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聖裁

更爲可悲的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死,把明治天皇推到了懸崖邊!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是孝仁天皇的兒子,明治天皇的叔叔,曾經的“東武天皇”!他曾經是明治天皇的政治對手,也曾經是他的階下囚。

明治天皇特赦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不僅僅因爲他是皇親國戚,更爲重要的是,明治天皇要向國民做出一個和解的姿態,讓那些曾經的割據者們看到,日本已經步入了團結統一,在明治天皇的聖眷下,所有的紛爭,所有的敵對都消弭了,大和民族團結一心,向着強盛邁進。

明治天皇這一招明智的,他征服了他的政治對手!當初那些擁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東武天皇的列藩們,終於放棄了自己的主張,站在了政府的立場上。

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卻因爲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死,而到了功虧一簣的地步。

街面上流言四起,有人在說,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死,是政府的一個陰謀,目的是藉助敵軍的手,除掉明治天皇的政治對手!

傳言說的有聲有色,那些流傳謠言的人拿出兩個讓人無法反駁的證據——第一,章軍一個兩百人的突擊隊,怎麼可能輕而易舉地突破精銳的近衛師團的防線,直達重兵防守的指揮部!唯一的解釋是,有人故意把章軍放了進來!第二,日軍在臺灣的攻勢勢如破竹,從臺北一直打到了嘉義,沿途並未遭到任何強有力的抵抗,然後,日軍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卻突然在一個小小的嘉義停止了攻擊,讓章軍再臺南一帶養精蓄銳!一定有人私通章軍,聯合做掉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其實,第二個證據原本是可以解釋的。日軍在臺灣的進攻並不順利,在章軍到達臺灣之前,臺灣本地民衆的抵抗就極爲激烈。章軍到達臺灣後,在彰化和安平重創日軍,日軍遭受了重大失敗!但是,日本政府向民衆隱瞞了失敗,他們一直在向民衆宣揚,日軍從未遭到過重大挫折!所以,當日軍在嘉義受阻後,大本營也無法向民衆解釋!

政府無法解釋,傳言愈演愈烈,矛頭直指臺灣總督伊東佑亨!

伊東佑亨是明治天皇忠實的追隨者,在戊辰戰爭中,伊東佑亨就是明治天皇的左膀右臂,擊敗“東武天皇”的功臣之一!

傳言者認爲,伊東佑亨的背後,就是明治天皇!

人們這一推測,又可以從臺灣總督的人選上得到證實。按照大本營的意圖,本應任命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爲首屆臺灣總督,甲午戰爭後期,樺山資紀遭到襲擊,在黃海陣亡,臺灣總督人選一直懸而未決,角逐這一職位的高官大有人在,根本輪不到伊東佑亨。然而,就在南方集團出發前夕,天皇突然任命伊東佑亨爲臺灣總督!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成爲了伊東佑亨的部屬,這似乎在暗示着什麼!

流言四起。那些曾經擁戴過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人,開始蠢蠢欲動!

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日本,出現了再次分裂的苗頭!

“一年前,你們曾經說過,大日本帝國可以在三個月內擊敗大清國!”天皇的聲音不高,卻是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鑽入了文臣武將的耳朵裡。

會場上,死一般的沉寂。

戰爭的鼓吹者,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羣人,而是一個民族!

甲午年,從民間到政府,從內閣到軍部,從貧民到富豪,從幼稚園到大學,整個日本沉浸在瘋狂的戰爭叫囂中,就連三歲的孩童也嚷着要打敗大清國!

幾乎每一個日本人都認爲,腐朽沒落的大清國,應該爲日本的崛起讓路了!

陸軍參謀長川上操六陸軍中將立正說道:“陛下,日本與大清國的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們取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至於目前的戰事,是日本政府與臺灣叛亂者的戰爭,這和戊辰戰爭的性質是一樣的……”

“你這是自欺欺人!”天皇的聲音仍然不高。川上操六慚愧地低下了頭。

甲午戰爭,陸軍是主導者,一年前,瘋狂叫囂戰爭的,就是陸軍部,而付出代價最大的,也是陸軍!戰爭的鼓吹者,日本陸軍的軍魂山縣有朋元帥,在那場戰爭中名譽掃地,從英雄變成了罪人,在朝鮮,整整一個混成旅團被對手聚殲,在遼東,精銳的第一師團兩萬人,只剩下兩千人,而且,還是赤手空拳、甚至是衣不蔽體地回到了日本!

如今,近衛師團的師團長,堂堂皇家的親王,曾經的“東武天皇”,竟然被燒成了一把灰!

原以爲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敗大清國,可如今,連一個小小的臺灣,也拿不下來!

“軍部最初的判斷出現了失誤。”幕僚長有棲川宮熾仁陸軍大將低聲說道:“不過,外務省也應該爲此負責,他們提供的信息,嚴重脫離現實!”

外務省次長林董一臉陰鶩。

最初,戰爭的瘋狂叫囂者有兩個,在軍界,是山縣有朋陸軍元帥,在政界,就是外務省次長林董!

林董看不起大清國,他甚至不屑於與大清國的外交官面對面談話。山東戰役開始之前,林董傲慢地拒絕了大清國派出的和談大臣張萌桓、劭友廉,致使甲午戰爭一步步升級,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後來,林董擔任日本駐大清國大使,把他的傲慢帶到了北京,他甚至連基本的外交禮儀也不顧,公然嘲弄大清國外交官,大清國的官員們個個都憎恨林董!

