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賓達.拉吉柯瓦,印度東北諸邦中阿薩姆邦最大[***]武裝組織首腦,任職阿薩姆邦聯合解放陣線主席,主持並策劃印度每年恐怖襲擊和暗殺事件中的五分之一,屬於異常兇悍和有戰鬥力的阿薩姆人。
當然,也有當年印共分裂主義的遺留問題在。
不過,從一九七九年至今,阿薩姆邦的人口躥升到如今的兩千三百萬人,已經到了不堪重負的地步,這裡聚集着阿薩姆人、孟加拉人、克欽人還有緬西人。
但是,因爲印度政斧的集權以及在明煮制下的計劃經濟,在九十年代之前,要想和中央政斧抗衡,勝算也低。
再一個,印度建國初期,屬於第三世界老大,連中國也得承認他領路人的身份,當然六十年代印度阿三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印邊境上菊爆之後,世界地位一落千丈,說是看穿了其本質也不爲過。
接過第三世界老大這面虎皮大旗之後,雙方在領土爭端上就從來沒有停歇的意思。
時至今曰,又到了一個大變革的契機時刻。
緬甸,終於完完全全地成爲了後花園。
聯合國安理會第五十六號決議,緬甸組成過渡政斧,當然……其實聯合國就沒屁事可以做,安理會也無非就是走走過場,常任理事國就五個,別人想要不流血不死個幾千萬人就拿這個位子來說話,想都不要想。
中美俄三家不約而同都同意了,多半也算是打醬油就是了。
普沙皇改坐俄羅斯總理,卻依然是沙皇陛下,但是俄羅斯的未來,卻越來越有大號加拿大的趨勢,這讓普沙皇不得不選擇在恰當的時候選擇恰當的手段。
緬甸只是一種試探,前蘇聯在此地的影響力早已蕩然無存,大英帝國自然是更加不用說了。
無非,印度洋之上,還是美國人說了算。
不同的情況就在於,美國人無暇兼顧,所以,有所牽制之下,扶持印度出頭鳥,倒也正常。
以復仇心理和中印對抗心態進行外交策略和國家大戰略,這是非常腦殘的,實際上,大多數的印度精英也明白,中國人的眼光從來就沒有在他們身上停留哪怕一秒鐘過。
盯着的永遠是世界第一,你可以是英國,可以是美國,可以是其他什麼人,反正只要不是中國,就永遠盯着。
印度?那是什麼?
巨大的落差感還有現實打擊,在很多時候,印度的國防開支以及軍購預算都稱得上是人傻錢多速來的典範,說是窮兵黷武也不爲過。
在印緬邊境搞分離主義,在藏南地區搞軍事對峙,但實際上在這些爭議地區,也只有印度一家空耗氣力。
對中國來說,那是因爲正謀求巨大利益,在沒有足夠利益讓印度瓦解或者被摧毀之前,或者說讓印度瓦解和被摧毀沒有足夠利益之前,這些都是一個個釘子。
翻舊賬這種手段用在國與國之間,雖然不地道甚至有點陰險,卻也不得不承認,很有效果,能夠激發愛國主義爆棚,到時候哪怕碾壓推倒有些過頭,就好比是過失殺人,也會被國內大多數人諒解。
至於緬甸……都窮的當褲子了,還扯那個[***]蛋作甚?
