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

當清軍騎兵徹底潰散之後,復漢軍騎兵很快便直接攔截了莊親王等人的馬隊,將莊親王允祿則連同太后太妃等宗室數百人給直接俘虜了,除此之外,還獲得了數十輛大車的財富,算是大獲豐收。

而盛京城之戰的結束,則比想象的更快,數千名清軍士卒直接選擇了投降,而從朝鮮抓來的壯丁們更是在戰時一開始,就徹底潰散,至於盛京總督馬齊,則選擇在總督衙門府中吞金自殺。

復漢軍中央集團軍軍長寧祖毅在聽說莊親王等人被抓獲之後,整個人卻是喜出望外,畢竟一連抓獲數百名清軍宗室,可是之前都未曾有過的戰績,如今除了還在朝鮮的乾隆皇帝以外,整個愛新覺羅家族都算是一網成擒。

除了這件好事以外,剩下的便是從盛京皇宮中繳獲的財富,卻是讓進城之後的寧祖毅大爲意外,金銀器物、玉石珠寶、字畫珍玩等等讓人想都想不到的寶貝,幾乎堆滿了數十件屋子,就這些還是剩下來的,還有數十車最珍貴的財物,原本要被莊親王給帶去興京的,如今卻是幸好都給截住了。

由於隨軍並沒有相關的專業人士評估,因此就連寧祖毅也不清楚這些東西到底值多少錢,不過在經過了查點造冊之後,保守預估價值在二萬萬銀元以上。

二萬萬銀元差不多就是能合兩億兩銀子,這是一個令人極爲吃驚的天文數字,卻是讓寧祖毅都有些嚇一跳,他望着手中厚厚那一摞登記造冊的文件,低聲道:“這個能確定下來嗎?爲何有這麼多的錢?”

負責清查造冊的是派駐到遼東的軍情處副處長鄧天倫,他原本是軍情處處長石薛的親信,後來因爲積功升爲了副處長,此次來到遼東,原本的目的就是爲了頂住清廷最後一批財富,重點是絕不能讓它們流落俄人手中。

如今眼見得財富被截留了下來,鄧天倫微微鬆了口氣,笑道:“寧大帥有所不知,這些錢除了清廷皇室和王公大臣歷年來積累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朝鮮搜刮來的,至少也有個四千多萬銀元,不過這些應該也不是清廷的全部財富,應該還有一些在興京.......”

寧祖毅點了點頭,笑道:“北京截留了一批,盛京截留了一批,看來把興京再給抄個底,估計大清也就成窮光蛋了,咱們還得抓點緊才行。”

鄧天倫點了點頭,隨即便輕聲道:“只是眼下這批財富事關重大,還請大帥派遣一個團,護送這批財富回京師,到時候下官會將所有的財富和相關的造冊呈遞給陛下。”

“這是自然,護送的一個團已經準備好了,等着咱們這邊完事就出發。”

寧祖毅摸了摸下巴,望着已經逐漸平息下來的盛京城,卻是在心裡有些鄙夷清廷,明明那麼有錢,卻捨不得多花一些在軍備上,如今打起來又是這般綿軟無力,倒是讓人提不起勁頭來。

........

當盛京方向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回到漢城的乾隆皇帝,內心卻充滿了恐懼,就如同在他面前跪着的朝鮮李昑一般,二人都對未來產生了濃濃的迷茫之色。

李昑比乾隆大十七歲,如今也有三十一歲,是前任朝鮮王李淳的第四子,而在他的人生前面三十年裡,過的並不算多好,從小就開始經歷波折動盪,特別是在張禧嬪還在位的時候,其生母淑嬪崔氏協助仁顯王后復位,並一手告發張禧嬪的巫蠱事件,可以說一直都是張禧嬪的眼中釘,也使得李昑屢受摧殘。

一直到張禧嬪被廢殺之後,李昑的日子才稍微過的好一點,後來在李昀當時朝鮮大王后,李昑便以延礽君、王世弟的身份居於外邸,可也因此成爲了朝廷派系鬥爭的焦點,沒有過上一天安心日子。

等到清廷入寇朝鮮之後,不知道爲什麼,李昑並沒有及時跟上哥哥李昀的隊伍,反倒是被清軍俘虜,然後就糊里糊塗的在漢城繼位成了朝鮮王,可是對於李昑而言,他並不想當這個傀儡一般的朝鮮王。

