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

bookmark

在京城衆多要職中,九門提督堪稱是重中之重,可正因爲如此,這個職位上的官員也都很難坐久,從隆科多到阿齊圖,再到鄂善,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已經接連換了三個官員,堪稱京中一大奇事。

鄂善四十多歲的年紀,正值年輕力壯精力充沛的時候,一直兢兢業業地去做事,爲人更是無比低調,不去招惹風頭。

在如今的大清官場上,像鄂善這樣的人物已經很少了,像他這般坐到高位還謙虛謹慎的人物,更是寥寥無幾。

可是鄂善自己最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夠在進京之後沒多久,就擔任了這麼一個重要位置,原因是他僅僅只是一個過渡人物,並不是真正的關鍵角色。

儘管鄂善不明白皇帝心中更希望誰來當這個九門提督,可是他依然需要好好把握這一次機會,至少有一點,他需要能夠說服雍正的成績,而這一個機會來了。

“皇上,京師內人心浮動,大量百姓出逃,奴才謹遵聖意,已經封鎖七門,只是尚有許多權貴,偷偷將家人送出京城,奴才阻擋不得。”

養心殿,雍正皇帝毫無表情地負手而立,鄂善跪在了地上,老老實實地將這些日子的見聞,跟雍正進行了彙報。

“倘若只是一些人出了京城倒也罷了,可是這其中還混入了不少違禁的物品,其中甚至包括八旗新軍的火器.......”

雍正感覺自己的眉頭在跳,鄂善的這句話瞬間戳中了他的肺管子,八旗新軍是什麼?那是八旗未來的希望,那是大清的希望!

可是這纔多久,就已經有人開始打起了八旗新軍的主意!

“什麼火器?多少數量?誰的人?”

雍正強忍着怒火,他覺得自己需要再殺一批人了,否則根本止不住這內部的猖狂之風,或者還沒等到復漢軍打過來,清軍內部就被腐蝕一空了!

鄂善心裡一動,他當即便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已經來了,低聲道:“啓稟陛下,人犯贓物俱已成獲,其中涉及新軍火槍一千三百八十二支,至於押送者自稱是太保府上的家僕牛倫,此賤奴聲稱受太保之命所爲......”

所謂太保,便是指長期處於軟禁狀態的隆科多,他如今身上的官職都已經全部卸下,僅僅只剩下一個有其名的太保,因此鄂善便這麼進行稱呼。

雍正聽到了這裡,他心裡不由得閃過一絲懷疑,隆科多無論再怎麼樣,他已經完全沒有官職了,如何能夠做得這種滔天大事?或者說倘若真是他做的,那是不是說明納爾蘇同此人已經有所勾結?

無論是什麼原因,都可以說明了一點,八旗新軍並沒有雍正想象的那麼可靠,或者說他的影響力,並沒有達到萬萬全全掌握的地步。

若是放在平日裡,雍正不會想那麼多,因爲這件事實際上很正常,因爲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夠完完全全掌握自己手裡的軍隊,畢竟在這種傳統的軍事體系當中,士卒們效忠的真正對象始終都是上官。

想到了這裡,雍正心裡的懷疑便是越發止不住了,他知道這件事不能讓九門提督查,否則京師上下都會亂成一鍋粥,隨即便叮囑道:“鄂善,把守九門乃京師重中之重,切莫辜負朕的期望,至於這件事,先封鎖起來,誰也不準透露。”

“是,皇上。”

鄂善的嘴角微微勾勒起一絲弧度,隨後又很快舒平了嘴角,退了下去。

等到鄂善退下之後,雍正卻是想了很久,他派人將粘杆侍衛叫了來,進行了一番佈置,打算針對這件事查到底。

對於雍正而言,光是查探還不夠,而且他真正最擔心的,依然是八旗新軍的控制權,這纔是這件事的關鍵所在。

實際上,雍正對隆科多的處置是有些無情的,他作爲皇帝的舅舅,且在雍正登基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爲人雖然有些猖狂,可是僅僅兩年時間就將他趕下臺,確實有些過了。

可即便如此,隆科多也都沒有私運火器的理由,因此在雍正看來,這是一些人在破壞雍正同八旗勳貴的關係。

不過並沒有關係,雍正自覺這是一次機會,一次真正能夠握穩八旗新軍的機會。

至於那個鄂善,雍正對他這次的舉動十分滿意,不過他還想繼續觀察觀察,至於將來要不要換這個九門提督,可以再看看。

.......

隨着復漢軍的一路高歌猛進,山東諸府也在陳世綰的率領下投靠了復漢軍,當然陳世綰作爲山東士紳與寧楚談判的代表,也有一定的請求。

當然,山東士紳都明白眼下形勢比人強,他們能將李衛給送走,本身也是無可奈何之舉,實在是這個人太瘋狂,一來就想奪兵權,這是山東本地士紳所無法接受的,只得做出了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孔家做出了選擇,他們選擇向寧楚投降,本身就意味着山東士林的選擇,因此,多重因素之下,使得山東順利歸於寧楚。

九月初九,復漢軍禁衛師進入歷城,當然這次進城行動更多屬於儀式上的,畢竟禁衛師正卒就有兩萬三千多人,再加上相應的民夫,根本不可能全部進濟南城,因此僅僅只有兩個團的兵力完成入城儀式,他們佔據了歷城內的各大要地,而其他的兵力都駐紮在了城外。

寧渝穿着一身大元帥軍裝,身上還披着一件披風,在衆多將領和隨扈大臣們的簇擁下,朝着濟南城內行進,而城門口跪着一排排的山東布政司衙門和按察司衙門的官員,爲首一人正是陳世綰。

“啓稟陛下,山東諸司罪官全體恭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寧渝還是第一次見到陳世綰,點了點頭,微笑道:“陳卿此番倒是深明大義之舉,何談所謂的罪官,反倒是有功纔對!”

陳世綰臉上恰到好處地露出一絲苦笑,實際上這也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表面上看他在關鍵時候做出關鍵選擇,可是也有很多人指責於他,認爲此人沒有臣節。

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六十章 父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六章 雛鷹營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