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

復漢軍大營中,一張碩大的沙盤正擺放在中間,沙盤做的惟妙惟肖,上面有微縮的桐城,有魯共山,有呂亭驛,還有孔城和北硤關,只是這些地方上面已經插着一隻或者兩隻黑色的小旗子,而桐城和北硤關上則插着紅色的棋子。

大營中還聚集着各師的師長和參謀長等人,衆人濟濟一堂,聚精會神地望着那副沙盤,苦苦思索着什麼。

寧渝手中拿着一面黑色的小旗子,卻沒有插在沙盤上面去,而是來回一直走動,臉上的眉頭也死死皺起,康熙的謀劃似乎見了一定的效果,至少眼下的情況,就比寧渝想象的還要棘手。

“石薛,軍情處還需要多加探子,不光是呂亭驛和大關,我們的思路或許還要再打開些,我一直覺得,康熙恐怕不會這麼簡單。”寧渝終於停了下來。

“是,大都督,屬下已經派人到桐城周邊去查看了,包括黃家鋪、掛車河等地,或許那裡能給我們一些線索和思路。”

石薛連忙站起身子道,最近這些日子爲了確定康熙大軍的一舉一動,他也算是日夜辛苦,已經超過三天不眠不休了,眼睛紅的像只兔子,只是再看衆人,卻也都大同小異。

程銘看了一會輿圖,卻是開口道:“康熙七萬大軍,看上去很多,可是隻要一撒開,就沒有那麼多了。我軍似乎可以擇一地攻之,既能敲山震虎,也能一探真假。”

這也算是程銘的特點了,他年歲較長,行事沉穩,因此遇到這種情況都是以拙破巧,也不管你有什麼圈套在等着他,反正就是一力行之,總能觸及到核心。

只是這種堂堂正正的法子,卻無法被寧渝所採用,正是因爲現如今的復漢軍,還不具備這個實力來以拙破巧,反而要更加謹慎,因此寧渝低聲道:“程師長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只是如今我兵力不如對方,無論攻哪一路,另一路似乎都能進行接應,到時候這仗就難打了。”

程銘輕輕點頭,隨即便坐了下來,而董策站起了身子,“昨日大都督所說,我心裡亦有幾分思慮。”

“首先,於我軍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戰略上是佔據了主動的優勢,畢竟缺少了桐城的後勤,清軍只能尋求與我軍速戰,若真的相持下去,恐怕清軍是等不起的。而我軍佔據了桐城,也繳獲了大量的後勤物資,再加上只有三萬人,堅持下去怕是不難。”

程之恩卻出言反駁:“若果真如此倒也罷了,可是康熙想的恐怕不是真的決戰,而是斷尾求生。到時候放跑了康熙,怕是後悔不及。”

這一番話卻也很有道理,現如今衆人擔心的也是這個原因,不過關鍵的問題還是復漢軍的兵力太少,縱然是堅守桐城綽綽有餘,打敗康熙問題也不是很大,可是要將整整七萬大軍都給堵在這裡,卻非常困難。

復漢軍佔據了北硤關和桐城,主要是切斷了清軍的後勤道路,可是不等同於徹底將清軍堵死在安慶,這實在是不現實。而眼下衆人擔心的問題,便是康熙接着這個機會跑掉了,到時候縱然能擊敗數萬清軍,意義也就沒那麼大了。

聽到衆人似乎都有反駁之意,董策卻是膽大包天,他將孔城的黑色小旗子拔了下來,冷笑道:“康熙固然重要,可是當下卻沒有這七萬大軍重要。若是一味求全,反而會影響大都督的謀劃。”

寧渝不置可否,道:“戰前我軍的規劃,諸位可還記得?”

衆人面面相覷,他們自然不會忘記這不久前才發生的事情,一起拱手道:“末將等自然記得。”

“其實你們剛剛說的都有理,誰都沒有錯,可問題在現在這個情況下,一味追求擊殺或者活捉康熙,其實沒有太多的意義——我軍的目標失蹤是康熙率領的十萬大軍,當然如今變成了七萬。”

“一旦解決了這十萬人,江南也就成了熟透了的果子,隨手可下,有了江南,一個康熙何足掛齒?”

寧渝隨手丟掉了手中的黑色小旗子,臉上有些如釋重負,“咱們現如今是被康熙這個餌給迷住了眼睛,其實真正對比清軍主力,康熙也就不重要了。咱們只要能將清軍八旗這四萬人,全都留在這裡,才能讓康熙真正痛徹肺腑。”

“眼下這一戰,康熙的眼睛也盯着咱們,只要咱們不出動,他便不會輕易動用手裡的驍騎營和護軍營,那些八旗兵是康熙的真正底牌,有了這些才能鎮守整個天下,才能給大清的後繼之君撐起場面來。”

衆人聽到這裡,卻是心悅誠服,他們不由得望了一眼董策,看來這位大都督的好學生,如今在戰略方面的能力,已經不容小覷了。

李紱也輕聲嘆道:“看來大都督已經抓住了關鍵,康熙重要卻又不重要,抓住了康熙固然值得可喜可賀,可是對於清廷而言,並非要命的大事,他們還可以推出下一個皇帝來。”

“可是隻要將這四萬八旗留下來,那麼到時候沒了八旗根基的朝廷,還是大清嗎?這四萬人的損失,可不是那麼容易緩過來的,輕則朝廷動亂,重則傾覆天下。”

“這四萬八旗驍騎營、護軍營、步兵營和火器營,纔是康熙的殺手鐗,也是他要爲大清保留的真正的精華。”

康熙現如今是拼着老命,纔想到了這麼一出,可是卻在復漢軍衆人的分析下,卻拆解得七七八八,也實在是氣數已盡了。

想到這一點,李紱卻不由想到自己當年在南書房時,亦曾爲此事而納悶過,那就是八旗的軍力爲何腐朽得如此之快,如今心裡卻是想清楚了,要命的地方就在八旗這個集團本身。

不是說八旗這個團體就怕死,就腐朽,而是因爲八旗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根本經不起常年累月的消耗,哪怕是加上了蒙八旗和漢八旗,整個八旗的人數依然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有戰事,都是讓八旗兵以震懾爲主,讓綠營來打頭陣。

在這種常年累月的思想灌輸下,八旗兵根本無法在戰場上得到充分的磨練,平日的訓練很快也淪爲了擺設,因此當年在白山黑水殺出來的這支勁旅,腐化的速度着實比較驚人,戰鬥力自然也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早在平三藩的時候,八旗兵在戰場上的表現就不盡人意,早早地便被吳三桂打得潰不成軍,後來平滅三藩,主要靠的還是綠營之力,而八旗兵從此也就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中,再也無法改變一分一毫。

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十八章 收徒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