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大事件(下)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成敗,這句話還是很有些道理的。

在華爾街,過於謹慎的人往往很難成功,畢竟這裡是個賭徒匯聚的地方,不敢賭,甚至是不敢豪賭的人,就難以把握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可在這其中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說奧奇,他就是個謹慎到甚至有些過頭的人,不過也正是這份謹慎,才成就了他今天的局面。

這次對國際期貨市場11大米的操作,奧奇已經運作了將近兩個月,儘管前後投入的資金不多,可因爲其中牽涉到與威爾的一筆交易,所以他在這個項目上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但是現在,一個這兩天他都在關注的消息通過助手的電話得到確認,奧奇在他謹慎性格的支配下,甚至都不與威爾打聲招呼,便決定單方面退出這個運作——他不願意爲威爾的那點好處而冒蝕本的風險。

那麼究竟是什麼消息令奧奇打起了退堂鼓?說起來可能會讓人感覺他過於疑神疑鬼了。

整件事根源於兩天前奧奇偶爾關注到一個天氣信息,這個信息來源於印度氣象局,根據這個部門的公告:一個低氣壓環流正在印度金奈東南方約1150公里處的孟加拉灣洋麪上形成,而在發現該環流後的第九個小時,其升格爲深低氣壓環流。就在印度氣象局發佈公告的同時,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檢測到了這股深低氣壓環流,並將其升格爲熱帶氣旋01b,這是颶風形成的前兆。

原本,類似這樣的消息跟奧奇關聯不大,而且每年各種各樣的颶風警報時常都會有,但真正構成災害的卻並不多。但考慮到這個颶風形成的低點比較特殊,再加上性格的謹慎,奧奇隨後幾天都在關注這個消息。

到了昨天,這個氣旋因爲受其北方的高壓脊影響,開始向西北方向移動,氣旋的旋轉度也在增強,僅僅是幾個小時的時間,該氣旋便移動到距離金奈不足550公里處的洋麪。印度氣象局連續發佈颶風警報,並將該氣旋升格爲氣旋風暴,還給它起了個名叫“納爾吉斯”。當天的晚些時候,世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發佈了颶風警報,並將“納爾吉斯”的颶風等級界定爲“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下限颶風,其潛在危害非常巨大,不僅可以徹底摧毀建築,還能引發海水倒灌,令近海地區大部分被海水淹沒,在內陸地區則會引發大範圍洪水。

到了最天夜裡,“納爾吉斯”在經過了短暫的停滯甚至是削弱之後,突然轉變方向,由向西北方向移動轉到了向正東方向移動,而且,由於受到高空輻散和一道高空槽的增益,其規模和速度正在快速增長,印度氣象局連續兩次調整對該風暴的評估級別,從氣旋風暴升到強氣旋風暴,隨後不到4小時,又提升爲特強氣旋風暴。

今天凌晨時分,“納爾吉斯”擦着斯里蘭卡的外海過境,造成該國十個省份爆發洪災,數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要晚些時候才能統計出來。而奧奇接到的電話裡,助手就告訴他,世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經觀測到了該颶風直徑超過19公里的風眼,並推算其在明後兩天內,將會擦着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安德拉邦兩地過境,在孟加拉國登陸。

正是在確認了這個消息之後,奧奇毫不猶豫的下達了退場的命令,如今這個消息關注的人還不多,而且颶風也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奧奇心裡清楚的很,這場突如其來的颶風,必將給國際糧食市場帶來驚人的震動。

印度是世界大米出口國之一,儘管它的出口量不是很大,但也能在這個隊列裡排上一號。而在印度國內,泰米爾納德邦與安德拉邦也是兩大主要產糧區,一旦颱風從這兩個地方過境,其造成的損失必然是驚人的,最大的可能,是印度今年將從大米出口國轉爲糧食進口國,以進口糧食來解決災後的難民安置問題。

除了印度之外,孟加拉國雖然不是世界大米的重要出口國,可它並不算遼闊的國土面積以及幾乎兩億人口也需要消耗糧食,一旦其遭受大災,僅僅是國際援助這一項,就能把國際糧食價格在極短的時間內支撐起來。

政府行爲與金融市場雖然有所關聯,但這種關聯很多時候還是單向的,也就是政府的行爲對金融市場影響較大,而金融市場的行情對政府行爲的影響卻比較微弱。舉個例子,就拿現在來說,無論國際大米期貨的價格是高還是低,若是美國想要援助孟加拉國幾百萬噸的大米,它就會直接掏錢出來買。沒有哪個國家會說:“你遭災了,我們同情,但是現在大米很貴,我捨不得花那麼多錢,還是等大米價格降下來我再援助你吧。”

卡在如今這個10月底11月初的關鍵點上,一旦有大量的政府採購介入,哪怕是有人投入上萬億做空11月大米期貨,也不一定就能壓得住其攀升的勢頭。所以,奧奇選擇了果斷的止損退場,他已經預感到了風險,不想繼續玩下去了。

作爲一個成功的對衝基金掌門人,奧奇能夠敏感的察覺到風險,卻並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看清局勢的變化,比如說那些信息不對等狀態下入局的中小投資者,再比如說那些整天在各種媒體上以專家身份出現的評論員。

就在奧奇下決心止損斬倉的時候,因此前一天被《華爾街日報》的拉米瑞茲專欄踢爆接手高盛鉅虧項目,韓衝再次成爲紐約,乃至全球金融界的關注焦點。

因此前成功預測到了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又一言說中冰島的債務違約風險,韓衝在金融界已經有了很大的知名度,不過這一次,看好他的人顯然少之又少,相反,準備着看他熱鬧的人倒是多得很。

