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

bookmark

半月時間。

如今,距離吳軍與荊州軍議和成功,荊州戰事結束,已經是半月時間相過。

目前,也已經進入了漢建安二十五年,正一月。

在這一年的開端,大事便接連不斷!

首先,便是荊州軍的自衛反擊戰,不僅成功粉碎了吳軍的陰謀,保住了荊州,更是令其損兵折將,奪回了陸口、巴丘等戰略要地。

也以強勁的兵鋒逼迫孫權和議,拿回了桂陽、長沙西部等地區,將吳軍窺視荊州的軍力全權驅逐而出!

不僅如此,由於長沙郡的西北部重鎮羅縣、巴丘以及益陽等重鎮都已經淪陷,郡治臨湘也一馬平川,再無絲毫緩衝餘地,陷入了險地之中。

故而,孫權經過與諸臣的商議下,便將長沙郡治向東進行遷移,將靠近湘江以東接近豫章境內的瀏陽作爲新的郡治。

隨後便將臨湘作爲軍事重地,駐軍防範荊州軍,以防漢軍忽然來襲!

經此一戰,吳軍亦是損失慘重,不僅折損了黃蓋、甘寧,蔣欽等老將,其被俘的孫氏將領孫桓也耗費了孫權五萬財帛贖回。

軍士方面,隨着這兩月的折損下,亦從最初的五萬主力,銳減至三萬餘衆,可謂是元氣大傷!

只說,荊州戰事結束,吳軍主力撤回江東,呂蒙的身軀便不堪重負,終是病倒了。

可由於山越叛亂的餘威愈演愈烈,呂蒙卻是強撐着身軀再次向孫權請戰,領軍率衆南下援助賀齊。

最終,孫權經受不住呂蒙的誓死請戰,只得同意其抱病領軍征戰。

隨着呂蒙率衆南征,暗中設謀,迷信示於賀齊,告知他全盤部署,他將獨斷專行,壓制諸將的反對,以自身爲誘餌,吸引山越全力以赴相攻。

這一策數日時間成功實施,由於呂蒙的周密部署下,山越諸衆不知是計,抓住機會猛攻缺兵少將的呂蒙所部。

“砰!”

可關鍵時刻,一聲炮響,吳軍忽然從四面八方斜刺殺出,各將分別領衆將山越諸衆圍於陣中。

一番圍殺下,吳軍各個戰力昂然,缺少衣甲,豈是吳軍的對手?

最終,轟轟烈烈的十萬山越諸民大敗,被殺得四分五裂,大部被全殲剿滅逼降,餘部於各部落族長的率領下遁入深山,死守山道。

山越之亂,吳軍再次平定!

可就在此江東上下正經歷一場慷慨淋漓的大捷時,又一則哀告傳遍江東各郡。

戰功赫赫的大都督呂蒙卒于軍旅,年僅四十二歲。

其月,吳侯孫權下令,將呂蒙屍首儲存,將之屍首帶回京口禱告,他要親自爲其下葬!

京口。

吳侯府,書房。

此時,孫權正手拿着一封信箋,眉宇緊皺,細細品讀着,心緒久久難以平復!

“主公親啓!”

“蒙猜想,以主公親眼看見這封信箋時,末將估計已經早已不在人世,雖蒙早亡,可蒙對於江東之忠心、孫氏之忠心,皆天日可見!”

“事已至此,爲江東日後的穩定計,蒙有數點建議,還請主公予以採納!”

“其一,將領朱然,其人膽略十足,亦有將略,乃是我江東難得之將才,日後牧守一方,他足以獨當一面,擊潰強敵,保土一方。”

“其二,將軍陸伯言,其人雖乃一介書生,可蒙觀其行事爲人,頗有將帥之風,還望主公予以重視,不可荒廢人才。”

“陸遜雖有漢津之敗,然其並不是陸伯言才能不顯,他胸懷韜略,對內可爲相安邦定國,輔助主公治理州郡。”

“對外則可統兵作戰,進可爲我江東開疆拓土,退亦可牧守一方,擊潰來犯之敵!”

“還望主公莫要對其有成見,務必要提拔人才,切記、切記,切記。”

“其餘諸如將領宋謙、朱桓,淩統、韓當等,皆乃我江東之爪牙,可爲保江東安寧,蒙同樣希望主公予以重視。”

“蒙此生本只是一介武夫,幼年隨姊夫投入先將軍帳下,跟隨其攻略江東,爲一世將軍,可由於吾從小生計困難,家中貧困,文化低落,索幸主公勸學於某,讓我能夠脫胎換骨,最重蛻變爲舉世聞名的大都督矣!”

“蒙感謝少將軍的萬分栽培。”

“呂蒙落定!”

一時,花費許久功夫,孫權徐徐看罷信箋,遂默然不語,細細沉默起來。

看完了呂蒙的遺信,孫權此時不由內心五味雜陳,喃喃自語着:“子明,你何故如此早逝?”

“你這一走,孤斷一臂也!”

一席話落。

孫權面目無神,不由緊緊盯凝着牆柱,茫然無神。

兩三日時間徐徐而過。

平南的得勝之師回返京口,也將逝世的呂蒙身軀帶回。

這一日,吳侯孫權親自於設靈堂,率各文武百官親自前去弔唁,以示莊重。

隨後,衆京口城內外民衆亦自發爲呂蒙弔唁。

………

荊州,正於公安穩定大局,進行戰事結束善後的關平,此刻亦是得到斥候的情報。

“唉!”

“看來歷史潮流終究不可扭轉,呂蒙依舊如原史那般,病逝了。”

這一刻,關平徐徐奔出府外,仰望上空,面目無神,喃喃自語着。

其臉色間,並未有絲毫欣喜之色。

“唉,這亂世,從此將又是一位英雄豪傑損落星空了啊?”

沉吟半響,關平喃喃說着。

與此同時。

原本,曹軍本想抱着江南吳蜀雙方之爭鬥而趁火打劫的心思,可也隨着吳軍一敗塗地,荊州將領廖化率衆沿沔水北上,援助襄陽而告終!

得到廖化率衆援助的消息以後,徐晃、滿寵知曉先機已失,再行稟告魏王曹操以後,便率衆北返,離開新野,重新進駐宛城。

漢都,許昌。

這一刻,一件大事也於此發生。

由於魏王曹操頭風舊疾復發,不由懸賞名醫救治,臣下紛紛推舉了早已揚名天下的神醫華佗。

曹操遂立即將之請入許都,爲自身治病。

可惜,華佗在入許診斷以後,便斷言此疾不可治,如若非要強行救治,當施以麻沸散然後從中切開頭顱,就行手術,徹底斷除病根。

只不過。

曹操本就是多疑之人,如今聽聞此等救治之術,更是大驚失色,隨之則是極爲惱怒。

一怒之下,華佗便被打入監牢!

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十章 攻城第三百十三章 各有算盤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二百七十六章 戴罪立功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四百二十七章 力斬四將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一百零五章 子債父償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仇人相見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十一章 亂像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第七十一章 憤怒的黃鬚兒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六十章 留守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五十一章 信件第九十二章 下戰書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六十四章 解夢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三百零二章 平分秋色第九章 假象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偷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九十九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三十八章 勇戰(二)爲偉大祖國慶生,求訂閱第三百三十四章 博弈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一百六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三百五十章 橫掃羌營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發明家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一百五十七章 敗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三百零三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九十九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二百八十七章 漢中狼煙起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