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施計無止

“父親,洪範學府一位執教登門拜訪,想見您一面。”

崔鐸放下手中筆管,接過長子崔漪遞來的拜帖,打眼看去,字跡平實,所寫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干謁詩,感覺像是衙署吏員爲了應付官長,盡是敷衍之意,不見文采氣質。

“鄭德祿?”崔鐸一看名字便猜對方出身滎陽鄭氏,於是問道:“他可有說爲何事前來?”

崔鐸年輕時也曾在洪範學府門下修文學武,這座當代儒門公認的聖地、中原武儒傳承之首,自本朝伊始,便同時屹立於朝堂與江湖。

五姓七望的世家子弟,多以拜入洪範學府爲榮,從中走出的往往也是文武兼備之才。

“據他說是有一批新近編撰成冊的詩文,要請父親過目。”崔漪多說一句:“鄭執教驅車前來,似乎還帶了許多貴重禮物。”

崔鐸對此見怪不怪,更衣過後來到前廳。就見一名儒服男子,年約五六十,身形看似發福,但端坐在圈椅中,自有一股威儀氣度,不似那等文牘庸碌之輩,想來武藝不俗。

“閣下便是鄭執教?”崔鐸上前拱手行禮,他已多年沒有回洪範學府了,對眼前之人並不熟悉。

鄭德祿起身回禮:“初次登門,深感冒昧。崔侍郎爲山東士林所仰,德祿本應及早拜謁。”

類似這樣的話,崔鐸致仕還鄉至今,早已聽得耳中生繭,他只是微微頷首,示意對方落座。

“聽說崔侍郎喜好收藏各家史冊,我近來覓得一部《山河豪傑記》,其中講述前朝末年河北羣豪爭雄逐鹿,一直寫到劉玄通兵敗被斬,內容詳實,還解開了過往幾樁未解疑案,讓我大開眼界。”

鄭德祿從一旁捧來木匣,內中放置了幾卷書:“可惜作者身份不詳,我也無從考證,於是想託付給崔侍郎校勘。如此既不負前人,也能讓後人瞻仰文采風骨。”

崔鐸原本還不太在意,但聽到鄭德祿要送史書,立刻來了興致。

私人修史歷來深受朝廷忌諱,可自從崔鐸致仕還鄉,便知自己此生立德、立功難有所成,只好埋首文章翰墨,通過編修史書成就立言盛事。

而且在他看來,私人修史能夠做到秉筆直書,從而匡正君王之失,並非一味歌功頌德。

爲此,崔鐸收藏了許多稗官野史,除了用於比對史料,也是希望摸索出上乘文筆,讓後世儒生代代傳唱,如奉經典。

從鄭德祿手中接過書卷,崔鐸簡略掃了幾眼,發現其中甚至提到前朝末年河北幾支勢力具體的人馬數量,以及具體進軍路線,彷彿編撰之人當年就親眼見證戰事發展的全部過程。

崔鐸立刻明白這部《山河豪傑記》何等珍貴,蓋因前朝末帝好大喜功、奢靡耗費,幾番動兵對外征討,動輒聲稱百萬之數,以至於前朝末年烽火逐鹿,各路勢力都喜歡誇大自己的兵馬數目。

就算崔鐸不通兵事,也覺得這些說法不切實際。他既然想通過編修史書闡述興亡之理,戰事具體情況就必須要有明確實錄。

“好,好好好!”崔鐸看得入迷,一時間手不釋卷,要不是出於禮數,估計當場就把這部《豪傑記》搬入書房。

“鄭執教果真是有心了。”崔鐸喜笑顏開:“我看這部《山河豪傑記》紙張陳舊,不似近年新編,你能尋覓得到想必不易。”

“不瞞您說,我獲得這部《豪傑記》,純熟意外。”鄭德祿呵呵笑道:“這史書的原主貪杯好賭,敗盡了家產,所有藏書古董不分良莠統統發賣於人,估計也不清楚自己家中有這部書。”

