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

趙銘返回江東之後,瞭解南方局勢,發現在他出徵的這段時間內,天下大勢已經逆轉。

這次多爾滾墜亡,滿清內部爭權,勒克德渾擅自撤軍,更是加速了滿清的敗亡。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一個辛苦多年建立的政權,搭起來的架子,崩壞起來,或許只需極短的時間。

趙銘審時度勢,覺得如今便有一個絕佳的機會放在明朝面前,若是能夠抓住機會,或許看似還十分強大的滿清,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崩潰瓦解。

滿清現在兵力佈置極爲不合理,精兵都壓在前線,內部極爲空虛,一旦前線被打穿,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組織起第二道防線。

這也就是說,一旦明軍消滅了江南清軍主力,滿清將再難以阻擋明軍的進攻。

這就像三大戰役殲滅了禿子主力,後面收取南方,如摧枯拉朽一樣。

清軍在兵力佈置上的漏洞,與此前清軍一直保持着進攻的態勢有關,因爲滿清相對強勢,所以那時根本不需要第二道防線。

現在局面則不同,江西的金聲桓帶着數萬兵馬反正,明軍圍殲了孔有德部,明朝取得了楚贛會戰的勝利,若是明軍再殲滅江南的三十萬清軍,那兩淮、山東、河南、河北就暴露在明軍面前,且幾乎沒有多少清軍防守,明軍便能一鼓作氣,直接橫掃北方,在短時間內光復大明河山。

趙銘看到這樣的機會擺在面前,自然不會放過,爲了早點結束戰亂,保存天下的元氣,便於之後的海外開拓,趙銘諫言朱以海,務必要將江南清軍主力殲滅,不能讓清軍反應過來,在淮河、徐州一線構築第二道防線。

如果清軍調整了部署,那明軍想要收復北方,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北方地形以平原爲主,自古以南伐北,少有成功之案例,趙銘數次北征,也只是仗着水軍之利,與沿海各省活動,並未深入內地。

趙銘的計劃很簡單,就是利用清軍對於南京戰守不定的心理,不要急於攻擊南京,放下江南大營十萬清軍不打,先兩翼包抄江北的清軍。

阿濟格見南京還未受到威脅,自然不會立刻撤掉南京之兵,而這時明軍自兩翼包抄過來,江南還有十萬清軍沒有過江,阿濟格同樣不可能不戰而退。

總之,就是利用滿清對南京猶豫不決的心理,留下三十萬清軍。

趙銘向朱以海陳述了他的計劃,朱以海不得不承認,趙銘的戰略若是實現,那天下可定,收復兩京指日可待,不過要殲滅三十萬清軍,光靠浙系兵馬肯定不行,必然還要聯合朝廷的人馬。

朱以海思慮再三,對趙銘的建議不置可否,並沒有立刻答覆。

衆人商議一陣後,朱以海備下酒席,招待衆人,出兵之事則改日再議。

夜晚,趙銘告別朱以海,前往驛館下榻。

朱以海送到行宮門口,看着趙銘身影走遠後,沉聲說道:“愛卿怎麼看?”

朱以海問的身邊智囊張煌言,趙銘的主張,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不過朱以海此時只想早點拿下南京,以免夜長夢多。

若是要殲滅江南清軍主力,必然要聯合朝廷,那時朱以海就無法獨佔光復南都之功,甚至功勞有可能被朝廷搶去。

張煌言明顯知道朱以海的顧忌,還有心中所想,他稍微沉思,便開口說道:“趙國公國士無雙,剛從朝鮮征戰歸來,對於朝廷那邊對於殿下的態度,還不太瞭解,不過國公的初心絕對沒有問題,他想的是讓大明儘早收復河山,驅除韃虜,讓殿下獲得更大的功績。”

朱以海聞語點了點頭,“孤王也知道博安發心之正,並沒有責怪博安之意!”

