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

寧楚君臣在煤山上祭祀崇禎皇帝的行爲,在京城掀起了一股驚濤駭浪,因爲這件事本質上透露出一點,那就是寧楚在對待清廷的問題上,不存在任何的緩和餘地。

同時,這也意味着對漢奸和旗人的清算並沒有真正結束,而京師百姓或多或少都跟八旗沾點關係,特別是很多人跟漢軍旗之間本身就是不清不楚。

畢竟‘我大清’的奴才還是挺多的,他們在京師的影響力也相當大,雖然沒有辦法在明面上反抗寧楚,可是背後私底下的小動作不斷,所謂身在大楚心在大清,他們還是能夠盼望有一天,重新做回大清的奴才。

當大清的奴才好啊!平日裡只要討好了主子,自己也就變成了其他漢人的主子,特別是像內務府這種地方,更是有享不盡的好處,可是復漢軍一來,這些都一去不復返,甚至還要被拉去挖石頭。

因此,寧楚入住京師,只是在明面上成爲了北方的主人,可是距離真正掌控直隸乃至於整個北方,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在煤山上的槍聲響起之後,這些人就真正慌了神,他們開始想着各種辦法撇清跟清廷存在的關係,像原本不想剪辮子的、還有那些用滿洲名字的,如今都已經開始戰戰兢兢割去辮子,更改自己的姓名,還興起了一股尋根風潮。

什麼叫尋根?其實就是想辦法證明自己是真正的漢人,跟北面的韃虜沒有半分錢的關係。

在京師一片亂糟糟的時候,寧渝也召開了針對關外的會議,一連串的內閣官員以及復漢軍高級軍官列席會議,他們的神情都帶着幾分興奮,很顯然這一次針對關外的軍事行動,將會徹底斷絕八旗的幻想。

樞密使寧忠義依然是照例給大家介紹了目前的現狀,他指着掛在牆上的輿圖,輕聲道:“八里橋之戰結束後,山海關在大軍配合下也很快拿下,如今禁衛師、第十五師、第十六師、第二十三師與第二十四師已經進駐錦州,等到三月份就可以直接攻盛京。”

寧渝微微點頭,這些都是之前已經擬定的軍事計劃,實施得也非常順利,因此倒也不用特別叮囑什麼,不過相對來說,關內關外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在百姓的心裡,對於遼東的認知始終存在着偏差。

在這個時代,大部分人一想起遼東,基本上都會認爲那裡是北方苦寒之地,比不得關內的沃土與宜人的氣候,因此只有罪犯,纔會往遼東方向發配,尋常的好老百姓是絕對不會去遼東那個荒涼之地。

可實際上呢?只要對於遼東稍微有一定認知的人,都會清楚那裡是多麼一片肥沃的土地,種下什麼都能成活,而且存在大量的可開墾區域,可以說除了氣候稍微冷一點,沒有其他的任何問題。

按道理來說,對於漢人這麼擅長種地的種族,遼東之地應該早就牢牢握在手裡了,可是爲什麼從戰國時期,直到大清這麼久的時間裡,都沒有牢牢控制住呢?

原因很簡單,漢人的選擇太多,相對而言,遼東其寒冷的氣候本身就限制了一些人前往遼東生存的決心,除非實在活不下去,否則是萬萬不能闖關東的。

可是如果在關外沒有充足的漢人作爲基礎,那麼寧楚想要徹底掌控遼東,很顯然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或者說經略遼東,需要考驗的也不僅僅只是軍事水平。

寧渝望着衆人輕聲道:“徵遼東,絕不僅僅只是在軍事上打敗八旗,如果不能在遼東建立成熟有效的統治,那麼即便消滅一個八旗,將來也會再出現一個八旗。因此如何控制遼東,纔是重中之重。”

崔萬採微微點頭,他很快就聯想到了之前寧渝所說對遼東的移民之事,或許便是爲今天的會議提前做的鋪墊,只是一想起遼東方面的問題,就感覺有些頭疼,上千年都沒有徹底解決的問題,如今該怎麼解決?