原因很簡單,李昑的老師申晚告訴過他,倘若大王駕崩,到時候就是他繼承朝鮮大王的位置,根本不需要去做一些別的——可是如今雖然提前當上了大王,可是也成爲了清人手裡的俘虜,回頭要是被複漢軍逮到了,只怕沒有一個好下場。

因此,當李昑見到面前這個穿着錦衣的少年時,他首先感受到的是濃濃的畏懼,其次就是對未來的絕望,因此便一直跪在地上,一聲大氣都不敢出。

相對來說,乾隆皇帝好歹受過比較完整的皇室教育,再加上從小就基本確立了儲君地位,因此整個人的氣質都十分雍容華貴,與尋常人大爲不同,因此他的年紀雖小,可氣質卻穩穩居於李昑之上。

“朝鮮王,近來可好啊?”

“小王尚好,多謝皇上問候。”

“朝鮮王,自從歸順我大清以來,可曾有過怨言?”

“小王絕不敢有絲毫怨言,若非皇上,小王只怕已經死於亂軍之中。”

二人一坐一跪,互相說着一些客套話,不過乾隆皇帝終究是年幼,他很快就憂聲道:“眼下楚逆已經進了遼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來打朝鮮,這件事你怎麼想?”

李昑卻是在心裡低嘆一聲,若是寧楚大軍真能早點來倒也好了,何至於朝鮮千萬黎庶慘遭這般荼毒?雖說清人讓他當了大王,可是這個所謂的大王,不當也罷。

當然,這些話是李昑萬萬不敢直接說出來的,他低聲嘆息道:“小王以爲,有大清皇上在朝鮮,自當可保朝鮮之太平。”

乾隆撇了撇嘴,他索性直白道:“我大清自然是與楚逆不共戴天,而朝鮮王如今也要明白這一點,你哥哥還在濟州島,他只怕是恨不得讓楚逆趕緊打到漢城來,然後殺了你——所以你要明白,想要保命,就得老老實實跟我大清合作。”

李昑茫然地點了點頭,道:“既然皇上這麼說,那自然是有這個道理,可是小王一不能上陣殺敵,而不能下馬撫民,卻是不知跟大清合作。”

乾隆微微一笑,卻是叫來了張廷玉和徐元夢,道:“合作倒也簡單,以後徐大人就是朝鮮領議政大臣,申晚當右議政大臣,至於張大人就做左議政大臣,而六曹判書均有議政大臣擬定,交由朕來做主。至於兩司衙門,同照此例。”

這一下李昑聽懂了,乾隆皇帝這一套做法幾乎是將如今朝鮮的所有重要官職都放在手裡,像領議政、兩司乃至於六曹判書都不能由李昑自己做主了,而他老師申晚也只是做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右議政大臣,也就說他李昑這個傀儡卻是做的瓷實了。

可是,李昑卻不敢說出半個不字,畢竟眼下他連自己的王府衛隊都沒有,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清人派來的,就算弄死他這個所謂的朝鮮王,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因此李昑只能跪下地上,道謝遵旨。

在後面的日子裡,漢城也初步從戰火中恢復過來,可是一道新的《剃髮令》也從領議政官邸中發佈出來,它基本上是沿襲了清廷當年入關以後的政治措施,除了剃髮之外,還有數道命令,包括《逃人法》、《圈地令》、《投充法》、《屠城令》也都被髮布了出來,可以說幾乎是當年的翻版。

在這些惡政面前,八旗自然是囊括了最大的好處,甚至包括那些跟着八旗入住朝鮮的漢人,也得到了不小的好處,畢竟在眼下的朝鮮,也分爲五等人制度,一等人便是滿洲八旗、二等人是蒙古八旗,三等人是漢軍八旗、四等人是朝鮮八旗,至於五等人則是最底層的朝鮮百姓。

在這些惡政的加持下,如今的朝鮮表面上還是李氏朝鮮,可是實際上卻已經淪爲了八旗控制下的傀儡,一時間朝鮮諸地都打出了義軍的旗號,其中大部分人打出的旗號是‘驅逐韃虜,濟州光復’,即要求在濟州島上李昀大王的率領下,光復整個朝鮮。

........

