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萊茵盾

說起東非和阿比西尼亞貿易的金融券,這是東非政府監管下由黑興根銀行代發行的一種專用於東非地區擔負貨幣職能的特殊債券。

目前東非政府正在考慮發行自己的貨幣,而恩斯特正在爲這件事忙碌。

1871年3月14日。

以恩斯特爲首的東非王國考察團團在得到瑞典皇室同意後正式開啓對瑞典造幣廠的考察工作,成員多爲黑興根銀行員工。

瑞典銀行行長韋恩斯負責接待工作:“歐洲地區最早紙幣就是由我們銀行在1661年發行的,開啓了歐洲的紙鈔時代。不過那時發行紙幣僅僅因爲金屬貨幣數量不夠而作的補充,並不是作爲真正的貨幣。我們的造幣廠不僅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對於新技術的應用也一直走在歐洲前列。”

韋恩斯先是介紹了一下瑞典銀行在這方面的經驗,17世紀的瑞典,貨幣交易主要依靠硬幣,1661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古斯塔夫決定引入紙幣作爲合法的貨幣形式。這些紙幣由政府發行,並以黃金爲背書,確保其價值和可信度。瑞典的紙幣成爲歐洲歷史上第一種正式發行的紙幣,它們當時被稱爲“官方銀行券”,和目前的東非金融券類似,但是東非本身並不產金屬貨幣。

韋恩斯:“眼前這些的瑞典克朗,其主要成分是棉纖維以及少量麻纖維和大量木槳製成。”

克朗源自拉丁語,“皇冠”的意思,

恩斯特:“我們東非在紙鈔方面一般是棉,優質劍麻和少量木槳。”

韋恩斯:“哦!是麼?我對劍麻這種東西並不是太瞭解,瑞典本身最不缺的是木材,就算棉花我們也需要大量進口。”

恩斯特順勢推銷了一波東非產的劍麻:“劍麻是長纖維,具有強度高、耐磨損、耐腐蝕、耐高溫和吸溼放溼快等特點,製造出來的紙張優勢很明顯,不僅結實,而且方便保存彎折,舒適感也強,是我們黑興根銀行製作金融券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韋恩斯:“那它的價格和產量怎麼樣?”

恩斯特:“劍麻的特點就是產量高,一般年景畝產在三噸左右,不過只適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而我們東非全境都在熱帶地區,已經超越劍麻的原產地墨西哥,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劍麻生產國。”

韋恩斯:“哦!不過我們用木槳就可以了,劍麻的話,如果價格便宜的話我們倒是可以採購一些,增加紙鈔的質量。”

恩斯特立刻說道:“這方面沒有問題,我們在漢堡就有一處劍麻加工廠,是用來生產船纜的原料,如果你們有需要可以直接去漢堡採購,我們可以給你們九點五折折優惠。”

這倒不是恩斯特小氣,而是東非的劍麻確實很搶手,不過買家多一些的話,東非也不會拒絕,根據市場需求可以繼續擴大種植面積麼!

韋恩斯:“哈哈哈,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會派技術人員和採購人員調研一下的。”

接下來,韋恩斯帶着恩斯特一行人繼續觀摩瑞典造幣廠內的機械設備。

韋恩斯:“這臺印刷機械設備是專門從英國訂購的,當然,因爲製造業水平原因是我們瑞典在這方面還有些不足,不過設計完全是我們自主完成的,所以也算我們自主品牌,這樣的精度像法國,普魯士也可以加工完成,但是當初英國人報價最低,所以我們就用設計圖紙在倫敦完成了這套印刷設備的製造,然後在運回瑞典調試。”

恩斯特:“那它相當於什麼水準?”