朱以海想要先光復南京,將功勞拿到手,但這樣等於主動放棄了圍殲阿濟格之軍的機會,便是讓天下百姓多遭幾年罪。

先拿南京,明顯是私心,朱以海不好像趙銘明說,也不敢表露出來,以免毀掉他的形象。

他的這點困難,需要臣下善解人意,去主動體會,但是趙銘似乎沒有體會到,或者體會到了,裝作不知道。

張煌言遂即說道:“其實臣以爲殿下完全可以同意趙國公的策略。”

朱以海皺起眉頭,“卿家何意?”

張煌言微笑道:“殿下要收復南京,需要趙國公之力,是因爲擔心江北的阿濟格增援南京清軍。因此只要令阿濟格不能增援南岸清軍,就不影響殿下收取南京。趙國公是按着殿下所想,攻擊鎮江,封鎖江面,還是渡江攻擊揚州、淮江,其實都可以達到牽制阿濟格的目的。”

朱以海轉過身來,看向張煌言,眉頭一挑道:“卿家說得有道理!”

張煌言道,“按着殿下先前之議,國公起湖東之兵,逆江而上,攻擊鎮江,截斷南京與江北之間的聯繫,殿下則率領大軍直撲南京,恐怕清軍真會如國公之言,不戰而逃。屆時殿下雖然收復南京,但是清軍主力逃到江北,想要殲滅他們,便也就困難了。”

張煌言頓了頓,繼續道:“現在國公要渡江北擊揚州和淮安,牽制阿濟格之軍,殿下大可答應。屆時有國公牽制阿濟格,殿下不用擔心阿濟格,大可提前起兵直撲南京。”

朱以海接過話頭,“如此,雖說收復南京不那麼容易,但是卻能殲滅江南清軍,甚至還能重創阿濟格之軍。”

張煌言點了點頭,“殿下英明!”

趙銘的意思是,先兩翼包抄,將阿濟格困在揚州之後,再攻擊南京,以免江南清軍提前撤退,要的是全殲三十萬清軍。

張煌言見朱以海急於收復南京,便給了朱以海一個折中的方案,在趙銘北上包抄阿濟格時,便起兵攻擊南京。

這樣一來,肯定難以全殲清軍,但是南京守軍見長江沒被封鎖,肯定不會急於撤退,浙系便有機會吃下南岸的清軍,甚至在收拾南岸清軍之後,渡江北擊被趙銘牽制的阿濟格,給予北岸清軍重創。

朱以海沉吟一陣,忽然重重頷首,“嗯,卿家之言可行!”

第359章水師對決第134章再陷鎮江第311章恢復海貿第299章國士無雙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518章多爾袞之死中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621章圖謀浙江第666章隱居大佬第523章返回江東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479章倒睿聯盟第553章君心難測第527章驚聞噩耗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1015章進入戰場第257章海上破交戰第987章女真細作第367章秦王風波第377章更無一個是男兒第159章插秧建堡第122章海洋理念第389章恢復工商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255章戰後總結第190章三路突進第九十四章富陽城陷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706章滿清內訌第452章變相科舉第1037章新世界與舊世界第642章何騰蛟慌了第499章出城決戰第1082章最後的機會第306章瑞金會師第125章夜佔崇明第578章南進北進戰略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585章突襲彰化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150章發現敵情第385章擴軍備戰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541章深夜進軍第418章隆武至嶽州第五十八章混入清營第273章八閩蒙塵第774章舉城而降第1043章至明國攝政書第七十二章張名振與吳兆勝第1066章突襲東籲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638章兵貴神速第147章聯順抗清第423章常州告急第862章暗流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705章兼併朝鮮第296章圍剿多鐸第457章海峽遭遇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510章焚燬兩陵第1106章國社大會第301章救援隆武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130章路遇阻擊第906章周國出兵第809章武昌歸降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605章浙系帥臣第217章逐出戰兵第255章戰後總結第906章周國出兵第477章豪格暴斃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三章好爲人師第446章臣亦天下之主也第310章多鐸病危第1029章拒絕條約第869章入城安撫第320章荷蘭人壓價第362章水漫杭城第118章大舉進攻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568章新的殺手鐗第587章決議出兵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645章滿清細作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786章金陵春之陣(二)第637章洪承疇復起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853章軍費有了第223章攻陷淮安第1064章被拒絕了第828章我們認捐第717章北京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