如今,山縣有朋已經付出了代價,而林董還坐在大本營裡。

林董申辯道:“天皇陛下,章軍不是大清國的軍隊,他們的勝利,不是大清國的勝利……”

“我想,你可以出去了!”明治天皇打斷了林董的話。

林董張了張嘴,還想再說什麼,天皇已經扭過臉去,不再看他。

林董頹然地走出了會議室。這意味着,他的政治生命,就此完結。他將和山縣有朋一起,成爲這場戰爭的替罪羊!

天皇的目光,落到了川上操六身上:“那麼,臺灣方面的意見呢?”

“臺灣方面發生了爭論。”川上操六說道:“伊東佑亨總督來電,要求繼續對臺南採取封鎖政策,伊東佑亨認爲,只要切斷了章軍的補給線,他們不能在臺南長期立足,到時候,我軍可以不戰而勝。而乃木希典則要求,立即展開對臺南地區的清剿行動,一戰擊敗章軍!”

“乃木希典的理由呢?”伊藤博文問道。

“而乃木希典認爲,章軍已經獲得了臺灣當地居民的支持,他們不僅可以鞏固臺南,而且,還會煽動臺灣中北部地區叛亂者發起暴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盡忠後,臺北地區接連發生暴亂,就是明證。而且,這段時期,臺灣瘴癘爆發,我軍不少官兵患病,但是,章軍患病人數卻很少,他們得到了臺灣土著提供的防疫手段,成功地躲過了瘴癘!所以,必須儘快消滅盤踞在臺南的章軍,否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悲劇,就有可能再次發生!”

“乃木希典是想用士兵們的鮮血鑄就他的將星!”伊藤博文冷冷說道。

“將軍有進取心,並不是一件壞事!”幕僚長有棲川宮熾仁陸軍大將抗聲說道。

“戰爭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嗎?”伊藤博文的語氣裡,充滿了憤怒。一年來,內閣受制於軍方,讓他這個內閣首相傷透了腦筋。而戰敗的責任,卻要由內閣來承擔!

“海軍的意思呢?”天皇問道。

海軍參謀長中牟田倉治助海軍中將立正說道:“海軍贊成伊東佑亨總督的主張,對臺南實行封鎖,暫緩進攻。”海軍已經吃了大虧,海軍陸戰隊損失殆盡,損失了日本最先進的巡洋艦吉野號,難以對臺南進行登陸作戰,但他們又不願意看到陸軍獨成大功。

“其他人的意見呢?”

會議室裡,文臣武將各抒己見,有的贊成立即與章軍決戰,有的贊成封鎖,莫衷一是。

最後,外相陸奧宗光說道:“陛下,昨天,法國人提出照會,要求政治解決臺灣問題。”

“什麼意思?”

“他們希望我們與章軍談判,實現臺灣的和平。”

川上操六拍案而起:“胡說!臺灣是日本的內政,法國人這是赤裸裸的干涉我大日本帝國的內政!日本政府怎麼與叛亂分子談判!難道,他們要我們和周憲章平分臺灣嗎?”

幕僚長有棲川宮熾仁陸軍大將沉聲說道:“法國人希望通過周憲章染指臺灣!我們不能再等了!伊藤首相,難道,你希望看到法國人登上臺灣嗎?”

會議室再次陷入沉默。

良久,伊藤博文發出一聲長嘆:“請天皇陛下聖裁!”

明治天皇望着窗外陰霾的天空,發出一個低沉的聲音:“看來,伊東佑亨不再適合擔任臺灣總督!”

第53章 封魂谷第152章 阿里山女神第109章 鮮血作畫第192章 惡性競爭第144章 出草第154章 將帥不和第20章 總兵級管帶第123章 孤獨的黃虎第233章 軍事存在第217章 分道揚鑣第238章 黑材料第142章 內線?第84章 炸雷第189章 性情之遊第231章 戰敗者第75章 微服第43章 和戰第94章 戰場照片第7章 填油第181章 老長官第190章 拖死豬第33章 死路第37章 皇上病重第78章 內賊第53章 合力第251章 軼聞第215章 天倫第189章 性情之遊第208章 倒賺一把第116章 戰與和第109章 千里迢迢第253章 無功偏安第63章 瘋子第171章 偷吃馬料的賊第202章 絕境第248章 打出來的尊嚴第51章 內外交困第65章 京城第35章 完敗!第7章 填油第198章 弄假成真第230章 一方霸主第2章 大本營第150章 武裝商館第115章 決鬥第9章 吃糧當兵第248章 監軍第96章 西京丸第106章 團長教主第39章 最後的晚餐第176章 小翠第10章 狹路第112章 血書第53章 封魂谷第192章 臺灣玉第176章 小翠第217章 分道揚鑣第3章 生不逢時第118章 後黨變帝黨第45章 國民與臣民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26章 反水第169章 觀海樓第215章 天倫第121章 與虎謀皮第193章 退婚第51章 奸細第61章 出殯第193章 尷尬人第72章 維新與革命第103章 劍拔弩張第21章 不務正業第65章 海盜?第248章 打出來的尊嚴第64章 尷尬的奔逃第141章 三不打!第6章 二龍山第122章 自相殘殺第194章 炫富第236章 無法掙脫的失敗第4章 憤青馮國璋第161章 神槍第100章 誘惑第1章 登陸第71章 火中的金達萊第235章 日島炮臺第142章 內線?第256章 馬克沁第146章 偷吃馬料的哨長第244章 旅順口第49章 舉棋不定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132章 叛亂者第141章 懿旨第137章 聖裁第21章 惡戰序幕第249章 改朝換代?第32章 休戰第158章 血戰赤巖洞第215章 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