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下面的民衆徹底被引爆了,他們跪在了地上,發出一陣又一陣的歡呼聲,甚至還有許多老者都在抹淚,這一幕離他們實在是太遙遠了,遙遠到幾乎如同夢境一般。

一個漢人的江山,一個不用再留着醜陋的辮子的天下,一個能夠重振漢家衣冠的時代!

儘管還有許多大儒依然忠心於滿清,可是更多的讀書士子心裡,都還偷偷藏着一個漢家天下,他們如今見到了這一幕,不由得愴然淚下,七十多年的悲愴,於今日一朝盡散。

望着天壇上的那道身影,臺下的萬歲呼喊聲越來越高,不得不說寧渝在前面的那一系列舉措,實實在在爲百姓帶來了許多好處,因此使得民心盡歸。

“昔日大明太祖皇帝天命有歸,起兵伐元,終得一混天下,成爲萬民之主。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志,發而爲中流擊楫之歌,滿清入關以來,中原仁人志士前後慷慨赴義,方有復漢之起,續我華夏道統,不使宗族絕嗣。”

寧渝環視着衆人高聲念着,清亮的聲音在天壇上回響,只聽得衆人亦是激動不已,一番話說得清清楚楚,我大楚承接明之大統,亦將會建立華夏道統。

“拜!”

禮官高聲呼喊,站在天壇下的禁衛們便依次高聲呼喊,一直到最外層的士兵們,官員們連同百姓們如同一道道波浪般跪了下來,三拜九叩,口中稱頌萬歲。

寧渝當下禱告了天地後,也就算是正式走完了程序,從此便成爲了皇帝,而此時的寧渝,年紀不過才十九歲,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望着臺下的蒼生萬民。

“天命之歸,繫於萬民,而萬民之法,在於《欽定大楚憲法》!與諸君立約,與萬民立約,與天地立約!”

崔萬採、李紱、呂毅中、寧忠景、董策等人望向了寧渝,他們帶頭再一次跪在了地上,三拜九叩,身後的朝廷官員和百姓們也都紛紛跪在了地上,高呼萬歲。

基本上來說,這是他們可以行的最後一次跪禮了,因爲在新的《欽定大楚憲法》當中,跪禮從此將會在日常中徹底廢黜,除了新皇登基和皇帝駕崩之外,任何人都無須再行跪禮,而寧渝如今只是弱冠之齡,基本上是不可能走在他們的前面,也就不會再有跪禮了。

無論是收買人心還是真心實意也好,寧渝的這一番舉動都讓人感嘆不已,革故鼎新這方面,這皇帝怕是事事都想改一改,當然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能不跪自然是最好的。

當皇帝,這登基是第一步,可是也是最簡單的一步,因爲在寧渝登基之後,馬上就會面臨一些其他新的問題,像年號還沒定下來,還有皇帝的一系列禮儀規制,然後還有內廷與外廷的架構,還有官制、品級、薪俸,還有最要緊的封賞,都是馬上需要定下來的事情。

登基大典結束後,寧渝遵循禮儀,從圜丘返回到了紫禁城奉天殿當中,算是完成了登基儀式的最後一步,而未來大楚的皇城,便是這麼一座擁有數百年曆史的前明紫禁城。

說起來,現如今的北京紫禁城的規模,其實還沒有南京紫禁城大,其建築形制也與南京紫禁城一模一樣,前朝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爲核心,東有文華殿、文樓,西有武英殿、武樓;後廷以乾清宮、坤寧宮爲核心,東有春和宮,西有柔儀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飛龍殿、西宮,兩側爲東西六宮。

特別當時建造紫禁城的時候,朱元璋特意要求一切惟求樸素,“但求安固,不事華麗,凡雕飾奇巧,一切不用,惟樸素堅壯,可傳永矣。”因此整個紫禁城都建造得十分堅固,只是可惜的是,南京紫禁城在後來經歷了多次的磨難。

第一次自然不用說,靖難之變發生後,朱棣攻克南京,當時因爲戰火的緣故,導致奉天殿在烈火中倒塌,後來雖然被重新修復了,可是後來朱棣遷都北京,便導致整個南京紫禁城陷入了衰敗。

