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

bookmark

擂臺上。

交戰良久,持槍青年此刻已經逐漸被逼到插着旌旗的柱子處,看情況好似不過多久便要被殺出臺上。

“唉,老魏這是碰上勁敵了,輸得冤枉!”

“是極,是極,魏賢弟以槍爲器,平日裡與我等比試時往往以靈巧而勝過我們,可今日對方卻是一上來就以凌厲的攻勢全力攻殺,讓賢弟只能四處躲避壓根找不到反擊的機會。”

“唉。”

一時,臺下數員與持槍青年交好的青年此刻觀看着臺上的比試,不由面露憂慮之色,輕聲細語的交流着。

可就在此千鈞一髮之際,卻是局勢瞬息逆轉!

這一瞬間幾乎令臺下數百衆都未反應過來。

譚權竟然大刀被磕飛,被持槍青年快如閃電般的順勢一腳踢落臺下。

此戰,持槍青年竟然獲勝了。

“什麼,老魏竟然取勝了,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發生了什麼?”

一時,剛剛還在探討持槍青年,爲其惋惜的數員朋友還在議論此時,轉眼事實卻打了他們的臉。

當然,不僅他們,幾乎是此次參與比武的數百餘衆大都是如此認爲。

“挑戰賽第一場,當陽魏磊獲勝,積一分。”

“請魏壯士下臺休整,準備迎接後面的第二項比試,接下來有請第二組上臺。”

只不過,此時主考官趙忠卻是不管下方如何議論,他眼見分出勝負以後,便徑直迅速步入擂臺前方,面色嚴肅,高聲宣佈着。

話音剛落,此刻人羣當中又是二人緩緩步入而出,向從旁守衛甲士交了利器,徑直取了木質武器步入擂臺上方。

此刻,率先步入擂臺上的一人年約二五左右,身形魁梧,將近八尺有餘,面色卻生得極爲儒雅,要不是壯碩的身軀,掌中握着一杆長戟,身席一身戰袍,恐怕諸衆都會以爲他是一員頗有風骨的士子。

漸漸的,則是一員年過三旬的中年持刀奔上擂臺。

眼見他上臺,年過二五的青年徐徐觀察了他半響,心底便大概有底,遂不在繼續猶豫,面色陡然嚴肅起來,持戟徑直以驚人般的速度殺出。

頓時間,擂臺之上,便是一股洶涌磅礴的氣勢涌現而出!

轉瞬息,一戟竟是毫不拖泥帶水,直接轟然從那員中年頭頂上方凌厲砸下,見狀,這中年哪還敢反擊,只得被迫抵擋。

“砰!”

一擊而過,重力急劇倍增,中年持刀的雙臂都好似被壓彎,不由倒退數步。

旋即,這員青年更是延續了剛纔的譚權打法,一路窮追不捨,木戟又從斜刺殺出,橫掃中年腰部。

短短功夫。

中年勇武不濟,便被全面壓制,毫無還手之力!

下方。

魏磊取勝以後,也緩緩持槍走下了擂臺。

“魏兄,好樣的。”

“老魏,你這怎麼忽然便擊敗了對手,老哥很懵,沒看明白啊!”

不過,話音落下,魏磊卻是並未回言,而是將木槍遞給他們暫時保管,然後徑直向剛剛起身的譚權方向緩緩步去。

“譚兄對吧!”

“我魏磊,今日有緣與您比試,希望你我能夠結交。”

只說,他走到譚權面前,不由徐徐伸出了大手,笑着道。

“哼!”

只不過,譚權卻是冷哼一聲,面色不善,眼神極爲冷厲的瞟了他一眼,便徑直揚長向人羣當中行去。

很顯然,他對於剛纔自己被擊敗的一事還在耿耿於懷!

靜靜望着他背影,魏磊不由面露苦笑,沉吟着:“唉,看來對我成見頗深也,這矛盾也只有慢慢緩和了。”

將臺上。

主位旁。

此刻劉伽繼續望着擂臺上的比試,眼見着那二五的青年依舊持戟窮追不捨的攻擊,中年掌中木刀不由連連響動,不由面向關平拱手輕聲相問着:“少將軍,這青年與剛纔的持刀青年戰法一般無二,都是窮追猛打,最後關頭,比鬥會不會又會反轉力?”

“不會!”

