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

湖北孝感縣,如今堪稱復漢軍的龍興之地,因此也受到了復漢軍上上下下的重視,甚至連同孝感縣的知縣,都比其他尋常的州府的知府還要重要幾分,因爲這裡如今可是真正的帝鄉——雖說寧忠源還沒有正式稱帝,可是所有人都認爲那一天不會太晚。

尋常時節裡,孝感縣都會十分熱鬧,大街小巷都是人,其中不乏一些穿着紅衣的士兵在巡視,畢竟是龍興之地,因此這裡的防備都相對要嚴密許多,就是怕清廷會派人過來搗亂,到時候要是鬧出什麼亂子來,面子上卻是不好看。

喧鬧的午時過去了片刻,大街上的商販們也都基本賣完了自家的菜,卻是沒有立刻散去。他們頂着日頭,望着遠方街口,卻是彷彿在等待着什麼。

只是過了片刻,一名穿着復漢軍紅色軍衣的獨臂漢子,慢悠悠地從路邊架着馬車趕過來,而等候已久的商販們見到他過來了,連忙一臉熱情地從自家的攤子裡,撿拾一些剩下的肉菜,放在了馬車上面。

“今天的菜新鮮呢......”

“俺家的這個豬肉不錯.....王爺以前嚐了都說好!”

那漢子也不管這一羣正在自賣自誇的商販,架着馬車一路向前,卻是收光了商販的剩菜剩肉,這才勉強擠出幾分笑意:“這個錢,還是先掛在賬上,月底結算。”

商販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他們紛紛表示同意,只是說着話的時候,臉上的笑意卻是更加濃郁了幾分。

實際上,這些商販都知道,他們如今都給出去的菜,將來結算的時候,收回來的銀錢要比尋常價格高上幾分,因爲他們的東主是療養院的,這薪金向來都十分豐厚,從來不會去貪墨那點菜錢。

漢子架着馬車並沒有直接返回到寧府,而是去了城東,那裡有一片地方都是新建的宅子,而宅子裡住的人,也都是跟漢子一般的復漢軍傷殘軍人。

嚴格來說,目前復漢軍的傷殘士兵不算很多,大概只有七八百人,當然這並不是因爲軍醫的醫術多麼高超,其實真實的原因還是在於一點,很多人要麼是直接死在了戰場上,要麼就是傷逾歸隊,傷殘者的數量不算很多。

說起來這也是復漢軍當下的一項德政,寧渝心裡知道,那些軍人若是在戰場上戰死,那就不說什麼了,好生安葬即可,可如果是傷殘了,卻是一件很令人頭疼的問題,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他們放回故鄉,恐怕手裡的銀子和田地都很難保住,未來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再加上許多傷殘者根本無地可去,簡單的放回並不可行,因此寧渝卻是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將這些傷殘軍士連同他們的家屬,一起安置在了漢陽府,在漢陽府各縣當中尋找地方建立復漢軍傷殘軍人療養院,然後將他們的土地集中在一起處置,雖說算不上厚養,可是也能保證他們的衣食無憂。

獨臂漢子便是孝感縣傷殘軍人療養院當中的一員,名叫李連生,據說當年還是從龍的老兵,一路打過湖廣和九江的,後來九江之戰的時候失去了一條胳膊,這纔來了療養院,還當上了後勤主事,這療養院裡的老老小小,都指着他每天去買菜養活呢。

“話說這江南都快打下來了,咱們這個國可算是打下來了!”

“那些小兔崽子們,可得好好打,要不是老子現在這個鬼模樣還輪不到他們呢!”

還沒等李連生進去,裡面就已經顯得熱鬧非凡,許多人正在裡面大聲說笑着。

“鐵蛋,快來,大都督派人來看我們了呢。”幾名傷殘士兵見到李鐵蛋,卻是高聲叫道,他們有的是丟了胳膊,有的則是丟了腿,只是臉上卻並沒有多少哀怨之色。畢竟能活着,已經很了不起了。

兩名穿着復漢軍紅色軍衣的中年漢子,這才順着衆人的目光望了過來,接着便行了一個莊重的軍禮。

“李連生,大都督派我們來,是想問問你們,還有沒有心思出來做事?”

