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郡軍離開上京沒多久,去往神池多日的該當也歸隊了。這次該當是秘密出行,至於這麼多天他究竟去了哪裡,除了上官秀,再沒有其他人知道。
這次隨貞郡軍退回風國的還有不少南寧義軍。
在一次國戰中,風軍戰敗後,寧南義軍沒有跟着風軍一同撤走,繼續留在寧南,結果之後遭到寧南朝廷的瘋狂報復,被殺者不計其數。
二次國戰後,寧南義軍也都學聰明瞭,堅決不肯留在寧南,死活跟着風軍一併撤回到風國。現在貞郡軍要去往貞郡,兩三萬人的寧南義軍也不離不棄的跟着。
要如何處置這些義軍,上官秀頗感頭痛。
留之無用。義軍的戰力與貞郡軍相比,差距懸殊,雙方的習俗、傳統、生活習慣完全不同,格格不入,而且貞郡軍將士深受上官秀種族主義的影響,瞧不起這些番邦異族。
但對義軍又不能殺,畢竟人家當初是幫着風軍的,屠殺義軍,以後風軍再進入寧南作戰,想招募義軍,可就難如登天了。
寧南義軍對於貞郡軍來說,如同雞肋,棄又不能棄,留之還無用。上官秀和軍中的將官們還特意討論過此事,最後,是孟秋晨給上官秀出了個主意。
貞郡軍有在沙赫屯兵的計劃,既然要屯兵,就得建造要塞,現在不知如何安置這些義軍,不如讓他們去往沙赫建要塞。
沙赫與風國相鄰,也與寧南相鄰,有想家的義軍,隨時都可以從沙赫回到寧南,貞郡軍這邊不強留,有不想回家的義軍,貞郡軍也不勉強,以後他們可以留在沙赫,在西卜城定居。
所謂的西卜城,是風人和沙赫人以西卜山爲中心所建立起來的一座城邑。
貞郡軍在這裡,主要的目的是爲了屯田,後來因爲國戰的關係,駐紮於西卜山的貞郡軍被大批的抽調走,取而代之的是從貞郡涌入過來的百姓。
貞郡氣候惡劣,土地貧瘠,莊稼難以生長,而西卜山這裡不同,四季如春,氣候適中,所種的莊稼一年可以成熟三到四次,而且貞郡軍還免費提供土地,貞郡的百姓自然是趨之若鶩,大批涌入。
隨着遷移過來的風國百姓逐漸增多,西卜山周邊土地被大面積的開發。西卜山本來就是風國和沙赫的一個貿易中心,有很好的商業底子,現在農業又蓬勃發展起來,一座農商結合的大型城鎮孕育而生。
上官秀和貞郡軍樂見其成,貞郡境內不宜種植莊稼,但西卜山一帶卻有良好的種植條件,而且西卜山本來就是己方打下來的土地,貞郡百姓來這裡種植莊稼,再適合不過了。
他們現在還不知道,其實這個過程,就是殖民。而西卜山及其周邊地區,則有幸成爲了風國在本土之外的第一塊殖民地。
西卜城的誕生是順其自然,沒有人要刻意在這裡打造一座城鎮出來。西卜城內的居民,主要由風人和沙赫人構成,沒有城主城尉,最高級別的行政長官是貞郡軍的一名營尉。
由於西卜城是一座新城,居民又都是移民過來的,不管對
哪個民族,都不存在排斥感,讓寧南義軍到這裡居住,再恰當不過,而且還能增加西卜城的人口,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有利於貞郡軍的糧食補給。
貞郡軍由上京出發,進入貞郡,行軍月餘,抵達西京。
以劉允爲首的上百名貞郡郡府官員出城迎接。進入西京,城內的景象可用萬人空巷、夾道歡迎來形容。上官秀難得的沒有坐在馬車裡,而是騎着一匹高頭大馬,在衆多將士的簇擁下,緩緩前行。
上官秀坐在戰馬上,一邊行進,一邊不時地向左右百姓揮手致意,引來周圍百姓們山洪海嘯般的尖叫和歡呼聲。
在貞郡,上官秀的威望之高,可謂是空前絕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哪怕是當年的聖武皇帝,在貞郡也沒受到過如此熱烈的歡迎。
上官秀在貞郡三年間,給貞郡帶來了天翻地覆的鉅變,尤其是鍛造坊的出現,使得大批生活貧困的農民變成了有固定收入的工人,生活條件得到大大的改善,另外,他在貞郡推行唯纔是用政策,平民可以爲官,徹底打破了士族門閥永遠處於統治地位的格局,還有更令貞郡人興奮的一點,上官秀在貞郡組建起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虎狼之師,貞郡軍。
在一次國戰中,貞郡軍名聲大噪,在二次國戰中,貞郡軍更是令敵人聞風喪膽,大揚風國的國威。可以說上官秀的出現,不僅給貞郡人帶來生活水平提高這種實質性的改變,更給貞郡人帶來了精神慰藉,帶來了他們期盼已久的揚眉吐氣,讓貞郡人擁有了更強的自尊、自信,和自強不息。
