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

隨着復漢軍的進場,局勢瞬間便明朗了起來,剩下的黑衣人紛紛想要突圍而走,卻被鳥槍和弓箭擊中,瞬間血流如注倒在了地上,發出痛苦的哀嚎。

黃殿和薛觀二人陰沉着臉色走上前去,拉開了其中一名黑衣人的面巾,只見那人的額頭光禿禿的,後面還留着一根細小的鼠尾辮,頓時勃然不怒。

“爾等清韃,在南京城也敢如此放肆!”

這件事情很快就鬧到了次輔崔萬採那裡去了,他望着一地的黑衣人死屍,然後又看了看被活捉的數人,當下臉色亦是十分陰沉,這一次清人雖然不是大楚發動的襲擊,可是在南京城對其他使團發起這般攻擊,可見其用心之歹毒。

薛觀此時臉色反倒平淡了下來,他深深一禮,若有所思道:“此番清人發動襲擊,其目的自然便是爲了阻擾我等大計,還望崔大人明察。”

一旁的黃殿眼神一亮,他也意識到了這個機會難得,故作氣憤道:“這些清人用心之歹毒,實在是不可不察,陛下也應該明白清人是不可信的,更不可與之相談。”

崔萬採心裡微微嘆了口氣,他實在是沒有想到,清廷使團竟然如此果決,在他們還沒有透出任何消息的時候,就果斷地向另外兩家使團下手,這等老辣的手段,怕是隻有張伯行能使出來,換成是允祥這樣的小兒輩,恐怕還下不了這樣的決心。

“二位還請早日歇息,清廷使團確實在南京,只是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還需要本官清查,一旦有了結果,本官自然不會放置不管。”

薛觀和黃殿二人聽到後,當下對視了一眼,便點頭同意了,隨即便各自離去。

可是得到了這樣結果的崔萬採,心裡卻是頗爲不解,他沒有第一時間去找清廷使團算賬,額是去求見了寧渝,將隨後發生的事情,一一都給寧渝說了一番。

此時的寧渝換上了一身寬鬆的長袍,手裡捧着一本書正在細細看着,此書名爲《皇楚英雄烈傳》,乃教育部編訂了一本科教書本,裡面收錄了許多復漢軍內的英雄事蹟,還有許多寧楚官員的事蹟,以小說話本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在南京城極爲火熱、

聽完崔萬採的彙報後,寧渝臉上卻是沒有絲毫奇色,反而笑道:“那些殺手本來就是朕安排的手筆......他們確實是清人,不過都一些俘虜罷了......”

“皇上?”

這一下子卻是輪到了崔萬採奇怪了,他的腦海裡極速回想着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卻是發現自己依然沒有明白寧渝的目的,這麼一番刺殺的用意到底是爲什麼?

寧渝看到了崔萬採內心的懷疑,臉上勾勒出一絲笑意,“嘿嘿,這一次的事由,不過是那頭老狐狸張伯行,想跟朕做了一次交易。”

崔萬採聽完寧渝這麼說以後,心裡的疑惑卻是解開了一半,難怪這清廷上下能打聽到使團的消息,難怪他們能夠在密不透風的南京城裡組織數十人的刺殺......並非是籠罩在南京的這張網不夠密,實在是因爲這就是一處戲!

“皇上果然是弈道高人,只是老臣依然不懂,此番廢了這許多功夫,所謀者爲何?”

崔萬採不懂寧渝的想法,他實在是沒有從這裡面看出什麼好來,除了讓原本就是敵人的幾方,變得更加你死我活之外,卻是看不到別的用處。

“所爲者有三,首先我大楚可率先抽身於事外,安心拿下南方諸省,待三年經營,編練二十萬強軍,便可徹底平定天下,恢復的漢室江山社稷,此爲一也。”

