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

bookmark

十一月,南京城內下起了一場大雪,卻是將整個城池都覆蓋成了一片白色世界,正所謂瑞雪兆豐年,許多百姓們對於這一場雪,都還是頗爲滿意。

可是對於寧渝來說,卻不是一場簡簡單單的雪,因爲一旦下大雪,對於一些貧困的百姓以及流落街頭的流浪漢來說,卻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害。

在往年裡,這些人都屬於社會的邊緣人物,他們的死亡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哪怕是一些愛民如子的官員,也未曾將這些人當成自己的子民,反倒認爲這些人死了就死了,拖出城裡賣了就是。

因爲他們沒有任何的價值,哪怕是一個手足健全的成年人,都還能去做工,可是這些人,除了等死已經沒有了別的路可走。

儘管大楚已經成立了兩年,作爲首善之地的南京也改變了自己的面貌,變得越發興盛,可是寧渝的想法,還有朝廷的力量,還不能貫穿所有階層,也不能觸達到所有人。

“不能這樣,至少在南京,不能是這個樣子。”

寧渝望着面前的大臣們,臉色有些沉重,“南京知府要拿出一份方案出來,加急提交給內閣還有朕,對於這一次大雪裡受損的百姓們,還有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一定要善加對待,至少得保證他們有條活路,以渡過這次大雪天氣。等到了明年後,能夠做工的安排去做工,無法做工的,安排到皇家財團旗下的福利機構裡。”

內閣官員在寧忠景的帶領下,齊齊彎腰作揖行禮,“陛下仁厚,乃我大楚百姓之福,亦是天下之福。”

甭管皇帝這番做派是不是作秀,可至少也成爲了許多人的一條活路。

寧忠景臉上帶着幾分沉重之色,“這兩年裡,南京得到了很多的發展和進步,社會也變得越發安寧,可是還是有很多人沒有處在朝廷的廕庇之下,這還是大楚之都,更不用說其他的省府了,朝廷的工作還需要更加紮實才行。”

見寧忠景這番說法也確確實實頗爲真心實意,寧渝臉上的神色也好轉了幾分,低聲道:“大楚畢竟剛剛成立不久,咱們的底子薄,很多事情也沒有做到位,只要諸位卿家心裡還裝着百姓,往後自然會越來越好。”

“陛下所言,令臣等慚愧。”

寧渝在說完這件事之後,開口道:“日本天皇以及幕府使臣這一次的來訪,朕大概也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朕心裡雖然有了一些想法,但是還想聽聽諸卿的意思。”

下面的大臣們聽了之後,臉上雖然沒有什麼表情,可是心裡卻已經提上來了,因爲很顯然,這又是寧渝對大臣們的一次考教。

對於寧楚來說,未來隨着北伐之戰結束後,後面其實都是收拾國內的殘局,比如拿下西藏,比如將大義軍進一步驅逐到新疆,以徹底拿下陝西甘肅等地......可是那些都已經不再是主要的事物,只要按部就班就好。

在寧渝看來,未來的真正挑戰,其實就是東方的朝貢體系,與西方的殖民體系產生碰撞的過程......在工商部的相關報告裡面,英國、法國、荷蘭、葡萄牙還有其他的一些國家,已經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了東亞的範圍內。

在這個過程當中,武力是必須有的保障,但是光有武力也還不夠,還需要一批具備國際視野的大臣,而這些人也不是從天上就能掉下來的,只能讓寧渝慢慢調教現在的這些臣子們,讓他們得到進步。

當然了,如果有人不願意進步,那寧渝也不會勉強對方,只是這位子就不能再繼續坐下去了,還是哪邊涼快去哪的好。

在這種事情上,自然還是外交部尚書宋恩銘站了出來,他雖然對外交部越來越重要而感到欣喜,可是也越來越能感受到這個位置所帶來的壓力。

“啓稟皇上,臣以爲,這一次日本幕府使臣來我大楚,要分兩個方面來看來,一是他們存着試探我國的意思,希望能夠重回傳統的朝貢貿易體系當中去,這二嘛,就是他們還希望通過與天朝的溝通,能夠剪除日本國內強藩帶來的壓力。”

呵,看來這人當官是當精了......

