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後患

bookmark

過了一個多月,朝廷對這件事情的最終處理意見下來了。

張連登雖然上了這麼個奏章惹了禍,可畢竟念在爲國分憂的份上,之後認錯態度積極,上了請罪摺子,更是痛哭流涕,這讓好面子的康熙皇帝心裡的怒火平息了下來,也就罷官去職,回老家種田了。

縱然還有一些清流御史喊打喊殺,可畢竟不是主流聲音了。得知自己躲過一劫的張連登,連夜帶着家人回了咸陽老家,再也不敢出咸陽一步。

不過張連登人走了,可是他空出來的那張湖北巡撫的寶座,卻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在經過一番運作後,滿丕的那封信起到了作用,保舉了刑部右侍郎憲德升爲了湖北巡撫,從官品的角度來說,刑部右侍郎不過是從二品,而湖北巡撫是正二品,因此說是右遷也不爲過。

更何況在刑部當一個沒實權的右侍郎,跟做權傾一方的地方大員相比,傻子都知道怎麼選。憲德在接任之後心裡也十分感恩戴德,十月份到職後便去拜訪總督滿丕,姿態放的很低,滿丕也頗爲受用,便大開中門,迎接憲德過府。

在酒席間觥籌交錯之際,憲德卻是問及了這次事件的緣由,滿丕便得意的添油加醋敘述了一遍,這老北京的旗下大爺都生了一張利嘴,將整件事講得是天花亂墜。

憲德聽聞後,除了感慨那張連登自己作死以外,卻對寧忠源這個名字上了心,感慨道:“常聽人說惟楚有材,如今卻還未到任,便已經領略了一番。”

滿丕笑道:“這寧忠源的禍事卻是不小,原本這番逃不過他去,不過這寧家也是根基深厚,上下打點倒也矇混過關了,如今仍然領着他的漢陽營。憲德大人,這將來還得多多提點啊!”

憲德常年在京城做官,養成了一副謹小慎微的性子,可這到了地方上,這心思就開始活泛起來了,試探道:“據說,這寧家人都求到了您的頭上,願意出五萬兩白銀保人?”

滿丕呵呵一笑,夾起席上的縮項鯿,笑道:“此魚唯獨產於武昌樊口,那裡的水勢迴旋,深潭無底,抓起來非常費勁,有時候還會淹死人,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辭勞苦去抓,爲何?只因爲這魚吃起來的味道實在鮮美啊。”

聽到滿丕意有所指,憲德連忙也夾了一筷子縮項鯿,放進嘴裡細細品味,臉上的笑意卻是越發的濃厚起來。

-----------------------------------------------

此時的孝感寧家老宅裡,寧氏兄弟們也都匯聚在這一起,這也是寧家的傳統,每次有大事便集體商議。

寧忠海的面孔透着紅,笑道:“如今雲夢鹽礦已經出鹽三千多石,後面出鹽速度還能繼續加快,這銷路如今也不愁,前前後後入賬白銀五千兩白銀,別看如今這量小,可是這市場頗大,我預估算了下,後面再加大人手,每個月出鹽能有兩萬石,到明年這個時候,一年下來出鹽量有五十萬石。”

五十萬石,放在後世也就五萬噸,可以說小到不能再小的數字,可是在如今卻是一個天文數字。根據康熙五十八年的湖廣私鹽鹽價,這五十萬石鹽能賣到八十萬兩白銀。

要知道,以偌大的寧家產業,一年下來的進賬也就二十五萬兩,可是一個雲夢鹽礦,就足足抵了寧家三年的純收入。

寧忠景感嘆道:“這鹽利堪稱聚寶盆,也幸虧了渝兒。不過渝兒卻是越發能幹了,這折騰個鹽礦不說,如今在雲夢又發現了一處鐵礦,據說渝兒弄了個高爐鍊鐵法,據說那礦裡都能產鋼了!”

這一番話卻是震驚了衆人,在如今這個年代,哪怕是精鐵都能賣出高價來,至於這鋼就更不得了了。

寧忠源笑道:“如今我寧家產業蒸蒸日上,也多虧了諸位兄弟的鼎力扶持。”衆人一片歡笑,氛圍越發的熱烈。

寧忠景又接着說道:“匯通錢莊也走上了正軌,如今參與到這一塊的湖廣大家族,除了程鄭二家,還有李、王、薛等三家,其餘中小世家也有十幾家,不過他們所持的股份稀少,因此只有幾個聯合代表。”

“這一番也是得虧了私鹽之利,讓這些家族趨之若鶩,如今光股份都賣了三成出去,攏了八十萬兩白銀回來,其中有一成股份送給了滿丕。”

寧忠源冷哼道:“這頭碩鼠,原本打算只給他送五萬兩白銀,可是這個老王八蛋卻不願意咬勾。爲了過這關,只好送了一成股。不過我寧家所佔的股份,依然是大頭。”

寧忠義卻微微皺眉道:“二哥,最近這朝廷的氣氛有些不對啊,張連登下去了以後,這新來的憲德卻三番五次前來爲難二哥,動不動就是暗示要好處。這滿丕畢竟是總督,干涉不到地方民政,再加上他也是別有用心,這一番卻是頗爲可惡。”

寧忠景也嘆口氣道:“是啊,自從這憲德到任以來,便前前後後以各種名義向我寧家要去了三萬兩白銀,這數目雖然不算特別大,可若是一直持續下去,怕是難以持續。”

寧忠源冷哼道:“我早就看清了那滿丕和憲德的嘴臉,分明是蛇鼠一窩,瞧着我寧家是塊肥肉,誰都想來咬上兩口!如今給他們送錢,也不過是藉機拖延時間,若是局勢有變,老子非親自砍了他們不可!”

“如今當務之急,還是低調行事,積蓄實力,日後就算有變,我寧家也不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這番話說出來,卻是透着忌諱。

不過在如今的寧家兄弟眼中,這個所謂的朝廷一直在侵蝕自家的利益,心中早就恨得牙癢癢,如今聽到這番話卻感覺異常的痛快。

寧忠義的性子外粗內細,冷笑道:“二哥,我寧家在這湖廣經營百年,也不是好相與的,若是逼得急了...哼!”

如今不過是康熙五十八年,就算從順治開始算起,滿清入主中原也不過七八十年,遠遠還沒有到深入人心的地步,民間自發的反清鬥爭也從未停息過,因此寧家兄弟有此念頭也不足爲奇。

寧忠源知道若是繼續這麼發展下去,遲早會被人一口吞掉,因此心中的那點擔憂也拋到雲外,決絕道:“諸位兄弟,如今當加快我寧家的發展速度,至於渝兒那邊,也需要更多的支持,給他人,更多的人,更多的銀子!”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章 奴才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六十章 父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十二章 問責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