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長老

bookmark

折彥質最終在京兆只呆了兩天,和蔣彥先進行了兩場會談,基本上完成了此次京兆之行的任務,他和蔣彥先以及周寬達成了協議,朝廷出軍費一百萬貫,糧食五十萬石,支持西軍攻打西夏, 這是朝廷給折彥質的兩項自主權之一,他可以代表朝廷簽署協議。

蔣彥先雖然也沒有陳慶的授權,但他有宣撫使夫人的簽字,他就能代表宣撫使司和朝廷達成協議。

另外,川陝宣撫使司同意把完顏喝離撒和完顏齊兩名女真貴族交給朝廷處置,作爲大勝金兵的獎勵,以及交換兩名女真貴族的條件,陳慶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要求朝廷儘快批准他提交的將領升職名冊;第二,要求朝廷承認川陝科舉的同進士資格;第三,要求朝廷封鳳翔郡王。

第一個要求問題不大,朝廷已經批准,批覆已經在半路,第二個要求朝廷也表示可以商量,主要是冠名權,不能叫川陝科舉,而只能叫省試川陝分場, 另外主考官要由朝廷出,當然是雙方都認可的主考官。

關鍵是第三個要求, 也是這次折彥質出使京兆的真正的目的, 這必須由天子決定, 折彥質不能給出任何答覆。

折彥質隨即離開京兆, 返回臨安。

而與此同時,陳慶大軍也完成了西夏南部的實質性佔領, 劉璀軍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整整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打通了西南軍道,大軍抵達應理縣。

他們光鐵索橋就架了七座,棧道修復一百五十里多裡,打通了西南軍道,蘭州的糧草物資就開始源源不斷由駱駝運往應理縣,但重型投石機、攻城梯、攻城槌之類的大型攻城武器無法走鐵索橋和棧道運輸,只能等冬季黃河結冰後,從冰面上運輸。

此時宋軍已經在西夏南部集結了二十萬大軍,主要分佈在應理縣、鳴沙縣和韋州城三地,西夏的險要盡失,宋軍面對的便是廣袤的寧夏平原,從鳴沙縣到西夏都城的南大門興平府只有兩百里,騎兵一天便能殺到,陳慶由此派出了數十支斥候隊趕赴西夏腹地探查情報。

此時,陳慶正在沙陀關巡視防禦部署,沙陀關是西夏最重要的戰略要地之一,由沙陀鎮和沙陀堡兩個部分組成,沙陀堡是西南軍道的入口,西夏修建了一座很大軍堡, 軍道必須穿城而過, 沙陀堡城高達三丈,用大石砌成,異常堅固,易守難攻,西夏軍最多時在這裡駐紮了六千人。

若不是宋軍攻佔了後方的應理縣,切斷了沙陀堡的後勤供給,迫使西夏守軍糧盡而退,劉璀的東進之軍最後還不一定能攻下沙陀堡。

但沙陀堡的特殊就在於,它不僅是西南軍道入口,它同時也是西夏河西舊道的出發點,穿過北面的沙陀鎮,便進入大片荒漠地區,再向北便是無邊無際的騰格裡沙漠,沿着沙漠邊緣的荒漠地帶向西走數百里,便抵達了涼州。

同樣,沿着沙漠邊緣的賀南山北麓向東北方向走,穿過茫茫戈壁,也能抵達西夏北部,當然,這條路太遙遠,也太艱苦,所以沙陀關的西夏守軍寧可冒險從會理縣北部撤退,也不願意走戈壁道。

陳慶帶着大羣將領騎馬來到沙陀鎮北面,走出數裡就是乾涸的戈壁灘了,光戈壁灘就有數十里,還看不到沙漠。

陳慶馬鞭一指東北方向,對沙陀關守將關滔道:“雖然西夏人從戈壁道過來的可能性不大,但還是要當心他們出奇兵,一旦他們奪取了沙陀堡,就切斷了西南軍道,我建議在這裡修建兩座戍堡,用來警戒西夏奇兵。”

關滔連忙躬身道:“卑職會盡快安排修建!”

陳慶又笑道:“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沙陀堡內只放三天的補給,每隔三天應理縣用駱駝送一批補給過來,這樣的好處就是即使西夏出奇兵奪取了沙陀堡,但也支持不了幾天,一旦應理縣沒有發現駱駝返回,也會生出警惕,派軍隊過來查看。”

劉瓊點點頭道:“都統這個辦法不錯,卑職贊同,卑職會專門派人負責補給運送。”

這時,劉璀問道:“我們已經集結二十萬大軍,糧食物資充足,都統爲何不繼續向北進發,是因爲攻城武器沒有到位的緣故嗎?”

陳慶微微笑道:“和攻城武器其實關係不大,之前奪取應理縣,也是靠簡易攻城槌撞開的,主要原因是現在西夏感受到了滅國危機,非常團結,他們內部其實矛盾很深,李察哥爲了籌備錢糧,不惜殺了楚王拓跋阿曲全家,我們稍微等幾個月,等他們危機感漸漸消淡,內鬥一定會再起,等他們內部開始瓦解,就是西夏滅國之時。”

停一下,陳慶又道:“當然,適當的挑釁還是要的,劉璀和高定二人。”

“末將在!末將在!”

