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

“陛下之意,黃河之變故跟關中之變故,能夠結合在一起嗎?”農業部尚書苗與之低聲道,臉上露出幾分若有所思的表情。

與此同時,其他的大臣們聽到這裡,似乎也發現了什麼,只不過他們也不敢肯定,只得靜靜等待着寧渝的解釋。

寧渝微微沉吟了一番,卻是喚人將黃河流域圖給搬了上來,上面儘管不是非常準確詳細,可是用來介紹倒也足夠了,當即便指着圖上道:“世人皆知,星宿海爲黃河之源,而它從星宿海流出,而後便一路經過隴地以及河套,在水流的沖刷下,會帶走大量的泥沙,而這便是黃河水患氾濫的根本原因。”

衆人似乎有些恍然大悟,可是農業部尚書苗與之卻眉頭微微皺起來,他低聲問道:“可是陛下,此事跟關中變故又有什麼關係?”

“因爲黃河帶走大量泥沙,與隴地土地貧瘠化荒漠化,都是因爲同一個原因,那就是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原因,則是隴地林木被砍伐過甚,而土地亦被開墾過甚,則會演變土地流沙化以及荒漠化,好端端的一個地方就徹底毀掉了。”

寧渝微微嘆口氣,原本的黃土高原根本是不會有這麼多的泥沙的,早在秦漢時期關中隴地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肥沃之土,可是當時的朝廷百姓不懂水土保養,對黃土高原進行了大規模的開墾,以致於土地越發荒漠化。

其中第一次便是秦漢時期開展的‘屯墾’和‘移民實邊’開墾政策,導致晉北陝北的森林遭到大規模破壞,所幸當時的人口較少,可開墾區域較大,因此對黃土高原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而到了明代之後,明廷再一次在黃土高原北部進行大規模‘屯墾’,而這一次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因此累計前面的開墾土地面積,已經達到了五千萬畝之巨,對隴地造成了不可磨滅了傷害。

實際上,在原本的歷史上,雍正皇帝上臺之後,對隴地展開了第三次大規模的開墾,他爲了應對逐漸擴大的人口,甚至給地方督撫直接下令墾荒,而地方官員爲了能夠完成任務,像一些不適合墾荒的地方,都進行了全方位的墾荒。

若非復漢軍興起,在原來歷史上,黃土高原上被開墾的土地面積將會達到一億畝,表面上看能夠養活更多的百姓,可實際上土地產出微薄,而且對地力消耗過甚,以致於過去隴地‘畜牧爲天下饒’的景象徹底一去不復返,到處都變得光山禿嶺,溝壑縱橫。

當然,寧渝對自己穿越的時間也是鬆了口氣,現在治理黃土高原還算來得及,至少沒有那五千萬被開墾的土地,治理水土流失也會更加容易一些。

苗與之已經完全聽明白了,他低聲道:“農學之中卻有輪耕養地一說,若是年年耕種,確實會導致土地地力耗盡,再也沒有產出........用陛下的話來說,也就是荒漠化,至於黃河則確實沒有想到,原來那些泥沙都是這麼產生的。”

這一下所有人都聽懂了,因爲開墾過甚,導致地力耗盡,進而導致土地荒漠化,以致於黃河沖刷下來,卻無養土之草木根系土地,最終泥沙俱下,形成黃河水患。

表面上看,這一套邏輯的的確確能夠解釋黃河水患之事,可是首輔寧忠景已經弄不明白寧渝的想法了,他低聲問道:“陛下擔憂此事,的確很有道理,可是眼下百姓要生存要吃飯,總得有所犧牲——”

寧渝揮了揮手,“這個道理朕自然明白,可是眼下的西北貧瘠之事,與此也是分不開的,若非土地如此貧瘠,百姓豈有凍餓之憂?想要真正解決百姓的難題,絕不是違逆自然發展之道,涸澤而漁。”

“那陛下的意思是.......”

