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庫區移民

東非的傑濟拉市在東非的的地位有些類似遠東帝國的伊犁河谷地區,是東非北部沙漠中少有的宜居地區。

發展模式和埃及,蘇丹大同小異,畢竟大家都是靠着尼羅河吃飯,尼羅河是這三地的唯一水源補給。

當然,以前蘇丹還佔領達爾富爾的時候,達爾富爾多少有些降水,但是現在達爾富爾已經落入東非手中,而蘇丹其他區域的降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前世蘇丹氣候相對適宜的南部區域,早在幾十年前就徹底變成東非的形狀了。

東非採取拖字決來解決達爾富爾問題,自然是現階段最好的辦法,這樣既可以不和英國矛盾升級,又能事實佔領達爾富爾區域。

至於以後,英國也沒有機會挑撥達爾富爾地區和東非的關係,畢竟那個時候,達爾富爾原住民都沒了。

……

北大湖省。

津加市,雅布倫村。

整個大湖區東北區域,最近都在忙着一件大事,那就是庫區移民安置。

可以看到不少村落整體搬遷,而雅布倫村也是整體搬遷村落中的一員,政府安排的車輛正在幫助本地村民搬遷家當。

“塔羅林連長,村民已經全部到齊,車隊是不是該出發了!”津加市威爾鎮的鎮長馬金向一名東非軍官問道。

塔羅林說道:“民衆的物品都帶齊了麼?這次可是整體搬遷,如果有遺落的物資,我們可不會再回來搬運。”

馬金鎮長說道:“放心吧!村民的家當不多,大的家當除了房子以外不可能落下,就算轉椅板凳這些不值錢的東西都已經全部裝上車了。”

塔羅林說道:“還是讓他們仔細想一想爲好,最好再檢查一遍,我們也不是急着出發。”

馬金鎮長:“好嘞,我這就去和村長說一下,保證讓這裡連一根針都不落下。”

這次移民工程,東非國防軍也有參與,畢竟東非國防軍的任務挺多,尤其是東非從軍國主義國家轉變爲正常國家以後,軍事發展重點轉移,軍隊形象塑造也越來越趨向於正面。

很快馬金鎮長就來到村民們面前,他叫過來雅布倫村村長,和他吩咐了幾句,隨後雅布倫村的村民再三確認之後,塔羅林才下達出發的命令。

一支浩浩蕩蕩的車隊正式出發,從雅布倫村開到東非的國道上。

而坐在後車廂的村民們看着慢慢消失的故土,也開始了交流起來。

劉漢德:“這次離開,恐怕就再也見不到我們的村子了,聽說到時候整個大湖的水都將淹沒這裡,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村長赫拉格說道:“別瞎說,根據水利專家所說,這次除了一些比較低窪的地方可能完全被湖水淹沒以外,絕大部分最多漲水個一兩米,我們村的海拔,也就是淹沒半個身子左右。”

“反倒是湖邊的農田會受到不小的影響,畢竟大湖太大了,即便漲水個一兩米,那淹沒的區域也是相當龐大的,原來有不少挨着湖岸的農田,甚至公路都有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大湖也就是前世的維多利亞湖,這種幾萬平方公里的大湖,比一些國家都要大的多,所以大湖庫區水位上漲,波及的區域也很大,整個大湖區東南沿湖區域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劉漢德:“村長,建設這個水庫怎麼看也不划算吧!這麼多耕地,也就換一個水電站,我們東非又不是很缺電。”

赫拉格說道:“你能想到的問題,政府肯定也能想到,你認爲帝國缺這麼一點土地麼?”

