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今年的大雨

李花兒聽見這話,就有些不懂了,忙問:“井水變渾濁怎麼了?”

李大嘆氣道:“你年紀小不知道,當年你爺爺還在的時候,就和我說過只要咱們這兒井水變渾濁,就是龍王爺要生氣了。”

李花兒問道:“今年的汛情,會這麼厲害嗎?”

李大點點頭:“可不是呢?咱們這兒太平很久了,也不知道堤壩情況到底如何。前段時間吳縣令去看過,也沒聽見要如何修的事情,里正們還都等着看呢。”

李花兒邊整理東西邊想着他的話。

李大是清河村土生土長的人,會說出這番話來,肯定是有道理的。

雖然吳靈均剛回來的時候,她也有提過今年雨水太多的事情,不過她着實沒想過,今年這汛情竟然會如此嚴重。

前世,她畢竟是京城的高門小姐,那洪水降臨、滅絕千里的慘事,只是在爲官做宰的家中長輩口中聽過。

而且這幾年她在清河村,只有前年的時候,清水河漲了一次,漫過了堤壩,可也就是淹了上游和下游的幾處凹地,沿河村民的日子,幾乎沒被打擾。

所以李花兒一直覺得,清水河的脾氣還是很好的。

卻不想從洪水的事情,很可能就要發生在自己眼前了。

“我看咱們村子這兒,地勢還挺高的呢。”李花兒不確定地問,“那會淹到咱們這兒嗎?要做想些什麼嗎?要不要多備些糧食?”

張氏聽出了她的擔憂,對她道:“以往夏天,倒是峽村那樣的地方,容易被淹了,不過今年這雨水,真不好說會不會到咱們這兒。”

李花兒聽見這話,忙道:“是了,峽村正好在窄處呢,那我們要不要把外祖父、外祖母和碗兒姐姐接來住兩天?”

自張大舅事發,被判了三年的流刑之後,張舅媽就和人跑了,而張家二老並張碗兒,則一直是由李家幫襯的。

雖然兒子和媳婦都沒了,不過張家二位老人,如今倒比以前好多了。

就連中風的張老頭,如今都能靠自己起身了呢。

李花兒本想尋個人,在那兒照顧張家二老,不過他們不肯花錢,張婆子又是個好乾活的人。

所以,李花兒就託了岳家人,閒時幫忙照應一二,她則經常去送些東西。

至於那張碗兒,雖然還是那樣愛佔小便宜、愛聽牆根、愛攀比,但也比之前好多了。

至少,再不是那提不了針的樣子,也知道幫着爺爺奶奶幹些活計了。

她還和嶽娘子學了點兒繡花的手藝,這半年裡,還繡了點兒帕子,託李花兒幫她賣了,最後還讓縣裡的繡戶看好,得了個差事補貼。

錢不多,勉強夠些米糧,但總算個營生。

可見沒了禍根,總能過得舒心一些。

“好。”李花兒應道。

張氏聽見她惦記着自己的孃家,心中當然高興,卻搖頭道:“你外祖他們未必肯來,咱們家也沒那麼大的地方,再商議吧,實在不行,先送去縣裡避些日子。”

李大聽見,也對李花兒道:“既然這樣,等雨停了路好走的時候,你就去看看,再把方纔你孃的話,說給二老聽。”

李花兒想想也是這個道理,點頭應是,又寬慰道:

“既然吳縣令巡視過堤壩,那或許是我們想多了,不會有事也說不定。”

張氏笑道:“不出事最好。”

李大又叮囑了一番家中的事情,這才擡步要往外走。

而張氏剛燒了竈火,看他要走,先過來幫李大戴好斗笠,道:

“你在屯子上,也別擔心家裡。我想着這幾天再屯些糧食到花兒的鋪子裡,到時候真有事情,咱們也可以去縣裡避段日子呢。”

李大看着自家媳婦,憨厚地說了聲:“是。”

李花兒正看着竈火,見此情景,頓時笑出了聲音來。

“就是,我早就說不如咱們都搬到城裡去住,纔好呢。”李花兒故意道。

李大笑得更憨厚了,沒有接這話,而是拿好佩刀,拎着食盒往外走了。

張氏目送李大出了院門,才重新坐在李花兒旁邊,撥弄了一下竈火。

“你爹這個人呀,總是覺得破家值萬貫,不愛搬的。”她道。

李花兒做了個鬼臉:“是呀,也不知道這家裡藏了多值錢的好東西。”

這次,連張氏也不接茬了,只是柔柔地笑着,對李花兒道:“花兒,你去看看福寶,娘看着竈火就好。”

李花兒張張口,接不上話了。

這夫妻還真是一體的——一體的不但不會說謊,甚至還不會掩飾!

