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增兵

數萬百姓頓時恐慌起來,孩子大哭,女人尖叫,家當行李統統丟掉,大車加速行駛,所有人都在爭先恐後的逃命。

一千西軍騎兵如一塊堅硬的礁石,阻擋了遊牧騎兵的奔行,他們抱着必死的決心奮力殺敵,殺得遊牧騎兵人頭滾滾,死傷慘重。

兩萬遊牧騎兵憤怒了,放棄了追趕百姓,全力圍剿這支孤軍,箭矢如疾雨,刀槍如森林,喊殺聲震天。

西軍騎兵越戰越少,身負重傷的李麥和最後三百騎兵終於被兩萬騎兵大潮吞沒了,一千宋軍騎兵全部陣亡。

當他們給逃亡的百姓爭取到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數萬逃亡百姓距離大同城越來越近。

這時,大同府主將折彥質得到消息,立刻親自率領五千騎兵出城迎接百姓。

騎兵們紛紛幫助老人和孩子率先入城,折彥質卻不見應州宋軍,他忽然看見了應縣縣尉齊遠,催馬上前問道:“齊縣尉,李麥和他的軍隊呢?”

齊雲一指東面,“李麥將軍率領一千騎兵掩護我們撤退,去迎戰敵軍了!”

折彥質連忙向東面望去,只見十里外,鋪天蓋地的遊牧騎兵正向這邊殺來,哪裡還有宋軍騎兵的身影。

他心中一痛,李麥的軍隊必然全軍陣亡了。

“趕快進城!”

數萬百姓奔進了大同城,五千騎兵也退了進去,城門轟然關閉,吊橋拉起。

不多時,一份救援的鷹信被一隻飛鷹帶着,向京兆城方向飛去。

陳慶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草原遊牧騎兵開始襲擾北方邊界,大同府首當其衝,其次還會有靈夏路被襲擊。

他當即命令太原都督牛皋派兩萬軍隊北援大同府,又命令統制李遵率三萬軍隊趕赴靈州,目前靈夏的防禦由剛升爲副都統制的程桓率兩萬常駐軍和三萬民團軍負責鎮守,李遵的三萬軍隊趕到靈州,必然會大大加強靈州的防禦。

但這樣還不夠,他必須要加強大同府的常駐兵力,灞橋虎賁軍大營內,統制顏駿走進中軍大帳,單膝跪下行禮,“參見殿下!”

“顏將軍請起!”

顏駿多年出任陳慶的親兵統領,屬於陳慶心腹中的心腹,甚至他的妻子也是王妃介紹的,是王妃貼身女護衛首領張燕。

陳慶笑問道:“家裡情況怎麼樣?”

顏駿有一兒一女,兒子顏恩平今年七歲,女兒顏小嬌今年四歲,每次來王府玩耍,就會成爲陳慶長女陳冰兒的小跟班,他們家是一座佔地三畝的小官宅,顏駿的父母也和他們住在一起。

“回稟殿下,兒子上學了,在延青小學堂。”

延青小學堂是關中大儒王延青辦的私塾,在京兆很有名,有三十個孩子在裡面讀書,都是七到九歲的孩子,每年的學費就要一百貫,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地方,王延青的弟子中已經出了七名進士。

顏駿自己是一介武夫,他當然想培養兒子成爲文官,當然,以他的收入,兒子上延青小學堂完全沒有問題,關鍵是要進得去,王延青只收天賦極高的神童,顏駿的兒子天資聰穎,又有王妃說情,王延青當然要給王妃面子。

陳慶點點頭,“我上次給你說的事情,你有心理準備了嗎?”

顏駿當即道:“卑職願守邊關!”

陳慶點點頭,“也不是一直讓你守邊關,伱守一任五年時間,冬天大雪封了草原,沒有邊患,你就可以回家探親,好好給父母妻兒解釋一下。”

“他們都很支持我!”

陳慶沉吟一下又道:“折彥質生了一個兒子,但一直沒有按照規定向軍部報備,當然,我也理解他老來得子的心情,我也儘量繼續信任他,不久前他向我求援,希望能增加大同府駐軍,我批准了他的請求,但我考慮再三,決定讓你率領兩萬軍隊支援大同府,同時出任折彥質的副將,這兩萬軍隊實際上是掌握在你的手中,明白我的意思嗎?”

顏駿點點頭,“卑職明白!”

陳慶嘆口氣道:“折彥質違反了規矩,向我隱瞞了他生下兒子的事實,我心中始終有陰影,以大同府的重要,一旦大同府失守,那麼整個河東北路都會失陷,將對河東路、陝西路和靈夏路都造成巨大的威脅,所以我不得不謹慎,你到大同府後,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如果發現折彥質的命令對防禦不利,你要堅決勸阻,勸阻不了要及時向我彙報。”

“殿下訓導,卑職銘記於心!”