五月十五,正在京師的寧渝,卻是得到了兩個方面的好消息,一方面自然就是盛京之戰的消息,以及價值兩萬萬銀元的財物繳獲,另一方面則是大義軍自從開春西進以來,終於在秦州與年羹堯大軍打了一仗,並取得了大勝。

實際上,在整個北伐期間,西北的年羹堯以及嶽鍾琪所部,都曾經設想過援助清廷,他們雖然對雍正沒有多少忠誠的意思,可是也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一旦復漢軍騰出手來,他們也就迎來了滅亡之日。

可是自從大義軍在陝西堵着,年羹堯嘗試發動的數次進攻都沒有取得成效,反而自己損兵折將了許多,不過此時的西北清軍,依然保持着對大義軍的優勢。

一直到復漢軍開始北伐時,寧千秋在寧渝的授意下,給大義軍提供了相當大的支持,超過三萬杆鳥銃以及一百五十餘門老式火炮送到了西安,爲此給大義軍多編練了四萬軍隊,而有了這四萬軍隊,也使得雙方的攻防之位出現了變化。

在陳道顯的率領下,在將西安移交給復漢軍之後,便率領接近六萬大義軍,直接朝着甘肅方向發起了進攻,在秦州之地與年羹堯的四萬清軍進行大戰,成功斬殺清軍四千餘人,並且俘虜清軍八千多人,算是將年羹堯所部徹底打殘了。

而此時位於青海的嶽鍾琪部僅僅只有八千餘人,根本沒有任何辦法插手進去,因此也只能坐視年羹堯所部的潰敗。

寧渝笑了笑,道:“陳道顯能做到這一步,倒也不算白費了當初的援助,不過針對甘肅局勢,樞密院有什麼打算?”

總參謀部副部長宇治景輕聲道:“回稟陛下,第二師、第七師以及第十九師將會從榆林、綏德、鄜州直接南下,穿插到慶陽和固原,一方面自然是策應陳道顯的大義軍,另一方面也是對他的警告,讓他老老實實進青海。”

“沒錯,只有青藏纔是大義軍的歸途。”

寧渝站起了身子,望着輿圖上面的行軍路線圖,低聲道:“蒙古的事情只怕今年就會有一個初步的結論,到時候無論是打還是和,總要有個說法——在此之前,一定要控制西北的局勢,絕不能出現太大的變亂。”

“是要跟羅剎人........”宇治景卻是開始猜測了起來,他心裡多少有些擔憂。

“不,短時間內不會跟俄人打,至少現在還不是時候。”

寧渝微微嘆了口氣,“樞密使六月前就會抵達昆明,到時候籌備已久的徵緬之戰就要打響,咱們得先把南邊的刺拔一拔才行。”

宇治景點了點頭,這件事他是知道的,原本在樞密院裡,早早就擬定了徵緬計劃,原本預計是在今年開春展開,只是因爲一些事情,耽擱了徵緬之戰的計劃,因此眼下寧忠義親自趕到昆明坐鎮,便是爲了能夠將徵緬一戰穩步推進下去。

朝鮮、蒙古、緬甸,這三個地方如今已經成爲了寧渝手頭上的重中之重,關鍵就在於,這些地方都不適宜久戰,一旦久戰則靡費錢糧過甚,對於後續的計劃相當不利,因此寧渝更希望能夠乾淨利落解決掉。

其中朝鮮以政治爲主,軍事爲輔,緬甸則以軍事爲主,政治爲輔。至於蒙古,則相對來說要複雜很多,想要妥善解決乾淨,寧渝不得不多做一些打算。

不過好在從盛京得到的兩萬萬銀元財富,卻是讓寧渝有些喜出望外,這些東西如果真要折價的話,肯定是賣不到這麼多錢,可是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幾乎能比現在寧楚三年的年入,一旦有了這筆錢,到時候的復漢軍即便是開闢兩三個戰場,也不會感覺到特別吃力。

只不過,想要將這些財富真正轉化成爲銀元,還需要一些過程。其中像金銀之類自然好說,直接折價鑄造金銀圓便是,而真正難以處理的還是那些古董字畫、玉石玩物,它們的價格很難去真正界定。

寧渝想來想去,卻是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組織皇家拍賣會,直接將這些東西全部冠上皇家的名頭,然後拍賣得到的錢財直接納入到國庫管理當中。

特別有一點,那就是多了皇家的認證,別的不敢說,這價格肯定不會吃虧太多。

想到了這裡,寧渝還有些得意,看來自己還真有一些做生意的才能,若不是當這個皇帝,只怕早就發家致富了。

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章 年關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十二章 問責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