“其二,光是我大楚抽身還不夠,得把其他兩家都給拖下水去,劉如漢想要關中,坐觀龍虎鬥,朕自然不能讓他如願以償,得讓他徹底撕破臉去......明日朕便會令人將允祥交給白蓮教,讓張伯行回北京,一衆黑衣人的身份也將會暴露出來,到時候襲殺雙方,自然再難轉圜,清廷與白蓮教,也就再難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寧渝一邊說着,手指頭也放下來了兩根,低聲道:“第三,朕已經密令程銘,直接突襲明軍,直接徹底拿下朱一貴!趁着眼下大家的眼睛都在南京,若是能夠徹底平定東南,將會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一番話說完,崔萬採心悅誠服,他在心裡隱隱約約猜到了一些東西,甚至他也明白大楚勢必要議和,但是這場議和絕非眼前這麼簡單,說白了寧渝想要的是另一種議和,大楚可以停下來,你們還得接着打下去,因此纔會出現如今的情況。

因此,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位置還得足夠高,得是他作爲代表清廷的人物,來做出撲殺使團的決心,才能把這罈子污水徹底潑在清廷上,而遍數清廷使團衆人,唯獨一人才能做到,那就是禮部尚書張伯行。

可是比這齣戲更難理解的是,張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在他當官期間,一切花銷包括米麥蔬菜、衣服穿戴,甚至是磨面的牛、石碾都是從河南老家運來,操守甚至被康熙評爲天下第一,如今也做到了戶部尚書的高位上,可以說清廷對他實在不薄,又如何會跟寧渝做這樣的買賣?

說起來,清廷雖然把利益都攏到自家八旗手裡,可是這面子上的功夫也是要顧忌一二的,因此自從康熙年間開始,滿清朝廷就開始有計劃“重用”漢人,特別是那些清譽滿天下的漢人名臣,更是清廷的重中之重,像之前的清官于成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甚至都做到了兩江總督的高位上。

至於其他的什麼大學士、部閣大臣還是上書房總師傅,也不乏漢人的身影,以此來彰顯清廷對於漢人的重視,滿漢一家,主奴一體,問題是這一套雖然大家心裡都清楚,可是漢臣們也樂意吃,爲清廷效勞也是一樁划算買賣。

問題是,那畢竟是過往了,如今隨着復漢軍的崛起再加上雍正的上臺,漢臣的日子便一日不比一日好過了,因此大傢伙可不會就這麼稀裡糊塗的去死,前有孫文成等輩,後面有一個張伯行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了,這年頭做名臣,那都是要講究體面的,一身正氣和兩袖清風都得有,可是學會算計也是不能少的,否則真要是一頭栽到底,這曹家和施家也就成了天下漢奸的榜樣了。

“張伯行雖然是清官,是忠臣,是良臣,可是他如今也是七十多歲了,有一大家子還得養活......若真的跟着清廷一路頑抗到底,等到哪一天我復漢軍進了京城,再想反悔也是沒了法子的......”

寧渝臉上掛着一絲冷笑,“張伯行想做名臣,還想做忠臣,朕就給了他一個這樣的機會,不光給他子孫後代許了公侯之位,到時候還放他回京城,讓他做雍正皇帝的禮樂名臣。”

張伯行既能保住名聲,又能保住後代的前程,自然不會拒絕寧渝的好意,順水推舟之下,也就徹底將心裡的那點顧忌給拋之腦後了。

崔萬採心裡一凜,當初張伯行在就任戶部尚書一職時,雍正還專門給他賜了一塊所謂的“禮樂名臣”匾額,以彰顯其氣節與操守,只是這禮樂名臣轉頭就給寧楚暗送秋波,還暗中協助寧渝做下這番偷天換日之事,卻是令人佩服之至了。

“恕齋先生這番回到京師也好,將來也可以給我大軍做一內應,想必能夠得到不少的機密。”

崔萬採點點頭,心裡頭雖然很開心,可是卻止不住地厭惡之情。

在刺殺一案爆發後,禁衛師的官兵很快便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包圍了清廷驛館,將那些黑衣人的屍體拋了出來,那些人留着的髮辮毫無疑問地告訴了所有人,清廷在這一場刺殺背後,所扮演的角色。

除了身在局中的張伯行以外,清廷驛館衆人都以爲是自家事情已經敗了,就連允祥臉上也是一片青灰之色,這件事雖說是張伯行的主意,可是拿主意的還是他自己,這裡面的首尾干係,怎麼也擺脫不了。

張伯行這個時候反倒是故作驚訝狀,怒斥道:“這些人與我等未有絲毫關係,我驛館來者多少人,如今依然是多少人,如今會參與此等險惡的密謀暗殺?”