陳慶取出令箭緩緩令道:“你們二人可各率兩萬騎兵,奔赴西夏各地區打穀草,無論男女老幼都押解南下,反抗者格殺勿論!”

“遵令!”兩人接過令箭走了。

這時,有騎兵疾奔而來,抱拳道:“騎兵都統,有三名羌人長老來了,在會理縣等候!”

陳慶點點頭,“先回縣城!”

........

陳慶在應理縣見到了三名羌人長老,年紀都很老,至少都有七八十歲,這種年紀的老人已經很少見到了,他們雖然不是酋長,但在各部落中地位崇高,很多部落都認可他們,由數百名羌人騎兵護送而來。

從西夏建國開始,羌人和回鶻、吐蕃、漢人以及契丹等等民族一樣,一直被党項人壓迫,而羌人也是西夏的第二大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區,蕭合達反叛能堅持這麼久,聲勢浩大,也是因爲得到了羌人的支持。

這次攻打西夏,陳慶也並不打算單幹,黃頭回紇曹長春的軍隊將從北面進攻西夏,北面是回鶻人的聚集區。

漢人是被壓迫得最深的民族,基本都是奴隸,從大宋各處擄掠而來,他們在等待着宋軍的解救。

而羌人有自己的勢力,他們地盤主要在東面和南面的山區,比如鳴沙縣以南的大片丘陵牧場,原來就是羌人的牧區,之前陳慶已經派呼延雷去了夏州,那邊生活着羌人最大的部落。

羌人因爲支持蕭合達已經和西夏朝廷決裂,只是西夏朝廷還沒有來得及收拾羌人,所以呼延雷來得正是時候,羌人各部落紛紛響應陳慶的建議,願意出兵配合宋軍共滅西夏。

這次三名長老也是受各部落的委託前來面見陳慶,同時也要敲定最後的合作方案,其實也就是讓陳慶親口承諾他們的利益。

三個老者鬚髮皆白,身材瘦小,像三尊泥菩薩一樣盤腿坐在蒲團上,爲首長老叫做洪,年紀也是最大,陳慶叫他洪長老,另外兩人,一個叫貴長老,一個叫姜長老。

“作爲對宋軍的支持,我們將送來二十萬只羊,另外,我們準備了三萬勇士,他們很擅長在山地作戰,將交給宣撫使一併指揮。”

陳慶在熙河路就很喜歡和羌人打交道,他們性格順從,沒有野心,只要能夠平靜的生活,他們就很滿足了,就算有軍隊,他們也不會獨立作戰,而是依附宋軍。

陳慶欣然道:“我的軍隊中也有六千羌人士兵,他們駐紮在蘭州,貴方的三萬軍隊我也會一視同仁,不會有任何歧視,我會把他們當做兄弟一樣看待。”

第1201章 理由第1305章 攻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坍塌第1489章 來賓第1238章 爆發第951章 黃金第三百七十二章 激將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換策第五百六十一章 涇渭第四百七十章 糧盡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輪槳第813章 線索第799章 瓔珞第三十七章 首戰(上)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海戰第783章 地氣第1304章 改局第六百六十七章 長老第1216章 讓路第1496章 緊急第二十三章 血戰(中)第772章 西河第815章 交換(下)第五十一章 決戰(上)第六百八十章 進退第三百五十五章 苦惱第858章 機會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火槍第1438章 新宮第五百九十六章 喜夜第867章 澎湖(下)第1210章 北上第四百章 夜襲第1205章 任務第三百九十八章 偷襲第1070章 棉貴第1115章 合謀第三百九十四章 先機第1074章 商隊第六百零八章 陷阱第1240章 目標第一百二十二章 競技(下)第960章 防爆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平壤第964章 反間第919章 掮客第五百七十章 家主第781章 船攻第五百九十七章 小祭第三百零四章 識破第七百五十一章 入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應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驚悉第977章 疑陣第六百五十七章 奪城第六百零一章 渡河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夜殺第七百三十四章 澠池第1509章 安置第六百一十一章 危漸第1381章 奇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陵(下)第869章 希望第1061章 巡視第1218章 施壓第1350章 兵變第1054章 狙擊第四百三十九章 意外第861章 行刺第776章 介休第六十九章 凱旋第六十五章 裙帶第一百零五章 妥協第1240章 目標第1023章 抓俘第1253章 溝通第1185章 備戰第1062章 意外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驚悉第七百三十五章 拉攏第三十二章 婚禮第六百一十八章 決戰(下)第859章 談判(上)第832章 平叛第1187章 運籌第1119章 襄陽第五十一章 決戰(上)第四百零八章 搶先第三百三十二章 試攻(上)第1326章 挖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華容第七百二十五章 楊家第1342章 工部第1110章 上任第四百五十五章 補缺第925章 入甕第879章 梳理第四百九十七章 調動第1161章 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