寧渝望着衆人迷茫的神色,當下輕聲道:“復遼之事事關重大,咱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在軍事方面,徹底擊敗八旗,並且佔領遼東的戰略基點,這個無需多議,其次就是要徹底毀滅八旗在遼東的基層政權,並奪其子民、田地。”

“這兩點有什麼區別嗎?”衆人聽得有些迷茫,只得望向寧大皇帝解惑。

寧渝解釋道:“遼東治理與關內治理截然不同,反倒與將來的青藏、蒙古之地的治理有些類似,像原先只是消滅對方的軍隊還不夠,還需要徹底消滅他們的基層政權,包括原有的八旗制度一套,實行漢家王道,才能徹底掌控遼東。”

“因此仗要打,土地也要拿,人口也要進行換血,簡單來說,就是將遼東原有的百姓都遷往內地,特別是那些旗人都要遷入關內,並打擊消滅關外的野女真以及各部,從根基斷絕八旗的再生之路。”

聽到這裡,衆人不由得感覺到有些不寒而慄,像這般的手段,簡直就是斷根之舉。

寧渝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又輕聲道:“光是這樣做也不行,如果遼東一直存在勢力空缺,遲早也會被外人所侵佔,因此咱們還需要招募關內無地百姓,給他們分關外的田地,然後在關外實行屯田策,寓兵於農,兵農合一,以戰耕之策略廣建營地,從而實現對遼東的徹底佔據。”

崔萬採有些猶豫,“分田地自然是沒有問題,可是重新建立衛所制度,只怕過不了多久,也會徹底腐化。”

沒錯,根據寧渝前面的介紹,的的確確變成了大明的衛所屯田制度,因此也不免引起他人的疑慮。

可是寧渝自然知道衛所制度的缺陷所在,當即輕聲笑道:“世人都以爲衛所制度乃壞制度,可是也要看怎麼用,遼東之地後勤糧秣轉運困難,建立衛所制度能夠最大程度實現自我供給,從而確保在遼東之地生存下來,這是它本身的固有優點。”

“當然,衛所制度也有其不可掩蓋的缺點。”

寧渝轉過了話頭,輕聲道:“大家都明白,衛所兵由於身份職業都被綁定在衛所上,其戰力下滑速度非常快,且日常偏向於屯田,弱於戰鬥屯田,因此在面臨外界威脅容易崩解,因此朕也不會原模原樣照搬。”

寧忠義點了點頭,他輕聲道:“前明衛所制度衰敗,與其本身過於死板也有關係。”

寧渝笑了笑,“樞密使這話到點子上了,其實縱觀府兵制度也好,還是衛所制度也罷,本質上的區別並不算大,它們都是在王朝前期發揮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到中後期開始衰敗,原因就在於人口與田地之間固有的矛盾。”

“在制度前期,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實行授田,可是隻要幾代人之後,人口大量繁殖,田地也就不夠用了,在沒有了田地的情況下,再讓府兵或者是衛所兵承擔兵役責任,本身就不夠合理,因此在朕的打算裡,兵農屯田制度將不會作爲長期政策而存在。”

“陛下的意思是指,咱們的兵農屯田地制在一定年限後就直接取消?”崔萬採似乎抓住了一些東西,眼神裡帶着幾分興奮。

“沒錯!”

寧渝笑道:“兵農屯田制度的核心,不在於需要一隻多麼精銳的軍隊,而是要作爲目前復漢軍的補充——這一點始終都是關鍵,因此我們的正規軍隊,都只會採取募兵制度,以高薪養兵,而兵農屯田則在於控制地方。”

“眼下遼東土地肥沃,可授之田衆多,亦可讓關內百姓赴遼開荒,在前面三年時間裡可以不收取任何的賦稅,在三年之後進行徵稅,且各地官府組織貧民赴遼,可以發給路費或者組織集中前往,想必至少能夠吸引關內上百萬計百姓前往遼東。此爲一也。”

“在吸引了百姓赴遼之後,所有百姓皆可暫時進行編伍,並且發放槍械武器,安排復漢軍軍官進入組織培訓,以五百戶爲一營,每戶可出壯丁一人,組成武裝民兵營,納入到遼東總督府下屬,受遼東總督及樞密院雙重轄制。此爲二也。”