“如此佳本,當真可惜。”崔鐸出言附和。

鄭德祿繼續說:“除此以外,還有幾本新近蒐羅整理的詩文集,其中多是兩都才俊之作,也請崔侍郎過目。”

崔鐸點頭,讓長子崔漪一併收下,還沒等他開口,鄭德祿示意屋外幾口大箱子:“近來我從江南購得一批做工考究的文房四寶,也留給崔侍郎賞玩。”

崔鐸不由得發笑,像他這樣的詩書世家,哪裡會缺筆墨紙硯?何況他爲官多年,自然清楚饋贈伎倆,那幾口大箱子裡,只怕還裝着豐厚財帛。

“鄭執教,筆墨紙硯乃是我輩儒者用來立功名、興教化、辨利害,豈可當做玩物?”崔鐸微微嚴肅,他忽然發現,眼前這位鄭德祿過於市儈了,不像是洪範學府的執教。

“是我失禮了。”鄭德祿滿臉歉疚,連連拱手。

崔鐸大概明白了,爲何鄭德祿的字跡會是那般“敷衍”。見字如人,這傢伙心中必定滿是利益算計,對聖賢學問根本不在意。

“鄭執教直言來意便是,老夫洗耳恭聽。”崔鐸不想跟這種人拐彎抹角,當真無趣。

鄭德祿苦笑點頭,說道:“崔侍郎是否知曉朝廷即將在諸道推行新政?”

“早有耳聞。”

“可如今河北山東的情況,崔侍郎應該也看在眼裡。”鄭德祿語氣沉重:“今歲又逢災年,各地官長爲求落實新政,確保捐輸充足,必定大力搜刮,各地百姓只怕經受不起這等盤剝啊。”

崔鐸何嘗不懂這個道理,但他也的確覺得大夏積弊深重,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這個鄭德祿前來送禮,必定是得了某些人的指派。

“老夫如今只是一介鄉野匹夫,不值一提。”崔鐸言道:“新政推行這種大事,又豈是老夫能夠置喙的?”

鄭德祿有些着急:“崔侍郎這話不免妄自菲薄了,山東士子若要做學問、讀詩書,首要推崇的便是崔侍郎整理的集註。眼下您要是肯上奏朝廷,痛陳利害,暫緩新政推行,既是衆望所歸,也能讓百姓休養生息。”

崔鐸沒有立刻答應,可鄭德祿的話說到他心坎裡了。他本人並不十分渴望官復原職,但爲民請命的壯舉,必定能爭取到極大名望。

如此一來,便稱得上是“拯厄除難、功濟於時”,大大合乎崔鐸對自身期許,而不是終老故紙堆中,徹底埋沒無名。

“只憑老夫一人,成不了事。”崔鐸雖然動念,卻不盲目。

這時鄭德祿才恰到好處地遞出一封書信:“崔侍郎儘管放心,此事洪範學府與您並肩一同。”

“哦?”崔鐸眉頭一挑,接過書信仔細閱讀,同時也明白洪範學府爲何會找上自己了。

儘管洪範學府被視爲儒門聖地、武儒首宗,可是自從近百年前東海聖人聞夫子泛舟出海,學府立時羣龍無首。

洪範學府畢竟不是尋常武林門派,不可能光靠比武較量就能角逐出爲人信服的領袖,因此漸漸陷入幾大世家彼此攻訐、明爭暗鬥的局面。

崔鐸之所以多年沒有重返洪範學府,乾脆在自家傳授學業,就是不想參與學府內部的傾軋。

只是沒想到,如今新政推行在即,洪範學府居然難得團結一回,還派鄭德祿來送禮求請。 坦白說,崔鐸並非無動於衷,他甚至有幾分竊喜。自己試圖迴避的洪範學府,居然也會主動登門,可見他崔鐸在河北山東的名望,絕對是不容忽視的。

如果自己與洪範學府一同,聯繫衆多親朋子弟,未嘗不能與發出驚天聲量,一洗朝堂風氣。

“你且讓我三思。”崔鐸放下信件,他其實已經下了決心,只是想要提筆撰文,也需要時間聯絡親朋好友。

此事若想成功,非要一錘定音、振聾發聵不可。

……

官道旁一座驛所,羽色鴉青的信鴟盤旋半空,強圉君吹哨擡臂,將它引落。

取出密信細細閱讀,強圉君一拍大腿猛然站起,喝道:“果然!我就知道這崔家有問題!”