阿拉賓達.拉吉柯瓦皮膚有點黑,當然他現在的處境並不算好,羣衆基礎有了,可是整個阿薩姆邦的語言就有數十種,村落之間甚至很容易就無法交流,這的確有點情何以堪,不過按照印度政斧的統計,阿薩姆邦的識字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
好吧,雖然能夠寫自己就算不文盲這種做法在印度很流行,可也只有百分之七十,這讓阿拉賓達.拉吉柯瓦的舌頭片子再怎麼靈活,也沒辦法攛掇這羣語言就有些不同的白癡們跟着他鬧革命。
直到某一天。
來了一個大英帝國的記者,據說是從孟加拉那裡來的,很多孟加拉人都覺得很稀奇,阿拉賓達.拉吉柯瓦在聯合解放陣線中雖然有着權威,可是武裝人員並不多。
但是在阿薩姆邦的大多數地區,這裡確實有着白天歸印度,晚上跪我們這樣的說話,也是很多地區這樣做的。
……劉成虎來的時候,就覺得這票廢地如果幹的好,倒也是個好地方。
早晚也是讓印度阿三自己吃癟的地方。
阿薩姆邦的位置很尷尬,直接就掐在了印度東北諸邦和中央邦的要道上,不丹王國就在旁邊,算是戰略要道。
可就是這個地方,到處都是[***]份子,而且是印度分離主義最高,謀求讀力最強烈的邦。
以前沒有境外勢力扶持,此地的活動還沒有如何廣大,阿拉賓達.拉吉柯瓦在零四年乾的好事也沒有讓人覺得如何強悍。
事情拖了將近六年。
緬甸倒是變了天,印緬邊境上的衝突和摩擦也多了起來,索姓這裡的部隊還不算是張賁的人馬,此時忙着全國姓剿匪的薩爾溫江人民解放軍,現在改稱緬甸人民解放軍之後,開始大規模的軍事訓練和徵兵。
當然,目前來說,還僅限於緬東地區。
而聯合國安理會的第五十六號決議之後,身爲五大流氓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以維持和平而來的架勢,派出了軍事和人權觀察員,歐美媒體紛紛表示這是中國干涉他國內政……當然,說這些話的媒體最後都被大臣們找過去聊聊天。
傳說中從不屈從於權威的BBC在強烈指出他們不屈從於權威之後,開始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待緬甸。
好吧,他們做了一期發現之旅的電視節目,那個該死的可以從飛機上跳下去的主持人表示緬甸的風景還算不錯。
當然這些不是重點,重點就在於,阿拉賓達.拉吉柯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那一天,同樣在阿薩姆邦放了一把焰火。
動手的是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武器是火箭筒和榴彈炮,還有M4半自動步槍,卡賓槍雖然未必能夠打穿汽車,但是打穿玻璃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丹增剛這塊地方算是漢藏人種聚集的地方,但是依然有大量的阿薩姆人,還有孟加拉人,那些納薩爾派游擊隊的牲口們和這裡的駐軍發生了一點點小摩擦,儘管這裡有一個加強連……不過當火箭炮將大門直接轟開,然後一輛卡車將士兵碾死撞飛或者拖拽成肉條之後,那些被驚動的印度士兵和軍官們不得不面對衆多毫無紀律但是悍勇無比的武裝份子。
死傷四十餘人……是二零零四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襲擊,而且目標單位竟然是軍事單位。
這裡的兩百多支步槍還有五箱手雷以及能夠被拖走的小炮,被弄了一乾二淨。
甭管是七點六二毫米的口徑還是說五點五六口徑,子彈打在人身上絕非只是要讓人蛋疼一下。
這裡也不是好萊塢,當第二天新德里的報紙報道這個玩意兒的時候,整個東北諸邦竟然好像是菊花緊了那麼一下,之前還在訓練[***]武裝的印度邊防軍陡然發現,如果阿薩姆邦混亂的話,他們的小命似乎也不是那麼靠譜。
沒文化的人領導沒文化的人最後只會是悲劇。
但是,如果有文化卻要搞文青搞小資,死的也只能更慘。
屁股決定腦袋,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阿拉賓達.拉吉柯瓦主席先生對於身旁來的參謀智囊團們非常的滿意,第一次,他忽然覺得發動傳說中的人民戰爭倒也不算是什麼問題。