對上官秀的情感,貞郡人不單單是尊敬和敬畏,更多的是感激。
上官秀親民的拋頭露面,可是讓麾下的將士們緊張異常。
暗旗、影旗人員,大範圍的擴散出去。暗旗人員喬裝成形形色色之人,混於人山人海的百姓當中,影旗人員則登上街道兩旁的房頂、閣樓等高點,警惕地戒備着四周的風吹草動。
憲兵隊於上官秀的前後左右佈防,裡三層、外三層,把他圍了個水泄不通,別說人難以靠近,恐怕連只老鼠都鑽不進去。
只不過在如此嚴密的保護之下,仍有刺客欲圖謀不軌,但在刺客動手之前,便被暗旗和影旗人員事先發覺,秘密處理掉了。
整個歡迎儀式,表面上看起來熱鬧非凡,一派祥和,上官秀的親民和百姓們的熱烈迴應,表現出軍民一家的景象,而實際上,則是暗流洶涌,殺機四伏。全靠着暗旗、影旗的準備充分,纔沒有讓意外發生。
等上官秀終於進入到郡尉府,負責保衛的將士們這才長長鬆了口氣。當天,郡尉府內大擺酒宴,軍中將士和地方官員,齊聚一堂,開懷暢飲。
貞郡軍的迴歸,不僅是榮歸故里,同時還帶來了貞郡發展所需的最重要的資源,錢。
黃金三百萬兩,白銀一萬萬兩,這還只是從寧南國庫所掠奪金銀的三成,除此之外,貞郡軍還在寧南民間掠奪了大量的金銀和貴重物品,這些東西,原本都被埋藏在沙赫境
內,現在隨着貞郡軍的迴歸,財物也都被挖出來,運回到貞郡。
對於貞郡軍的將士們,上官秀可是一點不手軟,陣亡的將士,重金撫卹,受傷的將士,重金獎勵,完好無損的將士,論功行賞,就算是寸功未立,最最底層的兵卒,每人也都分得了十兩銀子以上的獎賞。除此之外,貞郡退伍的老兵們,也都分到了銀兩。在上官秀看來,這些都是貞郡軍將士們應得的。
他如此大規模的犒賞全軍以及退伍老兵,在很大程度上也大大帶動了貞郡的經濟,並且吸引了更多的貞郡人加入貞郡軍。
貞郡軍的編制恢復得很快,短短數日的時間,便有超過十萬的新軍填補進來,半個月後,編制差不多已填補完整的貞郡軍,浩浩蕩蕩的離開西京,開赴沙赫地區,進入沙赫去操練。順帶手,幫着巴族,把幾個仍冥頑不化、堅持不肯與巴族合併的部落平滅。
以貞郡軍目前的戰力和武器裝備,與沙赫部落打仗,那真和操練演戲沒什麼區別,是鍛鍊新兵,增長新兵實戰經驗的一個好方式。
貞郡軍大張旗鼓地進入沙赫地區,還打着幫巴族統一沙赫的旗號,這幾乎是二次國戰的重演。
自貞郡軍進入沙赫的那一刻起,寧南國內就開始進入到高度戰備狀態,恐慌情緒在民間迅速蔓延,寧南南方的百姓紛紛向西、向北逃竄、遷移,彷彿貞郡軍隨時可能從沙赫地區再次攻入寧南境內。
要命的是,距離二次國戰結束才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貞郡軍的兵力從二十萬又恢復成四十萬,四個軍團又變成了滿編制,而且火炮、火銃全面列裝,整體戰力有增無減。
現在一聽到貞郡軍這三個字,寧南朝廷那邊都爲之頭痛,感覺貞郡軍簡直就是己方的剋星,普天之下,從來沒有哪一支軍隊這麼願意打仗的,沒完沒了的去征戰,而貞郡軍自身又象打不死似的,不管被殲滅掉多少人,很快又能恢復鼎盛。
這太要命了。在貞郡軍進入沙赫不久,連那麼強橫的寧南朝廷,也不得不派出使節,去往風國的貞郡,拜見上官秀,請他休戰。
正常情況下,偌大的寧南,還不至於會恐懼貞郡軍這麼一支四十萬人的軍隊,只是現在寧南的國策發生了改變。
經過兩次國戰,寧南朝廷意識到己方欲吞滅風國的計劃不現實,也實現不了,寧南朝廷迅速改變了國策,把向東進軍的目標轉成了向北進軍,瞄準了北方的杜基。
杜基是一個大國,與貝薩、風國、寧南皆有接壤。杜基人和貝薩人屬同文同種,和風人與寧南人的關係類似,但在國力上,杜基與貝薩相差懸殊,數百年來,杜基被貝薩先後吞併過三次,但每一次被吞併後,杜基人又奮起反抗,打跑貝薩人,爭取到獨立。眼下,貝薩已把囤積於風國邊境的大軍回撤,目標又自然而然地又轉向了杜基,而杜基也意識到貝薩欲對自己圖謀不軌,不肯坐以待斃,秘密派出使者,分別出訪寧南和風國,並同時向兩國朝廷做出承諾,只要肯援助杜基挫敗貝薩的進犯,杜基願意做屬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