“退耕還林,修建水渠,移民他地。”

寧渝隨後便解釋道:“隴地如今到了這個局面,絕不可繼續任由百姓開墾,原本一些不適宜開墾的地方,也需要儘早退耕還林還草,至於百姓用水問題,可以修建水渠,將洮河的水引入西北,至於最後一個問題,便是讓隴地其他的百姓,移民到關外以及未來其他朝廷需要的地方。”

首輔寧忠景現在一聽到移民就感覺有些頭疼,他低聲道:“可是陛下,明末之時隴地百姓便已過五百萬之巨,如今更是多達千萬,若是將這些人移民,只怕財政上也難以負擔。”

寧渝笑道:“此事倒也簡單,咱們並不是一次性將隴地百姓移走,在未來的二十年時間裡,只需要將隴地百姓控制在六百萬至八百萬之間,就算到時候自然增長會達到一千兩三百萬人,可是咱們真正要移走的百姓,充其量不過五六百萬人。”

“這五六百萬人也不是一次性就全部移走,而是分攤到每年二三十萬即可,按照每個移民路費以及安置費用平均二十銀元計算,每年的花費也就在四百萬銀元到六百萬銀元,這個錢內閣應該還是能拿出的。”

很顯然,這本經濟賬在寧渝的腦海裡已經過了不止一遍,如今說出來倒也顯得十分自然,可是在寧忠景看來,卻幾乎是沒事找事。

在正常人眼裡看來,能夠看到後面十年就已經是高人中的高人,能夠看到後面三十年,那都是宰輔一級的人物,可是寧渝現在的考慮,卻是在爲百年之後甚至是數百年之後的人們考慮,卻是讓人有些莫名其妙。

只是,畢竟寧渝是皇帝,當下寧忠景也只能低頭稱是,心裡卻已經想着把難題交給下一任的崔萬採了。

在討論完了關於水土流失的問題之後,寧渝隨即便拋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組織南面的各大商會入京之事,而這件事對大傢伙而言,可比前面莫名其妙的黃河水災之事有趣多了。

原因很簡單,在這件事當中,所有人都聞到了銀元的氣息。

工商部尚書寧忠海連忙舉手發言,笑呵呵道:“當初在接到陛下消息之後,臣便給各大商會發去了通知,準備定在二月底,到時候在南京召開關於‘南商北進’的會議,到時候會匯聚目前的各大商會。”

寧渝啞然失笑,“‘南商北進’,你們倒是取得好名字,可實際上跟你們想象的不同,這一次倒不是南商北進,而是南北交流,不光是南面的商品可以進入北面的市場,而且北面的商品也要進入南面的市場,到時候全國內部的所有厘金稅卡都會取消,全方位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寧忠海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絲苦笑,“陛下,這厘金稅卡取消自然是好事,可是對於那些商會來說,他們的目的可沒有那麼簡單,臣擔心......”

“擔心什麼?擔心他們吃下的還不夠多?”

寧渝冷哼一聲,“從北伐之初開始,南方商會就開始盤算着獨霸北方市場,要對北商採取種種限制之策,可是你們要明白,大楚的天下,絕非他們南方商會的天下,大楚工商業的發展,也絕不能只有南方的商會。”

說到這裡,寧渝深深吸了一口氣,冷笑道:“那些商會難道還真吃虧了不成?如今北地戰火剛熄,在競爭方面無論如何都不會是南方商會的對手,朕能在這個時候開放市場,便是對他們最大的照顧了。”

說白了,在寧渝看來,這個問題的本質還是跟西北問題一樣,想要真正實現天下太平,就需要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繼續放任發展的差異化拉大。

“是,陛下。”

.........

南京城,秦淮河邊,一座燈火通明的宅子裡,正流淌出聲聲絲滑悅耳的絲竹聲,還有一些姬妾的談笑聲,卻是好一通風花雪月。

只見燈燭相佐之下,數名舞女在正中央翩翩起舞,還有數名身着錦緞的中年人正談笑晏晏,其中坐在主位上的便是當今皇家商會會長崔玉,而其他數人則分別是各自商會會長或者是代表,人人氣度儼然。

嚴格來說,這些人本人並沒有太大的能量,但是他們作爲商會代表,身後所代表的幾乎是整個寧楚的勳貴還有上層代表,其中特別是像崔玉,他的背後便是當今的皇帝陛下,因此地位一直都十分超然。