李連生臉上一熱,揮了揮空蕩蕩的右臂,自嘲道:“俺們現在能活着都是多虧了大都督的恩澤,可是出來做事,沒有手臂如何能做?”

衆人都陷入了沉默當中,他們都是二三十歲的年紀,如果餘生一直這麼過下去,就算是衣食無憂,可是這心裡卻是空落落的。終歸說起來,大傢伙也不甘心這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

那兩名中年漢子卻是對視了一眼,笑道:“你們不用擔心,除了確實不能走路的,其他的人可以參加選拔,只要通過審覈,便能被派去江南各省當中做縣尉,這可是一項大大的德政。”

說起來,寧渝在江南攻城略地,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就出現了,那就是復漢軍的官員缺口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之前科舉所選拔的那麼一批官員,雖然都已經分到了地方上去,可是也都是擔任的縣令等官職,至於下面的縣丞、縣尉以及倉大使等末流官,卻沒有足夠的人來做。

在這種情況下,寧渝自然將主意打到了軍中,準備抽調一批老兵來充當這些骨幹力量,這也是之前的慣例,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幹......軍內的人手其實也不夠了!

當然這裡說的人手自然不是那種生瓜蛋子,一般都是指打過幾次仗的老兵,他們都是軍內的骨幹力量,特別是在經過多次擴軍之後,這樣的老兵更是寶貝中的寶貝,若是被抽走了太多,對於戰鬥力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萬般無奈之下,寧渝只得打上了傷殘老兵的主意,這幫子人都是復漢軍的老兵,對於復漢軍的忠誠度是最高的,而且眼下也是給足了錢糧,唯獨缺的就是這面子上的東西——用他們來當縣尉,執掌一縣治安捕盜之事,也算是能夠發揮餘熱了。

“你們都是從戰場上下來的老兵,縱使開不了槍,可是也能將你們的經驗傳授給其他人,更重要的是,有了你們在江南各府縣,大都督睡覺也能多放心一點。”

衆人一聽頓時感觸倍增,特別是李連生,嘆氣道:“當初打九江的時候,大都督就整宿整宿沒睡,俺就守在外面,後來仗打完了,也不知道大都督如何了.....”

大夥聽完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個不聲不響的李連生,居然來頭還不小,這一看就知道是從侍衛營裡出來的,若是他當初沒有丟掉這條胳膊,現如今估計也能到連長級別了,將來團營也不是不可能的....

中年漢子臉上帶着笑意,“既然如此更好,想要報名的弟兄們,可以先做個登記,到時候還得參加一個一月之期的短期政務培訓班,合格者方能被派到江南。”

衆人一片沉默,只見李連生舉起了唯一的那隻手,一字一句道。

“俺報名!”

“俺也報名!”

“嘿嘿,這樣的好差事,算我一個!”

.............

吳敬梓換上了一身乾淨而整潔的復漢軍官衣,整體款式十分乾淨利落,大紅色顯得也非常喜慶,遠遠看上去倒跟復漢軍的軍衣差不多,只是相對於軍衣來說,要更加寬大雍容幾分。

據說在復漢軍稱王之後,官員的服飾也就提上了案頭,寧渝很快便提出了意見,那就是第一不能有那些所謂的飛禽走獸,以節省人工,儘量不要有圖案,第二所用布料均與軍衣相同,不得另外購買,第三形制一定要簡潔大方,便於行動。這三條意見,後來也就成爲了復漢軍官衣的制定原則。

吳敬梓到了江寧也已經有兩天了,只是先前還沒能等到大都督的召見,便先在官署裡領了官職都督府經歷,而負責的事情也很簡單,先在都督府習政,然後半年後到寧渝的侍從室裡擔任一段時間的侍從,接着就會根據都督府習政成績和侍從室的經歷,來決定分配到什麼地方上去任職。

整個過程看上去十分複雜,然而卻是目前復漢軍內部的一條金光閃閃大道。因爲沒有在都督府各衙門習政,沒有在寧渝手下做過侍從,根本不可能放到地方實權職位上去,沒有在地方實權職位上歷練的官員,也不可能在復漢軍的中樞擔任要職。