寧渝心裡不由得發出一絲感嘆,通過目前的這些資料,居然能把目前幕府的想法分析個八九不離十,倒還是真下了功夫,至少對寧渝說的話都上了心。關鍵是這人只分析了情況,卻根本沒說應對的策略,看來還是比較保守。

不過寧渝也不在意,輕聲道:“其他諸卿呢,還有什麼想法?”

而這一次還沒等內閣大佬們說話,工商部尚書寧忠海卻是跳了出來,低聲道:“啓稟皇上,在臣看來,這一次也是咱們開拓對日貿易的好機會,若是能夠進一步擴大對日貿易,咱們的海外貿易能夠更上一個階層。”

雖然說日本現在窮的連褲衩都沒幾條,可是他們手裡有黃金啊......這是寧渝眼下十分豔羨的,如果通過貿易把日本的黃金搞到手,那自然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想到了這裡,寧渝臉上帶着笑意,“不錯,寧尚書思慮甚爲周到,不過咱們得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光是日常貿易又怎麼夠?若是能夠掌控日本的經濟.......呵呵,那咱們的對日戰略也就完成了一大半了。”

掌控日本經濟?所有人都爲寧渝的一番話給震驚了,他們沒想到寧渝的野心竟然這麼大......不過一想到掌控了日本經濟的好處,所有人都暗暗吞了幾口口水下去。

內閣次輔崔萬採臉上閃過一絲驚訝,輕聲道:“陛下,若行此策,是否跟咱們的貨幣有關?”

“呵呵,沒錯,朕的想法是拿下日本的鑄幣權,讓大楚中央銀行也成爲日本的中央銀行,爲此朕打算安排一個使臣回訪幕府。”

寧渝臉上閃過一絲冷笑,對付貪婪的日本人,就得學會釣魚,不放一些魚餌下去,又怎麼能釣上這條大魚呢?

“陛下,那薩摩藩的事情應該如何處理?”

現在說話的是首輔寧忠景,他心裡始終都對日本薩摩藩侵犯天朝威嚴一事耿耿於懷,便專門提了這麼一句。

“薩摩藩的事情,要跟幕府區分開來,外交部即日責令下去,讓薩摩藩交出侵佔琉球的一應罪人,並釋放琉球國王歸國,與此同時,還應該賠償琉球國以及我大楚相應損失。”

寧渝輕輕哼了一聲,提了一個擺明不可能達成的要求,不過這也是寧渝想要的,等到薩摩反對之後,就有足夠的理由出兵九州島,在日本釘下一顆釘子。

“可是,若天皇和幕府執意保護薩摩藩,又該如何?”

“天皇的意思不用理會,若是幕府執意保護薩摩藩,那就打給他們看看,看看是選擇跟我大楚合作,還是選擇當我大楚的敵人。”

寧渝臉上掛着一絲微笑,“我相信德川吉宗會做出一個理智的選擇。”

..........

日本幕府使臣鬆平綱吉始終都沒有再見到寧渝,但是在同外交部尚書宋恩銘的接觸中,卻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等到他們回去的時候,工商部尚書寧忠海將會以親王的身份回訪日本。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是一個令鬆平綱吉感到振奮的好消息,也是一個能夠跟德川吉宗將軍交差的好消息。

鬆平綱吉自然沒有不允之意,只是委婉提出能先派人回日本稟告將軍大人,以便於在寧忠海到訪的時候,提前準備好相關的禮節與招待事宜。

與此同時,另一個不那麼好的消息,也隨之一同傳遞給了鬆平綱吉,那就是皇帝對薩摩藩所提出的要求。

在鬆平綱吉最早跟外交部提出的三點要求裡面,對於薩摩藩的維護之意還是有的,儘管這不是爲了薩摩藩考慮,而是爲了將軍自己考慮——可是眼下的寧楚,在拋下了一個重要誘餌的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目的,那就是薩摩藩。

望着義正辭嚴的宋恩銘,鬆平綱吉臉上一怔,隨後又恢復了笑容,謙卑道:“薩摩藩絕不會成爲阻礙兩國友誼的障礙,外臣會跟將軍大人通曉厲害之處。”

