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

bookmark

康熙感覺自己彷彿做了一個十分漫長的夢,而這個夢卻讓他感受到了由衷的恐懼。在夢裡,他看到了自己當年的一個又一個對手,鰲拜、吳三桂、鄭經、噶爾丹....這些已經死去的人,正在一臉譏諷地望着他。

“玄燁,我鰲拜對大清忠心耿耿,可當年你卻計殺於我,可想到自己今天會有今日?哈哈哈哈哈”

“玄燁小兒,我吳三桂所求的不過是永鎮雲南,就像前明的大理沐家一般,對大清何曾有過虧欠,爲何如此苦苦逼我作反?”

“康熙,你收了臺灣又如何,眼下朱家後人在臺灣號令羣雄,或許將來還能復我大明江山.....”

“嘿嘿,康熙老兒,聽說你已經把拉薩給了我那個好侄兒?你且等着看,我那侄兒當年能背叛我,今日未嘗不會再背叛於你......”

這些人圍在了康熙的身邊,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說着,只是說着說着,康熙彷彿感覺自己已經不在恐懼了,他站直了身子,用一副輕蔑的眼神望着這些昔日的手下敗將。

“哼,一羣匹夫罷了,朕當年能將你們一一剿滅,今日便能重新斬殺你們。”康熙說完這句話之後,也不知從何處拔出一柄劍來,橫砍豎劈,卻是十分輕易地便將這些人一一殺死。

康熙感受着自己身體內的強大活力,盡情舒展着年輕的身體,彷彿往日的榮光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身上,而這纔是天下至高無上的力量。

只是就在康熙做着這個美滋滋的夢時,他面前的陰影當中,突然出現了一道人影,人影在暗處卻是看不清長什麼樣子,唯獨一雙眸子顯得炯炯有神。而這個人影看着他的眼神,就像在看着一個小丑一般,甚至在鄙夷當中還帶着幾分同情。

這種眼神讓康熙大爲惱怒,還從來沒有人敢於這般望着朕!誰也不行!

他心裡越想越是惱怒,便想提着劍衝上去殺死那個人,消滅那個眼神,可是就在康熙揮着手臂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劍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副鏽跡斑駁的鐐銬,死死壓着他的雙手。

康熙再低頭一看,卻發現自己身上竟然穿着一套囚服,上面寫着一個大大的死字,這一幕讓他感覺到荒誕不經,朕是皇上,誰敢囚禁於朕?

“康熙,你可曾認識我?”

對面的那個人從黑暗當中慢慢走出,身形年輕而矯健,可是即便四處都已經有了光,可是康熙依然看不清那個年輕人的模樣,看不清也就罷了,可是康熙不止爲何,他能夠斷定這個就是寧渝。

那個身影帶着笑容,走到了康熙的面前,道:“自從我出現在你的人生當中,你便再也不是大清的聖祖皇帝了,你將成爲大清的掘墓者,而我則會是親手埋葬你的那個人。”

康熙內心已經徹底被恐懼所佔滿,他望着寧渝,望着這個看不清臉的年輕人,怎麼也不敢相信,就是這個人,會毀掉自己的大清王朝。

“朕要殺了你,殺了你,大清依然是大清,朕依然是大清的皇帝....誰也不能,誰也不能將大清朝從朕的手中奪走......太子不行,老八更不行.....這是朕的江山....不許....朕的江山......”

“皇上,皇上,您老人家怎麼了?”

康熙漸漸甦醒了過來,映在面前的這個人,正是一旁服侍的小太監,手中端着一盆水和毛巾,只是臉上充滿了恐懼和敬畏,接着便很快跪在了地上。

“來人,拖下去,打死。”

康熙的臉上閃過了一絲殺氣,很快便有侍衛走了進來,將攤在地上的小太監拖了出去,隨後便悄無聲息。

“啓稟皇上,馬齊大人和張大人正在帳外求見。”另一名小太監連忙跪下,將額頭死死貼在地上。

“準。”

適才馬齊和張廷玉跪在帳外時,也看到了被拖出去杖斃的小太監,心裡不由得微微一凜,看來皇上還在氣頭上,否則也不會如此牽連下面的人,當下便多抱了幾分小心謹慎。

“奴才馬齊、奴才張廷玉,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斜睨了二人一眼,便冷笑道:“哼,朕還沒死呢,你們二人心裡可曾失望?”

這話一出,卻是將跪着的馬齊和張廷玉,同時驚出了一身的冷汗,這可是了不得的誅心之論,若是一個回答不好,他們二人只能回去自裁以謝君恩!

“皇上,皇上,奴才該死啊,奴才實在是一時慌了手腳,害怕被楚逆所趁,有辱皇上聖名,是奴才該死!”

馬齊一個年近七十的老人,當場便紅了眼圈,眼淚噼裡啪啦流了下來,卻是讓張廷玉在心裡暗暗都佩服了幾分,這人還真是越活越精了。

康熙原本心裡還有幾分火氣的,可是看到馬齊這一幅模樣,心裡的火氣也就少了幾分,只是還有些不痛快,便朝着張廷玉發去了。

“張廷玉,你又有什麼話可說?”

張廷玉好歹也是個飽學聖人之言的讀書人,實在是做不出馬齊這番姿態,便心下一橫,朗聲道:“請皇上恕罪,奴才此舉,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

“好一個不得已而爲之,又是誰如何逼你不成?”康熙臉上浮現出一絲冷笑。

張廷玉深深吸了一口氣,將頭貼在地上,大聲疾呼道:“不是別人來逼奴才,是皇上的日夜教誨,告訴了奴才一個道理,一人榮辱,豈能與軍國大事比擬。若是能挽救大清江山社稷於萬一,奴才縱然身死,亦爲之。”

“哼,你們都是大大的忠臣,莫不是朕錯了?”

張廷玉擡起頭,眼圈卻是紅了一半,“皇上,大軍縱然有機會平滅楚逆,可若是皇上出現安危,卻不能承擔分毫之萬一。當今的大清江山,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缺了誰都可以,可唯獨不能缺了皇上!”

一番話卻是說得透徹肺腑,也將康熙心裡的那點不順給平息了下去,不過這姿態做出來了,卻也不得不罰,否則亦不能服衆。

而他張廷玉除了罰俸以外,還降了兩級的官,可是到頭來還是在軍前效力,這樣一來便仍然在康熙的身邊,這哪一天來個官復原職也就是一句話的事,這麼看起來卻是高高舉起,低低放下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