後來在明末時,弘光政權被清軍滅亡,當時的大明紫禁城城垣皆壞,牆倒屋頹,幾乎淪爲乞丐的避難地,正所謂“橫白玉八根柱倒,墮紅泥半堵牆高。碎琉璃瓦片多,爛翡翠窗櫺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在滿清入關之後,雖然建都北京,可是對於南京也十分重視,將紫荊城改成了八旗滿城,若只是這樣也就罷了,後來康熙南巡時,曾下旨將南京紫禁城上的琉璃瓦拆下十二萬張,還有雕龍柱磉和九龍藻井等物,都用來在普陀山上建造法雨禪寺。

等到復漢軍攻下江寧後,雖然有意對紫禁城進行了保護,可是原來的荒涼景象早已經就存在了,因此寧渝只得調遣了大批的工匠與戰俘來重新修繕紫禁城,前後歷時半年左右才修繕一新,因此這才得以在南京登基。

在寧渝登基當了皇帝后,這其他人也就先安排了一番,寧忠源作爲其父,自然是被尊爲太上皇,而寧家列祖列宗也都被尊爲了皇帝,而老太太被尊爲太皇太后,寧夫人也就尊爲太后,崔姒爲皇后,陳采薇晉爲貴妃,也算是各有歡喜。

除了他們以外,寧渝的兩個從弟也各自被封王,只是名號並不算什麼顯貴,一個爲郕王,一個爲申王,也算是歡天喜地了,不過由於大楚的宗室管理條例還未曾出來,因此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待遇。

至於其他的大臣和將軍們,他們的封賞將會放在後面,等到諸事調理完畢後,將會進行一次大的封賞,也算是嘉賞衆人之功。

寧渝端坐在奉天殿內,算是坐上了皇位,他撫摸着龍椅上的雕紋,再看看下面喜氣洋洋的朝臣們,頓時便有些感慨了,難怪人人都想當皇帝,這一呼萬應的滋味,簡直能讓人感覺到癡迷,當下也有幾分顧盼自得的模樣。

“啓稟皇上,新朝鼎立,當改元換代,當重新定下年號,以示萬民。”

很快,還不等寧渝休息片刻,這事情就來了,崔萬採站在下面,舉着芴板出來呈奏,提醒寧渝先別顧着自個爽了,這活還沒幹完呢。

寧渝輕輕咳嗽了一聲,“崔卿所言正是,這年號自然是極爲關鍵之事,朕以爲,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其中維新一詞正符合我大楚之現狀,不如叫做革新如何?”

下面的文臣聽完後,雖然有些人想說些什麼,可是看寧渝的眼神,卻又止住了,當初在國號上反對過,如今要是年號上再反對,怕是皇帝再大度也會受不了的,因此在年號上,並沒有人反對,就這麼通過了。

寧渝見這件事沒人反對,心裡也是暗爽,只是卻又想起了自己先前的一樁子事,當下便高聲道:“我大楚鼎立,當造福萬民。朕以爲,當下百姓之弊,尤其以賤籍爲甚,因此這革新元年的頭一件事,便是廢除賤籍,以解天下民生之困苦。”

文臣們一聽此言,並沒有那等守舊之人表示反對,反而是紛紛贊同,實際上主要因爲在這個時代,本來就有很多人是反對賤籍的,因爲這玩意實在是太不人道了。

所謂的賤籍制度,也是一種流傳頗爲悠久的制度,從唐朝的時候便已經開始存在了,當時的唐朝把人分爲兩大類,良民和賤民,良民不用說,賤民又分兩種,一種是官賤民,包括官奴婢、官戶、雜戶、工樂及太常音聲人等。一種是私賤民,包括私奴婢、部曲、客女、隨身等。而這兩類賤民都屬於賤籍,其地位幾乎等同於牛馬。

後來在到了宋朝時,賤籍制度是有所鬆動的,當時的奴婢是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主人是不可以隨意殺死奴婢,否則也會受到嚴懲。可是等到元朝時,賤籍制度反倒是被強化了,甚至還在裡面加入了蒙古的奴隸制度。

