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

bookmark

對於張廷玉這個年輕人,朝廷裡的老臣一向都極爲看重,畢竟這人說話辦事的能力都是數一數二的,如今也是從三品的大員,卻爲人低調謹慎,因此很多人也就靜下來,想聽聽看張廷玉的想法。

“如今的當務之急並非對面的楚逆,而是咱們如何把皇上和大軍平平安安帶回去,當下只要皇上能轉危爲安,大軍實力尚存,楚逆不足爲患。”

張廷玉也沒有繞什麼圈子,直接開門見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這一想法,與馬齊更是不謀而合。

當下什麼最重要?自然是大清的江山社稷,而皇位的更替就將會直接關係到大清的未來,如今康熙皇帝老邁,更在戰場上吐血,說個難聽的,誰知道康熙會哪天就這麼嗝屁了,若是康熙死了,那麼這大清的帝位該給哪個阿哥?要知道眼下的康熙可是沒有遺詔的,若是出現個好歹,到時候這皇位該給誰,大家都說不清。

除此之外,目前眼下大軍還有七萬餘人,京營八旗更是高達四萬人,這些人若是帶不回去,大清的江山可就垮了一半。畢竟眼下的大清,八旗不過一百多萬人,這一百多萬人當中,能夠抽出來的青壯當兵的,頂多也就是二十萬人。

可是隨着幾場仗打下來,八旗兵先後戰死也有三萬餘人,如今這裡還有四萬,加起來可就是七萬多人了,這樣的慘烈傷亡,是如今的清廷所無法接受的,因此於情於理,馬齊都要把這一支大軍給帶出去。

“衡臣啊,你說的確實頗有道理,與老夫所想不謀而合。只是眼下撤軍卻是不易,且不說對面練潭鎮的楚逆,桐城下的那三萬楚逆,恐怕就不會放我們輕易離開。”馬齊悠悠道,其餘的大臣們臉上都是一片沉重之色。

張廷玉冷靜道:“儘管這些日子,我大軍久攻練潭鎮不下,可是到底也把這股楚逆給打殘了,若是沒了練潭鎮作爲依託,馬軍便可一舉而下,徹底消滅此地的楚逆,拿下練潭鎮。因此,下官以爲,他們是不會出來的。”

“至於桐城的楚逆,已經擋在了我軍的糧道上,這一戰卻是避無可避,唯有死中求活。”張廷玉說完這句話以後,不由得嘆了口氣,眼下的清軍在前後無援的情況下,想要打贏這一仗委實不易。

鄂海作爲前鋒營的前鋒統領,他望了一眼衆人,隨後抱拳道:“桐城不過只是小城,城下更是無險可守,若是打這一仗,馬軍或能一戰。”

當下的清軍當中,步軍的戰力大家也都看到了,如今馬軍反而成了唯一的希望,而對面的復漢軍長期缺馬,只有數百騎的哨探遊騎,根本無法抵擋當下清軍的上萬騎兵。

馬齊點點頭,當下也不再猶豫,下達了依次撤軍的命令,先把皇帝轉移出去再說,而大軍最最危險的斷後任務,自然也落到了綠營的身上,不過這一點卻是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就連綠營也沒有生出幾分反抗的心思。

號角聲連綿不絕地響起,整個清軍營地都開始忙碌了起來,衆人將營地裡的各種後勤物資,安置在大車上,隨後便開始撤離,當然還有許多清兵在外圍一線戒備森嚴,防止復漢軍有什麼動作。

此時的練潭鎮到處都是坍塌的房屋,還有燒焦的木屑,而剩餘的復漢軍士兵更是人人帶傷,在嶽凌峰負傷之後,宇治景的腹部也被劃開了一道口子,只是所幸用布條包紮了一番,倒也無事,只是衆人心裡都清楚,整個守備二師也都到了強弩之末。

正因爲如此,當宇治景透過千里鏡,看到逐步後撤的清軍時,他的下意識想法便是大都督已經威脅到桐城了!否則清軍不可能在眼下放棄,只是他沒有料到還有康熙吐血這一節,要不然估計下去再打一仗的心思都有了。

練潭鎮外,清軍主力開始慢慢遠去,只是相對於來時的意義風發,此時的清廷大軍卻顯得多少有些狼狽和蕭索,他們丟下了兩萬多人的屍體,卻最終沒有拿下練潭鎮。

老陳頭一瘸一拐跟着大部隊走着,他只是一個有着一些小聰明的老兵油子,當初爲什麼來這裡他不懂,現在爲什麼要走他也不懂,那些都是大人們的事,不是他這個老兵油子能考慮的。

只是在快要離開的時候,老陳頭回頭望了一眼練潭鎮,仗打完了,可二牛的屍體依然還擺在那裡,連個收屍的人都沒有,不由得深深嘆了口氣。

清軍內對於這一次撤軍,沒有任何人有反對的意思,大傢伙對於這一仗實在是打疲了,打倦了,如今有機會躲開那震天響的火炮,那一輪輪的排槍,那明晃晃的刺刀,活着都已經成了最大的奢望了。

康熙躺在行輦裡,身上蓋着厚厚的棉被,臉色一片蒼白,這一番吐血着實將他的身體給擊垮了,只是隨着車駕的顛簸,他慢慢張開嘴,嘟囔了幾句話,只是這幾句話的聲音非常小,又斷斷續續的不成句子。

車輦上原本就有兩名小太監隨同服侍,眼看着康熙彷彿要甦醒過來,當下便立馬去稟告了諸位大臣,隨後幾名御醫便隨着大臣們一同趕來,衆人的臉上都浮現出驚喜的神色。

不管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對康熙滿腹的意見,可是如今大敵當前,人人卻是盼望着康熙能夠甦醒,這樣纔會有了主心骨,不至於像個無頭蒼蠅一般亂飛亂撞。

“奴才馬齊、奴才張廷玉,叩見皇上!”

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十章 尋礦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八十章 勸降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