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軍紀敗壞

東非國土沒有現在沙俄那麼誇張,但是在地圖上呈現的效果也是比較驚人的,就像一刀切下小半個非洲一樣。

好在赤道地區的國家在地圖上都會因爲視覺效果顯得比較小,以至於東非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看起來和大約七百萬平方公里美國差不多大小,當然,這也和這個時代數據測量沒有辦法過於精確有關,尤其是非洲大陸內部,除了東非境內,幾乎沒有多少非黑人涉足。

許多歐洲人對於非洲內陸的情況只能連蒙帶猜,很多探險小說都對非洲應用神秘色彩手法進行描述。

……

在德蘭士瓦人尋求復國的時候,東非在南邊疆省的駐軍,這幾年也不是什麼都沒幹。

圍繞法爾河以溫堡爲中心,修建的前沿軍事陣地也基本上構築的差不多,主要是碉堡羣爲主。

東非對奧蘭治自由邦的防禦策略,顯然和對莫桑比克的不同,莫桑比克和東非之間的衝突算是正常的,雖然說東非是獲勝方,但是葡萄牙人也不至於過於痛恨東非。

作爲昔日的殖民大國,葡萄牙的心臟比一般國家要強大的多,或者說和一些老大帝國一樣不求上進。

東非對莫桑比克的殖民地基本上都是通過戰爭手段,堂堂正正獲得的,所以葡萄牙人面對東非有些擺爛的心態,要不是英國在背後支撐,葡萄牙一些人都想把僅存的兩塊非洲殖民地賣掉。

而德蘭士瓦就不一樣,當初東非雖然也是通過戰爭手段奪取了德蘭士瓦,但是藉口就很扯淡,換個說法就是德蘭士瓦有錯,但罪不至死,東非直接將其滅國,有些說不過去。

而且東非還沒有除惡務盡,讓德蘭士瓦人保存了有生力量,這就給德蘭士瓦人反撲提供了條件。

當然,恩斯特之所以放過德蘭士瓦人也不是心善,本意就是留着德蘭士瓦人讓他們在未來某段時間挑釁東非,畢竟在奧蘭治河以北留着一個國家,東非南部就凹陷一部分國土很是不好看。

再者,恩斯特也不想接受德蘭士瓦人作爲東非國民,這會引起大麻煩,尤其是兩國政治體制上的衝突,東非大部分土地國有,而奧蘭治土地卻被大地主所有,恩斯特又不打算實行南北朝制,自然不會留着這個隱患。

最後,恩斯特也是想試着能不能分化布爾人,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至少在奧蘭治自由邦已經出現了奧蘭治人和德蘭士瓦人兩個羣體。

雙方的衝突點就在於,奧蘭治人看不起德蘭士瓦人,畢竟德蘭士瓦人是失敗者,連自己的國家都丟了,而且德蘭士瓦人大量涌入奧蘭治自由邦,擠佔了大部分原奧蘭治人的社會資源,給英國人充當鷹犬讓奧蘭治人喪了大量權益,還有就是奧蘭治人反對和東非發生衝突。

對英國和東非的態度是兩個兄弟民族之間最大的兩個分歧點。

東非很好理解,現在東非勢大,奧蘭治人自然不想得罪東非,兩國之間又沒有仇恨,而德蘭士瓦人與之相反,並且想把奧蘭治人拖下水。

而對英國的態度,就比較有意思了,在德蘭士瓦共和國還存在的時候,奧蘭治自由邦反而和英國關係比較好,實行綏靖政策,而德蘭士瓦共和國因爲離開普敦比較遠,中間隔着奧蘭治自由邦,所以比較反英。

現在二者則反過來,奧蘭治人反英,德蘭士瓦人則和英國關係友好,因爲德蘭士瓦人相對奧蘭治人來說是外來者,這層身份和英國人差不多。

所以英國方面利用這一點,來統治奧蘭治自由邦,就和前世英國大量在非洲使用印度僕從軍一樣,現在德蘭士瓦復國軍就是布爾人中的僞軍。德蘭士瓦復國軍不說偷雞摸狗,也是爲非作歹的好手,成立短短几個月就已經在布隆方丹把名聲徹底敗壞,成了人嫌狗厭的存在,最奇葩的就是他們大多數來自原德蘭士瓦共和國,所以還在布隆方丹搞地域歧視。

這種行爲,用一句白眼狼來形容也不爲過,就是農夫與蛇的翻版,所以這難民也不是隨便就能要的,哪怕是兄弟民族。

德蘭士瓦復國軍軍紀敗壞,在這個時代其實一點也不突兀,甚至可以說是理所當然,東非軍隊反而是這個時代的一股清流,或者說異端。

德蘭士瓦復國軍的軍費很大一部分需要自籌,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稅收,在英國支持下,德蘭士瓦臨時政府可以在奧蘭治自由邦徵收戰爭稅,用來建設軍隊。

這在以前的奧蘭治自由邦或者德蘭士瓦共和國是不存在的,以前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實行的是全民皆兵制。

換句話說,就是平時沒有常備武裝,只有戰時纔會大量徵召軍隊,平時沒有常備武裝,自然不用考慮軍紀問題。

而現在有了德蘭士瓦復國軍這支常備武裝,就讓奧蘭治自由邦重新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兵過如篦的感覺。

布隆方丹的奧蘭治人對德蘭士瓦人也是日益不滿,而英國人卻樂見其成,並且從中調節,體會到勢力均衡的樂趣。

雖然說德蘭士瓦復國軍軍紀敗壞,但是東非也不會輕視這支反動武裝力量。

德蘭士瓦復國軍很多都是百戰老兵,曾經和祖魯人或者東非交過手,勇氣和膽識還是有的,加上英國陸軍的系統化訓練和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戰鬥力可能比預想中還要好上一些。

而東非知道德蘭士瓦復國軍的存在,和東非無孔不入的情報系統有關,東非國防安全局這些年一直在向奧蘭治自由邦滲透。

奧蘭治自由邦三面被東非包圍,所以經過專業訓練的特工人員,很容易就混進奧蘭治自由邦,大多數是以英國人或者開普敦境內的布爾人身份,進入奧蘭治自由邦發展。

而這個時代又沒有多少國家建立專業的諜報機關,尤其是奧蘭治自由邦這種統治非常粗糙的國家。

所以東非人很容易就混入奧蘭治自由邦竊取情報,只不過受限於奧蘭治自由邦落後的交通和對外聯繫方式,所以情報傳遞速度並不快。

即便是這樣,德蘭士瓦復國軍和德蘭士瓦臨時政府都已經被東非瞭解了七七八八,畢竟德蘭士瓦復國軍每天和街溜子一樣在布隆方丹街頭“敲詐勒索”,想不引起注意都難,至於德蘭士瓦臨時政府,也是建立在布隆方丹極其顯眼的位置。

而且動不動就開展“救國動員大會”,向整個奧蘭治自由邦上有社會遊說,或者在街邊向市民索要“捐款”。

德蘭士瓦臨時政府和復國軍的一舉一動可以說完全掌握在東非國防安全局的手中。

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766章 集結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37章 補丁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976章 開始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711章 歸國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428章 談論第837章 颱風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67章 奧拓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1092章 菜市場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844章 魯道夫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037章 電氣化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092章 菜市場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711章 歸國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52章 黑幫第878章 無線電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287章 西逃第64章 一日政治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616章 行蹤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925章 造船業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609章 提升第1008章 分析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47章 準備第37章 戰爭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453章 借款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63章 年底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72章 菸草種植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210章 小丑第504章 借人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600章 嘗試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36章 濱海區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952章 “雄獅”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