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

長沙城有一處絕妙的所在,喚作天星閣,源於明代盛傳的“星野“之說,對應的乃是天上的“長沙星”,處於地勢最高的龍伏山顛,向來是百姓前來祈福消災之地。

只是如今的天星閣中,卻迎來了一行特殊人士,正是寧渝以及程之恩、董策以及許成樑等人,趁着天色初好,一路拾階而上,來到了這天星閣。

寧渝原本對後世大名鼎鼎的天心閣頗爲好奇,只是來到了這天星閣才恍然大悟,後世的天心閣是要等到乾隆十一年才興建的,在這個年頭卻是沒有的,不過寧渝也不以爲意,無論是此天心閣還是彼天星閣,都無法掩飾內心的激動。

登閣遠眺,常常是文人墨士的雅事,寧渝此時想感慨一二,只是再看看左近幾人,幾無一人懂得此件樂趣,除了每日裡記得打打殺殺,便對其他東西不感興趣的,寧渝想到此時,便住口不言了。

“恭喜漢陽公,恭喜大都督!”衆人一起拜賀道,此時大家都知道了復漢軍大都督寧忠源稱楚王一事,對於諸位而言,亦是值得慶賀的幸事。

“唔,此番我父稱王,可是面對的壓力反而更大了一些,根據楚王府傳來的消息,如今康熙已經率領五萬八旗南下,年羹堯率領三萬川陝清兵正與我鄖陽守軍交戰,至於那查弼納的十萬綠營,也快到了南昌,大戰在即,我軍需抓緊行動啊!”

程之恩恭聲道:“大都督,我復漢軍從武昌方向運解來了一批槍炮彈藥等物,再加上我軍在長沙的繳獲,此番後勤已經無憂,隨時可以繼續進行戰事。”

董策亦高聲道:“謹遵大都督令,我軍已然建立獨立的遊擊司令部,相關的參謀人員也從各師中抽調完畢,靜待大都督命令。”

寧渝點了點頭,接着望向了許成樑,只見許成樑黝黑的臉龐上透着幾分苦澀的味道。

“稟告大都督,新的一批雛鷹營學兵還沒有就位,我軍訓練上已經遇到了瓶頸。若是沒有一批新的骨幹力量,怕是部隊戰鬥力會打一定的折扣。”

這一點衆人心裡都明白,之前的復漢軍之所以能夠屢敗屢勝,是因爲擁有一批精幹的軍官力量,這批軍官力量都是原來的雛鷹營經過寧渝手把手帶出來的,可是放在軍隊裡,那都是個頂個的強,也就能帶動起部隊的整體實力。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復漢軍經過多次整編換血,大量的基層軍官都已經被分散到各師各團了,當年拔尖的幾位苗子,像董策和許成樑就不說了,都已經做到了師參謀長和副師長的高位,還有另外幾位,比如常有財、高如寶、陳孝先以及蔣正方等幾十個骨幹,如今也都是團長一級別的人物了。

寧渝也十分苦惱,在他給武昌的信件當中,也提到過了這一節,可是最終武昌方向也十分無奈,因爲武昌一下子擴充了三個師,更加缺乏人手,到最終也沒能給寧渝派過來一個人。而復漢軍講武堂的第一批學員三百餘人,還需要三個月才能結業,這還是速度非常迅速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寧渝只好從現有的部隊裡選擇,接連提拔了幾十個營連長,還通過開展夜校的方式,來給這些軍官做短平快的突擊培訓,也不求能達到多好的效果,至少比之前進步許多就可以了,在這種方式下,才勉強足夠使用。

正當寧渝思索之際,從天星閣裡出來了一名中年士子,身着青衣長衫,相貌儒雅隨和,令人稱奇的是頂着一個光頭的形象,朝着這邊走了過來。

董策有些好奇道:“這剃辮令纔剛剛在城裡發了沒兩天,可並不是強制性的,沒想到已經有人率先剃辮了。”

寧渝臉上沒有任何表示,可心裡卻提高了幾分警惕,他自然不會相信對方是因爲巧合的緣故在往這邊走,這天地下所謂的巧合,不過是套了一層又一層的謊言。

中年士子走過來做了一個長揖,淡淡道:“學生曾靜見過大都督。”

此話一出,卻是讓董策和許成樑按住了腰間的手銃,厲聲道:“你是何人,爲何知道我等蹤跡,莫不是居心不良?”說着便雙雙往前走了一步,將寧渝隔在了身後。

“什麼?你叫曾靜?何方人士?”寧渝此時卻來了興趣,在他的印象當中,雍正年間可是出了一個狂士,就喚作曾靜,曾經跟其弟子張熙二人鼓動川陝總督嶽鍾琪反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瘋子。莫非就是此人?

曾靜並未繼續向前,而是起身道:“學生曾靜,湖南永興人士。在大都督未曾抵達長沙之前,曾爲縣學生員,平素以授學爲業。如今大都督已下長沙,特地前來投奔。”

一聽此人說是湖南永興人士,寧渝心裡基本上便能肯定,這個人便是他前世中所瞭解的那個曾靜,當下心頭一動。

“曾先生,永興似乎還不在我軍掌控之中,爲何先生急於穿縣過府,冒此天下之大不韙,前來投奔於我,我絕非質疑先生用心,只是略有好奇罷了。”

曾靜長立起身,眼睛裡彷彿都帶着光,他努力剋制着內心的情緒,輕聲道:“昔日楚王起兵之時,學生在湖南便已知曉,恨不能隻身前往武昌,投奔復漢軍。這絕非學生一時衝動之舉,而實在是心中不吐不快啊!”

他的臉上帶着幾絲痛苦的神情,目光彷彿穿透了衆人,喃喃道:“學生自幼飽讀詩書,又曾在呂師門下求學,曾常常思索夷夏之防!”

“這絕非學生一家之言,實在是天下士子的拳拳之心。我華夏者,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可如今中原陸沉,夷狄乘虛,竊據神器,乾坤翻覆!”

“如今天下糜爛,唯有楚王之勢可復我華夏衣冠,曾靜雖手無縛雞之力,可亦願爲都督門下驅使!”

這番話一出卻是讓衆人的神色大爲好轉,畢竟這在場的幾位都是這一套理論的接受者,因此此時見到曾靜這番言談舉止,心裡也是深感如此,不由得對其態度好了幾分。

可是在寧渝心裡,卻有些不是味道,實在是這個曾靜歷史上是有污點啊!

這個人到底是用還是不用呢?

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