不過,話音剛落下,關平便輕描淡寫道。

“此二人不同剛纔,前一組其實二人武藝相當,那持槍青年是有意識的在避讓,最終消耗掉持刀青年的氣力才能一擊取勝。”

“可現在這組,情況卻完全不同,那中年武道比持戟青年相差甚遠也,他沒有翻盤的機會。”

一時,關平面色淡然的評論着。

下一秒,果不其然,正應證了他的猜測。

持戟青年正好抓住一絲破綻,然後雙手緊握木戟一記橫掃,那中年抵擋不住,竟被一擊掃落擂臺下。

約莫半刻鐘功夫,又一場比鬥結束!

ωwш☢тtkan☢C〇

“挑戰賽第二場,夷道龍治獲勝,積一分。”

“接下來,第三組準備。”

話落,龍治遂轉身向將臺上躬身行了一禮,然後才徐徐走下擂臺。

半響以後。

此時將臺主位上,關平手中正拿着剛剛前兩場獲勝者的名單細細端詳起來,打量良久,才低聲自語着:“魏磊,龍治?”

“這二人有點意思。”

“第三場結束,孔飛獲勝。”

“第四場結束,陽江獲勝。”

……

將近花費一響午的時間,百餘場挑戰賽才宣告結束!

緊隨着,由於此時正值響午,關平擡首望了一眼,也高聲下達了指令,考覈暫時停止,等午時以後在繼續擂臺賽的考覈。

號令傳下,軍校場上數百餘衆青中年徐徐退卻!

此刻,另一面,江陵城東外約三十餘里處。

一片幽寂的竹園,滿滿的墨女竹正晶瑩剔透的生長着,竹竿上方所散發的竹葉亦是枝繁葉茂,極爲茂盛。

而此時,州治從事馬良領數員侍從以及兩名書童,他作爲主考官,卻領選擇了主考兵法韜略的將近兩百餘士子前來了此處。

抵達一處極爲幽深的竹林下,馬良面露笑意,揮手輕聲道:“諸君,請坐!”

話落,衆士子也不違背,遂紛紛席地而坐靜待下文。

等待半響,馬良才言語堅錚,高聲道:“諸君,我等皆是士人出身,如今既是進行策論的考覈,我也帶你等前來此處進行作答。”

“畢竟此地幽深,有如此美景相伴,想必定能讓你等頭腦發揮更爲良好,這總比悶悶的房中好多了吧!”

“馬從事想的真周全。”

“我等讚佩!”

他一席話落以後,一背靠墨竹下身席青衫儒服,頭戴綸巾的青年士子不由頓時出聲,拱手拜配着。

細細望去,此人正是枝江縣令習良之子習軒。

其實,習良的打算是想讓其子入江陵以後,9在策論上一鳴驚人,然後受到重視,出鎮一方治理郡縣,積蓄政績,以求日後能夠在得到任免升遷,以此光宗耀祖,壯大家族勢力。

再抵達江陵以後,關平卻是臨時改變了主意,將內政與兵法韜略的策論考覈單獨劃分而出!

只不過,習軒經過思索以後,卻並未按習良的想法行事,而是果斷選擇了策論當中的兵法韜略考覈。

他覺得,如若自身能夠在兵法韜略中大展宏圖,受到青睞,仕途必定會來的更快!

畢竟,出鎮一方,治理郡縣,單單是過渡便不知需要多久,想要升遷,又需要多少年?

五年?十年?

他等不了這麼久!

正所謂:亂世便不能以常規手段行事。

入幕府爲幕僚,再亂世當中必然比出鎮一方更具有可塑性。

不過,與習軒年紀相仿,一道前來的夷道黃縣令之子卻是爲了穩妥之見,選擇了策論當中的內政。

話落,馬良也緩緩盯凝着諸衆,隨後也步入到一塊巨石上緩緩落坐,然後才高聲道:“諸君,此次吾的考覈題目很簡單。”

“諸君既然是選擇了兵法韜略的考覈,那想必各位對如今的天下紛爭必然也有自身的一番見解,那便以一炷香燃盡的時間爲終止。”

“各位有一炷香的時間思考,等一炷香以後,便開始暢所欲言,述說你們對天下大勢或者排兵佈陣,以及以謀取勝的戰術方面來談談。”

話音落定。

馬良再次盯凝諸衆望了數眼,遂面色嚴肅起來,揮手示意一旁的兩名書童將早已備好的香爐放在一旁,插上香開始計算時間。

一時間,一炷香徐徐燃燒着。

此刻,一衆士子也開始閉目沉思,靠在竹林下緩緩沉思起來。

頓時間,這片幽深曲靖的竹林內,此時除了知了聲叫以外,卻並無其餘雜音了。

這一番番景象更是極爲癡人陶醉!

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恐怕也就是如此吧!

一炷香功夫,徐徐而過,轉瞬息便逝去。

眼見一炷香徐徐火苗逐漸破滅,巨石上盤坐的馬良才陡然說着:“好,時間已至,不知諸君誰先來暢談一番?”

