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

bookmark

當黃如鬆的人頭掛在城牆上時,就宣告了復漢軍的態度,那就是不死不休。這個選擇徹底斷絕了所有的可能,也把傅爾丹逼到了絕路上。

傅爾丹其實有很多選擇,除了正面進攻武昌以外,還可以選擇繞道進攻漢陽或者是孝感縣,這兩個地方對於復漢軍而言,重要性不在於武昌之下,可是幾乎沒有什麼守衛,這也是當初寧忠源冒險堅守咸寧的原因,只有守住了咸寧,才能把傅爾丹給堵在外圍。

可由於寧忠源的大意,導致咸寧失守,因此在萬般無奈之下,寧忠源只能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武昌,以圖自保。如果這個時候傅爾丹繞開武昌去攻漢陽,復漢軍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在崔萬採的建議下,就在城牆上佈滿士兵,讓傅爾丹分不清虛實,隨後還讓士兵故意傳唱編好的順口溜,來激怒傅爾丹。

原本這些手段只不過是萬般無奈之下的應急對策,並不指望傅爾丹會上當,可偏偏沒想到,傅爾丹又將黃如鬆派了前來勸降,這讓寧忠源大喜過望,果斷將黃如鬆砍了腦袋掛在城牆上,可憐黃如鬆連正兒八經幾句話都沒說出來,就這麼不明不白送性命。

眼見得黃如鬆被砍了頭,傅爾丹怒不可遏之下,直接揮軍進攻武昌,只是那武昌城用堅不可摧來形容有些不當,可絕非這幾千人能拿下來的,當初寧忠源率領的殘軍能攻下武昌,也是因爲先在城外誘敵,消滅清軍大部,隨後理應外合之下,才奪下來的。

可如今清軍卻沒有這樣的條件,只好頂着城頭上的火炮火槍硬着頭皮猛攻,大量的彈子落在了人羣中,製造出了一片片血霧,甚至還有漢陽兵工廠研製出的開花彈,數量雖然稀少了點,可是在人羣裡產生的爆炸,卻帶走了一片又一片的屍體。

這一場攻城大戰卻是從下午一直持續到了傍晚,清軍丟下了數百具屍體之後,卻是一無所獲,別說攻上城牆,就連城牆上的復漢軍都沒打死幾個,這麼一來,卻是讓傅爾丹心裡多少有了幾分絕望,他很明白自己現下的處境,若是拿不下武昌,到時候進無可進,退無可退,他傅爾丹加上這幾千人,一個都別想活。

清軍也大多都明白了現下的情況,可是人人心裡都明白,這一番想要活命不容易,若是再不用心用力,等到復漢軍的援軍抵達,就再無生路。再加上這些人也都是八旗軍,軍事教育和素養都很不錯,因此倒沒有像綠營那般直接趴窩了。

入夜之後,傅爾丹召集了衆將,望着略顯稀疏的將佐,他的臉色有些難看,白天別看只損失了那幾百人,可是這些人都是精銳,光是佐領就戰死了四位。

“大家應該都明白,如今我軍局勢大爲不妙,若只是尋常進攻,恐怕難以下城。”

傅爾丹說道這裡,環視了一圈四周,見衆人的神色平靜,便繼續道:“寅時我將率領一批人趁夜進攻,既能攻其不備,又能儘可能降低火炮的威力。大家各自去準備,我需要八百人,與我一同先登。”

衆將一聽,毫不猶豫點頭應諾,這些滿漢八旗的將佐們心裡都很清楚,若是這一仗打輸了,或許普通兵丁還有活路,他們這些人除了死已經沒有別的任何選擇。

既然如此,那就拼吧!

清軍很快便挑選了八百敢死之士,他們是這支清軍的最後精華所在,可以說這一仗若是輸了,傅爾丹除了死別無其他選擇。因此爲了激勵戰心,傅爾丹選擇與他們一道攻城。

寅正,四下都是一片寂靜,空氣裡除了白天大戰殘留的硝煙和血腥味道,便再無其他,就如同過往一般,沒有任何的異常。

整整八百名清軍士族口裡銜枚,在黑夜掩蓋下朝着武昌城慢慢摸來,他們沒有帶鳥槍,人人都是持着長矛刀盾,準備着跟復漢軍進行近距離廝殺。

八百步......

五百步......

三百步......

整個過程難以想象的順利,很快清軍便到了牆角,傅爾丹望着城頭上正在熟睡的復漢軍士兵,不由得在心裡冷冷一笑,這人人都說復漢軍士卒訓練嚴整,軍紀強大,可眼下這才過了多久,就復漢軍便朽了,就跟綠營一樣,已經不濟事了。

傅爾丹再回頭看看自己麾下的八百清軍,心裡亦有幾分自得,看來這漢人果真不可靠,還是咱八旗勇士勇猛精銳,就算前面吃了點虧又如何?等拿下武昌,這連本帶利就全都回來了!

只是還沒等傅爾丹暢想未來,突然一片黑壓壓帶着火光的圓球被拋了下來,它們落在了清軍當中,隨着一陣轟隆的聲音傳來,整個清軍隊列頓時一片大亂,大量的士卒被這麼直接給炸飛了天,可憐這些清軍士卒,剛剛摸到了武昌的城牆,便就此送了性命。

傅爾丹臉色有些白,他沒有想到,復漢軍似乎已經做好了準備,就等着清軍上當,心下一橫,便帶着殘餘的清軍向後撤退,只是城上的火炮此時也開了火,大量的彈丸飛向了清軍人羣中,儘管夜幕降低了火炮的命中率,可是依然炸死炸傷了上百名清軍。

傅爾丹也險些被彈子炸到,所幸身邊的侍衛們奮不顧身之下,用身體去擋炸裂的碎片,才讓傅爾丹僥倖逃了回去。

回到了大營之後,傅爾丹清點了一下殘餘的清軍,瞬間感覺心都涼了半截,去時的八百清軍,到如今卻僅僅只剩下了三百不到,超過五百人就死在了城下,這可都是清軍目前最驍勇的一批人,沒了他們別說打下武昌,就是堂堂正面對戰都有些吃不消了。

在之後的兩天時間裡,傅爾丹又嘗試性攻了兩次城,均無結果,只是白白在城下又丟下了七八百條人命,到目前爲止,傅爾丹手下的八旗士卒已經不滿三千人了,這讓他不得不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

只是還沒有等傅爾丹有新的動靜,寧渝率領的五百親衛,經過五天的時間,終於趕到了武昌城。

看着武昌城上飄揚的復漢軍旗幟,寧渝大大鬆了一口氣,只要城池還在,就都有希望。至於傅爾丹,他離死已經不遠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六章 雛鷹營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十八章 收徒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十二章 問責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章 年關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