各種各樣的報紙、電視節目中,只要提到最近股市的暴跌,就必然會提到高盛在國際期貨市場上的鉅額虧損,然後就會自然而然的提到韓衝,提到他接手的這個高達近90億美元的大坑。幾乎沒人認爲韓衝能夠挽回高盛在這場運作中的損失,就像沒人認爲國際大米期貨的價格,能在交割之日到來之前,回升到每包14美元以上一樣。

“誠然,中國韓是個很有天賦的市場分析師、投資人,但作爲一個金融界的新人,一個並不能拿出幾個經典操作案例的炒作者,高盛真的能憑藉他挽回在大米期貨市場的鉅額虧損嗎?對於這個答案,我想更多理智的投資人已經用他們對高盛的信心指數做出了回答......”《紐約時報》上的財經專版用這樣一篇文章來點評這件事,毫無疑問,他們是在批評高盛的草率,批評高盛的決策者不應該將這麼一個重要的操作交給韓衝。“中國韓”在這裡不僅僅是一個代號那麼簡單,還是在提醒華爾街,更多美國人,韓衝並不是美國人,當然,他也不是自由市場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高明投資者,“充其量,他也就是個計劃市場體系下成長起來的自由市場僞學者,高盛將這個項目交給他運作,是對公司投資人的不負責任。

紐約時報的這種說法還是比較客氣的,畢竟這是一份大報,要注意一些影響,像那些小報,甚至將評論上升到了人身攻擊、種族歧視的高度,總而言之,各種基於不信任的批評幾乎遍地都是,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這個項目落到韓衝手裡,將會使高盛虧得更多一樣。

沒人在這個時候關心這個項目的損失是由誰造成的,也沒有考慮韓衝是不是在給人背黑鍋,這個社會不一定會去恭維一個成功者,但卻絕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對失敗者落井下石的機會。

可是,就在這漫天的批評聲中,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國際期貨市場的11月期大米期貨的價格正在發生着悄然的轉變。

“你能確定嗎?威爾斯,你要知道,這個消息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赫爾斯金融的總裁辦公室裡,眼圈微微發黑的林曦嬅正在一邊看着手裡那份報告,一邊聽着對面沙發裡那個年輕人的彙報。

年輕人叫威爾斯·斯賓塞,是一家小投行的經理,此前不久被林曦嬅發現,拉進了赫爾斯金融。

“我非常確定,林小姐,”威爾斯極其自信的說道,“即時走勢圖的數據已經爲我做出瞭解答,最近兩天,國際大米期貨價格的暴跌,確實是莊家離場前收尾的手法。你也看到了,這兩天的交易量在明顯的增大,而且大單頻頻出現,但期貨價格卻在大幅度下跌,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儘管我們沒有得到相關方面的消息,但近期大米期貨價格暴漲的局面定然會出現,莊家應該是得到了消息,認爲難以逆市操作,所以纔不惜失血的斬倉止損。我想,嗅覺敏感的遊資這時候應該在準備着進場了,莊家這兩天打壓價格,就是擔心遭到圍堵,以致難以抽身。”

林曦嬅怔忡的看着手裡的走勢圖,良久之後才無力的吐了口氣,自言自語的嘀咕一句:“難道他又贏了?”

第五十一章 跟我去美國第四十一章 大賭盤第一零七章 運作醜聞第二十九章 雷曼破產第四十四章 事無鉅細第五十九章 名人第八十章 粉嫩新人第五十五章 面試?第三十一章 人生如夢第三章 天才的構想第八十九章 東京第九十三章 新宿會館第七十章 大亨第五十七章 難上加難第一零七章 運作醜聞第六章 征服第一零七章 運作醜聞第二十四章 水下交易第四十章 橄欖枝 下第六章 征服第五章 陷阱第五十六章 你猜第一零七章 運作醜聞第十九章 百老匯第二章 合謀第七十三章 黑色星期一第五十三章 交給我第三章 天才的構想第七十五章 籌謀第一零一章 大時代第十八章 採訪第一零六章 籌謀第八十一章 受之無愧第六十六章 重返紐約第二十九章 雷曼破產第一零一章 大時代第六十五章 陰影第六十六章 重返紐約第四十五章 熱烈歡迎第一百章 危機感第一百章 危機感第八十二章 食屍第九十七章 州長駕到第八十八章 醞釀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需第五十九章 名人第六十章 亂局第十章 我想跟你幹第五章 陷阱第六十四章 大事件(下)第五十六章 你猜請假第三十一章 人生如夢第六十七章 回報第四章 驚鴻一瞥第一零九章 凱雷投資第八十章 粉嫩新人第一章 注意!小人物是主角。第三章 天才的構想第六章 征服第十三章 拉攏第四十一章 大賭盤第五十四章 豪賭第七章 一語中的第八十六章 連環截胡第九十六章 協議第二十一章 奢華一堂第一章 注意!小人物是主角。第八十三章 聰明人第十九章 百老匯第三十七章 再遇第二十四章 水下交易第六十五章 陰影第八十七章 野村的野望第二十六章 暗涌第八十五章 很幸運第五十二章 **煩第六十四章 大事件(下)第四十一章 大賭盤第一零二章 大時代 2第六十七章 回報第三十五章 坐看風雲變第八十四章 截胡第二十七章 預言第二季第九十三章 新宿會館第四十一章 大賭盤第一零二章 大時代 2第六十九章 妥協第五十二章 **煩第八十三章 聰明人第二十一章 奢華一堂第二十九章 雷曼破產第三十六章 進擊的拉米第十六章 律師第八十四章 截胡第五十九章 名人第十一章 尋將第六十四章 大事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