不過此時能夠與崔玉坐在一起的商會會長也大多都不簡單,既有程家的代表,也有湖廣商會的代表,還有江南商會的代表,他們幾人作爲如今南方商會的代表人物,其一舉一動也得到了許多人的重視。

作爲江南商會的代表人物,李東陽舉起了酒杯,低聲笑道:“崔會長如今可是四處大展身手啊,雖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可是能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便將整個寧氏商會擴充到如今的規模,足見崔會長之功。”

崔玉自謙地拱了拱手,微笑道:“崔某隻不過是個跑腿的人物,能夠辦好上面交代的差事,就已經頗爲不易了,實在是戰戰兢兢啊!”

一旁的程家商會會長程德旺輕輕撫須,微笑道:“崔會長着實客氣了,我等皆爲商賈,誰不是爲後面的主子爺賣命跑腿?可是天下才能之輩如過江之鯽,真正有機會一躍龍門的,可沒有幾個呢。”

崔玉默然不語,只是端起酒杯細細品了一口,才輕聲道:“幾位今日請崔某來這裡,莫不是隻爲說這些話?”

李東陽放聲大笑,他說話的聲音帶着些許江南人的軟糯,“崔會長實在是玩笑話,今日咱們幾個掌櫃的坐一塊,還是想從崔會長嘴裡掏出一句話來,這陛下之聖意我等實在未能參透啊......”

很顯然,內閣裡的消息已經傳了出來,對於他們這些南方商會巨頭而言,這不是明擺着要他們放下手裡刀,轉頭去吃素嗎?

崔玉搖了搖頭,輕聲道:“諸位應該明白一點,大楚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咱們工商也是陛下的工商,既然陛下有令,諸位照辦就是。”

湖廣商會會長原先是寧家人一直在做,後來換成了湖廣王家的王本,他是個臉上一直帶着笑的人,笑眯眯道:“陛下的聖意,自然無人敢於違背,休說咱們幾個,就是咱們背後的主子爺那也是二話不說照辦......可是天下終究是那等無知百姓多,他們的眼裡只看得見咱們這點面上的利,要是現在跟他們說這利已經絕了,只怕咱們幾家離擠兌也就不遠了,將來的工商股票交易所,也難以重新彌補這份缺失的信任。”

此話一出,卻是使得崔玉沉默了下來,因爲王本拿出來的這個理由,不能說是無懈可擊,可是也的確有這麼一回事,讓他感覺有些難以回答。

說到這裡就要說起前番的寧楚組織的金融改制問題,當時在寧渝的囑託下,讓各大商會開辦了一些吸儲發貸的銀行,其中也包括這些投資性質的銀行,而有了這些之後,原始的股票交易所也呼之欲出——北伐之戰嚴格來說,就是一次民間對國家的投資行爲。

簡單來說,如果把北伐之戰堪稱是一個單獨的項目,那麼大楚官方作爲項目發起人,他需要大量的資金做底,而這個錢便是由民間各大商會以及其他的百姓們,通過購買國防債券的方式參與進去,可是這個錢不是白白出的,其中有一項條件便是南方商會要參與進去瓜分勝利果實。

只有瓜分了勝利果實,分了真正的利,將來南方商會和民間百姓,才能踊躍參與到下一次大戰當中,可是沒有想到,寧楚在這邊卻來了個翻臉不認賬,原來保證的東西,僅僅只實現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沒有實現的。

當然了,這件事原本應該由南方商會直接找皇帝和朝廷算賬纔是,可是這幫子傢伙心知朝廷耍流氓誰也耍不過,便通過找來皇家商會會長崔玉,想要從他嘴裡知曉,皇帝到底是啥意思?難不成真要賴賬了嗎?

在王本發出疑問的時候,李東陽以及程德旺都望向了崔玉,他們也需要等待一個答案,而此時的崔玉,卻是不慌不忙地重新喝了一口酒,因爲他已經想好了理由。

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十八章 收徒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八十章 勸降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九十章 傷亡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