宋恩銘輕輕點了點頭,笑道:“還請使者能夠將皇帝陛下的意思,原原本本告訴將軍大人,我天朝自然不會做那等毀信失諾之事,還請將軍大人也能認真考慮我朝陛下的誠意。”

鬆平綱吉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絲苦笑,若是他是將軍大人,一切自然都好說,用一個薩摩藩換取同寧楚的貿易之權,本身是一個能做的買賣。可是眼下這裡面的事情太過於重大,只能由將軍大人定奪。

“還請陛下放心,外臣定當全力促成此事。”

在經過了這一次密談之後,日本幕府使團自然是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天皇使團那邊雖然得到了寧渝的接見,可是並沒有談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僅僅只是得到了寧渝幾句不輕不重的承諾,比如保障天皇的地位以及相關待遇,可是更進一步的細節卻一句沒有。

對於天皇使團而言,自然是有些不甘的,可是也明白眼下的局勢也只能到這一步了,而鬆平綱吉在知道這裡面的事情之後,心裡卻是起了幾分警覺之心——他擔心將軍大人不能答應的承諾,很可能天皇那邊會答應,到時候事情可就麻煩了,因此必須要努力促成此事。

幾方的明爭暗鬥也只是在桌底下悄悄完成,而到了十月下旬,日本天皇和幕府使臣都選擇了回國,而與此同行的還有以工商部尚書寧忠海爲首的大楚使節團,其中還包括外交部、中央銀行的相關要員,一行足足有幾十人。

對於即將遠行的使團,寧渝破天荒地選擇了相送,儘管有許多大臣表示了反對的意思,畢竟只是出使撮爾小國,何須如何禮節?可是寧渝依然選擇了相送,倒不是爲了日本,而是爲了這些即將離去的使臣們。

在略顯幾分空曠的南京碼頭前,寧渝望着精神抖擻的使團成員們,臉上卻是露出了一絲感慨的笑容。

“你們都是我大楚的臣子,即便是到了他國,也是我大楚的臣子,若是有任何人要對你們不利,都要先過問下我大楚的艦隊還有軍隊!”

“陛下之恩德,臣等萬死不辭,無以爲報。”

望着衆人感動的神色時,寧渝又輕聲道:“其實不瞞你們,若非朕當了皇帝,這出使之事或許還輪不到你們......罷了,此行遠離故土,望諸卿一路順風。”

“謝陛下,臣等絕不辜負厚望。”

碼頭邊上的的軍樂團很快就奏響了軍樂,還有上百個童子高聲唱誦軍歌。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

百人齊誦很快就成爲了碼頭上千人齊誦的畫面,許多人甚至唱着唱着都熱淚盈眶,這一首軍歌實在是讓他們想起了太多,這裡面有很多東西,都是讓他們會銘記終生的。

從這一天開始,寧楚使團但凡有出使他國之日,都會在碼頭上高誦從軍歌,形成了一個不是規定的規定。

因爲這是寧渝所要求的,在他看來,外交使團的出使絕不亞於軍人出征,因爲他們爭鋒的是另外一個戰場,可是那也是戰場,而他們同樣是軍人。

在打發了日本的使臣之後,寧渝對安南使臣的興趣並不大,倒不是安南的利益太小,而是實在不到時候,若是這個時候強勢進軍中南半島,反倒會引起那些大小勢力的警覺,因此圖圖緩之方爲正道。

而對於黎朝和阮氏的使臣們而言,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卻是將整個南京周邊都遊玩了一圈,大有幾分樂不思蜀的感覺,至於什麼國事之類的,卻是拋之腦後了。

很快,外交部南亞司司長分別約見了黎朝和阮氏的使臣,其中得到的信息也基本差不多,雙方都希望能聯合中朝,然後對付對方,共同瓜分利益。

這一點並沒有出乎寧渝的意料之中,當下更是不想見這兩邊的使臣,只是讓南亞司司長同雙方達成了一個貿易協定,那就是寧楚會在邊境開放榷場,雙方都可以前來進行貿易,而貿易過程中不得有任何的武力爭執情況,否則寧楚會直接取消爭議方的貿易資格。

對於這一點,雙方的使臣並沒有反對,實際上對於他們來說,能夠達成秘密的戰略協議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若是無法達成,有個互相商貿的榷場,倒也足夠回去交差了。

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十章 出鞘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