一旁給信鴟餵食鮮肉的隨從不解問道:“崔家發生何事了?”

強圉君無比興奮,將密信交給隨從:“有密探來報,安平縣崔家跟洪範學府勾結,意圖反抗新政!”

隨從不明所以,只是問道:“這莫非與淨光天女有關?”

“就算之前沒有,那現在也有了!”強圉君環顧一個個佩弓隨從:“你們要搞明白一件事,淨光天女這種人能夠在河北到處晃盪,背後必定是有人暗中支持。當初她帶着幾千流民亂跑,沒有糧食早就餓死在半路了,不還是河北本地世家大族給他們提供糧食嗎?”

部分隨從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強圉君繼續說:“當初上章君跟着那個小雜毛去崔家借糧,那時我便覺得稀奇。本來就是在鬧旱災,這幫世家大族怎會如此好心,乖乖出借糧食?現在看來,人家那是將計就計,從一開始就打算利用淨光天女作亂!”

想通這一點,強圉君當即帶着一衆隨從,朝着安平縣崔家趕去。

……

夜色已深,崔鐸正在伏案書寫,長子崔漪在一旁掌燈侍立,父子二人時不時交談,斟酌字句。

正當崔鐸將廢棄草稿挪到一旁,案上油燈火光忽然輕輕一爆,火苗不安竄動。

崔鐸眉頭微皺,察覺異樣:“有人來了。”

“賊寇?”崔漪面露警惕,他們這種鄉野莊園一向要防備盜賊。

“不像。”崔鐸話聲剛落,便聽見前院有人踹門而入,動作蠻橫不講理。

崔家莊園之中也有莊丁守夜,此時聽得前院動靜,趕去查看,結果立刻遭到痛毆,呼喝喊叫聲響立刻傳遍莊宅。

“來人啊!有賊人!”

“放肆!竟敢夜闖民宅……啊——”

“速速封鎖前後門!崔家管事的,給我滾出來!”

一連串令人不安的動靜聲響傳入書房,崔鐸臉色陰沉,快步來到前廳,就見強圉君腳下踩着奄奄一息的莊丁,手持弓箭、氣勢囂張,屋內外還有幾名持弓武者,他甚至聽見上方瓦片響動,想來屋頂也佈置了人手。

如此迅速凌厲的動作,絕對不是尋常綠林盜賊,崔鐸喝問道:“伱等是何人?”

當初阿芙和長青等人來崔家借糧時,強圉君並未參與,而是負責監視淨光天女的動向,因此崔鐸並不認得強圉君,也想不到內侍省竟然會夜裡強闖。

“你就是崔鐸?倒是有幾分本事。”強圉君上下打量幾眼,隨後冷笑道:“我奉勸你一句,先別急着動手,萬一真的廝殺起來,你家裡其他女眷可沒法保全性命。”

說話間,後院方向便傳來一陣女子驚呼與器皿摔碎聲響,崔鐸心知家人被挾持爲質,只得強忍怒意:“你們想要什麼?如果是要錢財,我給便是了!”

孰料強圉君並不在意,一旁長子崔漪焦急難耐,正要動作,忽有利箭破風疾射,擦着耳廓釘在牆壁上。

崔漪捂着耳朵後退幾步,大驚失色,他根本沒看清箭矢如何離弦射出,破風聲與耳邊刺痛是同時傳來,足見對方弓術精湛。

“我說了,不要急,否則下一箭就要射眼珠了。”強圉君露出殘忍笑容,一雙琥珀色的眸子令人膽寒。

崔鐸面無懼色,只是默默提元運勁,準備抓準時機,在對方兩箭之間近身強攻。

可還沒等他動手,便有繡衣使者匆匆來到,向強圉君稟報道:“已經找到證據!請上使過目!”