“帝國的面積放在全世界可是排在世界第二,僅在沙俄後面,大量沒有開發的區域,根本就不缺大湖區周邊這一點。”

劉漢德反駁道:“帝國土地面積大,可我們這裡的土地質量可是全國最好的,就這麼浪費掉我反正挺心疼。”

赫拉格:“活該你種一輩子地,等到庫區建設好了,帝國才能建設更多的農田,我們國家不缺土地,但是缺水啊!只要將水資源利用的更加合理,現在損失的不過是千金散去還復來。”

“我們這裡降雨充沛,可全國來看,水資源是比較緊張的,尤其是南部和北部,有的地方吃水都成問題,只有解決了用水問題,那才能更好的建設全國經濟。”

劉漢德:“可是這和我們這裡建設水庫有什麼關係,而且大湖本來就是一個天然大水庫,現在這不是多此一舉麼。”

赫拉格:“一看你就是義務教育階段沒有用心學學地理,難道不知道大湖是尼羅河的主要水源麼?”

“可以說大湖的水大部分最終還是流入尼羅河,我們要是不攔截,這些水也是白白便宜埃及人,所以這個水庫的主要作用就是將水留在東非,然後滿足我們的農業和工業用水。”

“然後建設的水電站,剛好給周邊城市和村鎮送電,如今用電量不斷上升,缺口越來越大,所以多建設水電站和水庫總沒錯。”

“至於你說的多此一舉,那也很片面,水域大了才能調節氣候,增加降水量,我們這裡雖然平時風調雨順,但是並不意味着高枕無憂,我記得1886年,我們這裡就遇到過大旱。”

“那個時候,大湖區水是不少,但是抽水機,泵站可不多,而且我們大湖東部本來就是降水比較偏少的地方。”

“尤其是東非大裂谷西部,和我們就隔着山的地方,那裡就是全國相當乾旱的地方,多多馬你應該知道,降水量只有我們這裡的一半。”

一番大道理講下來,村長赫拉格成功說服了劉漢德,不過顯然他所瞭解的也不是很全面。

東非在大湖區的這一連串動作,其實和東非政府的沿湖經濟帶發展戰略有關,同時涉及到東非國家水資源戰略安全。

沿湖經濟帶發展戰略一但開啓,就開弓沒有回頭箭,所以東非爲了未來啓動沿湖經濟帶發展戰略,勢必要先行解決當地的一些自然障礙。

包括大湖區生態,水資源利用,沿湖港灣建設開發,沿湖城市和村落,公路,鐵路,農業等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而興國水庫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來的,如果東非這個時候不啓動這個項目,以後再開展就來不及了。

這就好比前世遠東帝國的一些大型水庫建設,如果當地不是經濟落後區域,反而有一些大型城市在當地,那光是人口遷移就不可能順利開展。

即便這樣,前世遠東帝國建設三峽水庫,依舊淹沒了城市兩座,縣城十一座,鄉鎮一百一十多個。

現在大湖區作爲東非農業生產基地,城市發展比較滯後,這個時候建設興國水庫的損失也就越小,要真等當地經濟發展起來,那要付出的代價可就太大了。

當然,如果當地經濟發展起來,東非估計會直接放棄興國水庫的建設,畢竟興國水庫的下游,不是三峽水庫下游可比的。

三峽水庫建設的一些重要目的是爲了保證長江下游城市和農業區的安全,反觀大湖區下游,也就是尼羅河沿岸,除了傑濟拉市和朱巴市以外,沒有多少大城市。

第10章 各國反應第862章 後續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381章 國禮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03章 “大殺器”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981章 捷徑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231章第631章 準備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223章 “療養”第570章 投降!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199章 討論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316章 對話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320章 雙標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924章 海洋第197章 建議第395章 耍無賴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349章 犧牲第498章 和談第388章 換師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82章 出口第606章 後悔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629章 教育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249章 熱度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206章 “收破爛”第926章 機耕路第454章 軍演第8章 普奧聯動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045章 教育第197章 建議第1166章 體驗第291章 “偷國”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387章 初交手第509章 起步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780章 追蹤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084章 底氣第560章 記者會第403章 撤資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87章 勸說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63章 年底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58章 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