有了這兩點的限制,也導致很多人都擠破腦袋想去侍從室,然後爭取外放,這兩點都走完了,纔有機會談到下一步,否則一切都是白費。

“大都督傳召,都督府經歷吳敬梓面見。”

侍從室主任高靖一臉微笑地望着這個當科探花,他可是知道的,當今的大都督可是連狀元都沒要,卻是偏偏叫了這麼個探花來都督府任職,想來此人或許有些什麼本事才行,只是眼下這面子上卻是看不出來。

吳敬梓一臉謙恭地跟着高靖一路向前走着,二人都是那等沉默寡言的性子,這一路上卻是沒有半句客套,就連尋常的問候也都沒有。

一直到了都督府節堂前,高靖才轉過頭,臉上如沐春風,溫潤道:“大都督喜歡聽別人的想法,不喜歡聽別人說廢話,所以有什麼想法可以說,沒有想法就多聽少說。”

“是,屬下明白。”

等到這個小插曲過去後,高靖纔將吳敬梓領進了節堂,只見一名長相俊朗的年輕人,正在低頭伏案書寫,而此人正是當今復漢軍大都督寧渝。

高靖讓吳敬梓站在門口,自己緩步走過去,在寧渝面前低聲說了幾句話,這才揮了揮手,示意對方進來。

吳敬梓感覺自己有些莫名的緊張,整個人的狀態都有些僵直,只好慢慢走了進去,低聲道:“都督府經歷吳敬梓,見過大都督。”說完後,卻鬼使神差地擡頭望了一眼,只見寧渝正一臉笑眯眯地望着他。

“當初酒樓一別,本督便以爲,以你吳敏軒的才華,應該很快就能與本督再見面了。”寧渝臉上帶着幾分感嘆,這歷史上的名人確實不簡單,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展露頭角,着實有些難得。

其實在這一屆科舉當中,最讓寧渝意外和吃驚的可不是吳敬梓,而是劉統勳,按道理來說,劉統勳祖籍山東諸城,其父劉棨前幾年在四川布政使任上病亡之後,劉統勳應該是扶靈回了山東諸城纔對,這蝴蝶翅膀再怎麼撲騰,也不應該把此時的劉統勳撲騰到復漢軍的旗下來,可是這一幕卻偏偏發生了。

吳敬梓帶着幾分謙卑的笑容,低聲道:“卑職也沒有想到,當初就已經見到了大都督,往日行徑實在是有些孟浪悖狂,書生之言還請大都督見諒。”

寧渝呵呵一笑,“說起來,正是酒後吐真言,才讓本督更能瞭解你吳敏軒是個什麼人。書生之言不可取,可是完全不聽書生之言,更不可取。”

說到這裡,寧渝卻是意味深長道:“你吳敏軒以爲,我復漢軍如今最缺的是什麼?”

這是寧渝給吳敬梓的一道考題,只有通過了這一道考題,纔會讓寧渝進一步考慮將吳敬梓放進自己的夾袋裡去培養。

很顯然吳敬梓心裡也頗爲明白,他對於這個問題似乎也思考了許久,緩緩開口道:“卑職以爲,當下我復漢軍最缺的既非人才,亦非土地,而是大義。”

“大義?難道敏軒的意思是,我復漢軍缺乏大義?”寧渝的眼神變得有些銳利起來,這幾乎是否定了目前復漢軍的一切。

吳敬梓有些慌亂,強自鎮定了下來,低聲道:“卑職以爲,平定江南就在眼前,到時候復漢軍一統南方也就在這一兩年內,前程堪稱一片大好,可是這個時候,清廷很明顯已經不再是我們的首要對手。”

“說下去。”寧渝平靜道,他似乎有些小看了這個大才子。

“拿下了南方,並不意味着我軍馬上就要北伐,因爲大都督的志向比這個更大。”吳敬梓愈發冷靜了下來,他很明顯抓到了寧渝的某種想法。

“到時候,梳理內部是大都督的關鍵,而外部朱一貴和白蓮教,也會成爲大都督考慮的對象......那麼我軍現在所倡導的大義,就有些不太適合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六十章 父子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