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經濟狀況

第971章 經濟狀況

側重的數據標準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但是不管怎麼排,東非穩坐前五的位置,至於沙俄總量雖然比東非高,但在恩斯特看來兩國對比,沙俄已經遠不如東非,尤其是東非人口飛速增長的大趨勢下,沙俄的人口優勢也會被東非所替代。

畢竟沙俄人口多,可波蘭,烏克蘭,中亞等國土並不穩定,國內民族衆多,矛盾突出,這些人口甚至會在戰爭時期起到負面效果。

沙俄的百萬“灰色牲口”看起來壓迫感十足,但是以東非如今的人口總量,也可以比較輕鬆的組建上百萬的軍隊,同時東非沒有沙俄那樣惡劣的地緣環境以及突出矛盾,所以東非才能大力發展經濟,並且有信心在下個十年裡對沙俄實現全方位的反超。

實際上在未來,東非政府的重點任務就是彌補和先發國家之間在科技文化領域的差距,在補足這個短板之後,東非幾乎處在不敗之地。

這並不是說東非如今的科技文化發展水平比較差,恰恰相反,東非科技文化領域正在迅速實現對歐美國家的追趕。

在19世紀末,東非國內的科技領域突破已經並不遜色,只不過因爲體制和政治原因,東非培養的人才在國際社會並不活躍,這就很容易讓人忽視東非教育和科技領域的發展情況。

很多人才被東非政府或者科研機構圈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電力,內燃機領域,東非是同美,德兩國一樣的佼佼者,但與之相對,東非在這兩個領域的科研人員在國際社會上比較默默無聞。

當然,不可否認的一點,在最前沿的基礎理論人才方面,東非和世界其他大國差距依舊顯著,但隨着時間推移,類似人才也會隨着東非高等教育質量提升而涌現。

……

隨着人口數據的公佈,東非的高層們對於東非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人口代表着市場和勞動力,摸清人口數據,有利於政府制定未來發展的政策。

隨後,則是國家計委公佈的東非在1900年的工業數據情況,思維特做了比較詳盡的彙報。

“截止到去年,我國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三百二十萬噸,生鐵產量一百九十萬噸,煤炭產量三千多萬噸,實現了鋼鐵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在全世界也處在前列。”

雖然沒有其他國家的具體數據,但東非政府也能大概判斷東非鋼鐵產業處在世界前列,因爲目前東非鋼鐵產業已經實現了一次技術更新,和世界其他大國無明顯的技術差距。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1900年,東非鋼鐵產量只落後於美,德,英三個國家,其中英國排在第三,產量接近五百萬噸,而東非排在第四,第五是沙俄,只有兩百多萬噸。

東非的鋼鐵產業發展離不開東非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飛躍發展,交通建設本身就對鋼鐵等基礎原材料有着巨大需求量,而交通發展又爲鋼鐵產業整合提供了條件。

就比如阿平頓鐵路的修建,使得東非西南部的鐵礦爲布拉瓦約的鋼鐵廠提供了新的原材料產地,使得布拉瓦約的鋼鐵產量進一步提升。

“1900年,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了九萬公里,是全世界僅次於歐,美的第三大鐵路網。”

這個數據超過了計委的計劃,但也沒有達到鐵道部所說的十萬公里水平,不過依舊能反映東非鐵路建設上的突飛猛進。

在鐵路領域,如果是單個歐洲國家自然無法和東非相比,但東非國土面積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比整個歐洲面積還多出將近一個印度的面積,所以東非雖然坐擁世界第二大鐵路網,但密度上遠遠不夠。

而與歐洲相比,美洲的鐵路建設更是排在世界第一,其中美國和加拿大的鐵路都不少,美國更是世界鐵路里程排在第一位的國家,總里程已經達到三十萬公里,單單是美國一個國家的鐵路就已經可以和整個媲美,而美洲還有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尤其是加拿大絲毫不比歐洲國家差,達到近三萬公里。

而且美國鐵路依舊處在飛速發展階段,在巴拿馬運河開通和汽車普及之前,鐵路依舊將是美國東西海岸之間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

所以東非想在鐵路里程上超越美國是不太可能,恩斯特也沒有這個想法,不過這改變不了東非鐵路總里程已經位居世界第二這個事實,而國土面積第一的沙俄只有五萬公里左右。

東非鐵路的發展是推動鋼鐵產業擴張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樣的還有船舶製造,公路,橋樑等交通發展都極大推動了本國高鐵產業的發展。

“紡織業也得到了巨大發展,我們的紡織業和1890年相比,產量翻了將近兩倍,同樣處在世界前列,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這爲我國紡織業發展提供了基礎的原材料,同時大量出口歐洲等地區。”

東非發展紡織業有着天然優勢,因爲東非國內大部分區域都適合棉花種植,包括剛果盆地的基桑市,都是重要的棉紡織業中心之一,而南非戰爭之後,東非還從葡萄牙人手裡接手了大量棉花棉花種植園。

不過除了滿足國內需要,東非棉花主要還是出口給德國等中東歐國家市場,其中德國棉紡織業飛速發展,而德國又不是主要棉花產區,所以東非就成了德國主要棉花供應國,而東非幾乎可以滿足德國所有棉花需求,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上。

“電力和汽車,石油等新興產業我國依舊處在領先地位,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出口產品大部分來自這些新興產業,同時在1889年,展開了新一輪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工作,爲我國能源領域安全提供保障。”

毫無疑問,東非目前飛速發展的汽車和石油,化工等產業都需要石油作爲基礎保障,所以東非政府在恩斯特的指示下,已經開始新一輪能源勘測工作。

其中前世烏干達的艾伯特湖(東非稱康斯坦丁湖)盆地是本輪石油勘測的重點,這裡的石油資源足夠支撐東非未來五十年內的需求。

當然,東非北部位於尼羅河盆地的石油資源和卡賓達附近的石油資源,恩斯特暫時還不想啓動,這兩個地區都處在邊界地區,比較容易引起爭端。

至於艾伯特湖盆地附近的石油就沒有這個顧慮了,其位於東非核心領土大湖區範圍,十分安全。

“……截止到1900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已經多達三千多家,這些企業佔據了我國經濟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和其他企業,包括地方小微企業,合資企業等等,形成了東非總體經濟格局。”

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355章 安卡村第39章 利薩海戰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784章 自己人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請假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1165章 抵押物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222章 會面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372章 平原省第850章 移民第949章 戰敗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98章 遊歷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236章 敖德薩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822章 卡賓達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50章 教育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97章第1264章 在東非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357章 索加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600章 嘗試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156章 軟刀子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353章 下一站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780章 追蹤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30章 多多馬第820章 購艦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953章 新家第38章 開墾第1157章 “0”號文件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1333章 1919年第802章 爭論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444章 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