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

bookmark

寧渝這一路行進速度極快,主要目的也是爲了搶佔臨江府,從而有機會繼續東進,關鍵就在於能不能依靠一萬三千兵馬戰勝高其位的四萬清軍,相對於長沙一戰的形式,要緩和許多,因爲長沙一戰是許勝不許平,否則拖住了寧渝,查弼納的十萬清軍就可以放進北上九江。

當下局勢就不同了,高其位需要抓緊跟寧渝實現決戰,然後北上增援,否則依靠查弼納的六萬清軍,想要短時間內攻克九江本身十分困難,當下復漢軍在九江放了兩個守備師再加上一個守備團,兩萬餘人的兵力再加上堅固的城防,絕非清軍所能輕易攻下。

根據寧渝目前對復漢軍的戰力評估,主力師裝備齊全訓練時間較長,因此戰鬥至少是同等清軍綠營的三倍以上,也就是說一個主力師在野外打崩三萬綠營是完全沒問題的,而守備師的實力則比綠營僅僅高出一線,在戰略部署上都是充當的防守角色。

雖然當下是可以拖,但是寧渝不想也不願意拖,還是根據之前的戰略思維,只要戰局出現了僵持,寧渝的徵南大軍就會被限制在原地,這對於清軍而言並非有利之舉,因爲清軍畢竟背靠全國,在人員調集和物資的徵集上,自然是強於復漢軍的。

七月初十,寧渝正式指揮大軍對新喻展開攻城,僅僅只費了一天的時間,原本就不堅固的新喻在火炮轟擊下,正式宣告城落,原先駐守的清軍或死或降,城中官員大多逃散無影無蹤,而復漢軍僅傷亡八十二人。

七月十四,寧渝大軍抵達清江,將城池團團圍住,此時城內清軍加上一些被動員起來的家丁,不過四千餘人,戰力地下,鬥志全無。在轟擊城池半日,三團團長李石虎親自率領先登敢死之士,登上城牆,與清軍展開血戰數個時辰,將爲首的清軍一部打崩之後,徹底佔領了清江。

城落之時,寧渝踏着血水走進了城內,不少的百姓跪伏在道路兩旁,他們臉上帶着驚恐的神色,對於這一支沒有辮子的軍隊,他們也僅僅只有所耳聞,只有少部分經歷過三藩變亂的老人,纔回想起了當年殺出的血海屍山,不由得臉色有幾分發白。

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他們不懂什麼是民族大義,也不懂什麼是復我漢家江山,他們渴望的太太平平的日子,因此縱使復漢軍一路所到之處,對於普通百姓都是秋毫無犯,可依然有許多人的心裡還藏着戒備之意。

“稟告大都督,如今我軍拿下清江,這臨江府也算是到手了,不過根據探子所言,高其位的四萬清軍進軍速度極快,如今已到了豐城。距離清江,也不過兩天的時間了。”

董策攤開了輿圖,上面的地形描繪十分精細,相對於目前復漢軍所使用的要清楚不少,因此也讓衆人十分歡喜,它原本是從兩廣總督楊琳處繳獲來的,那一日長沙之戰敗的太快,很多東西都落在了復漢軍的手裡,其中就包括這一張輿圖。

對於寧渝這樣看管了後世等高線地圖的人,卻是着實不能忍,這樣在衆人眼裡十分詳盡的輿圖,在寧渝看來卻是信息太少也太模糊,真到了實際的地方還是需要多派人勘察附近的地形。這也是寧渝的一個帶給全軍的好習慣,但凡到一地,必先親自觀察地勢,才能做到心裡有數。

寧渝打算等到戰事平穩之後,將來專門組織一隻地理地質勘察隊伍,專門由目前的復漢軍士兵來組成,然後將等高線這些東西傳授下去,一來可以繪製更加驚喜的軍事地圖,二來也能夠去勘探一些地表淺層的礦物。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寧渝也沒有更多去想,而是用手指在清江與豐城之間描畫,從距離上來看,這兩地並不算遙遠,雙方的開胃菜算是吃過了,下面就到了正式大餐的時候了。

“吩咐下去,全軍抓緊歇息,不得有任何擾民舉動,然後加固城防,我想過不了兩天,高其位就不得不跟咱們打上一場攻城戰了。”

寧渝臉上的笑容極爲神秘,“派人問問,獨一師到哪裡了,讓他們不用來臨江,直接下贛州,然後從贛州北上寧都、建昌、以及廣信等地,至於主力第二師的部隊,不用再來江西了,這一仗他們是趕不上了,拿下湖南全境之後直接北上荊州,策應武昌戰事。”

這一舉動等同於是將之前的戰略規劃給徹底改變了,在原來的想法當中,主力第一師和第二師在解除兩廣威脅之後拿下湖南,接着讓第二師負責整個湖南的守衛,然後第一師和新組建的獨立一師進軍江西,這樣局部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劣勢。

可是因爲長沙一戰的緣故,寧渝直接一股腦打崩了四萬清軍,算是提前解除了兩廣清軍的威脅能力,從而徹底解放了第二師,可以提前把第二師派到湖北方向,而湖南附近已經沒有了威脅,便由新組建的城防團來負責,也算是恰當好處了。

董策長期跟隨着寧渝,心裡對這一套也算是看的很明白,不過依然有一些憂心,“若是這樣去佈局,能夠守住臨江的只有第一師和獨立第二師,應對高其位的四萬人,能否可行?”

“這就要看高其位的牌怎麼打了,若是隻有這四萬人,他若是攻城,怕還是不夠,若是能夠繼續從南昌方面調來援軍,那麼就正合我意。至於怎麼守,那可是咱們的拿手好戲,可以在這兩天玩點新花樣出來。”

對於防守,寧渝心裡還是有很多套路可以用出來的,若非時間不夠,寧渝都想把這座小小的清江城改成棱堡。以18世紀的攻擊手段,對那些棱堡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

不過棱堡雖然玩不成,可是在清江城外挖上那麼幾條壕溝,然後佈置上鐵絲網還是可以的,有了這些玩意,也不怕清軍敢直衝衝冒着鐵絲網打。當然清軍也可以選擇繞路前進,只是一旦繞路,復漢軍也可以選擇進軍豐城,到時候還有可能切斷高其位的後勤補給,到時候這仗更沒法打了。

當然,高其位也可以選擇圍困,只是在寧渝的設想中,圍困對於目前的復漢軍而言也不算差,畢竟外面還有一個獨立第一師,真等到獨立第一師佔據了江西的其他府,再從撫州直上,這四萬清軍可就別想跑了。

想好就開始幹,寧渝也不再去考慮其他的問題,在安置完城內防務之後,便開始發動全軍,帶人在城外一路挖,硬生生在城外的防線上佈置出了一道壕溝出來,然後還專門針對幾處要害的位置,擺放了木質的鹿角和鐵絲網,看上去倒也有模有樣了。

而此時清軍的探子也到了城外,將復漢軍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

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十章 尋礦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