……緬甸過渡政斧,內比都。
蕭條的街道此時稍稍地受到了一點點刺激,到處都是運送貨物的伙伕,他們能夠從過渡政斧的基礎建設工程中賺取鈔票。
你見過一個國家用另外一個國家的貨幣來支付嗎?緬甸就是。
從內比都到曼德勒,鐵路和公路都會重新修葺一新,這是一個全新的面目,也是全新的態度,張賁很清楚,緬甸現在的作用是什麼。
他無意去爭奪什麼東南亞霸權,對於朝廷來說,也不會允許他這麼做。
當然,印度洋的門戶,總算是敞開在天朝面前,馬六甲海峽這個小妞對天朝的鉗制作用,將會縮小許多,如果……有那麼一條鐵路直接修到緬甸十一個港口碼頭城市的話。
實際上,大英帝國多少有些蛋疼菊緊乳酸,當年英屬印度的勢力範圍,可是將緬甸都囊括進去的。
若不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讀力運動,恐怕現在緬甸還是印度阿三的領土。不過也虧難大英帝國的榮耀桂冠衰敗的快,而且那個賣萌的女王陛下也非常的乾脆,一瞧女王做不成了,立刻脫了衣服下海撈吧……艾森豪威爾和羅斯福接過了棒槌,將帝國的榮耀傳播下去。
盎克魯撒克遜人的五百年風光,也確實有些長久了。
但是這也無怪乎大英帝國的屁民們也是非常向往曰不落帝國的榮耀,於是乎,當看到一羣神經質的大臣們在叫囂着要對中國貿易的傾銷如何如何的時候,網絡上高潮到嗨爆的帝國屁民同樣激情澎湃。
直到某個無良的兇殘砍刀黨黨魁張賁將厚重的大砍刀一把扔了,左手一把運命鐮刀,右手一把戰爭之錘,一榔頭敲在了印度阿三的臉上。
時間就在十月一號……那個阿薩姆邦全體民衆比較高潮的那一天。
傳說中的制裁自然是沒有和中緬兩國有個屁干係,物美價廉乃至山寨最高的商品扔過去你覺得不好用卻還是買了……一邊罵着便宜沒好貨中國沒好人,一邊唧唧歪歪地表示印度人民有恐怖襲擊的明煮和自由……十黑不如一粉啊。
大概也就是這麼一個大背景之下吧,印緬邊境因爲當年大英帝國留下來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其實還有許多爭端沒有解決,如果時間回到二十世紀初的話,應當要算在北洋政斧的頭上。
但是北洋政斧那票人馬基本都死絕了,當今世界,就認準了你當家的是個流氓整天耍賴。
阿拉賓達.拉吉柯瓦也知道,他之前用的法子其實是錯的。
什麼是造反?就是一羣沒有大方向的人瞎起鬨。
什麼是起義?就是一羣覺得這樣不好還是那樣吧的人。
什麼是革命?左手運命鐮刀,右手戰爭之錘。當初踩着你腦袋尿尿的,一刀閹了他,小雞雞割了。當初三天兩頭搶劫你家的,一錘子砸他腦門上,往太陽穴砸,那樣是必死的。
印度阿三當然是不會知道馬加爵之錘的威力,但是這邊過去折騰的牲口們卻是有着興致勃勃的推倒愛好。
在劉成虎這頭在緬甸都欠教育的牲口看來,阿薩姆邦,其實就是一個嘴上喊着不要不要,下體卻突然汩汩流水的御姐。
都熟透了,還不知道出來下海撈,和大英帝國的女王陛下比起來,缺少的,就是那不要臉的精神。
阿拉賓達.拉吉柯瓦主席閣下以前只會搞恐怖襲擊,說穿了,就是有點不要臉,但還沒有發揮一步要臉二不要皮的精神,現在,他們不怕不怕了,因爲劉成虎來了,這位薩爾溫江解放軍總司令張賁麾下至少前二十的猛將,腦袋瓜子並不差。
再加上傳說中爲了明煮自由人權而來的大英帝國某個媒體的記者同志,大家爲了共同的理想,來到了這裡。
來到了阿薩姆邦,搶了印度軍隊的倉庫,繳械之後又很淡定地去記錄一下傳說中的畫面……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讓這些外國不遠萬里來到了印度,來到了阿薩姆邦,來幫助當地的阿薩姆人反抗印度政斧的種族歧視統治?是國際主義精神,是命運鐮刀和戰爭之錘的精神。
儘管這位歐美鬼畜記者瞧着就有點神經質的狀態,但是阿拉賓達.拉吉柯瓦主席不介意,正如他不介意那位看上去和蘭博差不多強壯的漢子一槍爆了警察局長的腦袋瓜子。
這一刻,阿薩姆邦的可以和美國曆史上的一個瞬間媲美。
據說是叫阿薩姆邦的槍聲……當然阿拉賓達.拉吉柯瓦主席瞧着也不像華盛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