話音落下,他輕聲說着。

聞言,下方一衆士子也不由低聲一番,隨後一員身席儒服,頭頂發冠的青年士子先行出言,拱手說道:“馬從事,枝江方詳請爾!”

“好。”

得到馬良首肯,青年方詳也遂不在猶豫,面色平靜一番,便侃侃而談着。

“馬從事,諸君,今日方某便以將帥統軍一面來暢談一下如何協調統兵征戰。”

“衆所周知,就於去歲七月前,關君侯便率領了數萬荊州雄獅沿當陽、沔水北上,徑直襲取襄樊二城。”

“君侯先是在宜城方面,率衆大破曹軍曹仁所部,由於首戰失利,敵將曹仁無可奈何只得率衆退守,遣郡守駐軍襄陽,自身則獨自守備樊城,扼守宛洛要道,通往中原重鎮的樊城。”

說到這,方詳不由面色一舒,笑道:“最終的結果諸君也知曉了,君侯率衆猛攻樊城甚急,局勢危急之下,敵將曹仁只得連連向曹賊告急。”

“曹賊也心憂樊城之危,也深怕族弟曹仁有所閃失,故立即便調遣了于禁節制七軍南下相救,可卻未料到,君侯卻早已是有所步局,將漢水的天時地利掌握得非常精通。”

“由此,君侯才能創造奇蹟,以少勝多,水淹七軍而威震北方諸州。”

話落,他頓了頓,不由厲聲道:“諸位,兵法有云:爲將者,當知天時,曉地利,唯有如此,主將才能適時的選取交戰地點,知曉於何處對壘能夠取得戰事的最大化。”

“我軍如若想要保持着高昂的戰力,少將軍要想繼續像君侯那樣戰無不勝,那首先便要做到方某剛剛所說的這一點,除此之外,再排兵佈陣的問題上,還應當適時的學習陣法。”

“唯有如此,方纔能獨立掌管一軍,爲一軍主帥。”

一席話落,方詳面色又恢復如初,不在言語。

話語落定。

馬良徐徐沉吟一番,面色不顯,又面露笑意,笑道:“剛剛方詳所言非虛,這的確是行軍征戰最爲主要的品質。”

“那不知接下來諸君還有誰能有高見呢?”

話音落下。

一時,又一員年近七尺的青年,面色溫文而儒雅,遂拱手說着:“從事,諸君,某名諱爲高民,此次特意講一下戰術方面的步局於戰役中的重要性。”

說到這裡,他眉宇間微微一笑,遂高聲道:“諸位,衆所周知一開始的曹孟德不過只是一介東郡太守罷了,兵不滿萬,錢糧也極度匱乏,只得棲身於東郡那一畝三分地,然後依附於北方袁紹。”

“當時,世人又有幾人能夠聯想到今日的曹孟德能夠取得如此曠世之功,雄霸北方並挾天子以令諸侯呢?”

“如此實力,更是冠絕我軍之上,我軍亦只能聯吳抗曹,方纔能對抗。”

話落此處,高民也不由環顧四周,眼見着馬良面露笑意,示意他繼續說下去,他遂咳了咳,繼續拱手道:“咳…咳!”

“曹孟德能夠雄霸北方,依照高某來看,這與他大膽提拔、任用人才有關。”

“例如他麾下被譽爲王佐之才的荀君,以及首席謀臣荀攸,還有被曹操冠爲鬼才之謀的郭奉孝。”

“正是因爲他麾下有了這一批大才,故此曹操在平呂布時,荀攸、郭嘉便獻策利用泗河之水趁雨季水淹了下邳,最終生擒了驍勇善戰的呂布。”

“其後的徵張繡、破袁紹,破袁術,徵關中,無不仰仗着謀士們爲他獻上了一道道戰術方案,才能讓他率衆征戰四方,確立了必勝的基礎!”

“故此,高某以爲,戰術謀劃對於統軍征戰來說是相輔相成,絕不可缺失的!”

一時間,高民徐徐說着。

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二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章 古書激活第六章 背水紮營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三百四十五章 關興逞威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三百七十三章 賊子休走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百九十九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十四章 收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發明家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六十八章 龐會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三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八十八章 蔣欽證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三百五十四章 神威天將軍(上)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四十六章 劉伽獻策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九十九章 白衣渡江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十三章 內亂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一百八十六章 看重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江上下,盡情馳騁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十三章 各有算盤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二百四十九章 入蜀之議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三百十七章 局勢好像不利?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六十四章 解夢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三百零二章 平分秋色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