這一制度的出現,導致在明朝時也出現了許多賤籍,像在浙江紹興一帶存在一種墮民,俗名大貧,其人非丐,亦非必貧也,這些人之所以淪爲了賤籍,主要是因爲當初朱元璋將很多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手下的部將,貶爲了墮民。

還有一種叫樂戶,這種賤籍的歷史更爲悠久,像百姓若是犯了強盜殺人罪,其中除了首從皆斬以外,妻子同籍,將會配爲樂戶,就算沒有殺人,及贓不滿五匹者者,其魁首皆斬,而妻子也會成爲樂戶,還有靖難之後,當時許多擁護建文皇帝的朝廷官員,他們的妻女也會被貶爲樂戶,充當官妓。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叫做世僕,也就是子子孫孫都會成爲家奴,另外還有常年居住在船上的疍戶,這些人幾乎都是因爲各種緣故,淪爲了賤民。

到了滿清入關後,這些制度幾乎再一次被強化了,甚至還加入了一些八旗當時的賤籍,而這些賤民們世代相傳,不能改變、不能當官、不能科舉、不能跟普通人通婚,可以說一旦淪爲賤民,其子子孫孫也都會被動成爲賤民。

寧渝在很早的時候就有過廢除賤籍的想法,也在屢次透露過自己的意思,而等到這一次登基之後,廢除賤籍制度也成爲了他收取民心的一步好棋,將會在目前整個大楚內全面實施,通過解決諸省賤民問題,來促使他的身上籠罩着另一層的光環。

當然除了民聲之外,寧渝還有另一重想法,那就是鞏固攤丁入畝政策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政策,因爲這三個政策之間,存在着很強的聯繫關係。

嚴格來說,在過去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成爲隱戶,也就是不在官府的掌握中,爲的主要是逃避丁稅,以致於許多得以免去賦稅的大家大族,都能收取大量的隱戶投靠,以致於朝廷掌握不到這部分的人口,對於朝廷的統治極爲不利。

當然,攤丁入畝的實施可以讓更多的貧民直接走出來,而不用再淪爲隱戶,原因是他們不用再交丁銀了,那麼在這個時候,廢除賤籍能夠更好的鼓舞人心,也能促進大量的隱戶重新暴露出來,能夠被官府所掌握到,這對後面的新政推行,百利而無一害。

這一點的意圖,別的人知道不知道還不好說,可是對於崔萬採、寧忠景等人而言,心裡確實再清晰不過了,當然他們自然也很支持這一政策,既能通過廢除千年的賤籍制度,使得皇帝博得一番美名,也能讓大臣們可以掌握到更多的人口。

不過跟前面的政策一樣,廢除賤籍制度雖然有利於朝廷的統治,可是對於士紳們而言,又是一次打擊,他們只有掌握到足夠的人口,才能產生威脅,如今寧渝的幾番做法都是在這方面發力,使得更多的人逃離了士紳的影響。

崔萬採輕聲道:“臣以爲,此策甚可,當早日施行,以解天下百姓之大困。”不管其他的大臣心裡是怎麼想的,可此時的崔萬採卻是一萬個支持的態度,這可是真真切切能夠救萬人之舉動,堪稱仁義。

寧渝心裡也十分高興,只是他也明白凡事過猶不及,今天已經完成了這一件大事,也就不再急着去幹其他活了,開始表示要提前下班了。

“如此甚可,一應其他諸事,可明日大朝再議.......朕還有些個人的私事要處理,就不留諸位愛卿了。”

可是臣子們這纔剛剛過了把上朝會的癮,哪裡肯讓皇帝現在就走?一個個便紛紛出來勸阻,甚至還有人以天子無私事的理由,要把寧渝堵在大殿上不準下班。

這一下就把寧渝給惹急了,不過今日登基之日,也不好過於懲罰,當下眉頭便微微一皺,“其餘的事情,明日再議亦可,今日登基之禮已過,還請諸卿下去,朕要回宮了。”

說完後,寧渝也不再顧忌其他,而是當場便起身而去,當然在走的時候,他心裡也開始琢磨起來了,這以後的日子可不能這麼過.......看來大楚版本的內閣是要提前弄出來才行......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一百章 年關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