“百姓於遼東分配土地以及開墾土地前期歸於軍田範圍,按照軍田標準對其徵稅,且禁止私下買賣,可防止一些百姓將天地拋售逃回關內,此其三也。”

“衛所制度實行到後期即告崩解,而兵農屯田地制亦無法避免此威脅,因此凡滿二十年之期,該武裝民兵營即宣告退役,百姓開荒所獲田地將會直接歸屬爲民田,到時候所聚集之地均納入地方官府管轄,此其四也。”

衆人聽到了這裡,不由得大爲感嘆,要知道屯田制可不比其他,在華夏本身就擁有極爲漫長的歷史,可以說誰都能說個一二三四來,可是在原來屯田制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十年的服役期,也算足夠了.......”

崔萬採點了點頭,他想到的東西還不止這麼點,就像皇帝說的那般,這些策略在將來的蒙古、青藏乃至於其他地方,都可以考慮嘗試,一旦在這些地方鋪開來,完全可以保障大楚在這些偏遠地帶的掌控力度。

寧渝見到其他人都沒有了異議,當下微笑道:“內閣需要抓緊時間,安排各地無地百姓報名,等到遼東之地初步平定之後,就可以進行赴遼開荒,朝廷在錢財方面可以拿出一個扶持的方案來。”

“是,陛下。”崔萬採心悅誠服,他已經想好了一整套的實施方案。

“至於在戰事方面,樞密院也要抓緊時間,朕以爲遼東之戰,並不會那麼簡單結束,到時候或許還要摻和進俄人的勢力......”

寧渝不由得感嘆了一聲,論起作死能力,新上位的乾隆皇帝恐怕不會比其他人差.........

........

二月初,當復漢軍還在組織徵遼之戰時,盛京方面卻迎來了喜相逢的一面,原來是莊親王和徐元夢的大軍終於抵達盛京,與新上任的乾隆皇帝,上演了一處君臣相會的感人畫面。

“皇上啊!奴才終於能夠活着回來見您了!奴才實在是該死啊!”

徐元夢一大把的年紀,卻是拉着年幼的乾隆皇帝的手,哭得是鼻涕眼淚齊飛,還一個勁地將這些腌臢物往小皇帝身上抹,卻是噁心得乾隆直往後退。

“諸位臣工着實不易,如今能夠抵達盛京,朕心裡也放心多了。”

乾隆年紀比較尚小,他帶着爲難的神色看了一眼徐元夢,又看了一眼在旁邊的十六叔允祿,卻是讓對方一下子心領神會,連忙將徐元夢扶起來。

見到徐元夢止住了哭聲,乾隆皇帝不留痕跡地縮回了手,望着遠方一隊隊的大清天兵,只見那些士兵們身着統一的軍裝,肩上扛着火槍,腰間要掛着刺刀,看上去精神奕奕,卻是比過去的八旗兵派頭強多了,而且隊伍行進中,還有一門門火炮。

這一下卻是讓乾隆皇帝有些奇怪,看這樣子大清的兵也不弱啊,怎麼打仗老是輸呢?像這麼強的大清天兵都輸了,那復漢軍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將士們都辛苦了,如今到了盛京,也就是回了家!”

雖然有些不解,可是乾隆皇帝依然努力擺出一副成熟的模樣,他揮揮手道:“馬齊,如今咱們大清的兵都回來了,可一定要安置好咯,將來若是楚逆敢打過來,就給他們一些顏色瞧瞧!”

“奴才遵旨!”

馬齊的臉上雖然也十分興奮,可是他內心卻並沒有表面那麼開心,因爲徐元夢這個老傢伙的到來,使得他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

要知道,當初雍正皇帝頒佈遺詔當中,是將徐元夢作爲顧命大臣之首來安排的,然而就在徐元夢帶着大軍在外的時候,他馬齊搶先一步擁着乾隆登基,還弄了個顧命總理大臣的頭銜,這不是擺明了在掀徐元夢的臺嗎?

當然,現在的徐元夢沒有什麼表示,可是不代表他心裡不記恨馬齊這個老頭子,儘管雙方臉上都帶着笑,可是內心早就想着怎麼弄死對方了。

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十二章 問責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二章 奴才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