陳慶沉吟片刻又道:“折彥質是一員老將,身經百戰,歷經坎坷,我相信他的忠誠,我是擔心他的身邊有人進讒言,他耳朵軟,聽信了讒言。走出昏招,最後喪送了太原府。”

“殿下是不是有什麼線索了?”

陳慶緩緩道:“大同府有情報司的眼線,幾個月前傳來消息,折彥質很信任兩名心腹,一個是他的幕僚,一個是他的大舅子,是給他生下兒子的小妾的兄長,這兩人查不到他們的背景,可以說來歷不明,你去了大同府,千萬要留心這兩人,另外,大同府通判耶律乞顏不錯,有什麼情況不瞭解,可以問他。”

顏駿躬身道:“卑職記住了!”

陳慶笑道:“就這樣吧!回去和家人告別,明天一早率軍出發!”

“卑職告退!”

次日天不亮,顏駿便率領兩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了,兩萬大軍雖然都是步兵,但每人都騎馬北上,同時隨軍北上的,還有三萬頭滿載物資糧草的駱駝。

雖然陳慶全面派軍北上部署,但這次南侵的蒙兀部聯合軍並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大同城城池高大寬厚,易守難攻,遊牧騎兵在大同城下只呆了十天,便北撤回草原了。

儘管還不算大規模南侵,但還是給北方邊境敲響了防禦警鐘,很可能到了明年,草原遊牧騎兵在金國的支持下,就會大舉南侵,西軍頭上又有了一把高懸的大刀,戰略格局向不利於西軍方向發展。

這天上午,陳慶後花園的農作物豐收終於到來,一分地種了四百多棵玉米,掰下了近八百支玉米棒子,足有幾百斤重,如果去掉玉米芯,那麼淨收穫玉米粒大概有九十斤重,達到了陳慶的預期,儘管經過水分蒸發,重量或許還會再降,但陳慶相信經過不斷改良後,畝產一定能超過千斤,必將成爲北方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陳慶隨即將所有收穫的玉米都交給了勸農署,要求他們明年在城外官田內種植至少十畝以上的玉米。

南瓜也同時收穫了,溫大娘在三個地方一共種了十二根藤,最後收穫了二十個大南瓜,需要放置一段時間,讓它完全成熟,然後取出種子曬乾,明年也要在城外大量種植,百姓的房前屋後也要種植。

兩種高產農作物的培植成功,無疑將給北方人口的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百五十章 虎穴第1131章 調查第四百九十八章 談判第786章 舊案第1422章 疏漏第二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三百三十七章 追擊第1320章 方案第六百九十三章 拉攏第五百六十一章 涇渭第五百二十一章 備戰第902章 義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站隊第五百二十五章 合圍第十一章 反戈第六百七十九章 巷戰第1393章 策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鄭縣第1463章 新居第1067章 官船第1246章 慘敗第1184章 建議第972章 破洛(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江陵(下)第961章 提醒第1382章 航道第816章 先帝第1020章 救嶽(上)第1172章 使女第1227章 妥協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隱藏第三百零五章 瘟疫第1034章 破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改任第1214章 泄密第五百九十八章 求援第五百四十九章 站隊第1045章 巡河(上)第917章 織造第777章 方案第984章 驅逐第810章 偷襲第二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七百零四章 處置第1036章 官窯第五百七十六章 聚兵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火槍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換第一百二十六章 失策第1350章 兵變第五百一十八章 心機第813章 線索第1012章 勸說第七百零三章 決戰(六)第二十五章 重返第一百二十五章 偷襲第1153章 衝突(上)第四章 競技第三百六十六章 奇兵(下)第六百八十章 進退第四百七十四章 公文第1289章 線索第四百四十六章 契機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追溯第一百六十八章 暴露第七百一十三章 合兵第773章 斬首第六百九十五章 雪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涼(上)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麗第1068章 清剿第二百二十九章 危機第1183章 調任第二章 反噬第1268章 勸降第1279章 竊玉第三百八十九章 戰起第1097章 方案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夜報第1029章 激戰(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初攻(下)第783章 地氣第944章 泄密第五百零五章 平涼(下)第1045章 巡河(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屠場(中)第四百九十四章 櫃坊第891章 新官(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放棄第1250章 遠客第四百六十四章 將計第755章 困獸(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絕望第五百二十九章 北關第1381章 奇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斷路第五百零八章 急令第1093章 處理第1126章 組建第六百六十五章 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