她也知道自己問不出什麼來,兩年了,都沒套出半句話,又怎麼可能這時就套出話來?

是以,她只好起身往正屋去,忽而又想起來個事情,回頭問張氏:“娘,這幾天雨這麼頻,家裡還有柴禾嗎?”

張氏在心中算了算:“還能再用段日子。”

“柯掌櫃的鋪子裡還有些柴、炭,等過些日子我帶兩筐回來。”她道。

張氏忙阻止道:“不用那麼麻煩的,依我說,你鋪子裡那些作廢的木頭,拿回來燒火最好了。”

李花兒笑道:“娘真大方,我那些木頭,廢了也是值錢的,撿好的也能做個小件,怎能燒火?您放心吧,我有數的。”

說着,便去看福寶了。

……

不大不小的雨連着下了兩天,天上的太陽才重新露了臉。

外面的路雖然還泥濘,但李花兒還是覺得事不宜遲,得快去同張家二老說明。

張氏擔心路難走,卻拗不過她,只好將之前備好要送去的東西,放在車上,又叮囑了她一番,務必要注意安全。

李花兒雖然着急,但也不敢十分快,所以走得也難,待到了峽村的時候,都快中午了。

張老頭和張婆子見她來了,心中都高興,問了好些的話。

李花兒把事情說給了他們聽,張婆子雖然不愛離開家,但也知道今年天氣不同尋常,就笑說都聽她的安排。

而在家正繡花的張碗兒看見李花兒,撇了撇嘴,還是那樣不服氣。

李花兒一笑,湊過去看了看她的繡花,笑道:“碗兒表姐的花,繡得更好看了。”

張碗兒頓時又高興了,便擡眼問她:“你不是都要嫁人了嗎?今天又來做什麼?”

李花兒愣了一下。

這說的是什麼?

第三百八十三章 離開第二百六十二章 有話說第三百六十九章 已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大不小的衝突第一章 七零八落的一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回到家中第九十七章 再入縣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見鬼第三百一十章 來傳話的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開始第二百九十二章 送人進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又見故人第三百四十章 梓鄉第一百五十三章 見鬼第二百五十四章 軍餉的下落第二十三章 安慰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第一百九十二章 社日第一百二十五章 春耕大典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舒服第二百八十四章 看戲第一百五十九章 地的事情第四十章 各自心思(加更)第一百六十六章 定下第六十一章 爲什麼上山第七章 借鹽第二百一十一章 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 每個人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一章 故事第八十九章 李果兒的心事(九更)第三十章 編個小花瓶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開端第六十九章 聊天第三百四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李花兒疑惑第三百零五章 難得安靜第一百五十三章 見鬼第一百七十二章 翁小姐第一百七十三章 畫第二百四十章 來者何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會不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年後第一百零六章 暖場第二十八章 抓到一隻鳳凰第一百六十九章 爲什麼生氣第三百四十六章 機鋒第二百七十二章 兩邊第十九章 疑惑第二百五十四章 軍餉的下落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送的(中秋加更)第三十四章 賣山雞之旅第一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二百零四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一章 故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上船見人第七十五章 渡口見聞第二百九十八章 同行第三百八十章 邀請第一百三十一章 知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畫第三十九章 街頭交談第七十三章 街上的學子們第一百四十五章 如此第三百一十一章 上船見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前的事情(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落第三百八十四章 送走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計劃第一百章 姓關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些小尷尬第三百五十六章 傳信第三百五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隊的事情第一百零一章 平地起風波(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三百五十四章 多事第一百六十章 放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春耕大典第二百九十九章 迎接憤怒第二百四十六章 偷聽第三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二百九十章 認真數錢第一章 七零八落的一家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自的主意第一百四十四章 換防第二百八十八章 有人吵架第四十五章 救命第三十九章 街頭交談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落第三十六章 南北雜貨鋪第一百九十一章 縣丞的來歷第三百章 勸服第三百八十八章 威脅第五十九章 陶大少爺的骨氣第三百零四章 安排妥當第一百六十一章 幸運第三百六十六章 問明第三百七十四章 準備第十七章 吳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越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