此時就見白天鄭德祿送來的書信和那幾本《豪傑記》,一併被遞到強圉君面前,崔鐸見狀臉色立時大變,心念瞬間通明,喝道:“你們是內侍省的人?”

“沒錯!”強圉君直直盯着崔鐸,目光如箭:“現在你涉嫌勾結逆黨,試圖對抗朝廷新政,反情坐實,乖乖束手就擒,跟我們離開!”

崔鐸只覺一陣天旋地轉,他聽說過內侍省破家滅門的兇名,過去不曾親歷。上一次打交道還是阿芙與程三五,雖然頗有冒犯,但也不至於直接抓人拿人。

不等崔鐸下決定,又有隨從來報:“上使,我們在後院發現幾大箱財物!”

此話傳來,崔鐸心知自己是有口也說不清了,當即喝阻:“夠了!我陪你們走,不要爲難我的家人!”

“倒也識趣……綁了!”強圉君立即吩咐左右將崔鐸父子綁走。

聽着莊園內中傳出的啼哭喧鬧,鄭德祿隱於樹下默默觀察,就見崔鐸父子被綁縛一同,如同牲口般被強圉君牽走,極盡羞辱。

目睹此景,這位“鄭執教”微微一笑,面容五官漸漸扭動變化,改頭換面離去。

第298章 天意難測第66章 圓嶠冰綃第108章 喋血樓間第132章 昭陽虛待第82章 人間火宅第139章 淨光甘霖第5章 一諾千鈞第338章 人間帝王第73章 貫月流虹第175章 大業奠基第332章 星降成髓第118章 魂遊風雪第31章 佛法無邊第147章 求糧不成第275章 人道當興第80章 第80張 雪夜妖氛第98章 可用難信第229章 悲歌狂劍第32章 諸法隨心第89章 不如不見第348章 爐火純青第309章 衡嶽丹闕第259章 兇刀再臨第32章 諸法隨心第167章 九淵升龍第160章 內外並亂第29章 至誠赤焰第121章 六甲衛道第225章 開誠佈公第39章 拂世之鋒第342章 東都隳敗第21章 先定後謀第218章 此恨無盡第270章 天地有道第19章 刀槍較勁第262章 寫貌圖形第319章 仙身遺蛻第72章 霜刃曾試第250章 災主問魔第99章 亦仙亦妖第256章 一刀逆勢第334章 落子已定第225章 開誠佈公第292章 前途難測第212章 有心縱亂第56章 本爲一體第111章 構陷已成第235章 妖氛難伸第236章 晦暗未明第90章 一無所求第275章 人道當興第322章 黑幕如獄第354章 代天行伐第129章 太歲有缺第162章 萬變無定第249章 聞聲則喜第110章 蓬萊無攖第62章 夢中得劍第253章 宿敵再會第178章 坦誠相對第101章 行無所忌第91章 集賢有言第261章 以退爲進第90章 一無所求第337章 饕餮之禍第290章 依鋒殺生第327章 兵啓禍起第293章 豺狼當道第150章 農爲本務第11章 法術之用第308章 蓄勢有備第181章 荒唐無羈第240章 刀光劍影第178章 坦誠相對第279章 南嶽爲鎮第305章 前塵歷歷第70章 富貴還鄉第143章 匹夫求生第213章 積怨已深第243章 天塌地陷第183章 辣手分筋第312章 死鬥無遺第117章 妖邪淵藪第248章 轉機何在第38章 黃沙不留第145章 一脈相承第72章 霜刃曾試第132章 昭陽虛待第308章 蓄勢有備第333章 此心尚赤第320章 風急霜寒第251章 局勢已備第27章 狂鋒斬妖第35章 恩怨兩清第256章 一刀逆勢第19章 刀槍較勁第169章 暴屍復起第323章 國事在握第174章 施計無止第61章 妙筆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