓聲援禁衛退走第六十一章 激怒第六百二十四章 山腳陋居拜見薩滿第四百零零二章 真武鐵炮盤踞城頭第五百三十四章 騷亂再起監院密報第六百一十五章 姐妹停靠受困山坳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配隊伍各自出發第六百三十章 藉機造勢進入皇庭第十九章 出棺第六百八十章 任性妄爲死性不改第四百零零六章 絕處逢生意外現身第三百七十一章 搭救商隊驚現蠻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苗寨形勢第三百七十三章 審問俘虜收拾手尾第八百零零三章 將計就計反殺刺客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父無犬子耶第四百八十一章 提前準備瓊林盛宴第七十章 丹藥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坑和洛魔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道爺和英姑娘第九十三章 潛入第六百四十七章 約見故人瞭解局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官被圍第七百四十七章 元兇現形權衡利弊第四百九十一章 王朝心臟暗流涌動第一百二十章 功虧一簣第五百七十四章 山賊也知民族大義第四百四十二章 半途見得故人三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矩州城門敬拜夫子第七百零零九章 宮中疫情起伏不定第八百一十七章 進入鄂州面臨圍殺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局已定準備南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秉燭夜談臨危救急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衣無縫僞造密室第六百零零一章 政治無力曇花一現第三百零零三章 一個洛枝小孩第三百九十章 相國府邸兄弟爭執第五百六十二章 淮西提刑突如其來第六百五十六章 略施小計逼出刺客第三百二十五章 矩州的新情勢第五百四十五章 萬壽太乙慶典開始第七百九十九章 勇將死志南下取關第二百零零四章 地瓜宴定大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真龍洞穴爆發烈焰第三百八十二章 識破身份奴婢逃亡第七百八十七章 眼睛受傷叢林生存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半夜小啞巴第六百五十三章 夫妻對打模擬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