韋恩斯:“幾乎沒有比它更先進的,不過你們如果想要一套的話,肯定是要對內部的一些結構進行修改的,就比如模具,肯定要重新設計,畢竟每一套紙幣都是不一樣的,還有防僞技術,每個客戶的需求也不一樣,當然,現在很少有這樣的客戶,很多國家依然在製造和使用硬幣。”

韋恩斯最後一句話說到點子上了,這也是恩斯特不遠千里,跨海來到瑞典的原因。

如果奧匈帝國有成熟的技術,恩斯特肯定會優先和奧匈帝國合作,但是奧匈帝國依舊在使用硬幣作爲貨幣,沒有這方面經驗,加上黑興根王室和瑞典王室的優良的關係,所以選擇瑞典。

至於爲什麼不選擇德國,那是因爲德國的紙幣技術幾乎和黑興根銀行一樣,黑興根銀行發行的金融券就是充分利用德國技術和人才發展起來的,而且德國現在貨幣體系很複雜,還沒有統一貨幣,和奧匈帝國一樣,金屬硬幣流行,雖然不少邦國存在紙幣,但是整個帝國境內依然流通金屬貨幣爲主,這次黑興根銀行主要就是來學習瑞典的紙幣防僞技術的,畢竟瑞典紙幣使用時間長,在這方面積累經驗充足。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僞技術就是卷出來的,瑞典已經卷了幾百年時間,遇到過的問題有些是其他國家都沒有遇到過的。

東非在防僞技術方面,其實不用太過擔心,東非民間目前是沒有這種能人的,畢竟大多數人連五個數都數不齊,僞造貨幣這種高難度工作就更別說了。

但是接下來東非自己的貨幣和之前只存在於東非境內的金融券不一樣,是要進入國際社會流通的,主要是德國和奧匈帝國,所以防僞技術上不能馬虎。

黑興根銀行經過發行金融券也積累了製造紙幣的經驗,有自己的獨門絕技,但是才兩三年時間,肯定不能跟瑞典這種發展了兩三百年紙幣技術的國家相比,所以這次來瑞典取經就是補齊最後的短板——經驗。

考察團來的成員也多是黑興根銀行的技術人員,這次過來就是要引入瑞典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然後和自家紙幣技術結合,強強聯合之下,推出東非王國自己的貨幣。

東非貨幣已經立項,名稱是“萊茵盾”,但是和德意志地區現行的萊茵盾有很大區別。

首先,東非“萊茵盾”是紙幣,而歐洲的萊茵盾是金銀幣。

其次是東非“萊茵盾”的面值,依次是一,五,十,二十,五十,一百,五百(盾)。

盾和克朗一樣是單位,不過盾的意思是“金幣”,而萊茵則是貨幣名稱。

最後,東非“萊茵盾”將會採用康斯坦丁“美顏畫像”作爲正面人物圖案,因爲康斯坦丁真的髮型有些一言難盡,所以恩斯特親自拍板決定康斯坦丁半身戎裝像作爲模板,這樣就可以帶着德意志各國軍隊獨有的尖頂帽把頭髮遮住。

同時,貨幣背面統一以霍亨索倫堡作爲圖案,在加上國徽等具有霍亨索倫家族色彩的標誌,錨定物爲黃金,1英鎊相當於30東非“萊茵盾”,一東非“萊茵盾”等於0.22克黃金,黃金儲備方面倒是不用擔心,東非在大湖區有金礦存在,而且在腹地,開發十分安全,同時黑興根銀行在歐洲也建了不少金庫。

東非的貨幣,就是叫“萊茵盾”,沒有其他名稱,但是在國際上爲了和奧匈帝國等地區流通的萊茵盾區分,所以商人和金融機構會在在前面加東非二字作爲限定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奧匈帝國停止生產萊茵盾爲止,萊茵盾才成爲東非王國特有貨幣名稱。

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355章 安卡村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204章 “流放”?“潤”!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10章 小丑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98章 太特市第151章 在法國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236章 敖德薩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513章 抉擇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536章 間諜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302章 巴庫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6章 戰爭臨近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220章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1285章 挖坑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章 普奧聯動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389章 易手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26章 機耕路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1349章 犧牲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775章 紹奎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80章 農業第119章 農忙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91章 青檸第618章 良知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240章 大借款第56章 平衡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460章 衝突第953章 新家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099章 鋼鐵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925章 造船業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629章 教育第523章 旱情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547章 登陸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42章 移民熱潮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