只是他這番話自然也是極爲無力的,在場中人也不會相信他的這番拙劣的表演,畢竟那些那些黑衣人的屍體可是隱藏不住的。

“罷了,罷了,這番事情皆由本王而起,請縛本王去見陛下吧。”

令所有人甚至是寧渝都沒想到的一幕發生了,允祥在這種情況下居然自承罪過,說好聽點叫做光明磊落,可是說難聽點簡直就是自尋死路。只有熟悉允祥稟性的張伯行清楚,允祥在這一方面確確實實十分光明正大。

不少人望着允祥的眼神裡,都帶着幾分憐憫,此人怕是離死路也是不遠了。

等到允祥被押到奉天殿時,在場的除了大楚文武百官以外,薛觀與黃殿也都已經在場等候多時,只是黃殿望着允祥的眼神裡,卻是帶着幾分殺意。而薛觀則是處於深思的狀態,他還是有些不太能理解,特別是不能理解寧渝的做法。

根據薛觀之前的推斷,眼下寧楚跟清廷和談是到了一個關鍵時候,否則也不會將與他們二方的合作擱置下來,這其中是有些地方存在着貓膩,可是就在和談未成之時,允祥居然指使人悍然刺殺使團,不過這一做法倒符合允祥爲人,也就不再多說,只是寧渝如今又是一副公開處理的樣子,難不成真的要徹底跟清廷勢不兩立?

就在薛觀胡思亂想的功夫,允祥便一五一十將謀刺一事給說了出去,特別是他爲了攬責,還將刺殺一事歸在了自家的頭上,心裡其實也很篤定,寧渝不會殺他。

這一點上,允祥跟薛觀的想法是一致的,只是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身旁還有一個黃殿,而此人卻是欲殺允祥而後快的,原因很簡單,他想要跟寧楚實現徹底的和平,就必須要給寧楚製造一個不得不打的對手,那就是清廷。

殺允祥,也就成爲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啓稟陛下,允祥此賊在南京城內行兇作亂,殺我使團二十七人,實在是猖狂至此,外臣以爲,此人不殺不足以捍衛大楚之尊嚴。”

好傢伙,這一句話一出來,卻是讓允祥都臉色一變,他心裡便有些惴惴不安,感覺有些東西的發展似乎出乎了他的意料,當下也不再顧忌到王爺的尊嚴,而是直接跪在了地上,磕頭砰砰作響。

“小王有罪,但是罪不至死.......還望陛下從輕發落。”

寧渝臉上卻是帶着幾分微笑,“按道理來說這番事確實該我大楚管,可是畢竟眼下苦主在此,那麼朕再管便有些越俎代庖,不如便將這個權力交給二位吧。”

“這允祥,你們是要他活還是要他死?”

衆人的臉色很快便凝重了起來,這件事的發展似乎已經超過來了他們的預料,這一下子就連薛觀和黃殿都臉色一變,他們很快便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兩難境地,殺不殺允祥不重要,可是關鍵是若真的放了,回去後該怎麼交代?

以劉如漢和朱一貴這兩個人的爲人稟性上來看,若是此番鬆口怕是於江山都極爲不利......許多人都是打着反清的旗號來的,如今若是爲了一個清廷的王爺,就徹底選擇了寬容與忍耐,怕是所有人都容不下這二位了。

“外臣以爲,此番事發南京,當由陛下定奪即可。”薛觀和黃殿硬着頭皮說道,這件事要下決心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那不如我等繼續昨日之議?”寧渝臉上帶着幾分冷笑,現在胡蘿蔔和大棒都已經準備妥了,這今天怎麼也得死上一個人了.......

黃殿一咬牙切齒,當下便低聲道:“外臣請求誅清逆以平人心!”

等他說完之後,還瞧了薛觀一眼,只見薛觀也是一嘆氣,站出來道:“外臣請求誅清逆以平人心!”

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四十章 出鞘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八十章 勸降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十九章 火炮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